《非暴力溝通繪本之成長的滋味》——感受與需要

2020-10-11 爭取向上


「非暴力溝通繪本」包括兩種書系,今天我們講的是「成長的滋味」書系。《非暴力溝通繪本之成長的滋味》總共由四本繪本構成,分別是《小亞上幼兒園》《咦,小弟弟怎麼變成了小妹妹》《小亞與小愛的恩怨情仇》《小亞生病了》。「成長的滋味書系」的故事靈感來源於馬歇爾盧森堡的「非暴力溝通」。

可能很多人不明白「非暴力溝通」指的是什麼?我們先來大致的了解一下「非暴力溝通」的相關含義。

「非暴力溝通」又名愛的語言、長頸鹿語言,是由馬歇爾盧森堡發現了一種神奇而平和的非暴力溝通方式,依照它來談話和聆聽,能使人們情意相通,和諧相處。它的核心四要素就是:觀察、感受、需要、請求。

因為現實生活中人們之間的溝通經常充滿著暴力,當然這個「暴力」不是指動作而是語言。比如說在不了解真實情況下進行溝通,很多人會站在道德的制高點去評價別人,言語上對他人造成不必要的傷害;比如說溝通時進行比較評價,有比較就有高低之處,自然而然會對當事人心靈造成傷害;又比如說溝通時用自己的想法左右他人的想法,這主要集中在家長對孩子身上;這些溝通都是存在問題的,如果學會了「非暴力溝通」,那那些傷人的話語就不會出現,人與人之間的溝通也會和諧很多。

《非暴力溝通繪本之成長的滋味》這本書就是以一個3歲男孩小亞的視角,來看他與成年人之間的溝通。這個書系的最大意義就在於家庭教育,幫助父母與孩子之間能進行有效的、和諧的溝通,讓孩子在得到愛的同時還能學會與人交流的方法,從而從小養成良好的語言溝通能力和技巧。

1.《小亞上幼兒園》:短暫離開父母,內心的感受和需要

作為這個書系的第一本繪本,書本講述了小亞被父母送到幼兒園,以及這一天在幼兒園是如何度過的。

每個孩子在3到4歲的時候都會被送到幼兒園,進行學前教育。繪本展示了小亞剛到幼兒園時因為人多、玩具多、房間多,內心既有點害怕又有點開心的矛盾心理。害怕是因為這是陌生地方,都是陌生人,開心的是因為這裡有很多好玩的玩具。接下來媽媽走了,失去了熟悉人的陪伴,小亞心情又不舒服,而且媽媽在離開之前說去買點東西就回來。這讓小亞很疑惑,為什麼買東西不能帶他一起去,於是在陌生地方,又是獨自一人,小亞開始懼怕。老師及時出現了,給了小亞很大的鼓勵和溫暖,讓小亞了解了自己的感受——孤獨和需要——關愛,逐漸走出角落和同學們一起玩。就好比,自己遇見什麼可怕的東西時有一雙大手來牽著自己,那就放心很多。

從這個繪本裡,我們看到的是,作為成年人在與小孩子交流時,要觀察孩子的狀態,了解他的心理感受,詢問他內心的真實需求,最後請求給予他正確的幫助。這樣,在與小孩子溝通時才會順利,否則強硬的言語和態度那都是暴力溝通,那後果就會造成小孩子內心封閉,不願意接受他人的關愛。

2. 《咦,小弟弟怎麼變成了小妹妹》:二胎帶給老大的困擾不僅僅是愛的問題,更多的是自身需要被關注的問題

這本繪本可以說很貼近現實生活,現在很多生了一胎的年輕父母都會考慮生養二胎。在生養二胎時很多父母都會考慮到第一個孩子的內心感受,可等二胎出生了,作為父母的真正顧及到老大的情感需要的又有幾個呢?這本繪本可以說,在很大程度上還原了現實社會的家庭孩子愛的額度分配問題。

小亞的父母告訴小亞,準備給他一個驚喜:他將會有一個小弟弟。可小亞聽完之後,身子在發抖,在他心裡的驚喜應該是玩具之類的東西。可爸爸解釋完之後,似乎弟弟也可以和小亞一起玩,小亞又開始期待這個小弟弟早點到來。在漫長的等待中,有時候媽媽因為懷孕的辛苦會讓淘氣的小亞獨自一人去玩,這讓小亞覺得很難過,因為孤單。可最終結果媽媽生出來的不是弟弟而是妹妹——小愛。這完全打破了小亞內心原本的期待,內心驚訝不已,還氣喘籲籲,因為不是弟弟就意味著沒有人陪自己玩,所以小亞難過得大哭。在媽媽的安慰聲中,小亞得到了欣慰,接受了這個小弟弟變成小妹妹的事實。最終,妹妹小愛出生了,看著媽媽對妹妹臉上「微笑」的解說「小亞,妹妹很喜歡你」時,小亞欣慰的摸著妹妹的頭說:「那還用說,因為我是她的大哥哥」。

繪本中小亞能接受小弟弟的到來和小弟弟變成小妹妹的事實,都歸功於爸爸和媽媽的耐心的解釋,看出了小亞內心的擔憂和顧慮,用自己溫柔的愛化解了因為二胎帶給老大因為愛的不均的困擾。小亞不僅能接受小弟弟的事實:能和自己一起玩,一起踢足球;還能接受小妹妹的事實:我是妹妹的大哥哥,所以她喜歡我,我也喜歡她。所以,父母也只有真正的關注到自己孩子內心的真實感受,才能猜測到他感受背後的真實需求,滿足其需求,那因為二胎帶給老大的問題也就不是問題了。

3. 《小亞與小愛的恩怨情仇》:合理分配愛的額度,讓家庭成員關係更融洽

繪本依然以二胎和老大在家庭中的相處為材料,讓我們看到了現實生活中,老大在老二出生後自己的地位一落千丈後,內心的種種不平,甚至不希望自己的弟弟妹妹的出生。所以說,這是一本非常具有家庭教育的繪本。

小亞的妹妹小愛終於從醫院回來了,小亞很高興,因為他想念媽媽,也想和妹妹一起玩。隨著妹妹日常生活的進行,媽媽要給她餵奶、換尿布、哄她睡覺……小愛還一天到晚的睡,什麼都不會做,光會哭。小亞覺得妹妹小愛很煩躁,生爸爸媽媽的氣,在他看來妹妹小愛一點都不可愛。不僅不能陪自己玩還只睡和哭,更是佔去了很多爸爸媽媽陪伴自己的時間。一次小亞以自己喜歡的方式和妹妹去玩,結果被媽媽說教,小亞大聲頂嘴,說了很多髒話,還躲到床底下,又生氣又難過。後來媽媽意識到問題所在,和小亞一番溝通,明白小亞內心的情感需求,最終以媽媽的擁抱和小亞的大哭結束了這次意外。而小亞也不再難過,爸爸媽媽在照顧小愛的同時也更多的關注小亞的情感需求,做很多事都讓小亞參與其中,不再冷落小亞。小亞也逐漸在與妹妹小愛的相處中找到了樂趣,一家人其樂融融。

這本繪本真的是很真實的基於現實生活中的家庭老大和老二的問題,很多家庭因為要照顧老二的緣故而忽略了對老大的關注。父母自己可能開始感覺不到,可孩子自己內心的情感需求沒得到滿足,就會想方設法做其他的事(自己認為是對的,其實很可能是錯的)來引起家長 的關注。如果家長能正確認識到孩子被忽略的事實,及時關注他,撫慰他,那就會得到及時的處理。如果家長對孩子所作所為一味的斥責,那將讓孩子的心理受到創傷,甚至性情大變。所以,這時要更多的關注老大的情感變化,了解他的情感感受和需求,滿足他的需求,合理分配老大和老二的愛份額,讓孩子健康的成長。

4. 《小亞生病了》:特殊時期的關愛和幫助,讓孩子健康的面對疾病

繪本以小亞生病了的症狀和爸爸媽媽對他的關愛、幫助為材料,將小亞生病的感受和感受以選擇的形式展現給讀者,讓我們明白小孩在面對生病時做出的舉動是表達什麼,做家長的又應該怎麼應對。

小亞放學回家覺得很累、走不動,身子很燙,肚子疼,回家後一會覺得熱一會覺得冷,還一直發抖。小亞趴在媽媽的腿上,媽媽輕輕撫摸著他,這讓小亞覺得舒服很多輕鬆很多。突然小亞肚子咕咕叫,而且很難受,然後他就開始吐了,而且吐了很多。小亞很害怕這種嘔吐的情形,不但害怕還覺得非常噁心。在爸爸的開導下,嘔吐是因為身體有不好的東西,吐出來了,就表示不好的東西趕出去了,所以身體就會慢慢好起來。這讓小亞能接受嘔吐,儘管不喜歡它,但是知道它是身體自我調節的第一種手段。

通過繪本我們知道,小亞生病時的感受是噁心、冷、發抖、痛苦、黏糊糊、不安還有害怕、緊張、滿頭大汗。這些感受背後都是要得到一定情感需要的。所以放學後他要媽媽抱著回家,回家暈乎乎的需要媽媽的撫慰,肚子痛表示需要嘔吐將不好的東西排出體外,嘔吐完之後需要洗澡和放鬆,調整心情。

這本繪本展示了,小孩子不知道怎麼表達自己生病了時的具體感受,只有大人們去一一詢問是怎麼回事。從他們的具體回答中找到他內心和身體的真實感受,感受的背後就對應著相應的需要。當然生病了就需要及時的治療,繪本只是展示了生活中,作為家長應該注意的事項。在孩子生病的時候更加需要更多的關注,從他的言行舉止去觀察,體會他的感受,滿足他的需要,讓孩子在特殊時期感受到不一樣的關愛。

總結:

《非暴力溝通繪本之成長的滋味》不僅是適合小孩子看的繪本還是適合成年人,特別是為人父母的家長去看。它可以作為一種家庭教育的繪本去閱讀,去感受小孩子在家庭中情感感受和需求。更多的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感受,去理解,良好的溝通才會有和諧的家庭氛圍。而「非暴力溝通」的終極目的就是人與人之間能和諧交流與共處。

相關焦點

  • 《非暴力溝通繪本之成長的滋味》:孩子你只管長大,父母陪伴左右
    一步一步,在成長中的不同時刻,品嘗生活滋味!-《非暴力溝通繪本之成長的滋味》看《非暴力溝通繪本之成長的滋味》,我內心深處特別激動,這妥妥的我家原版,內容完全一致,我家中也有頗需要關注的幼兒園哥哥,也有讓人心疼無比的妹妹,總而言之,生活中快樂伴隨著憂愁並行。
  • 非暴力溝通系列——總論:感受生命之美
    非暴力溝通是一種不帶暴力的、不用語言傷害人的溝通方式。現實生活中,暴力溝通、暴力語言很常見,包括我經常會反思自己的暴力溝通方式。閱讀過《非暴力溝通》後,我受到了很大的震撼。現在儘管已經讀了四遍,但每次讀還是有新的感受。非暴力溝通有什麼用呢?
  • 學習非暴力溝通,讓孩子感受愛的能量
    非暴力溝通如此之重要!我認為每個人都需要學習非暴力溝通,讓我們身邊的人不再受我們「暴力」的侵害!學會非暴力溝通,我們就有能力傳遞心中的愛!是什麼讓我們蒙蔽愛?有些溝通方式使我們體會不到愛,因為很多時候我們的表達更多傾向於滿足我們自己的個人需要,而忽略對方的感受和需要,造成彼此間傷害、疏離、冷漠。這樣的溝通作者稱為「異化溝通方式」。
  • 非暴力溝通 | 你與孩子的溝通方式,決定了你與孩子的距離
    「非暴力溝通中心」成立五十多年以來,已協助世界各地成千上萬的成年人處理情緒反應與人際溝通的難題,義大利分社更是應學員們的要求,進一步將幫助對象擴大到了兒童。非暴力溝通中心義大利分社社長朱利亞•科爾西說,他們出版的多套童書已在美國、英國、義大利、法國、德國、瑞典、波蘭、荷蘭、韓國等許多國家發行,幫助了無數的孩子。
  • 心之坊 | 溝通的技巧——《非暴力溝通》
    導語:我們每天都處在和別人的溝通交流之中,通過溝通,我們知道了別人的想法和需求,也會表達自己的感受和建議。然而,就像學習一樣,如何以一種雙方都舒適的方法進行有效地溝通,是需要一定技巧的。今天我們推薦的這本書《非暴力溝通》或許就能幫到你。《非暴力溝通》是2009年1月華夏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馬歇爾·盧森堡,一位溝通領域的大家 。
  • 非暴力溝通讀後感——認識自己,感受他人
    初次看到書名,我就感到疑惑,暴力溝通莫非是武力解決問題嗎?相對而言,非暴力溝通就是常言道的「君子動口不脫手」嗎?書中給出的謎底是,暴力溝通指的是語言暴力,說者無心聽者有意的語言危險性往往比肢體暴力更嚴重,也更持久。書中指出,餬口中大多的矛盾與衝突就是因為這些被長期忽視的語言暴力引起的,非暴力溝通告訴我們要做到的是,學會觀察對方與自己,講究心裡的需求與感受,並用和緩的語言表達出來。
  • 小知識|非暴力溝通
    簡單地來說,非暴力溝通就是好好說話,它還有一個名字叫「愛的語言」。非暴力溝通提醒我們專注於彼此的觀察、感受、需要和請求。它鼓勵傾聽,培育尊重與愛,使我們情意相通,樂於互助。其實這是一種高情商的表現,也是一種自信的表現。
  • 讓成長從非暴力溝通開始
    今天小編就給大家介紹在職場生活中非常適合提升自身魅力的非暴力溝通。《非暴力溝通》是美國作家馬歇爾·盧森堡博士的著作,其內容是能使人們在溝通時達到情意相通的一種溝通方式,非常適合於親密關係以及辦公室關係之中,而溝通無疑是你與領導之間,你與同事之間每天必須要有的,而有效的這些溝通無疑是會給自己的成長以及加薪創造條件,今天小編就給大家梳理一下基本內容,希望可以了幫到大家。
  • 非暴力溝通的核心四要素
    在上一文《好好溝通,其實也可以這樣》中我講到《非暴力溝通》的核心觀點,在 非暴力溝通一書中總共把關鍵過程分為四個部分,分別是觀察、感受、需要、幫助。我們可將之理解為作為觀察主體的我們正在一定的環境和時間中用眼睛看到正在發生的行為,只是我們不做任何行為插手或評論。
  • 非暴力溝通初階
    往期活動參與者的文字帶你去看見自己:◆旺仔小奶牛:學心理科班出身的朋友,參加後(感受、需要-非暴力溝通沙龍)有感: 形式是很好的 感受就是我能夠看見自己的需要到底在什麼地方,這種抽絲剝繭的方式會讓自我探索變得更加清晰
  • 《非暴力溝通》——拯救直男癌
    非暴力溝通的關鍵:觀察、感受、需要、請求非暴力溝通(Nonviolent Communication)是通過建立聯繫使我們能夠理解並看重彼此的需要,然後一起尋求方法滿足雙方的需要。這一溝通模式包含四個要素:觀察、感受、需要、請求。
  • 非暴力溝通~不得不的轉化
    我的需要是友善,我很明顯能感受到,當小魚把這張需要卡片給我的時候我的身體有了些反映,好像麻了一下。可能是我想起小學的一段不參加打架被男生排擠的經歷。我討厭暴力,我需要友善。心底的事又被牽動出來。我也沒有想到最靠近自己的感受和需要是羞愧和友善……為何參加非暴力溝通的學習呢?
  • 《非暴力溝通》讀書筆記八
    非暴力溝通的目的是什麼?有人想,我說出自己的感受,需要和請求,最後別人拒絕了,我還必須接受,那能叫溝通嗎?這樣還有溝通的必要嗎?那是不愛,是對他人的縱容吧?非暴力溝通的另一種叫法是愛的語言。非暴力溝通的目的是為了滿足雙方的需求,是建立彼此的聯結,讓愛流動起來。而不是單方面的要求別人滿足自己,且美其名曰為愛。帶著這個目的去溝通,我們才能誠實地面對自己,誠實地面對他人。誠實地面對自己,就是去探索自己的感受,需要,找到更多的方式去滿足自己的需要。
  • 《非暴力溝通》解讀:體會和表達感受,讓愛融入生活
    專註:辯證思維、情緒調節、人際溝通、正念放鬆,添加關注,一起自我成長。《非暴力溝通》倡導的是讓愛、理解和關愛融入生活。它鼓勵人們專注和表達自己的感受和需要。我們很多人進行溝通的時候,都是直接表達想法。但是想法並不一定是事實,我們需要在溝通過程中明確自己怎麼了,想要對方做什麼。這樣直觀的表達,幫助對方理解你,並且知道你想要的支持是什麼。今天,我們主要來說說,《非暴力溝通》中體會和表達感受的部分。
  • 非暴力溝通的魔法
    點開語音哦,超級好聽的xiaoxiao6 的天籟之音溝通就像空氣一樣被需要,但往往卻被我們忽視。有調查研究顯示,一個人的成功,溝通佔了70%,而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卻沒有選擇最好的溝通方式。今天推薦的書《非暴力溝通》就將教給我們一種聰明而有效的溝通方式。
  • 馬歇爾·盧森堡《非暴力溝通》讀書筆記
    非暴力溝通指導我們轉變談話和聆聽的方式,我們不再條件反射式地反應,而是去明了自己的觀察、感受和願望,有意識地使用語言我們既誠實、清晰地表達自己,又尊重與傾聽他人;同時,它還促使我們仔細觀察,發現正影響我們的行為和事件並提出明確的請求非暴力溝通培育彼此的尊重、關注與愛,使人樂於互助
  • 12本好書精選之《非暴力溝通》精華總結
    溝通是關係中無比重要的一件事,非暴力溝通可以讓我們在關係中療愈,暴力溝通當然也可以毀掉一個家庭。3.非暴力溝通,是一種可以讓人身心愉悅,樂於互助的溝通方式。有些地區會把它稱為愛的語言。它不僅僅是一種溝通方式,更是我們要不斷追求的一種美好的生活態度。
  • 學習愛的表達:《非暴力溝通》
    學習愛的表達:非暴力溝通本文已獲授權轉載,來源無書:(ID:nonobo)非暴力溝通是美國馬歇爾·盧森堡博士提出的一種溝通方式。他認為,要建立一個和平的世界就需要消除那些責備、羞辱、批評和苛求的語言。這類語言往往以習慣性思維為基礎,妨礙人們愛心的流露,容易導致暴力。
  • 讀一本書|《非暴力溝通》經典語錄
    著名的馬歇爾·盧森堡博士發現了神奇而平和的非暴力溝通方式,通過非暴力溝通,世界各地無數的人們獲得了愛、和諧和幸福。當我們褪去隱蔽的精神暴力,愛將自然流露。下面,為大家分享《簡愛》經典語錄摘抄,快來看看吧!
  • 《非暴力溝通》的四要素
    大家好,今天共讀的是《非暴力溝通》第二部分,就是原書的第3-6章節,昨天我們初步了解了非暴力溝通的4個要素,那麼今天就來具體了解一下。一、區分觀察和評價非暴力溝通的第一個要素是觀察。非暴力溝通的第二個要素就是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