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至元十九年,一位年過七旬的老婆婆緩步走入元大都的囚牢之中。
她手拄拐杖,臂挎竹籃,籃內還盛著一隻生雞和一壺好酒。老婆婆此行是來祭奠民族英雄文天祥的。
買通牢頭,來到關押文天祥的牢前,透過鐵欄向內看去,婆婆被眼前的一幕驚呆了,腳下一個踉蹌,險些坐倒在地——文天祥竟還活著!
原來,牢獄之外謠傳,文天祥大義凜然,視死如歸,由於多次拒絕元朝政府的招降,已被處斬。老婆婆一直敬佩文天祥的英雄氣節,聽到這個噩耗後哀痛不已,因此特來祭拜,怎料想豪傑依然在世,頓時悲喜交加,半晌才緩過神來。
一番感慨萬千之後,老婆婆才想到籃子中原本帶來祭奠用的東西,只是酒未溫,雞還是生的,竟不能讓英雄臨走前再享用一次美酒佳餚,甚是後悔。
然而這些都被一旁的獄卒看在眼裡。獄卒的老家在江西,與文天祥算是同鄉,雖為元朝士卒,但他心中對這位英雄卻十分欽佩,總想盡些綿薄之力,怎奈沒有合適的機會。
眼下看到老婆婆犯難,獄卒便走上前來,提議用牢中的炭火為文天祥溫酒烹雞。婆婆聽後喜出望外,於是在獄卒的協助下將雞切成塊,又找來一個瓦缽作為燉煮的容器。剛要把雞塊入鍋,突然想起手上並沒有烹製所需的調料,即便以清水白灼,若無醬汁也實難下咽,可如何是好?
無奈之下,二人只得往缽中倒入三杯婆婆帶來的米酒,權當是配料和湯汁,然後將缽架於火爐之上,用小火慢慢煨制。
約麼時候到了,他們走至爐前,剛一揭開鍋蓋,頓時濃香四溢,酒香與肉香交織,令人垂涎欲滴。文天祥一嘗之下更是讚不絕口,只覺雞肉酥爛,酒湯醇厚,實屬美味。感嘆這最後的晚餐,以酒煮雞的瀟灑,倒也流露出了一種英豪的氣概。
此後不久,獄卒就辭去公職,離開元大都回到了江西老家。在那裡,他時常烹製以酒煮雞的那道菜餚,並向人講述當年文天祥在獄中的故事。人們十分緬懷民族英雄文天祥,再加上這雞肉菜餚味道絕佳,很快便在江西一帶流傳開來。許多大小酒家又在此基礎之上改善口味,將原本的三杯米酒變為一杯甜酒、一杯醬油、一杯麻油,並取名「三杯雞」。
三杯雞不僅是歷史悠久的江西名菜,還輾轉傳到臺灣,成為了臺菜的代表之一。在臺灣有著這樣一句話:不會做三杯雞餐館的不是正宗的臺菜館。可見三杯雞在臺灣人民心目中的地位。
也有一種觀點說,三杯雞的發源更為久遠,因當時江西地區的百姓家中味料短缺,便用僅存的一小杯酒、醬和油調成湯汁燒燜砂鍋中的三黃雞,無意間竟烹製出這道鮮美無比的菜餚。
歷史終究難以考證,但無論如何,三杯雞的出現已然是一種奇妙的機緣巧合。不過話說回來,天下美食,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下面我就來教大家如何做三杯雞
準備食材:
雞肉半隻or雞腿2~3隻,杏鮑菇2支,蒜頭15~20小顆,老薑片15~20片
九層塔一大把(1包),麻油半杯,米酒1杯,醬油1杯,冰糖2/1or 3/1杯
具體做法:
1. 備料~辣椒可加亦可不加
2.
1).熱鍋後將雞肉乾煎至金黃(不需加入油,先煎皮面)
2).完成後撈起備用
3.
1).加入麻油
2).加入姜爆香至焦黃
3).加入蒜頭
4. 加入杏鮑菇拌炒
5.
1).倒入冰糖(這裡的量是一杯,建議2/1 or 3/1杯即可)
2).炒至冰糖香氣出來後倒入米酒1杯
6. 倒入醬油1杯,拌炒至醬汁收乾
7. 熄火,加入酒層塔拌炒
8. 上桌,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