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行星不是恐龍滅絕的主因,它們曾經歷2次滅絕,氣候變化最可怕

2020-12-16 奇點使者

提到人類之前地球上的主人,很多人都會想到恐龍,恐龍從三疊紀時期出現後,一直到6600萬年前,白堊紀末期的地球遭遇了小行星的撞擊,恐龍一共在地球上生活了1.6億年的時間,至於它們滅絕的原因,都認為和小行星撞擊有關,不過,近日的一項研究卻表明,恐龍可能經歷了2次大滅絕。

新物種恐龍被發現

前段時間,在阿根廷的巴塔哥尼亞地區,古生物學家們發現了一種全新的恐龍化石,這種恐龍大約來自於1.8億年之前,它們非常的龐大,體長甚至超過了40米。

研究認為,它們屬於早期的蜥腳類恐龍之一,不過,這種恐龍令人奇怪的一點是,要知道,在研究恐龍演化的過程中,古生物學家發現,恐龍真正的鼎盛時期,是從侏羅紀後期到白堊紀末期這段時間,很多體型龐大的恐龍,都是這個時期出現的。

而蜥腳類恐龍作為恐龍早期演化過程中的一員,絕大多數的蜥腳類恐龍都和現代山羊的大小差不多,那麼,為何這種新發現的蜥腳類恐龍,它的個頭與眾不同呢?

通過化石研究和同期地層勘測分析,最終,古生物學家發現,這種大型蜥腳類恐龍的出現,竟然與1.8億年前,地球上的一次大規模火山噴發有關。

當時由於火山噴發,大量的溫室氣體進入到大氣層之中,導致地球的氣溫一下子變得非常高,原本對於「小個子」蜥腳類恐龍來說,它們吃的植物都非常低矮,不過,由於火山噴發,將地球上絕大多數的植物都毀掉了,所以,「小個子」蜥腳類恐龍也就沒有了食物。

為了生存,它們不得不去吃一種高大的針葉樹葉子,但是由於這種植物太高了,它們就進化出了纖長的脖子和龐大的身軀,一直到時間進入到白堊紀,當地球植物重新煥發生機,它們才被大自然所淘汰。

研究者表示,如果不是蜥腳類恐龍中的一支,也就是我們發現的這種全新物種,成功演化成龐然大物,那麼,可能恐龍早在1.8億年之前,就已經滅絕了。

恐龍對於氣候要求極高

伴隨著對恐龍研究的深入,研究者也表示,很多證據都表明,恐龍其實是一種非常挑剔的動物,它們對於氣候環境的要求非常高,也這是因為它們的「挑剔」,才導致它們的滅絕。

上文中我們提到過,1.8億年前,由於大規模火山噴發,導致蜥腳類恐龍不適應地球突然變暖的環境,大量死去。而在6600萬年前,由於地球受到了小行星的撞擊,倖存下來的恐龍也因為地球在受到重創後溫度驟降,而沒有辦法適應而滅絕。

由此可見,地球的氣溫太高或者是太低,對於恐龍來說,都是非常危險的,現代研究也發現,當小行星撞上地球後,恐龍並不是一下子滅絕的,而是經過了漫長的時間。

恐龍徹底滅絕,大約需要上百萬年的時間,主要原因是因為,地球的氣候環境在災難發生後發生了巨變,導致恐龍的棲息地減少,食物也出現短缺,原本體型龐大的恐龍,自然是不適應這種變化的,吃不飽和寒冷讓它們最終走向末路。

其實在地球上,如今很多動物也都經歷著和恐龍類似的情況,比方說被科學家預言本世紀會滅絕的北極熊,作為陸地上最大的肉食性動物,它們如今正在因為食物短缺而變得越來越瘦小,同時全球變暖導致冰山融化,讓它們的棲息地越來越少,自然也就將它們送上了一條滅絕之路。

研究者表示,其實回顧地球多次大滅絕,每一次大規模物種滅絕,都與無法適應地球的氣候環境變化有關,地球上出現的自然災難,也都只是一個「導火索」,真正的原因還在這些動物自己的身上。

即使沒有大滅絕的發生,由於地球氣候環境的變化,它們也終將有一天被淘汰掉,比方說研究者認為,即使6600萬年前恐龍沒有滅絕,當地球在300多萬年前進入冰河時期的時候,它們也同樣會因為地球變冷而死亡,因為寒冷的氣候對於它們來說,就是一道「催命符」,任何氣候變化,與它們而言,都是災難的開始。

那麼,如今地球的氣候環境,也正在因為人類活動的影響而發生著巨變,大家覺得這對於人類而言,又是否是「滅絕」的開始呢?歡迎留言,說說你的看法。

相關焦點

  • 小行星撞擊是恐龍滅絕主因?恐龍身上還有哪些謎團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7月3日電(記者 上官雲)體型龐大、動作矯健迅猛……這可能是許多人腦海中對恐龍的第一印象。它們曾是「地球霸主」,但在6600萬年前,卻突然消失了。日前,「研究稱小行星撞擊地球是恐龍滅絕主因」登上熱搜,引發關注。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地球科學學院副教授方琳浩在接受中新網記者採訪時,也就白堊紀末期的「非鳥類恐龍」滅絕事件給出了自己的看法。
  • 地球五大生物滅絕事件:白堊紀恐龍滅絕(圖)
    北京時間12月24日消息,儘管白堊紀-第三紀生物大滅絕(又稱K-T滅絕事件)最廣為人知——因為恐龍就是當時滅絕的——但在地球歷史上發生過的一系列的生物大滅絕事件中,有的比K-T滅絕事件更具有毀滅性。所謂生物大滅絕,指的是一大批生物物種同時,或者在很短的時間內突然死亡、消失。最嚴重的一次大滅絕發生在二疊紀晚期,當時96%的生物消失了。
  • 6500萬年前小行星撞擊地球,是如何導致恐龍滅絕的
    也許你曾在博物館看到過恐龍的化石,它們生活在2.3億年前的地球,那是中生代,它們是那時的地球之主。它們統治地球長達1.7億年之久,處於食物鏈的頂端,但是在6500萬年前的白堊紀,它們卻突然的滅絕了,他們的統治在極短的時間內就結束了。那麼,地球霸主恐龍是如何消失的呢?
  • 史前恐龍滅絕之謎
    恐龍是一種非常古老的生物,它們曾經統治地球多達1.5億年,到侏羅紀時期儼然已經成為動物界的霸主,可是這種神奇的動物卻突然銷聲匿跡了,它們是因為某種未知的厄運而滅絕的嗎?研究恐龍化石,19世紀英國人巴克蘭和曼特爾對一種遠古的動物化石進行了研究,兩人的成果一經發飆,世界上立即興起了一股尋找古代動物化石的熱潮。隨後,人們又陸續發現了許多奇異的爬行動物化石,並將它們命名為「恐龍」。火山爆發引起氣候的變化而導致恐龍滅絕的猜想。恐龍滅絕之謎,龐大的恐龍家族是怎樣滅絕的?
  • 恐龍滅絕的N種可能
    恐龍統治地球長達1.6億年之久,然而在很短的時間內這些霸主卻突然從地球上消失了,成為生物史上的難解之謎。除了小行星撞擊地球導致恐龍滅絕的主流說法外,科學家對此還提出了各種假說。   滅絕假說一:小行星撞擊說   上世紀80年代,科學家們就提出了恐龍可能是在小行星撞擊事件中滅絕的設想。
  • 恐龍之所以滅絕,可能不是因為小行星,而是一個讓人類害怕的答案
    恐龍之所以滅絕,可能不是因為小行星,而是一個讓人類害怕的答案大家都知道,地球已經誕生整整40多億年了,而擁有生命的歷史也達到了36億年,而經過了36億年的演化,才衍生了現在的生物圈,才有了如今的智慧生命人類。
  • 恐龍沒有全部滅絕?這些常見動物,極有可能是恐龍進化來的!
    在科學界最受關注的海應該是6500萬年前恐龍的滅絕了,迄今為止科學界的說法不一,一直備受爭議,最主流的觀點是認為,是小行星撞擊地球所導致的。在白堊紀時期恐龍統治的時代,它們的體型非常龐大,佔據了整個食物鏈的90%以上,那麼恐龍滅絕的原因究竟是什麼呢?是否真的是小行星撞擊所導致的結果呢?
  • 恐龍存在1.6億年滅絕,人類能存在多久?物理定律給出可怕答案
    事實上,關於恐龍滅絕的原因,科學界一直是眾說紛紜派系林立,而隨著近百年對地質、化石以及氣候的深入研究,越來越多的證明顯示,恐龍滅絕並不是一個孤立事件導致的,而是一連串的連鎖反應
  • 小行星正面撞擊地球,使恐龍滅絕,最後去了哪裡?
    ,想佔領地球,為了保護地球,青貓們在恐龍時代來尋找恐龍的基因但是恐龍已經在6500萬年前滅絕了,青貓們知道不能改變歷史雖然在太空梭上看到小行星進入大氣層,但是小行星墜落導致恐龍全部死亡這個場景不是導演們創造的,「隕石坑撞擊說」是目前恐龍已滅絕的最廣為人知的假說恐龍是從中生代(三疊紀侏羅紀白堊紀)到現在生存的龍形類動物,
  • 恐龍滅絕:可能在小行星撞擊地球之前就死絕了
    在6600萬年前,被一個城市大小的小行星炸毀地球表面,受到二戰時期100億枚原子彈的襲擊,一般認為這是恐龍滅絕的原因。但在此之前,有證據表明,墨西哥灣可能已經中毒了。印度發生的大規模火山噴發-持續了將近一百萬年的Deccan Traps噴發導致了恐龍時代海洋快速升溫和世界各地有毒汞含量上升。當研究人員將化石中的汞含量與如今的謝南多厄河谷工業汞汙染現場收集的汞含量進行比較時,其含量大致相當。
  • 恐龍滅絕之謎——真就這麼沒了
    計算可得,撞擊地球的小行星不小於10公裡,從那以後,6500萬年前這顆小行星導致恐龍滅絕成為一個主流理論。2.火山爆發理論因為火山的爆發,二氧化碳大量噴出,造成地球急激的溫室效應,使得植物死亡。義大利著名物理學家安東尼奧-齊基基提出,造成恐龍大絕滅的原因很可能是大規模的海底火山爆發。齊基基教授認為,白堊紀末期,地球上在海洋底下發生了一系列大規模的火山爆發,從而,影響了海水的熱平衡,並進而引起了陸地氣候的變化,因此影響了需要大量食物維持生存的恐龍等動物的生存。
  • 如此龐大的恐龍為何滅絕?溯源侏羅紀的秘密
    恐龍,生活在距今大約2.4億年至6500萬年前,是一種部分能以後肢支撐身體直立行走的脊椎類動物。大部分恐龍已經滅絕,但是恐龍的後代——鳥類卻存活了下來,並繁衍至今。恐龍適宜生活在沼澤地帶和淺水湖裡,侏羅紀時期空氣溫暖而潮溼,食物相對容易獲取,因此,恐龍在地球上統治了1億多年,但因為某些原因,它們在6500萬年前很短的一段時間內突然滅絕了。現在,人們能看到的只是當時殘留下來的大批恐龍化石。
  • 恐龍真的是由小行星滅絕的嗎?答案可能並非如此,真相讓人害怕
    地球經歷過5次生物大滅絕,本來過去的地球是做到百萬以上的豐富生命的星球。大家最為了解的就是恐龍大滅絕。我們人類現在是地球的霸主。但在人類沒有誕生之前,恐龍才是這個地球的霸主。就是因為恐龍滅絕後,地球的生命得到了重新的洗牌,人類才慢慢的變成了這個地球的霸主。
  • 侏羅紀恐龍滅絕真實原因:小行星撞地球導致
    相信許多人都清楚一個知識,在6500萬年前一顆小行星撞擊地球,到時當時地球中的霸主恐龍走向了滅絕的道路。不過還有更有趣的事情發生,有科學家提出理論早在2億年前,正式因為一個小型的撞擊,幫助恐龍得到發展,使他們逐漸走向地球霸主的地位。
  • 恐龍到底是怎麼滅絕的?人類會不會重蹈它們的覆轍?
    一直以來,科學家們都認為,恐龍滅絕主要是由於小行星撞擊地球,隨後帶來的巨大灰塵,阻礙了地球的生命循環系統,從而導致了恐龍家族的滅亡,但是實際上真的是如此嗎?讓我們先把時間調回到6600年前,一顆直徑10公裡的小行星,進入到了地球的引力範圍,在地球引力的作用下速度逐漸加快,達到了7.2萬公裡每小時,這是當今世界上最快的飛行器的速度的三倍。
  • 未滅絕的恐龍和人類共存:這變異太逆天
    北京時間9月21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想像一下,如果小行星碰撞地球,並未導致恐龍滅絕消失,之後隨著時間推移,將會出現怎樣的變化?它們的存在如何影響人類在內的哺乳動物呢?6600萬年前一顆15000米直徑的小行星碰撞地球,造成我們現今無法想像的一場災難!
  • 假如恐龍沒有滅絕,世界將會怎樣?
    6600萬年前,一顆直徑15公裡的小行星撞上地球,其威力相當於100億顆廣島核彈。充滿放射性的火球將方圓數百英裡內的一切化為焦土,撞擊還造成了席捲半個地球的海嘯。甚至大氣都可能發生燃燒,陸地上超過25公斤的動物無一倖免。事實上,大約75%的物種都滅絕了。所謂的"非鳥類"的恐龍毫無希望,只有小型的、身披羽毛的飛行恐龍倖免於難,它們就是我們現在所知的鳥類。
  • 如果6500萬年前恐龍沒有滅絕,它們會進化成什麼樣?
    這是個很有意思的假設,因為恐龍確確實實已經在距今約6500萬年前悉數滅絕,而它們滅絕的原因到現在為止還停留在各種假說的層面上,其中以「小行星撞擊說」可信度最高。那麼,如果在6500萬年前沒有這次的撞擊,恐龍會進化成什麼樣呢?我們大膽地來推測一下。
  • 恐龍大滅絕「行星撞擊說」勝出?「火山爆發說」時間線對不上
    恐龍,這種大型史前爬行動物最早出現於2.3億年前,在此後的1.6億年裡,它們在地球上橫行霸道,成為了支配世界大陸的主宰者。但到了6500萬年前,恐龍卻從地球上消失了,只留下了大量的化石。這就是史上著名的恐龍大滅絕事件。但至今為止關於恐龍滅絕的原因一直沒有定論,不過科學家們提出了各種千奇百怪的假說,包括氣候變遷說、物種爭鬥說、大陸漂移說、地磁變化說、植物中毒說、酸雨說、行星撞擊說、火山爆發說等等多達20餘種猜想。其中行星撞擊說和火山爆發說成為最主流的兩種猜想。
  • 你以為同一個時代的恐龍滅絕,鯊魚倖存了下來?並不是這樣!
    其實鯊魚和恐龍並不是同一個時代的物種,當然您不要以為鯊魚能生存下來是因為在小行星撞擊之後出現的,恰恰相反,鯊魚最早出現在地球上的時候,恐龍還不知道在哪呢!2.滄龍:中生代海洋中最大的頂級掠食者,身長達到了21M,體重超過了40噸,強大撕咬能力,鯊魚根本就不是對手!也許是恐龍生活的太安逸了,沒有熬過白堊紀晚期的小行星撞擊?其實並不是,恐龍也並不只是一個物種,恐龍一樣有來自大自然的很多威脅,有時候它們的威脅來自另一個種類的恐龍,比如霸王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