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的精彩,你是否已經忽略了很久很久?
繪畫已死?
還是沒死?
最近幾年,這個話題從來都沒有停止過討論。
而圖伊曼斯是這麼說的:
「繪畫是人類已知的第一種概念性圖像,繪畫就是藝術。你用雙手作畫,你有無盡可以把玩的細節。」
「一張畫是有非常多層次的,它的指向也可以是非常多元的。繪畫是有強烈觸感的,它有溫度,它用物質性的顏料來創作,畫在畫布上,它會讓你看出許多不同。繪畫就是獨特的。」
年齡相仿的呂克·圖伊曼斯(Luc Tuymans)、米歇爾·波利曼斯(Michaël Borremans)、尼奧·勞赫(Neo Rauch),是三位當今世上傑出的藝術家。
他們所獲得的讚譽無數。藏家熱捧,排隊也要收藏。
2017年的香港巴塞爾藝博會現場,屬於他們的故事很多。時隔一年,仍難忘。2018年的預熱,以他們三人為開始。在過去的一年時間裡,他們有什麼新作新展?
目刻時光2018年香港巴塞爾藝博會預熱,自今日開始,持續5天時間,每日一篇推文,歡迎關注。
呂克·圖伊曼斯
Luc Tuymans
粉絲眾多,獨創「圖伊曼斯美學」。
出生於1958年的圖伊曼斯,在2017香港巴塞爾藝博會開展一小時內就賣掉兩幅作品(每幅150萬美元),分別是《C》和《K》:
被各大媒體頻繁使用的現場圖:
作品贏得很多人的喜愛。
對於展出的這三幅作品,藝術家是這麼說的:
「我這次專門為藝博會畫了三張畫。這兩張(《C》和《K》)來自我很多年前在巴拿馬看到的一張巨幅廣告。這些巨幅廣告像紀念碑一樣佔據著我們的公共空間。廣告是我感興趣的一種圖像,尤其是那些與時尚相關的。我只截取了這名女子的臉的局部,她精心修飾的妝容看上去很美。這種塑造出的美感是我對廣告感興趣的原因之一,它提供了一種美的形式。」
另一幅專為巴塞爾藝博會創作的作品:
The Swamp, 2017
Painting
Oil on canvas
216.2 × 125.0 cm
色彩大家,每一個細節都很精妙,用色多一分嫌多,少一分嫌少。
圖伊曼斯式美學,在這些作品中展現得淋漓盡致。
2016-2017年,圖伊曼斯的新作還包括以下這些:
兩組小畫:
Screen print
76.00 x 56.00 cm
ISABEL - SCRAMBLE - DIORAMA - TWENTY SEVENTEEN - 2017
Aquatint
80.00 x 66.00 cm
灰藍色優雅的:
Oil on canvas
98 × 72 in
249 × 183 cm
在博物館作的壁畫:
Luc Tuymans: The Arena, 2017
圖伊曼斯作畫中:
同時,他在The Absent Museum也展出了新作,現場圖:
視頻:
有記者問他:現在的中國,有些人會質疑繪畫的當代性,您怎麼看?
他說:
「不是所有人都那樣,我覺得這種論調有點愚蠢。事實上,繪畫是一種非常特殊、非常物理的東西,具有清晰的互動優點,我想這種論調真是太過時。拿我來說,我就不會因為自己不做新媒體藝術,就發表與之對抗的言論。我還是繼續運用各種工具來畫畫,沒有問題啊。這種質疑繪畫當代性的想法真的太過時了。事實上現在仍然有好多人在畫畫,並且還使用比較昂貴的材料。事實上,時不時地,我們腦中閃出的第一想法就是畫畫!繪畫不僅僅能做一些象徵性的事,它還有很好的可塑性,這樣使得繪畫具有非常特殊的物理性。」
關於藝術家
呂克·圖伊曼斯(Luc Tuymans),1958年生於比利時莫特賽爾,1976年在聖魯卡斯藝術學院學習繪畫,並曾就讀於布魯塞爾坎波視學藝術高等學院,隨後在布魯塞爾大學讀藝術史,1985年舉辦了他的第一次個人畫展,2001年其作品代表比利時參加第49屆威尼斯雙年展,2002年應邀參加德國第11屆卡塞爾文獻展,2007年在比利時安特衛普當代藝術館舉辦《我不懂》個人畫展。今在安特衛普生活、工作。
2013年入選美國藝術文學院榮譽成員。
米歇爾·波利曼斯
Michael Borremans
超現實主義者,作品充滿怪誕、不安、冷靜、不確定,卻又真實。
個人符號極強的用色,褐色調裡面生褐、熟褐、土黃、金土黃、淺灰紅、大紅的非常規搭配,加上極富想像力的各種造型,現實中無法解釋的事物,吸引著觀者的眼球,且越看越著迷。
與圖伊曼斯一樣,2016、2017年兩次香港巴塞爾藝博會的成績也很亮眼,作品均在極短的時間內高價售出。
2017年香港巴塞爾展出作品:(由Zeno X Gallery呈現)
Painting
oil on canvas
36.0cm × 30.0cm
2017年,他的新作還包括:
Fire from the Sun, 2017
Oil on panel
8 3/4 x 12 1/4 inches (22.1 x 31 cm)
Fire from the Sun, 2017
Oil on cardboard
8 1/4 x 5 7/8 inches (21 x 14.8 cm)
Apparatus (II), 2017
Oil on canvas
25 5/8 x 32 3/8 inches (65 x 82 cm)
Oil on panel
10 3/8 × 11 5/8 in
26.4 × 29.5 cm
Fire from the Sun, 2017.
Courtesy the artist and David Zwirner,
Hong Hong
Oil on wooden panel
11 × 13 2/5 in
28 × 34 cm
∧Fire from the Sun (Five Figures, Three Limbs), 2017
《 Fire from the Sun》是大名鼎鼎的卓納畫廊(David Zwirner)在香港空間的開幕展。
David Zwirner 先生在展覽開幕的晚宴上說:「我想不到還有其他更好的展覽來作為畫廊的開幕了。Borremans將那強有力的歐洲維多利亞時代的傳統帶來了香港,你將那些需要被聽見,被談論,被辯論的作品帶來了香港,你將那完整的系列作品帶來了香港,並讓我感到深深的敬畏。」
現場圖:
2011年的展覽視頻,聽聽他怎麼描述他的作品:
他說:
「我試圖將人物置入一個難以界定的空間中去,我曾經使用過一系列以1930年代或是1940年代為基本的攝影照片作為我繪畫的源材料,但他們太具有識別性了,我聽到了關於我作品是懷舊情懷的表達,這絕不是我的本意的。所以,我停止使用這樣的照片,更多的是在工作室裡根據自己的需要拍攝模特照片......。」
「我試圖說明的是,我的影像作品是來源於我的油畫作品的,在繪畫的時候,我曾感受到我需要一種不同於以往的,表達光和動態的方式。」
「紙本繪畫對我來說就像文學,他們是需要被閱讀的。」
關於藝術家
米歇爾·波利曼斯(Michaël Borremans)於1963年出生於比利時的赫拉爾茲貝亨(Geraardsbergen), 現工作生活於比利時根特(Ghent)。Borremans出生的1963年距離德國結束對比利時的統治不足20年。這個特殊的時代給他帶來的影響滲透在他的作品中,其神秘,黑暗的風格和嫻熟的繪畫技巧使他躋身於歐洲乃至全世界最知名,最炙手可熱的當代畫家。
尼奧·勞赫
Neo Rauch
毫無疑問,Neo Rauch是當今最重要的藝術家之一。他的作品與過去幾十年藝術發展的節奏完全不同步。作為新萊比錫畫派(New Leipzig School)的代表人物,時至今日,他在作品中仍然延續著傳統的形象塑造方法,雖然這種傳統自抽象技法和媒體技術主導圖像生產之後已淡出主流之外。
但是,這絲毫不妨礙他成為炙手可熱的藝術家。好萊塢明星比如布拉德·皮特都是他的資深藏家,據說比爾·蓋茨想收藏他的作品還要排隊。
相比較圖伊曼斯和波利曼斯,勞赫的作品格局明顯大了很多。除去個人符號,他作品中流露出來的更多與歷史、記憶、人類本身的日常有關。熟悉的外表和虛構的環境,獨特的形象意象和超現實主義抽象相結合,強烈的互補色的調色板,反覆出現的主題包括有機和非有機元素的無縫整合,具有獨特的可識別性以及視覺連貫性。
「要說藝術有什麼任務的話,那就是要讓微小的火焰在善與惡中產生。」
他說。
2016年香港巴塞爾的參展作品:
2017年香港巴塞爾的參展作品:(紙本,開價100萬歐元)
現在,荷蘭茲沃勒,Museum De Fundatie。
名為《Neo Rauch Dromos Painting 1993-2017》的大展展出了藝術家自1993年以來在萊比錫舉辦的首次個人展覽至今的60多件作品。
展覽時間為:2018年1月21日至6月3日。
展出作品包括:
∧Neo Rauch, Dromos, 1993,
oil on canvas,
250 x 198,5 cm,
private collection
∧Neo Rauch, Die Kontrolle, 2010,
oil on canvas,
300 x 420 cm,
private collection,
oil on canvas,
250 x 210 cm,
private collection
oil on canvas,
200 x 150 cm,
Sammlung Ruth
∧Neo Rauch, Gewitterfront, 2016,
oil on canvas,
150 x 100 cm,
Museum de Fundatie,
∧Neo Rauch, Der Former, 2016,
oil on canvas,
200 x 150 cm, ACT
Art Collection, Berlin
展覽視頻裡,可以看到更多:
訪談中的對話:
問:你的作品中經常出現光怪陸離的場景,很像夢境,這些人物形象和敘事情節真的是來自於你的夢境嗎?為什麼畫中人物之間的關係總是處於緊張或危險的狀態?
勞赫:
「至今為止,我在作品中直接重繪夢境的情況只出現過兩次,最多不超過3次。但是我始終試圖在繪畫中模擬做夢的機制。我會在畫面中放入一些人物——有正面人物也有負面的——並讓他們共處一室。在他們即將交鋒之時,再將他們束縛住。這一過程也會在觀眾的意念中發生。」
問:寫實、具象是社會主義國家藝術教育的傳統,你同意這個說法嗎?你的繪畫風格是偶然還是必然?
勞赫:
「上世紀50年代開始對具象繪畫傳統的排斥,是發生在西歐和北美的現象。我的一部分體驗來自上世紀所發生的一些令人難以置信的暴行。結果是人類失去了保有尊嚴地、被描繪的權利。如果我們把視角放寬,具象的繪畫風格實際上已經被使用了4萬年,即使在抽象當道的時代,具象繪畫也仍舊保有一席之地。弗蘭克·奧爾巴赫(Frank Auerbach)、弗朗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愛德華·霍珀(Edward Hopper)、卡爾·霍費爾(Karl Hofer),這些藝術家未受到政治運動的影響,仍指向一種無時間性的繪畫風格,而這也是我在創作中一貫以來的追求。我不相信偶然,除非你把偶然定義為兩條因果鏈之間的交匯點。我的繪畫風格形成於必然。」
關於藝術家
尼奧·勞赫(Neo Rauch)於1960年在萊比錫出生;在萊比錫版畫及書籍裝幀藝術大學讀書期間,師從林克和赫爾斯希兩位教授;畢業後成為萊比錫版畫及書籍裝幀藝術大學助教;1999年開始舉辦國內外巡展。尼奧·勞赫一直在萊比錫生活,過去數年他逐漸成為德國著名的年輕畫家之一。 這位土生土長的萊比錫人是繪畫界迅速崛起的新軍中最富盛名的先鋒之一,甚至成為了「媒體明星」。
過去兩年時間裡,呂克·圖伊曼斯(Luc Tuymans)、米歇爾·波利曼斯(Michaël Borremans)、尼奧·勞赫(Neo Rauch)作品主要來自卓納畫廊(David Zwirner)畫廊。今年展位:1C20
2018年,是否和過去一樣有驚喜?期待ing......
Art Basel Hong Kong
2018年第六屆巴塞爾藝術展香港展會
香港會議展覽中心
香港灣仔港灣道1號
貴賓預展(只限獲邀請人士出席)
2018年3月27日(星期二)
2018年3月28日(星期三)
開幕之夜
2018年3月28日(星期三)下午5 時至9 時
公眾開放日
2018年3月29日(星期四)下午1 時至9 時
2018年3月30日(星期五)下午1 時至8 時
2018年3月31日(星期六)上午11 時至下午6 時
每年的巴塞爾藝博會,村上隆都是最亮眼最多人包圍的明星之一。
藝棧薦書
村上隆作品集--自我
Murakami – Ego
進口英文原版
2013年第一版,2017年修訂後再版。
村上隆最著名的」Kaikai Kiki Lots of Faces Pom and Me」系列。
中東Qatar Museum館長Massimiliano Gioni與村上隆本人精闢的分享與解說。
詳情了解及購買請掃二維碼:
波利曼斯
勞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