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成立初期將帥讓銜

2020-12-22 華夏經緯網

原標題:新中國成立初期將帥讓銜

  1955年,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次實行軍銜制。9月27日,授銜典禮在中南海懷仁堂隆重舉行。這次評銜,很大程度上是對一個革命軍人的歷史性評價,不但事關此後的待遇,更是對既往貢獻的認可。然而,得知自己要被授予軍銜後,不少元帥、將軍面對榮譽淡然處之,不為名利爭短長,演繹了讓銜的一段段佳話。
  元帥讓銜:元帥應該是他們的
  在元帥中,徐向前、羅榮桓、葉劍英等就提出讓銜。徐向前讓銜的理由是:既然革命已經成功,當不當元帥無所謂。他還為此專門給毛澤東寫過信。但是,毛澤東認為,作為土地革命戰爭時期鄂豫皖根據地的總指揮,他應當被授予元帥銜。
  徐向前是黃埔軍校第一期畢業生,性格內向,從不誇誇其談。正因為此,時任校長的蔣介石給他的評語是「資質平平」。但讓蔣介石沒想到的是,正是這位平時沉默寡言的學生,在國共合作破裂後的作戰中,給他領導下的軍隊屢屢造成損失。從參加廣州起義,到領導創建鄂豫皖根據地,打破國民黨三次「會剿」;再到長徵中三過草地,帶領部隊血戰河西走廊,徐向前的功勞有目共睹。但是在榮譽面前,他卻不止一次說過:「許多同志犧牲了,如果他們還活著,元帥、將軍應該是他們的。」
  同徐向前一樣,羅榮桓也提出讓銜。他的理由是,自己是做政治工作出身的,沒有什麼戰功,而且入伍晚、貢獻小。但是,毛澤東沒有同意他的請求。毛澤東說:「羅榮桓同志是我軍政治工作的典範,是參加過秋收起義的老同志,幾十年從不為個人名利爭短長;至於戰功,他協助林彪在解放戰爭中指揮了遼瀋戰役、平津戰役,這也是有目共睹的。」作為老戰友,毛澤東很看重羅榮桓對黨的團結起到的作用,認為「羅榮桓同志原則性強,表裡如一,對黨忠誠,對黨的團結起了很大的作用。黨內有各色各樣的人,要團結多數,不許秘密搞鬼」。羅榮桓1963年去世時,毛澤東親自參加追悼會,並且寫了一首「君今不幸離人世,國有疑難可問誰」的悼詞。
  另外,葉劍英也提出讓銜。授銜之時,他因正在準備遼東半島抗登陸戰役演習,所以沒有參加授銜典禮。但得知要被授予元帥軍銜後,他誠懇請求:「我最多擺在大將的軍銜上,這是歷史的定評。」他的理由是,自己長期擔任參謀長職位,多是在後方工作,因此,應該把榮譽讓給其他長期在一線指揮作戰的同志,是他們在戰場上出生入死,把天下打下來的。但是黨中央也沒有同意他的請求。
  大將讓銜:共產黨人的一面明鏡
  除元帥外,在此次被授予大將軍銜的老一代革命家中,也有不少提出讓銜的,徐海東、許光達就是其中的代表。
  十位大將中唯一沒能出席授銜典禮的就是徐海東,他當時正在大連養病。得知自己被提名大將軍銜後,他向周恩來提出:我長期養病,為黨工作太少,「聽說中央準備授我大將軍銜,感到有愧。我請求將我的軍銜降低一些」。但周恩來卻說:「考慮到你為革命作出的重大貢獻,授你大將軍銜,不高也不低,正合適。」
  徐海東雖是窯工出身,但作戰很勇猛。他曾對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說,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國民黨一度視他為眼中釘,曾經用飛機在蘇區散發過傳單,上面寫「凡擊斃彭德懷或徐海東者,當賞洋十萬」。和懸賞彭德懷的金額一樣,可見徐海東的分量。作為張國燾的老部下,他顧全大局,在張國燾分裂黨中央的關鍵時刻,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難能可貴。因此,毛澤東稱讚他是「對中國革命有大功的人」。但就是這麼一位對革命有大功的人,在名譽面前也提出讓銜。
  另外,許光達也提出讓銜。得知自己擬被授予大將軍銜後,他對賀龍說:「毛主席、中央軍委對我的信任,我衷心感謝。但與其他幾位大將比,無論德、才、資,我均不如。請求賀總把我的意見反映到中央軍委,改授我上將銜。」後來,許光達還給毛澤東和中央軍委寫了一封「降銜申請」。信中說:「我捫心自問:論德才資功,我佩戴四星,心安神靜嗎?對中國革命的貢獻,實事求是地說,是微不足道的……我誠懇、慎重地向主席、各位副主席申請:授我上將銜。另授功勳卓著者以大將。」毛澤東看了「降銜申請」後很感慨,在中央軍委擴大會上對朱德、彭德懷、賀龍等軍委領導說,這是一面明鏡,共產黨人的明鏡啊!當然,考慮到許光達為革命作出的重要貢獻,黨中央沒有同意他的「降銜申請」,仍然授予他大將軍銜。
  中將讓銜:授予校官就不錯
  中將方面,徐立清、孔慶德是讓銜的典範。徐立清一再表示不要上將軍銜,孔慶德則表示「授予校官就不錯」。
  徐立清1952年被評為正兵團級。按照1955年授銜的標準,正兵團級應該授上將軍銜。但徐立清堅決不同意,他利用在總幹部部管理授銜工作的「便利」條件,將已經列入上將名單中的自己的名字改寫到中將名單當中。羅榮桓看到他修改過的名單後,又把徐立清的名字改寫到上將名單中。但徐立清仍不放棄讓銜,他給中央軍委寫信說:「我與黨和人民的要求相比,所做的成績是微不足道的,授予我上將軍銜心裡很不安。論德、才、資、功,授予中將我就已經感到十分榮耀了,再三懇求軍委和總部領導能批准我的要求。」
  彭德懷知道後,多次找徐立清談話,要他接受上將軍銜。但徐立清態度非常堅決,一再表示不要上將軍銜。彭德懷始終沒有答應他的請求。毛澤東感嘆地說:「不簡單哪,金錢、地位和榮譽最可以看出一個人的思想品格,古來如此!」最後,深受感動的周恩來同意授予徐立清中將軍銜。
  除徐立清外,1930年就入伍的老紅軍孔慶德也擺正了名利、地位與事業的關係。評銜工作開始後,有同志打電話徵求他對自己軍銜評定的想法。他表示:「評銜問題,我個人意見是服從上級,給個什麼算什麼,能授予校官就不錯,大校也行,上校、中校都行啊!」在孔慶德看來,軍銜事關個人榮譽和切身利益,不可能沒想法,但關鍵是從什麼角度去想、怎麼想。級別上去過後,肩負的擔子更重了,責任更大了,一個人只要想到這些,自然就不會去計較、更不會去爭軍銜的高低了。
  軍銜和勳章,既是對老一代革命家艱苦卓絕革命生涯的肯定與獎賞,又是一塊試金石,見證著共產黨人在功名利祿面前的抉擇。他們以平和之心對待「名」、以淡泊之心對待「位」、以知足之心對待「利」、以敬畏之心對待「權」、以精進之心對待「事」,把自己的一切與國家命運、黨的事業和人民利益緊緊聯繫起來,珍惜人民賦予的權力,努力為人民群眾辦好事、實事。這些生動事例,充分體現出老一代革命家淡泊名利、為民謀福的崇高風範和拳拳初心,值得廣大黨員幹部認真學習、模範踐行。

相關焦點

  • 新中國成立初期的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
    構建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核心的思想政治理論課程體系新中國成立初期的高校學生積極融入新社會,但由於長期受國民黨反動宣傳的影響,對中國共產黨缺乏深入的了解,為迅速改變這種狀況,用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引導廣大青年學生勢在必行。
  • 新中國成立初期改造接生婆:推廣普及新接生法
    2  新中國成立初期改造舊式產婆  作為中國幾千年傳統生育中的主要助產者,舊式產婆及其代表的接生法,在近代受到了西洋醫術的衝擊和挑戰。  安徽省檔案館的工作人員介紹說,由於為數眾多的舊產婆及其落後的接生辦法,造成了嚴重的產婦和嬰兒死亡問題。
  • 凱洛夫《教育學》:填補新中國成立初期教育理論空白
    教育界熟諳凱洛夫凱洛夫《教育學》強調教師、課本和課堂三中心,對穩定新中國成立初期的教學秩序發揮了積極作用。上述現象的出現與新中國成立初期全國上下學習蘇聯的熱潮有關。據劉立德介紹,當時新中國大力發展人民教育事業,在新教育體系建設方面毫無經驗,而凱洛夫《教育學》是第一部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編寫的比較系統的教育學著作,是蘇聯教育經驗的集中代表,它對急於了解蘇聯社會主義教育理論和實踐的新中國來說,可謂恰逢其時、雪中送炭。
  • 【統戰史話】新中國成立初期黨對民族資產階級的政策
    新中國成立和向社會主義過渡時期的人民民主統一戰線(1949年10月—1956年9月)新中國成立後,中國共產黨的地位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成為掌握全國政權、領導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執政黨。國營經濟、合作社經濟、農民和手工業者的個體經濟、私人資本主義經濟是新中國主要經濟成分。掌握了整個國民經濟命脈的社會主義性質的國營經濟成為整個社會經濟的領導力量,為國家調節各種經濟成分提供了有力的物質手段,並決定著全社會經濟的性質和發展方向。
  • 新中國成立初期毛澤東探索國家治理現代化的路徑探析
    (《黨的文獻》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發布,請勿轉載) [摘要]探索國家治理現代化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黨和國家的一項重要任務和重大使命。新中國成立初期是中國國家治理模式從傳統向現代急劇轉型的特殊歷史時期。
  • 新中國成立初期漢語拼音字母的確定
    [這裡需要說明的是,從新中國成立初期文字改革工作者的主觀意願來看,研究和擬制漢語拼音方案不僅是為了給漢字注音及用作普通話教學的工具,同時也用以進行拼音文字的試驗工作。所以,文字改革工作者不僅從漢字注音角度,同時也是從創製新文字角度來討論拼音字母的選擇問題。相關內容參見吳玉章:《關於中國文字改革的問題》,《人民日報》1956年9月27日。]
  • 他參與組建「留美科協」,幫助400多名留美科學家在新中國成立初期回到祖國
    「留美科協」的全稱是留美中國科學工作者協會,是1949年6月至1950年9月由當時留學美國的青年學生和科技工作者成立的進步科技團體。新中國成立初期,留美科協動員了大批留學生歸國,為建設新中國起到了積極作用。
  • 王瀛培 | 新中國成立初期上海助產士的式微及其原因(1949-1966)
    醫學領域對助產士發展的研究會簡單涉及作為背景的新中國成立初期助產士簡史,但很少討論上述問題(1)。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全面二孩」政策已落地4年,母嬰健康又是黨的十九大提出的「健康中國」戰略的重要內容,助產士這一職業關乎民生福祉,回顧新中國成立初期上海助產士歷史,希冀對當下城市中產科醫療資源緊張、助產士職業角色模糊與從業者數量少、剖宮產率居高不下等問題的解決有所借鑑。
  • 在開國將帥中,第一位去世的元帥、大將、中將、少將分別是誰?
    新中國成立後,在1955年的時候,國家為了表彰那些為新中國的成立做出巨大貢獻的將領們,授予一千多名將領將帥軍銜。這些將帥避免不了的也是遵循自然規律,生老病死。那麼在這些將帥中,第一位去世的元帥、大將、上將、中將和少將分別是誰呢?
  • 中國有1614名開國將帥,時至2020年還剩多少人?真是歲月不饒人啊
    新中國成立後的首次授勳,評定參考標準主要從五個方面考量,分別為任職、素質、能力、資歷、軍功,既不單純論資排輩,也不只看軍功,頒發勳章要從各個方面合理科學地進行評定。我國的軍銜制共分為六等一共19級,1955年執行軍銜制,1965年取消,軍銜制在1988年後再次恢復,故此我國的軍銜制目前經歷了兩個歷史時期,1955年到1965年這一歷史時期,授銜的將帥都稱之為開國將帥。1955年,新中國首次授銜時,共定下了10大元帥、10位大將,55位上將,175位中將,798位少將。
  • 新中國成立70周年 來自「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
    為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中國日報網製作《我愛你,中國!》系列視頻。本期獨家採訪北京世園會亞美尼亞展館館長、斯裡蘭卡駐華大使館公使銜參贊、拉脫維亞駐華大使館副大使、泰國駐華大使館商務公使,通過我們的視頻祝福新中國生日快樂。快來戳視頻聽聽吧!
  • 為你讀書|撲滅察哈爾鼠疫、消滅天花,新中國成立初期的防疫戰
    如果說抗日戰爭時期是我國生物製品事業發展的第一個高峰期,那麼,從新中國成立到1966年,就是中國生物製品事業發展的第二個高峰期。與抗日戰爭時期出現的第一個高峰期相比,這一時期無論從高度上還是從體量上來說都不可同日而語,但有一點是相同的,兩個時期都是一段激情燃燒的歲月。
  • 高三歷史教案:《新中國初期政治建設》教學設計
    7.教師引導學生總結:新中國成立初期的三大政治制度內在聯繫,比較根本制度」、「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是三個有特定內涵的政治概念。你是怎樣看待這    (四)、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確立 (請同學獨立完成以下知識點學習,由第  組展示學習成果) 1.含義 2.原因 3.確立過程 4.實施 5.意義   合作探究:新中國成立初期的三大政治制度內在聯繫
  • 新中國成立後 有多少科學家從海外衝破重重阻力回國?
    大陸解放前夕,蔣介石派來的兩架專機停在北平南苑機場,國民政府派了說客,也許了很多諾言,但北大、清華的大多數學者教授們就是沒有登機,而是選擇了留下來等待新中國的誕生。客觀地說,這些知名的學者、教授們對新中國究竟有多少認識,恐怕在當時他們本人也是難以表述清楚的。
  • 任過54軍軍長的開國將帥都有誰?他們都什麼軍銜?誰最長壽!
    54軍成立以後,參加過抗美援朝等戰爭。那麼這支軍隊的軍長都有哪些開國將帥擔任過呢?他們都什麼軍銜呢?誰最長壽呢? 第一任:丁盛 丁盛,1913年出生,江西省于都縣人。丁盛1930年加入中國工農紅軍,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班長、連指導員,紅二十八軍組織科科長、二團政治委員等職務。]
  • 《大眾哲學》之「續篇」——新中國初期艾思奇歷史唯物主義教科書...
    隨著新中國的建立,宣傳工作迎來新的局面。由於新民主主義社會的形成,社會發展史需要對「五種社會形態」理論進行補充,將新民主主義理論納入其中。在這種背景下,以艾思奇為代表的一批理論工作者加入到社會發展史宣傳的行列,開始編寫新的教科書。  艾思奇在新中國成立前長期活躍在辯證唯物主義領域。
  • 新中國成立以來秘書工作制度的演變和發展(一):建國初期
    1949年9月27日,新中國成立前夕,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組織法》(以下簡稱「《組織法》」)。《組織法》明確: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團結各民主階級和國內各民族的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對外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內領導國家政權。
  • 最多時有53個省級行政區 新中國成立初期的省份整合高潮
    新成立的東北人民政府在民國時期省級行政區劃的基礎上,於1948年4月21日公布了6省4直轄市1行署區的新行政區劃,即遼東、遼西、吉林、松江、黑龍江、熱河六省;瀋陽、撫順、本溪、鞍山4個直轄市和一個旅大行署區。1949年5月,華北地區完全解放。1949年7月,華北人民政府召開會議通過關於變更華北地區行政區劃的決議。
  • 新中國成立後的行政區劃變遷
    1949年至1955年:大幅調整    在新中國成立初期,全國設東北、華北、西北、華爾、中南、西南6大行政區,分別管轄各省區(省下設專區,專區下設縣;大體形成4級行政區劃。  這一時期為省區及中央直轄市大幅度調整階段。
  • 細數莆田的「美麗蝶變」——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莆田專場新聞...
    福建省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系列新聞發布會第三場——莆田專場於9月4日在福州召開。本場發布會以「綠色發展,美麗莆田」為主題,莆田市委書記林寶金作主題發布並回答記者提問。莆田市委副書記、市長李建輝,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傅冬陽回答有關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