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書法藝術家陳坤一書藝添豪興

2020-12-20 華夏經緯網藝術

華夏經緯網5月18日訊: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一時豪興:陳坤一書印展」於近期配合書籍刊行同時在臺北舉辦,書法、篆刻精品並列,各體書跡紛陳,且在實體畫廊、在線平臺同步展出,大有可觀。時下新冠肺炎疫情未緩,人心浮躁、紛亂不已,臺灣書法藝術家陳坤一於此際出版書籍、舉辦展覽,並製作摹寫字帖供人臨習。他期望在亂局中能幫助大眾,藉閱讀排遣鬱悶,靠寫字安定心神。

陳坤一近日出版新書《一時豪興》。圖片提供陳坤一

陳坤一浸淫書法超過一甲子,下筆之際從未先考慮要表現傳統或創新,只是順著當時心境,自然而然地寫。他說「兩者其實不可劃分,傳統是創新的基礎,創新是傳統的延伸,今天的創新就是明天的傳統。」

陳坤一教學時經常帶領學生共同討論、分析,挑戰古今書家作品,用以提高眼界,保持臨池的清醒,以免迷惑於傳統與創新的表面思維。他教導學生在書寫時不需要刻意顧慮新或舊,唯一應當考慮的是美或醜。

美要生趣醜要脫俗

曾有學生請教如何分辨書法字跡的美或醜?陳坤一回答「美和醜也是一體的兩面,真正要關注的是,美如何保有生趣而不溺於甜熟,醜如何呈現脫俗而不失於粗鄙。」這是陳坤一評價書品高下的指標,也是他向來從事書寫的自我要求。

陳坤一作品,行書對聯,140×35cm×2,2020年。圖片提供陳坤一

中國書法藝術與西方美術最大的不同,在於可看而且可讀。有人認為書法因為有文字的先天束縛,因此不認為它是純粹的藝術,陳坤一不同意這種看法。他說「正因為有文字的可讀性,更加強了藝術深度,還凸顯書家個人品味與風格,這恰是書法藝術有別於西方美術的特性。」

陳坤一自言書法創作都是有感而發,誠於中而形於外。近日出版新書《一時豪興》,不僅呈現質樸渾茂、氣勢磅礡的書風,也將落筆之際內在思維種種,一併書寫出來。凡對時局觀察省思、旅遊見聞筆記、閱讀領會感悟等,皆以簡樸真摯的文字直抒胸臆,深入人心。全書內容涵括藝術美感、歷史情懷、生命哲思,具體證明了書法不但是視覺藝術,也是文學、哲學等延伸的綜合藝術。

陳坤一作品,隸書,23×140cm,2020年。圖片提供陳坤一

現代科技發明鍵盤取代了執筆書寫,新式網絡傳播形態也衝擊著紙本閱讀,然而書法和書籍並沒有因而滅亡。

長歌藝術出版社社長吳放認為,與其說傳統文化面臨消失,不如說它已經升華到另一層次。現代人不會一按鈕就熄掉悠長文化隧道裡的燈火,相反的,科技可以加強照明,更增文化傳播能見度。

古典文化現代傳播

《一時豪興》正是一冊整合現代科技的文化書籍,在平面圖版、文字之外,附加影音視頻,透過掃描二維條形碼,能讓讀者看見作者現身說法,親自引導範寫、解釋理念,立體化傳播方式突破了紙本閱讀的局限,使書法和書籍都產生了活潑的新生命。

欣賞「一時豪興」所展示的各式吉祥清雅、超逸豪邁的文句書跡,如壽而康、清風入懷、此心安處是吾鄉、心遊萬仞筆掃千軍、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等等。初看筆勢墨韻但覺悅目,深思文意詩境益加賞心,果能發揮文學、藝術療愈心靈的功效!(高楊)

相關焦點

  • 《一時豪興 陳坤一書印展》暨新書發布會大開幕
    《一時豪興 陳坤一書印展》5月23日下午於內湖「長歌藝術現場」正式開幕,同時舉辦《一時豪興 陳坤一》新書發布。  此次展出作品極富多樣性,既有壯觀行、草、隸書聯屏、精緻小楷長卷,亦有溫馨書法小品、精湛印石篆刻,內容深具文學、哲思之美。團隊精心策劃新書《一時豪興 陳坤一》則同時呈現書跡印痕與創作心情,圖文並茂,並結合掃描二維碼觀看範寫影片,立體展現藝術家對傳統與創新、文學與人生等課題的深入思考。
  • 臺灣嘉義舉辦書藝刺繡成果展 書法刺繡作品令人驚豔
    華夏經緯網12月2日訊: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嘉義縣刺繡文化學會首次跨域合作,先由樸雅吟社以樸子在地景點創作詩句,接下來嘉義縣書法學會再寫成書法,最後由刺繡老師手工繡出一幅幅書法字,30日辦理「書藝刺繡成果展」,主辦單位將相同詩句的書法及刺繡作品擺在一起,讓參展的來賓皆直呼「遠看真的分不出哪幅是書法
  • 韓國書藝申遺中國書法驚夢 蘭亭序寫在高麗紙上
    近年,韓國對於申遺非常積極,除了將「端午祭」申遺成功、將「中醫」改頭換面為「韓醫」的申遺工作也正在開展外,現在又將申遺項目投向了書法——甚至提出要廢除中國「書法」、日本「書道」等名稱,而統一使用韓國的「書藝」。為此,上海著名作家趙麗宏日前在兩會上提出了「將中國書法藝術向聯合國申報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呼籲和提案。
  • 著名書法藝術家郜毛德先生作品共賞
    郜毛德的書法,以顏體為根基,行書隸書為擅長,古拙大氣,氣勢雄渾。行書似信手拈來卻深藏法度。隸書點劃精到,粗豎細橫,於轉折處顯功力。根植於傳統,創新於當代。郜毛德的書法初看似乎不討巧,細品隨意當中見性情,散漫當中現精髓,如板橋之書風矣!郜毛德1985年畢業於中國書畫函授大學。
  • 庭茂林――中國傳世農民書法藝術家
    曾被雲南日報社,雲南人民廣播電臺,大理報社評為「優秀通訊員」,連續三年被部隊評為「優秀報導員」,在部隊,被官兵戰友們譽稱「大理支隊一桿筆」。庭茂林1995年10月退伍回鄉後,在貴定報社任編輯,記者,於1998年3月辭職到深圳打工,先後在多家公司任車間主任,人事主管,行政經理,業務總經理。
  • 探索書法的「國際語言」 旅英藝術家趙翼舟攜新作亮相長沙
    本次活動的出品人、湖南賓德教育有限公司董事長楊娟介紹:趙翼舟全球書法巡迴展作為賓德引入頂級歐洲藝術家歸華辦展的藝術交流活動,藉機向湖南觀眾展現一位旅英藝術家積極探索中西文化結合的創新書法藝術方式。希望此行藝術交流能引起中歐人民之間共鳴共振,不斷增進雙方文化滲透與友誼。
  • 申偉光:為眾生而藝術,蓋以書藝修身懿德,知行合一
    書道之於偉光是一種「心地法門」,他藉由書寫超逸俗諦,遠離顛倒夢想,令書法與佛法彼此充盈。心系佛性,胸羅宏富,心外無境。他因此倡言,為眾生而藝術,蓋以書藝修身懿德,知行合一。他認為:「寫書法絕對是心地法門,是修你這顆心的。」 書寫與修佛,究竟孰輕孰重,哪個在先、誰個在後,對佛門修行之士來說,皆屬「分別心」、「人間法」,本來自性明淨無染、輪轉無常,又何須分別輕重、先後。此中「真常」,難於局外人道也。
  • 臺灣書法藝術家走進平潭城東小學!幽默授課引師生紛紛讚嘆!
    講臺上,臺灣書法藝術家魏瑞宗通過生動形象的比方,向學生講授筆畫的書寫技巧。講臺下,學生們一橫一豎落筆留香,一撇一捺凝氣聚神,在方寸之間,盡情揮灑,淋漓盡致地感受書法的筆畫美,整個教室翰墨飄香。魏瑞宗老師循循善誘,通過新穎的畫圈圈練習取代傳統的橫、豎、撇、捺、點的書寫方法。
  • 李福林回復:你個人學習書法的經歷和經驗是什麼?
    這裡,還有一個最大的問題是,這些「 書法 」 家們,根本就對漢字的書寫不求藝術創造,唯求寫法;這幫子人,佔著高位,拉幫結派,人為技役、無執迷不悟、舍本義求末端、無情無意無境界一、他們把漢字的書寫,搞得無情無意無境界
  • 說說宋代書法的天真
    文/一者由於每個朝代文化認識的不同,追去藝術的風格會各異,藝術家的藝術創作富有時代氣息,在中國書法史上不同時代崇尚的藝術精神則以不同。與唐代「尚法」不同,宋代書家崇「尚意」,在宋四家中,創作充滿天真氣息的以蘇軾、米芾為代表,蘇軾提出了「詩不求工字不奇,天真爛漫是吾師」的藝術主張。
  • 日本書藝院名譽顧問杭迫柏樹採訪
    「青山一道、同擔風雨--中日韓名家線上書法展」開幕式暨線上筆會7月3日在北京舉行。此次活動由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與中國國家畫院、日本中國文化交流協會、韓日文化交流會議、韓國藝術殿堂首爾書藝博物館共同主辦,人民網協辦。席間,日本書藝院名譽顧問杭迫柏樹接受了人民網採訪。
  • 李沃源等臺灣藝術家來蘭進行海峽兩岸書畫藝術交流
    李沃源等臺灣藝術家來蘭進行海峽兩岸書畫藝術交流 來源:人民網-甘肅頻道    2015年08月28日15:55 李沃源等臺灣藝術家來蘭進行海峽兩岸書畫藝術交流 人民網蘭州8月28日電(楊祥智)8月27日,前來參加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海峽兩岸書畫邀請展的兩岸和平文化藝術聯盟創會理事長、臺灣港澳臺美協主席李沃源等15位臺灣藝術家在蘭州進行了文化訪問和藝術交流
  • 書法大家言恭達書法集評
    ——蕭雲儒言先生的書法各體兼工,而以篆、隸、草為最,品其書作,神採煥然,靈氣暢流,樸厚與空靈同在,高華與雅逸齊飛。作為藝術大家的言先生正和同道們辛勤耕耘,不懈攀登,開築新時代的精神高原。一是淡泊虛靈的主體胸次。言先生認為,藝術家的主體胸次既要淡泊,又要虛靈。所謂虛,指虛靜、超曠;所謂靈,指有靈氣、有才氣。
  • 走進書法藝術家王合祥
    漢碑研究,山林氣象自上個世紀七十年代起,王合祥將自己的學書心得、思考陸續梳理成文,不斷在報刊上發表,一時間,書法理論家的名號,甚至掩過了書法家的稱號。「山東漢碑數量之多、歷史文化價值之高,足以作為中國漢碑的代表。因而,對山東境內的漢代碑刻進行深入地研究,在史學、考古學、書學、書法史、美學等方面,均有著特殊重要的意義。」在《山東漢碑雜談》中,他如是說。
  • 臺灣書協主席的書法,這是丟蔡英文臉的節奏!
    1895年,日本佔據臺灣,因日本尤好書法,臺灣教育上統一書法範本教學,形成了臺灣與大陸、日本三方融合,加之民間私塾、詩社、藝文團體,倡導中華文化傳承,故書法學習亦隨著維護漢文化而傳衍不斷,1949年後隨著民國文化體系遷移到臺灣,其中尤其以于右任等著名藝術家融入臺灣,其書法得以全面發展。
  • 清音繞梁—新林院8號書法藝術沙龍展1月13日下午在清華大學開幕
    清音繞梁—新林院8號書法藝術沙龍展1月13日下午在清華大學新林院8號隆重開幕,開幕式後舉辦了書法藝術學術研討會。水木清華,新林院8號,一處毗鄰附小,在孩子們歡鬧的課間過後,顯得別樣幽靜的所在,是抗戰勝利後,梁思成、林徽因創建清華大學建築系時所居。
  • 全碟試聽:陳坤-《謎ME》
    《謎ME》由首著名音樂人、金曲獎最佳作詞人李焯雄擔任創意製作人;陳奕迅、王菲音樂製作人梁翹柏; 陶喆班底、金曲獎最佳編曲朱敬然;臺灣知名音樂人呂紹淳加上全能音樂人李榮浩,陶喆、王力宏專屬的美國錄音混音巨匠Craig Burbidge組成超強音樂班底,開發音樂上前所未見的陳坤。
  • 江蘇省臺灣小鎮美術館揭牌 兩岸藝術家以畫會友
    胡國禧、黃文棟等23位臺灣藝術家,保彬、華拓等16位江蘇藝術家,以及10位新加坡藝術家以畫會友、開展交流。來自江蘇、臺灣的數十位藝術家以及十多位新加坡藝術家歡聚一堂,共同見證這場兩岸文化交流的盛事。    此次活動由臺灣小鎮聯合江蘇省美術館、臺灣中部美術協會舉辦。江蘇省臺灣小鎮美術館位於句容,將定期邀請優秀藝術家展覽、互訪、寫生、座談等,舉辦兩岸文化交流、藝術論壇,為兩岸藝術家提供優質的交流平臺。
  • 江蘇省清心書院私人藏品展示——中國著名書法家單國防先生書法
    1953年2月生於山東威海,畢業於山東工業大學,現任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書法家協會文化產業發展委員會委員、中國刻字藝術館館長、山東省文聯委員,山東省書法家協會顧問、原山東省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山東省書法家協會刻字委員會主任、威海市書法家協會主席、山東大學(威海)書法研究院院長。風格特色:單國防書藝,極盡清衝淡遠,雍容簡穆之致,毫無造作之態。
  • 當代文化名人、書法藝術家原燏(王永紅)書法鑑賞
    作者:墨笑導語:文化名人、著名書法藝術家原燏(王永紅)先生,中國當代狂草大家、作家、詩人、編輯學家、經濟學研究學者,2008奧運閉幕式「天下和」 題寫人,出版各類書籍數十部。原燭(王永紅)先生是當代名副其實的文化名人,書法藝術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