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來給大家介紹下約瑟夫·海勒。
隨著越南戰爭的爆發和美國國內反戰運動的高漲,這部小說引起了廣泛的反響,成了當時美國青年反戰的精神食糧。而且令讀者驚嘆不已的是,除了暴露戰爭的荒謬、殘酷之外,它還觸及了西方社會中許多問題諸如統治集團無恥貪婪、愚音自私的本質以及人的尊嚴的喪失、普通百姓遭愚弄、被殘害的事實,人們生活在一個荒誕的異己世界中的可悲場景等。小說中那些看似荒謬的情節給讀者以極大的精神上的震動,而海勒搜用的「黑色幽默」的手法又給人哭笑不得的感受。
於是,《第二十二條軍規》聲譽日隆,魔得了大量的讀者,短短幾年中售出了800萬冊。除小說之外,海勒偶爾也涉獵劇本創作。1968年,他的劇作《我們在新天堂轟炸)在紐約的百老匯大劇場上演,其時正值反戰運動的頂峰時期,該劇反對一切戰爭的主題吸引了眾多的青年觀眾。海勒的第二部小說《問題已經發生》出版於1974年。1979年,海勒發表了第三部小說(像高爾德一樣好》。小說成功地展現了美國社會上層充滿激烈的權力之爭,描繪了一幅背景廣闊的社會生活畫面。
海勒是「黑色幽默」的代表作家,常用喜劇的形式來表達悲劇的實質。他認為喜劇的形式或許是人類在對理性、對現實和幻想的失望之中唯一可以採取的姿態。這種把痛苦與不幸當作開玩笑的對象的手法常常令讀者在捧腹之餘又感到心酸、惱怒甚至害怕,就像海勒自己說的:「我要人們笑出來,然後在回味時感到驚恐不已。」海勒成功地找到了最能表達自己思想的形式,用來無情地抨擊、嘲諷黑暗的現實和揭示深刻的社會危機,甚至為人們作出了啟示錄式的預見。海勒在人物的塑造和語言運用方面也獨具特色。他筆下的人物大都是被誇張了的,特別突出人物性格的某一側面以取得鮮明的效果,如(第二十二條軍規》中大小人物達40餘個,這些荒誕世界中的芸芸眾生顯得都有些瘋瘋癲癲,但細讀則個性迥異,絕無雷同,而且還常常給人以過目不忘的印象。海勒作品的語言相當精彩,無論是長句還是短句都乾脆利落。尤其是人物的對話顯得白然真切,把人物的心理表現訴諸具體的性格化語言,聞其聲,得知其人,增加了小說的真實性和生動性,具有感人的藝術魅力。
在當代美國作家中,以一部小說走紅文壇,取得震撼性效應的除了拉爾夫·艾力遜的(隱形人》之外,就數約瑟夫·海勒的《第二十二條軍規)一了。《第二十二條軍規》不僅是海勒的力作,也是「黑色幽默」派的代表作品。小說以第二次世界大戰為背景,通過對一支駐紮在義大利附近一個名叫皮亞諾扎島上的美國空軍部隊內幕生活的描寫,揭示了一個非理性、無秩序、夢魔式的荒誕世界。
在這個荒誕世界裡,到處是一片棍亂與瘋狂的景象,人慾橫流,價值顛倒。道德淪喪,疽人受勳,壞人當道,正義與理性受到無情地嘲弄,人們生活於一種惶惶不可終日的環境之中,而所有這一切,都是在「正義戰爭」的障眼法下進行的。在小說所展示的戰爭、性、軍事混亂、黑市生意、人人相殘等瘋狂場景的背後,實質上也即許多西方人眼中生於斯、長於斯的一個機械化、制度化、黑白顛倒了的異化世界。而面臨這樣的荒誕世界,作者通過小說中眾多人物命運的描寫,表達了他對人在荒誕環境中必須作出人生選擇的思想。
(第二十二條軍規)沒有完整的故事情節。尤索林是一個降了級的上尉投彈手,一心一意想逃脫這邪惡與荒謬的所在,每當他完成飛行任務,慶幸自己可以復員回國之際.卻驚恐地發現規定的飛行次數又增加了。在這朝不保夕、無休無止的作戰飛行中,他和其他戰士一樣變得瘋瘋傻傻,自暴自棄。戰友斯諾登的慘死更給了他最直接的血的教訓,他開始意識到人的存在是神聖而莊嚴的,人在這個世界中必須保持個人生存的權利。於是他不顧眾人的嘲笑與辱罵,選擇了逃亡之路,在種種努力均告失敗之後,最後逃到了理想中的和平聖地瑞典。
好了,今天就到這裡,明天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