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歲的唐南椿步行上學。
唐南椿用英語介紹天氣。
唐南椿和蔡小玲已有12年的師生關係。
唐南椿放學後坐公交車回家。
文\海南日報記者 陳耿 圖\海南日報記者 李幸璜
在海南省老年大學,有一群喜歡
學英語的老人,他們大多數都是爺爺奶奶一輩的人,有的甚至已經是曾祖父、曾祖母。
學英語不但是他們的興趣,也是社交的手段,更是養生的一種方式。
看到他們認真聽講的樣子,看著用英語介紹天氣的情形,也是醉了。
「Today is Tuesday,it is sunny.The weather forecast says it will be 36℃ today,the air temperature is hot……(今天是星期二,晴。天氣預報說今天將有36℃,氣溫炎熱……)」這一天輪到90歲的海南省老年大學英語研修班學生唐南椿值日,所以他不但提前到校,上課前還要站到講臺前,用英語介紹當天的天氣和同學到位情況。
唐南椿是班裡年齡最大的學生,也是學齡最長的學生,從2002年10月報名學習英語迄今,已有12年多的時間。
已經教了唐南椿12年的省委黨校老師蔡小玲告訴海南日報記者:「唐老勤奮、謙虛、好學,如果要評『三好學生』,他肯定當之無愧。」
唐南椿不但是英語研修班(32人,每周二、四上午上課)的學生,也是英語提高班(40人,逢周三、五上午上課)的一員。因此,除周一外,老先生的每天都跟在校學生一樣。
他們用的教材是《新概念英語》,上課時聚精會神,跟著老師念單詞和句子,單純的樣子,不亞於小學生。
有課的日子,唐南椿一般都是走路上學。從海府一橫路附近的住宿區出發,手持必要時可做拐杖之用的雨傘,穿過老省委和老省府辦公區,取道海府路與和平南路,直到文聯路上的老年大學。「我不知道具體有多遠,但全程35分鐘。」唐老說,「放學時太曬,我就坐公交車回去。」記者跟隨採訪發現,唐南椿的歸程是在省瓊劇院對面下車,然後再走10分鐘就到家。
「您為什麼要學英語?」記者問。
「我想多用腦,腦子越用就會越靈活,記性也不會衰退。」事實正是如此,問到唐老七八十年前的民國往事,他還能記憶猶新,款款道來。而「多用腦」還是唐南椿養生的三大法寶之一,另外二者是「多運動」和「不吃飽」。
包括唐南椿在內,學英語的老人中很大一部分是海南本地人,也有很多旅居和定居海南多年的外地人,可謂「五湖四海」,他們就像一個家。
72歲的班長黃循江很有奉獻精神,平時經常免費給大家複印養生資料和歌曲簡譜;不願透露名字的滕先生今年65歲,來自東北,去年還去過南極,同學請求翻譯筆記本上的英文句段,他總是不遺餘力地幫忙,實在搞定不了,就拿出快譯通來查找;84歲的嚴麗英奶奶滿頭銀髮,曾經是武漢某中學的生物、物理和化學老師,由於兒子在海口工作,退休不久便來海口定居。
他們覺得,儘管不需要參加考試拿文憑,學習英語也會讓自己有成就感。不過,最大的益處還在於,能夠與同學交流信息和情感,活躍個人的思維。
在這群學英語的老人中,還有記者的同行—原海南人民廣播電臺記者、78歲的甘梅英,其父親曾與唐南椿共事,現在她跟唐南椿是同學。
在他們身上,記者看到了什麼是「活到老,學到老」,而他們對學英語都有一個共同的出發點:學習和溝通,會讓自己充實和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