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家:「明學」不止是梗,簡直是你面對叛逆孩子時的真實寫照

2020-12-13 騰訊網

"唉! 早知道這樣!當初就不該要孩子……每天被氣個半死!小夢啊,聽姐的還是晚點要孩子吧。"

看,又來了,表姐又在家庭群裡吐槽了……

自從東東上初中以後,家庭群就成了表姐的"吐槽大會"了,訴苦也成了家常便飯,我們也見怪不怪了!

誰都想自己的孩子聽話,懂事,成績好,可是,期望越大,失望越大!

尤其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步入學校之後,頂嘴,不聽話,叛逆成了許多家庭的常態,父母也為此頭疼不已,成了一塊難以治癒的"心病"。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都會經歷叛逆期,這是不可避免的,大致有三個時間段:

第一個叛逆期:2-3歲(Terrible Two階段)

第二個叛逆期:7-9歲(兒童叛逆期)

第三個叛逆期:12-18歲(青春叛逆期)

處於這3個時間段的孩子,一般都具有很強的自我意識和反束縛思想,想要個性、自由,因此,家長管的越緊、越嚴,孩子的叛逆就會越明顯。

為什麼叛逆?

1)"半大小子,氣死老子。"

沒有被孩子氣過的家長少之又少,同樣,沒有被家長吼過,懲罰過的孩子也是寥若晨星。

很多家長總是抱怨:

"每次我讓他幹什麼,他就當耳旁風,甚至還跟你對著幹!真的太過分了!"

但是身為家長的你,有沒有想過孩子為什麼這麼對你呢?

家長抱怨孩子不聽話,不懂規矩,越來越叛逆,不服從管教。

孩子哭訴父母愛嘮叨,操控過度,不顧及自己的感受,沒有自由和空間。

有一句話是這樣講的:"孩子99%的問題,其實都是來源於父母。"

很多時候,我們作為家長,教育方式都是奔著"為了孩子好"的出發點進行的,然而我們卻忽略了重點,那就是被教育的對象本身——孩子。

從幼時的天真爛漫,到對世界的初步認識,再到確定世界觀,人都是從自我感官中吸取經驗,不斷成長的。

然而,家長的過度參與會使得孩子認為,自身沒有得到尊重,自己是不是就不該有想法?難道自己的想法是錯誤的嗎?

這樣便會使孩子變得自卑,無信心,內心更加脆弱,更甚性格強烈者會變得難以管教,桀驁不馴,叛逆等。

2)"我不要你覺得,我要我覺得!"

前段時間《中餐廳》第二季剛一播出,因為黃曉明在節目中的"憨憨"言行態度,慘遭各大網友紛紛diss,一時間"明學"席捲全網,也成為了網友茶餘飯後消遣娛樂的段子。

到底黃曉明做了什麼,在"鬧太套"之後又一次被全網"通緝"?

其一是他多次在節目中根據自己的主觀思想做出錯誤的決策。

其二是他不聽取任何人的意見和建議。

其三是他意識不到自己的錯誤,反而認為錯誤都是別人的。

總的來說就是霸道,不給任何人表達的機會,一句"我不要你覺得,我要我覺得"盡顯"霸道總裁"之風。

為何會談及到"明學"?作為家長的我們看到黃教主的"華麗操作"後就沒有什麼想法嗎?

是不是有一種很強的既視感?

對!這就是我們教育孩子時的樣子!

1, 我們總是按照自己的意願"幫"孩子做出各種各樣的決定和安排。

2, 我們總是不願聽取孩子的想法。

3, 我們總是意識不到自己的方式是錯誤的,反過來卻責備孩子不按我們的意願行事。

我們在看到黃曉明的行為後,進行嘲諷批評的同時,卻沒有發現自己也淪為"明學者"。

其實在很多方面我們家長和黃教主一樣霸道,然而我們卻不自知。

不同的是黃教主有網友diss批評,而家長沒有,面對孩子,家長總是想盡辦法來強調自己是強勢的一方,你什麼都得聽我的!口口聲聲說"為了你好",卻成為了"統治者"。

3)"you can you up!"

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的學業也變得更加困難且繁重。

家長已不是孩子眼中那個全能的父母,先不說怎麼嚮導孩子的心理,就很多時候都無法幫助孩子解決學業上的問題。

家長不再是"統治者",話語權也不像之前那麼硬朗了,但霸道卻始終堅持著。

這時孩子隨著文化水平的提升,也開始有了敢於質疑的自主思維。

這就會出現逆反心理,"你都不會,憑什麼還要求我會!"

更為難聽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你行你上啊,你不也沒讀好書嘛,你用你的方式把自己的人生毀了,現在又把我當小號重新玩!?"

而站在家長的角度,自己是在用小半生的人生經驗來教導孩子啊,為什麼孩子卻責怪起了父母?

怎麼對待叛逆?

1)"沉默是金,雄辯是銀——卡萊爾"

沉默是金,但不是不說話。

在很多時候,孩子本來就煩,你還滔滔不絕,越說孩子越不會聽,還不如把嘴巴閉上,多為孩子做點事情。

或者藉助跟別人說話的機會,把道理傳遞給他,也可以讓懂事的同輩或者孩子喜愛的對象去勸導。

就比如,孩子天天看電腦打遊戲,不要一味的制止,說不定孩子看起來在家裡不玩了,其實暗地裡去了網吧,這不就適得其反了嘛!

我們作為父母,可以在飯桌上跟對方說:"唉!老婆啊,我發現我眼睛的度數好像又長了,後悔當初就不該打那麼多遊戲,現在眼鏡一摘跟失明了一樣,如果能回到過去,我肯定給自己兩個大耳瓜子,讓不要這麼霍霍自己!"

孩子一聽,"確實啊,如果以後跟我爸一樣,失去眼鏡連路都走不到一塊,那多難受啊!"

這樣一來,孩子也就慢慢會自我調節時間,控制自己。

2)"要使一個人顯示他的本質,叫他承擔一種責任是最有效的辦法——毛姆"

要有耐性,孩子犯錯誤是很正常的,不犯錯誤怎麼成長,不知天高地厚的年紀自然也不知道很多事情是要付出代價的。

家長不需要每件事情都要加以管教,對孩子進行批評教育,很多事都得讓孩子親自體驗,多少都要讓孩子自己承擔一點後果。

比如上課要遲到了,孩子還磨磨蹭蹭的,家長不要去提醒他,讓他遲到,當他急匆匆的跑進教室,老師在講課,同學們都在看他,有過兩次經歷,他自己就開始慢慢約束自己了。

3)"強扭的瓜不甜"

家長總是把自己認為好的事情強加給孩子,這是不可取的。

先不說家長也有判斷錯誤的時候,就僅僅只是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別人都是失敗的。

我們家長應該是孩子的領路人,而不是支配者。

像網上的一個段子說的一樣:

美國老爸問兒子:"兒子,長大後想做什麼?""爸爸,我想當卡車司機!"兒子回答道;

父親摸了摸孩子的頭說道:"那你就要為你的這個理想去奮鬥!"

中國老爸問兒子:"兒子,長大後想做什麼?""爸爸,我想當卡車司機……"

"當什麼卡車司機!?多沒出息!你要當律師,當科學家!"

如果站在兒子的角度,你更喜歡哪一位父親呢?

孩子為何叛逆我們還不清楚嗎?

4)"有平等就不會有戰爭——梭倫"

很多人認為平等是國家種族層面的事情,其實只要是人與人之間都有平等。

家長一直扮演強勢角色,那麼孩子會變的自卑或者叛逆。

家長一直扮演弱勢群體,那麼孩子會變的依賴或者嬌慣。

為什麼孩子多半願意聽從同伴朋友的話,卻不願聽從自己父母的話?

就是因為他們之間是平等的。

只有家長和孩子處於平等關係,孩子才會敞開心扉,家長也才可以更好地去引導孩子。

如果讓孩子感受到家長和自己是平等的,便不會出現上文提到的"你行你上"的想法,他們也會理解父母只是想讓自己變得更為優秀,更加體諒父母。

我們不能總是站在制高點對孩子加以評判,我們需要做的是讓看不長遠的孩子看到我們可以看到的地方,所以說平等的引導才是重中之重。

總而言之,不要讓孩子的個性泯滅,也不要讓孩子桀驁不馴。如何跟叛逆期的孩子相處、溝通,如何幫助孩子安穩渡過這段非常時期,是每一位家長都必須認真重視的事情!

相關焦點

  • 孩子叛逆、總和你對著幹?別怕,越早越好
    孩子叛逆起來有多可怕?此前有個新聞,10歲的小男孩,無論如何都不願意去學校。面對父親的管教,兒子卻氣憤地說:「我不是你兒子!」兩人對峙許久依舊無果。行為心理學家研究發現:孩子的每一個行為,背後都隱藏著一個訴求。孩子叛逆的背後,你真的讀懂了嗎?
  • 如何面對孩子的叛逆:你與孩子分清界限,才是真正愛的教育
    如果你看到這裡感覺到內心不舒服,那麼請你關閉網頁,勸你找些快速破解青春期孩子叛逆之類的題材看看,可能本文要討論的主題『如何面對孩子的叛逆,你與孩子分清界限,才是真正愛的教育』真的不適合你。第二、孩子叛逆說明親子關係中的矛盾已經被擺在明面上了,你真正可怕的是什麼?從不吭聲、從不反抗,但內心裡積壓著有很多的情緒,最後可能就會造成一些你我更不願意看到的更大衝突。所以我覺得能夠把這種雙方的對立都擺在面上,我覺得這說明還是挺好的。
  • 總為孩子叛逆而發愁?德國心理學家表明:越叛逆,越獨立
    著名的德國心理學家海查對2~5歲兒童的追蹤觀察表明,成人後,童年時有強烈反抗傾向的100名被調查者與沒有這種傾向的100名被調查者相比較,發現前者有84%的人意志堅強、有主見,有獨立分析、判斷事物和作出決定的能力。而後者僅有26%的人意志堅強,其餘的人遇事不能做決定,不能獨立承擔責任。
  • 叛逆不是孩子的錯!「沒有叛逆的孩子,只有叛逆的父母。」
    心理學家曾奇峰說:「沒有叛逆的孩子,只有叛逆的父母。」孩子種種的不聽話,叛逆,其實都是對父母不恰當的教育和錯誤溝通的反饋。孩子叛逆,往往意味著整個家庭都需要改變了,而不止是孩子。看見,是改變的開始。心理學有研究,孩子的每個行為背後都有正面動機,父母如果不能看到他這一點,孩子的生命力就會得不到釋放和引導,會走向兩個方向:攻擊別人或攻擊自己。只有看見孩子叛逆背後的動機,才能給予合適的幫助與引導。理解,是打開孩子內心的通道。
  • 叛逆的孩子怎麼管,你可以真實表達,但不能有要求
    面對叛逆的孩子,我們仿佛已經默許了孩子的叛逆,因為我們都曾經嘗試過,各種指責、說教、討好、療愈之類的方式都絲毫不起作用。於是,我們只有期盼孩子某天突然想通了,不再叛逆厭學;或者很多父母不甘如此被動,希望可以通過自己的學習,讓自己快速變得足夠好,能在某天引領孩子走出困境。
  • 孩子總不聽你的話?總愛這樣教育的媽媽,難怪他叛逆
    行為心理學家研究發現:孩子的每一個行為,背後都隱藏著一個訴求。其實,孩子叛逆本身並不是什麼大不了的問題。每個人的內在都會有叛逆的傾向。對於一個人一生的成長來說,叛逆也不過是暫時的,孩子只有經過了這暫時的掙扎與痛苦,才會慢慢成熟,真正地去理解父母的用心。孩子叛逆的背後,你真的讀懂了嗎?
  • 徐崢沈騰黃渤吃火鍋,惹服務員大笑不止!買單時收銀員曝梗太真實
    近日,在最新一期的《脫口秀大會》的總決賽上,迎來了徐崢這位重量級的開場嘉賓,臺上自曝他與沈騰黃渤吃火鍋時遇到的趣事。有一次三人一起去吃火鍋,服務員看到他們以後大笑不止,根本停不下來。徐崢現場魔性的笑聲模仿的簡直是人間真實!徐崢詢問為什麼服務員會笑,服務員稱因為你們可笑啊,狂笑不止之後還反問他們,為什麼你們自己不笑?買單的時候,收銀員手裡拿個二維碼對著沈騰稱「你過來啊」!
  • 叛逆不是天生的,孩子叛逆的背後是你沒「讀懂」他
    每個孩子到了一定的年紀就會開始有自己的想法,當他們的想法和父母的想法相悖且我行我素時,就會被認為是「叛逆」的表現。,用「人性本善」的態度面對自己的孩子。心理學家曾奇峰說:「沒有叛逆的孩子,只有叛逆的父母。」
  • 孩子總和你對著幹?讀不懂他的「叛逆」,你永遠成為不了好父母
    心理學上將這種,孩子自我意識日益增強,出現情緒不穩定,行為衝動,思維偏激的現象,稱為進入「叛逆期」。家有「叛逆兒」,如有一顆行走的火藥桶子,敏感、情緒化、一點就爆。可是這一切,真的只是「叛逆期」作祟嗎?行為心理學家研究發現:孩子的每一個行為,背後都隱藏著一個訴求。孩子叛逆的背後,你真的讀懂了嗎?
  • 明言明語是什麼梗 明言明語和明學什麼意思出處哪裡
    明言明語是什麼梗?這是什麼意思呢?本篇文章小編給大家分享一下明言明語梗介紹,對此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可以來看看。明言明語什麼梗  1、明星黃曉明在綜藝中餐廳中說的一些非常自信,讓網友刻骨銘心的話,可以說把一個自以為是的老闆演繹得生動形象,這些話就是明言明語,即名言名語。
  • 初中後孩子總和你對著幹?讀不懂他的叛逆,你永遠成為不了好父母
    行為心理學家研究發現:孩子的每一個行為,背後都隱藏著一個訴求。孩子叛逆的背後,你真的讀懂了嗎?越叛逆的孩子,其實越無助。他表現出來的種種叛逆,不過是在向父母呼救:看看我,幫幫我!知乎網友@易不拉的故事,就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叛逆孩子的真實心聲。小升初那會,他被男老師猥褻,當他告訴父母時,卻認為太扯淡,沒當回事。
  • 孩子任性、不聽話怎麼辦?3個方法幫你搞定孩子叛逆
    你是否因為孩子的叛逆而抓狂?你是否已經被孩子折磨的筋疲力盡?你是否對著孩子大吼大叫,自己氣的發瘋,孩子卻無動於衷?......如果你有這些問題,我想你有必要知道孩子叛逆的深層原因,你會想知道如何幫助孩子跳出叛逆的惡性循環。01 孩子為什麼會叛逆?
  • 童年越叛逆,長大越幸福,兒童心理專家:請認真對待孩子叛逆期
    跟kiki一起帶孩子時,見識過佳貝的叛逆期,也是一樣,渾身上下都散發著"我要跟你對抗"的氣場。孩子處於叛逆期的父母,總希望他們能乖一點,聽話一點,但是孩子"叛逆期"的表現,卻和日後的幸福程度息息相關。
  • 叛逆不是孩子的錯!伯恩斯坦博士指導你10天改變叛逆孩子
    當你在處理和孩子的關係時,牢記這一點非常重要。當你用暴力來對待叛逆的孩子時,其實你失去了掌控力,因為孩子會把自己接下來的一切錯誤行為都歸咎於你的暴力。在教育孩子尤其是叛逆期孩子的過程中,父母的態度非常重要,一定要採取積極行為,避免消極行為。
  • 愛貝英語丨孩子總和你對著幹?讀懂他的「叛逆」,你才能成為好父母
    伊能靜想讓兒子去學編劇課,可是兒子想學剪輯課。沒想到的是,當時孩子居然這樣懟媽媽:「你用你知道的告訴我,你怎麼知道你知道的就是全部呢?而我不知道你知道的呢?」 伊能靜說:「兒子的一番話,像一棒子打在自己頭上。」 父母總是不自覺地,用自己的經驗給孩子建議,並總是希望孩子聽話。但是,孩子大了以後,會有自己的想法,但往往會被父母忽視。
  • 孩子是如何被「逼」叛逆的?這位家長的做法,真的是全國統一
    李剛(化名)的兒子今年6歲了,常常聽到他吐槽自家孩子叛逆來得太早。每天就知道在家搗亂不說,還脾氣越來越大了,叫他往東他偏就往西。說也說不聽,打多了又覺得於心不忍,面對孩子出現各種行為習慣問題,可愁壞了李剛夫妻倆。孩子真的是天生就會叛逆嗎?有位媽媽通過自身經驗分享 ,總結了如下結論:孩子之所以會叛逆,其實多是源於父母的「逼迫」。
  • 孩子得不到滿足就哭鬧不止?你的做法很重要!
    都說孩子的臉就像六月的天,說變就變。這一點,當媽的深有體會。上一秒小傢伙還笑顏如花,下一秒就哭得撕心裂肺!孩子哭鬧不止時,我們究竟要不要哄呢?最近,在一檔親子綜藝節目《奇妙小森林》中,鄭爽就因「冷處理」孩子哭鬧而引起了眾多網友的熱議!當面對不願睡午覺,哭鬧的小玖時,鄭爽嚴厲地說:「不想睡也得睡,這是規矩!」「我對別人哭很不感興趣的,跟你說必須要睡覺,沒有人會哄你!」
  • 你相信青春期孩子會叛逆,你家孩子就會叛逆
    說到青春期,家長們往往如臨大敵——就會想到叛逆、個性張揚、不斷挑戰世俗和規則……說到家有「中二少年」,家長們都能心領神會這種艱難,真的是這樣嗎? 有一位心理學家卻說,青少年的問題其實沒那麼普遍。如果你相信青春期的孩子都是叛逆的,你家孩子就一定會是叛逆的。這個假設之所以成立,是你自找的。
  • 叛逆不是孩子的錯!「讀懂孩子的心」-叛逆時的特別關愛你給了嗎
    叛逆不是孩子的錯:叛逆時的特別關愛《叛逆不是孩子的錯》的作者傑弗裡·伯恩斯坦,是美國有名的家庭教育專家。他經常出現在美國的公共媒體上,已幫助了2000多個叛逆的孩子和家庭重建親子關係。那些在電視上看起來很棒,接受採訪,或者看起來非常和睦的家庭,只是其中一面,另外的一面是很多家庭都存在著孩子叛逆的問題,只是多和少的問題而已。你只要堅持下來,平靜地面對叛逆的問題,堅持10天,你就會看到改變。第一天,家長要檢查自己是否有以下行為:對孩子微笑了嗎?眨眼睛嗎?有沒有拍拍孩子?
  • 心理學家爸爸的「才藝學習線路圖」!專治啥也學不成孩子
    【幼兒說】原創,轉載請標出處如果你家孩子將要或正在學習才藝,或者孩子已經在才藝學習上受挫,這份「線路圖」會讓孩子受益一生。1942年,有一位老頭自信滿滿地拍著胸脯跟眾人說:「給我一打健康的嬰兒,在我設定的環境裡生活,我能把他們任何一個人養育成任何專家……」,眾人都「扔雞蛋」:「我噗!誰願意將親生兒女給你去做實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