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女子稱呼圖鑑:為什麼現代女性都喜歡自稱「老娘」?

2020-12-16 騰訊網

作者: Lilin

/中華女子稱呼圖鑑/

「我最討厭別人叫我『美女』了」

之前有朋友吐槽說

「美女,掃個碼支持創業唄!」

「美女,遊泳健身了解一下?」

「美女,約嗎?」

現在的小屁孩也很心機了:

「美的叫姐姐,醜的叫阿姨」

不愛化妝又路人的小姑娘

遭遇苛刻的網絡流行審美文化

很可能攤上「大媽」「像中年婦女」這樣的「惡名」

雖然女性稱呼有褒有貶

但是越來越豐富的女性稱呼

也意味女性展現形象的方式越來越多元

怎麼稱呼女性以及女性怎麼稱呼自己

每個時代各具特色。從「奴家」

到「老娘」的中華女子稱呼圖鑑

可謂相當豐富精彩

/B站上的「大媽」變「少女」/

/婦,服也/

《說文·女部》裡有「婦」

服也,從女持帚灑掃也

發音似「服」,形狀是女人和掃帚的組合

意味著女性,在「女人」這個稱謂出現之前

就扮演著服從於男性、只能活動在家庭事務內的角色

稱呼什麼的不重要,關鍵是要維護

「尊卑有別、貴賤有差」的封建秩序

女性稱呼上,有權有勢的叫「公主」「郡主」

平民家的叫「小姐」,地位最低的叫「婢」

對外稱呼要講究次序,但是女性自稱卻是出奇地一致

皇后也要自稱「臣妾」,何況普通女子「奴家」的謙稱

未出嫁的女性是難養也的「小女子」

出嫁之後被冠以夫姓,成了千篇一律的王氏、趙氏

就像魯迅在《我之節烈觀》裡面提到的:

「女子多當作男人的物品,或殺或吃,都無不可」

在等級分明的時代,女性就更不能倖免

成為社會等級鏈的底端,被冠上弱小、無知和服從的稱呼了

/我就是我,不一樣的煙火/

中國女性到什麼時候才有了質的改變?

大概是中國被迫低下高貴的頭顱

接受平等思想開始,啟蒙的話語

也在性別領域廣為流傳

女人開始接受教育、參與到公共領域

最重要的是,她們可以用文字和身體表達自我了

尤其在男性話語主導的出版物裡

湧現出一大批女性刊物:

《女神》、《小姐》、《女朋友》《玲瓏》

《皇后》、《甜心》、《婦女生活》……

從這些專屬女性讀物的命名

就不難發現民國的女子個性十足、不拘傳統

無論是流連於燈紅酒綠的交際花

亦或是相夫教子的賢妻良母

還是憂國憂民的女知識分子

不論哪種角色或身份,都是自我選擇

都可以成為時代風口浪尖的耀眼煙火

女性刊物完全是站在女性的立場

和用女性的口吻來講故事,表達大膽的性愛觀

女人自信地以第一人稱敘述

有了自己的觀點和思想,不再被他人代表和敘述

反而男人成了女人口中的「他們」

女人不再是從屬者,就像《玲瓏》雜誌上的封面女郎

她們不僅以巨幅高清的圖片示人

而且她們的名字也冠以XXX女士附在旁邊,以示尊重

女人之間互稱「姐妹們」

在雜誌報紙上控訴渣男、性騷擾和職場性別歧視

比如不少男性把職場女強人戲稱為「紅花瓶」

《玲瓏》雜誌就有女士發專文就這個稱呼為女人抱不平

從男女戀愛談到夫妻婚姻

從異性性行為談到女性同性之愛

有贊同的也有反對的,重要的是女人們

都用「我」來表達獨立自信的宣言

/摘自1931年《玲瓏》第23期刊登的文章《侮辱女性的偷桃聖手》/

/好婦女,好同志/

伴隨著社會政治環境的變遷

女性內涵再一次發生巨變

人們結束了舊時代,迎來了「男女都一樣

婦女能頂半邊天」的社會主義建設年代

熱火朝天的工農建設要搞起來

雖然女人解放了,但是女人必須「去性化」

才能更好地加入到革命隊伍,才能成為好同志

好同志的標準是什麼?

皮膚最好黑、力量最好大,嗓門最好粗

忽略掉女性特徵,建立起一個

偉大光輝的為人民服務的形象

「婦女同志」這種稱呼才是對一個女性最大的尊重

當然,這也源於當時物質條件匱乏

客觀條件不允許女人變得更加「女性化」

在結婚都是為了共同的革命目標的時代

社會無暇關注女性,女性也無暇關注自身

女人簡化為無差別的勞動者

在一個女性氣質最為旺盛噴薄的年紀

最性感的稱呼竟然是「鐵姑娘」

聽著就特別抗造、特別爺們兒

打扮得像個女人?搞不好就成了有小資情調

/不是不愛女裝,是只有軍裝 (電影《芳華》)/

/變味的稱呼:小姐、小三、女大學生/

市場化不僅帶來了經濟的高速發展

還給女同志們帶來了漂亮衣服、時尚資訊和高端化妝品

「婦女同志」這種毫無性別特色的稱呼

已經無法滿足女人味十足的新時代女性了

沿海一帶的發達城市把年輕女子尊稱為「小姐」

很快小姐也成了《國家公務員手冊》指定的禮貌用語

但是,由於女性性工作者的增加和風行全國的「掃黃」行動

「小姐」這個詞衍生出專指某種職業的內涵

如果單用「小姐」來稱呼一般女性,可能會被誤解或者招罵

說到底對「小姐」的厭惡,其實是對性工作者群體的汙名

/沒有買賣就沒有殺害(電影《天註定》)/

同樣令人咬牙切齒的女性稱呼還有「小三」

這裡不對「小三」的道德性做批判

只是對它的所指進行分析

一般提到「小三」,指的是介入他人家庭的女性

除了小三,還有更多指向性的稱呼:

小蜜、情人、二奶……這些稱呼指向的群體

通常與「良家婦女、正經女人」相對立

「勾引男人的紅顏禍水和狐狸精」

有關道德層面的指責和歸因落到小三的頭上

女小三也就難免成了眾矢之的

/小三=騷貨(電影《天註定》)/

另一個不得不提的稱呼

就是「女大學生」。網際網路上的「女大學生」

或是遭遇極其「悲慘」,或是成為某些男性看客調侃的對象

例如被騙女大學生、遇害女大學生、裸貸女大學生

「女大學生」總被負面新聞纏身

是對「大學生」和「女性」這兩個群體汙名的雙重疊加

大學生通常涉世未深,容易被騙

女大學生更是加強了這種「脆弱性」

似乎女大學生註定要被騙,甚至加入了不少「性」的意味

滿足某些人的獵奇心理,也衍生出女性自身

對社會環境的焦慮和恐慌

/「女大學生」招你惹你了?/

/矛盾共同體:女漢子和女神/

女漢子、女神的全國流行起源於

春晚賈玲的小品《喜樂街》

這齣小品將女漢子的屌絲形象

和女神的「白富美」形象進行了形象的比較

女神通常是旁人的誇讚式稱呼

膚白貌美氣質佳的女生會被奉為女神

而女漢子一般是自嘲式的稱呼

雖然很多女生聽了別人叫自己「女神」挺開心的

但是自己也要加上一句:

其實我心裡住著個女漢子,一方面是謙虛

另一方面,女生也不想表現得太柔弱太做作

女漢子反而可以更接地氣

這種「表裡不一」其實也暗示了

現代社會對女性的要求異常的矛盾

一方面女生最好極力展現女性的魅力

爭當素顏女神、不老女神、氣質女神

另一方面,做一個嬌滴滴的女神

並不意味著在生活能力和個人事業上也「手無縛雞之力」

上能換燈泡,下能通下水道,雷厲風行、八面玲瓏的女強人

更符合當代獨立女性的標準

總之,外表裝扮成女神,內心武裝成漢子

現代女性生存的必備技能

/多元化的女性稱謂:軟萌小姐姐與霸氣「老娘」/

比起女人只能叫「某某氏」「小女子」的時代

現在的女性擁有了更多的稱呼和形象

劉亦菲一組西裝照掀起了「天仙攻」浪潮

走霸氣路線的某範式女星被叫「範爺」

周迅被叫「周公子」,略帶男性化氣質的稱呼

讓女生也可以變得「攻氣十足」

雖然仍然有點向男性權威靠攏的嫌疑

但不可否認,女性稱謂的男性化也是一種可喜的進步

女生不僅可以攻

也可以像「小姐姐」那樣走柔情路線

古時蜀謂母曰姐,賦予「姐」以母的內涵

因為「姐」字營造的母性光輝形象

小姐姐多用作稱呼溫柔的女孩子

把「姐」字疊加起來叫

既不會顯得太老又可以表示尊敬

日本舶來品「軟萌妹子」特指那些愛走蘿莉風的女生

走性感路線的、人狠話不多的小姐姐也有個網絡戲稱

——「妖豔賤貨」。女性自稱的名詞越來越多元

前面還「人家、人家」地撒著嬌

後一秒就可以大吼「老娘天下最美」

可進可退,可攻可守的女性稱謂也意味著女性

在展現自我、表達個性的時候更加遊刃有餘

/你最美(電影《超時空同居》)/

一種稱呼代表著一種規範

女生討厭別人叫自己「小女子」

厭惡的是作為「小女子」

要遵從早就可以入土的封建思想

女生討厭被叫美女或者女神

厭惡的是外貌成為判斷女生是否優秀的唯一標準

女生討厭被一系列的汙名化詞語所包圍

厭惡的是男權思維從上帝視角評判女性的身體和道德

當代網絡文化裡被抹黑的「女大學生」

充斥著對女性身體的消費和娛樂

社會在進步發展,但還未真正突破

父權體制對性別關係的掌控

別人如何稱呼自己,源於外部的規範和要求

自己稱呼自己,則暗示主體意識的崛起和反抗

從「奴家」到「老娘」的自稱,更像是一種「做自己」的宣言

即使是「女漢子」的自嘲,也包含著對傳統女性審美標準的反叛

用什麼稱呼女性

需要社會文化環境

突破性別局限和看客思維

而女性用什麼方式稱呼自己

則意味著女生可以選擇成為什麼樣的人

而不用受到性別傾斜的指責與審判

參考文獻:

李小江,2016,《女性烏託邦:中國女性/性別研究二十講》,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崔麗,2005,《「小姐」一詞的語言學解讀》,《河海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1期。

郭雨欣,2016,《年輕女性稱謂的嬗變與社會文化》,《學教育》第3期。

宋燕,2001,《談漢語女性稱謂的社會層級性》,《遼寧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4期。

王秀田,2009,《視閾下的民國女學生》,《石家莊學院學報》第2期。

張楚黛,2015,《網絡青年女性稱謂文化的形塑與內涵——從「女神」與「女漢子」談起》,《今傳媒》第10期。

章霈琳,2011,《民國城市女性的性論述空間 : 以1930年代上海《玲瓏》雜誌(1931-1937)為研究個案》,香港中文大學碩士論文。

相關焦點

  • 古代人通常都是怎麼稱呼女性的?對未婚女子的又有哪些稱呼
    古代對年輕美麗的女子稱呼有「尤物」、「粉黛」、「蛾眉」、「玉人」、「佼人」、「佳人」、「玉女」、「麗人」、「璧人」、「嬌娃」、「花瓶」等,但這些也都是書面之稱,那麼各個朝代都有哪些具體稱呼呢?現代人們所說的女郎,跟遠古時候的女郎還是有點差別的。淑女:指溫和善良美好的女子,在古人的口中,一直流傳這樣的說辭:「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可見,在古代美麗、有智慧的女子,往往容易成為他們口中的淑女,是他們追逐的戀愛、成婚對象。
  • 古代人都是怎麼稱呼女性的?褒貶不一的稱呼竟有60種之多
    在長達五千年的中華文明中,女人的社會地位是一直發生變化的。女人社會地位的變化,也反映在對女人的稱呼上。漢語言文字是很神妙的文字,蒼頡造字時,天雨粟,鬼神哭。古人對於女人的稱呼,包括自稱、他稱、美稱、鄙稱及各種身份的稱呼,竟然達到六十個左右。那麼,古代是如何稱呼女子的呢?
  • 英語中對女性的稱呼大全
    英語中對女性的稱呼可謂豐富,且諧趣十足。這些稱呼多用於口語,表現出稱呼者對被稱呼者的態度、情感以及彼此之間的微妙或顯而易見的關係。   1、old hen老婆子   俗語,男性用語,專用於中年以上的女性。除開玩笑的場合外,女性不太歡迎這一稱謂。因為"old hen"的字面意思是"老母雞"。
  • 英語中對女性的趣味稱呼
    英語中對女性的稱呼可謂豐富,且諧趣十足。這些稱呼多用於口語,表現出稱呼者對被稱呼者的態度、情感以及彼此之間的微妙或顯而易見的關係。   1、old hen老婆子   俗語,男性用語,專用於中年以上的女性。除開玩笑的場合外,女性不太歡迎這一稱謂。因為「oldhen」的字面意思是「老母雞」。
  • 古代人對女性的稱呼竟有60多種,各種稱呼褒貶不一,看完漲知識
    光稱呼就有60多種,各種稱呼褒貶不一文/觀心通史中國有著五千年的歷史文明,中華文明更是博大精深,僅對人的稱呼就可細分為自稱、他稱、美稱、鄙稱、謙稱等等,這些文化是其他國家所不能比的。中國女性的地位在歷史長河中不斷發生變化,僅從古人對女性的稱呼上就可以看出來。
  • 英語中對女性的各種稱呼
    男子懾於女性的淫威,表現得服服帖帖」。這個表達出自1690年德萊頓的喜劇《安菲特律翁》和1712發行的雜誌《旁觀者》。理解了上面的意思,那麼hen party就不難理解為「女人的聚會」。後引申為凡是只有女人參加的社交性聚會都叫hen party。與它相對的是stag party雄鹿會,只有男子參加的聚會。
  • 《北京女子圖鑑》與《東京女子圖鑑》,中日兩國職業女性穿搭大鑑
    最近熱播的電視劇《北京女子圖鑑》,戚薇在裡面扮演了一位小城姑娘陳可。該劇將以中國最具代表性的城市北京為故事背景,講述獨身女性獨自在大城市打拼的真實工作與生活。在這部劇中除了可以看到女主角的一步步成長,還可以看到女主的變美史,在不同崗位上的穿搭。還在老家時,簡單的外套,扎著兩個馬尾辮,跟普通的女孩沒有什麼兩樣,看起來就是剛剛從學校出來,什麼都沒經歷過的單純女孩。
  • 三八節談談英語中對女性的另類稱呼
    英語中對女性的稱呼可謂豐富,且諧趣十足。這些稱呼多用於口語,表現出稱呼者對被稱呼者的態度、情感以及彼此之間的微妙或顯而易見的關係。
  • 女人「這樣」稱呼自己,說明她對你用情很深
    想知道一個人對另一個的態度,從他對自己的稱呼就可以看出一二,如一個人和另一個人聊天時,自稱「本大爺」、「老娘」、「姑奶奶我」,說明他並沒有把對方放在眼裡,他用這樣的自稱,是在表達自己對對方的輕蔑與不屑,這是一種情緒與態度的表達,這對對方來講,也是一種「挑釁」。
  • 你不知道的歷史知識,原來古代女子有這麼多稱呼!
    古代人在對女性的稱呼上有自稱、他稱、美稱、鄙稱等等,據統計古人對女性各種身份的稱呼多達六十多個。這些稱呼反映了女性在古代家庭與社會地位上的變化,也是了解古代社會的重要渠道。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古人對女性有哪些稱呼!古代女性社會地位非常低,其原因是古人思想的局限性。
  • 《上海女子圖鑑》:職業女性的「最佳」人生範本
    來源:中國婦女報伴隨著質疑的聲音,創下了高播放量的《北京女子圖鑑》在優酷網落幕後,姊妹篇《上海女子圖鑑》隨後接棒,如今已播出半月有餘,可惜的是,儘管被許多網友們評價這部網絡劇「高級」「時尚」了許多,播放量與熱度卻雙雙不敵《北京女子圖鑑》,直到漸進尾聲之時,口碑也僅以0.3分的優勢高於前者。
  • 輕鬆學英語:口語中對女性豐富諧趣的稱呼有哪些?
    ­­  英語中對女性的稱呼可謂豐富,且諧趣十足。這些稱呼多用於口語,表現出稱呼者對被稱呼者的態度、情感以及彼此之間的微妙或顯而易見的關係。­  1、old hen老婆子­  俗語,男性用語,專用於中年以上的女性。除開玩笑的場合外,女性不太歡迎這一稱謂。因為「old hen」的字面意思是「老母雞」。
  • 實用口語:英語口語中對各類女性的有趣稱呼
    男子懾於女性的淫威,表現得服服帖帖」。這個表達出自1690年德萊頓的喜劇《安菲特律翁》和1712發行的雜誌《旁觀者》。理解了上面的意思,那麼hen party就不難理解為「女人的聚會」。後引申為凡是只有女人參加的社交性聚會都叫hen party。與它相對的是stag party雄鹿會,只有男子參加的聚會。
  • 為什麼現在的女生都愛自稱「仙女」 寶寶、小公舉過時了?
    為什麼現在的女生都愛自稱「仙女」為什麼現在的女生都愛自稱「仙女」 「小公舉」「女神」「寶寶」似乎都弱爆了!仙女(英語:Fairy,世界語:Feo),源於中國神話,形容品德高尚,智慧非凡,纖塵不染,高雅脫俗,且具有非凡能力、長生不死的女子和較高地位的神。如西王母,姑射仙子,嫦娥仙子,冰仙女,等等。在語境中多用來形容容顏嬌好,端莊秀麗,清新脫俗的女子。
  • 【10種有趣的女性英語稱呼】
    本篇盤點了英語裡10種有趣的女性稱呼 ,還會提到另外一種「粘人的女人」對應的英文說法。以下內容來自網絡。 1)doll 美人本義「洋娃娃」。在男性使用的場合僅指「美人」,並無頭腦簡單的意思。女性把doll翻版用作對男性的稱呼,表示「有魅力的英俊男子」。Isn't the captain of the baseball team a doll?(棒球隊長是不是很帥?)
  • 從《東京女子圖鑑》到《北京女子圖鑑》|透過穿搭看職場晉升之旅
    從《東京女子圖鑑》到《北京女子圖鑑》的開播,對於現代社會女生現實的話題一直層出不窮。這兩部完全把現代社會的職場生存與競爭表現得淋漓盡致的電視劇,收視率也一直很高。而小編作為剛剛踏入社會的新鮮人,當然對這類題材的電視劇也很感興趣啦,但是今天小編想和大家聊的不是職場上的各種明爭暗鬥,而是一起從穿搭視角來說說《東京女子圖鑑》中國女主一路晉升之旅。
  • 北京LV,上海範思哲,又一部買包引發的「女子圖鑑」
    女性主義的目的在於讓女性擁有對生活的選擇權。而中國版圖鑑卻在功成名就的華山一條路上用力過猛,又成為另一種偏執。——遇言姐猶如麥當勞、肯德基之後的麥肯姆、麥卡基、麥樂基、麥德堡、麥當家……,《北京女子圖鑑》剛剛播完,《上海女子圖鑑》無縫銜接。
  • 三城「女子圖鑑」, 上海篇到底「上海」在哪裡?
    一部《東京女子圖鑑》,一句「自始至終,我只想被人羨慕而已」,讓中國的觀眾們又興起了直接探討「女性慾望」的欲望。  除了欲望,還有商機。於是,我們看到,《北京女子圖鑑》和《上海女子圖鑑》的先後問世。
  • 400萬分之一的北漂故事,這才是《北京女子圖鑑》的正確打開方式
    想到當年杜拉拉被吐槽太做作,但人家起碼是從學做PPT和使用印表機開始,在公司的政治鬥爭中成長起來的啊,再看看《北京女子圖鑑》,竟然有點後悔當初對杜拉拉的苛刻評價了。北京女子圖鑑四年北京的大學生活,從大三就開始實習,大四下半學期就定了工作。這一年的工作經歷,深深的讓我感受到了什麼才是真正的《北京女子圖鑑》。最後選擇了放棄,沒有熬下去,但並不覺得失敗.......
  • 能把外國人搞暈的中國式「稱呼」,誰又能稱得起「先生」呢?
    就拿一個「我」字來說吧:男的可以用爺、女的可以用老娘、皇帝自稱朕、皇后用哀家、百姓用鄙人、老人說老夫、青年用小生、和尚講貧僧、粗人說咱、道士用貧道、文人稱小可、豪放的可以叫洒家、婉約的可以用不才、對上稱在下、對下稱本座,你把這些說給一個外國人聽他不暈才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