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山的格鬥孤兒長大了:獲「一級運動員」稱號,將努力考大學

2020-12-19 騰訊網

三年前,一段大涼山「格鬥孤兒」訓練和生活的視頻引發網友熱議,「鐵籠中被圍觀的童年」刺痛了公眾神經。

2017年8月,俱樂部中來自涼山的孩子被陸續接回,安排進不同的學校和年級入學。

三年,時間飛逝。近日,記者在涼山彝族自治州冕寧縣瀘沽中學採訪時得知喜訊——當年的「格鬥男孩」之一,吉依阿傑在今年8月舉行的2020年四川省青少年拳擊錦標賽中奪得男子52公斤級冠軍,獲得「國家一級運動員」稱號。

當年「格鬥男孩」之一的吉依阿傑(中)在2020年四川省青少年拳擊錦標賽中奪得男子52公斤級冠軍後展示獲獎證書(8月23日攝)。 新華社發

「當初離開俱樂部的時候,最擔心的是和夥伴們分開,也擔心已經堅持了那麼久的訓練沒辦法再繼續了。」如今已16歲的阿傑說,「現在看來,能回來讀書特別幸運。」

三年前,記者對「格鬥孤兒」事件展開調查——孩子們所在的俱樂部由一位退伍軍人創辦,多年來為貧困兒童提供免費吃住、教育和格鬥訓練,希望藉此特長為男孩們找到出路。

當時俱樂部接收了25名來自涼山的兒童。他們中有九名屬於雖然父親或母親健在、但事實上失去依靠的特殊困難兒童,阿傑便是其中之一。

在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冕寧縣瀘沽中學,曾經的「格鬥少年」莫洛小何在參加訓練比賽(9月7日攝)。新華社記者 沈伯韓 攝

雖然培養「格鬥少年」的初心善良,但由於無法保障還處在義務教育階段孩子們的學習,俱樂部的做法遭到質疑。孩子們雖有不舍,但依然被接回老家接受義務教育。

2017年9月,涼山州教育部門尊重阿傑的意願,將他和四名同伴安排在冕寧縣雙河小學就讀。該校設有「體教結合班」,從小學階段開始就著力培養體育特長生,為將來直接升入瀘沽中學做準備。

瀘沽中學是涼山州著名的藝體特色中學,90%的學生來自農村,其中有600多人來自建檔立卡貧困戶家庭。

1986年起,學校先後組建了舉重、拳擊、田徑、籃球、足球、健美操等訓練隊,培養了大量優秀運動員,尤其以拳擊項目見長。在2020年四川省青少年拳擊錦標賽中,學校有7名學生分獲金、銀、銅牌。

在校園裡,男孩們的大部分時間都用於文化課學習,下午四點到五點半則變身「拳擊少年」,在專業教練的指導下訓練。「苦是苦一點,但是為了將來有出息都值得。」阿傑說。

在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冕寧縣瀘沽中學,曾經的「格鬥少年」莫洛小何(左)和阿牛曲坡子在訓練比賽中對戰(9月7日攝)。新華社記者 沈伯韓 攝

如果不是親眼所見,很難想像一所深度貧困地區的鄉鎮中學竟有一個拳擊館,每天在此訓練的有150多人。

「相比當初在俱樂部,我更喜歡校園的生活。」阿傑說。

教練史光雄已執掌拳擊隊30年。「對貧困地區的孩子來說,文化課基礎普遍薄弱,體育特長教育為他們打開了一扇通往世界的大門。」

阿傑當年的小學班主任任小濤告訴記者,「格鬥男孩」們知道自己過去落下了太多功課,學習非常刻苦。阿傑剛來學校時對漢字的筆順、筆畫幾乎沒有概念,一年以後,語文測驗已能考到70多分。目前,阿傑的年級排名居於中等,他最喜歡的科目是政治和語文。

拳擊館隔壁是運動員公寓樓,阿傑和他的4個同伴平時就住在這裡。「我們的感情就像親兄弟,我是大哥,會一直保護、照料好他們。」

在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冕寧縣瀘沽中學,曾經的「格鬥少年」威色建平、阿牛曲坡子、何小龍、莫洛小何(從左到右)在拳擊訓練間隙拍攝的合影(9月7日攝)。新華社記者 沈伯韓 攝

每逢周末,男孩們就去看望任小濤。三年前,為了幫他們儘快融入新環境,任小濤一到周末就將孩子們領回自己家裡吃住,這種無微不至的照料在阿傑的成長中從未有過。「任老師是最偉大的媽媽。」他說。

在越西縣,其他當年的「格鬥少年」也都像阿傑一樣得到了妥善安置,除了每月能拿到810元孤兒救助金,各縣還將符合條件的孩子家庭納入了低保兜底。

2020年,瀘沽中學共有19名畢業生通過體育特招被本科大學錄取,其中兩人考進了北京體育大學,這讓阿傑燃起了考大學的希望。

「希望自己能考上一所好大學,將來成為一名拳擊教練。這些年我得到了教練和老師們太多的幫助,我想把奮鬥的精神和溫暖的力量傳遞給更多人。」阿傑說。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來源:澎湃

相關焦點

  • 涼山「格鬥孤兒」事件最新進展…
    導讀  鬧得沸沸揚揚的涼山「格鬥孤兒」事件有新進展了!有消息稱,恩波格鬥俱樂部與體校合作,將恢復招生。網友直呼「暖心」:有種想落淚的衝動……  「格鬥孤兒」事件最新進展!恩波俱樂部:將恢復招生  沉寂了一段時間後,曾引發輿論關注的「格鬥孤兒」事件迎來令人頗感「意外」的新進展:恩波俱樂部與體校合作,將恢復招生。  11月22日下午,微信公眾號「格鬥迷」、微博@格鬥迷青春發布文章《「格鬥孤兒」事件大反轉!孩子們終於有希望了》。
  • 教育部回應涼山格鬥孤兒事件,發現一起糾正一起
    「組織貧困家庭的孩子和孤兒來從事這項工作,存在社會道德問題,容易引起一些其他機構的效仿,在這個問題上我們要發現一起查處一起。」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副巡視員王岱在今天上午舉行的教育部新聞發布會上回應了「涼山格鬥孤兒事件」。
  • 本來,涼山"格鬥孤兒"的未來,可以像他一樣好
    這場媒體口水戰的核心主要圍繞著兩大問題:第一,那些反對「遣返」格鬥孤兒的人認為,那些小孩回去山區後的日子,可能會比現在在格鬥館裡鍛練和賣藝的生活,更加不可預料。針對第一個問題,涼山早已不是一個「無人知曉」的地方了,大家對涼山的發展狀況也是心中有數,這裡不討論。
  • 格鬥孤兒回家,如何「治病救人」?
    格鬥孤兒回家,如何「治病救人」? 背景:8月16日,四川成都恩波格鬥俱樂部收養的來自涼山州越西縣的孩子全部被帶回家,「格鬥孤兒」哭著被拽走。有人微詞,窮苦孩子改變命運的一點希望又破滅。
  • 「格鬥孤兒」重回涼山:我本可以忍受黑暗,如果我不曾見過太陽
    文/ 葛 思文編輯/ 郭 陽有關「格鬥孤兒」的故事,相信近日來大家已經看了不少,也聽到了不少討論。在起初那個引起廣泛爭議的紀錄片裡,這群來自四川涼山貧困山區的孤兒,他們在家鄉無依無靠、貧窮、輟學,得到成都恩波格鬥俱樂部所收留,在衣食無憂的情況下,接受專業的綜合格鬥訓練,並偶爾參加比賽。
  • 四川涼山州教育局調查「格鬥孤兒」事件,所涉孤兒將重返校園
    四川涼山州教育局調查「格鬥孤兒」事件,所涉孤兒將重返校園 澎湃新聞記者 方岸 2017-07-24 19:57 來源:
  • 回訪「涼山格鬥孤兒」:如果沒有發生後來的事,我願意在那裡一直學習
    再加上綜合格鬥這個聽起來充滿血腥和殘酷競技意味的運動,「涼山格鬥孤兒」這個只見符號不見細節的概念誕生了。拉古是「涼山格鬥孤兒」,2017年最受公眾關注的新聞人物之一。去年8月從成都恩波搏擊俱樂部遣返回M縣的16個未成年孩子裡,和他來自同一個鄉的就有13個。嚴格來說,其中絕大部分孩子算不上「孤兒」。只有少數幾個像拉古這樣,父母都已去世。
  • 調查記者稱涼山格鬥孤兒全被帶回家 工作人員無奈問徵求娃娃同意了嗎
    此前備受外界關注的「涼山格鬥孤兒」事件,最終在8月16日走向了一個令人遺憾的結局。 他們在恩波格鬥的奮鬥將成為記憶,成為另外一個世界的迴響」;「教練臨別時說,『孩子們,歡迎常回家看看』。其實他們也知道,沒可能了。他們再也回不來了。」
  • 涼山孤兒現狀調查
    期 孤兒只是涼山的表象。
  • 格鬥「孤兒」曝光後引爭議:練這個就為改變命運
    7月20日,一段視頻將他們推向公眾視線。  「籠中,兩隻困獸。廝殺,無處可逃。你的武器,只有你的身體。沒人在乎你的出身,降服,是唯一的目的。」這是國內一檔格鬥欄目的介紹。有人覺得,十幾歲的孩子本該是接受教育的年齡,卻被送上格鬥賽場。有人覺得,可能這樣的夢過於殘酷,但對於一個沒有父母的孩子,有什麼比沒有一個家更殘酷呢?
  • 涼山孤兒們有了「張媽媽」
    同年8月,又一次來到涼山的張俊蘭看到了一座嶄新的校舍矗立在涼山布拖縣亞河村海拔2800米的山地上。那一刻,她意識到300多個窮苦的涼山彝族孩子終於告別了昔日四面透風、隨時可能倒塌的教室,坐在了溫暖明亮的新教室裡。 那一次進山,她用自己的雙腳重走涼山孩子漫長艱難的上學路。從此,張俊蘭的心再也沒有離開過涼山。
  • 一級二級運動員證直接上大學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
    此前有很多文章是這麼寫的:&34;以前不可否認,通過體育上大學會比普通高考的競爭小,難度低,至少上一所較好的本科院校只要稍微努努力就可獲得,畢竟那時候超過60%-70%的高錄取率擺在那邊,那會兒體育考學的城裡面人口不多,不怎麼擁擠。 一直以來,很多圈外人認為「體育生好考大學」,原因很簡單:文化要求不高、體育好就行。
  • 中國人民大學授予13位學者榮譽一級教授稱號
    1月23日,中國人民大學舉行儀式,授予黃順基、孫國華、陳共、許徵帆、周誠、何沁、李佔祥、周升業、王作富、胡鈞、許崇德、莊福齡、嚴瑞珍等13人榮譽一級教授稱號,以表彰他們長期以來為學校人才培養、學科發展、學術繁榮所作出的突出貢獻。
  • 運動員過了22周歲還能否參加體育單招?健將、一級、二級各有什麼優勢?
    體育生上大學一般分三種方式:體育單招(包含免試)、高水平運動隊、體育統招, 我們來說一說這三類考試對年齡要求的變化。往年報名條件:具備二級運動員或二級武術(含)以上技術等級資格;身體健康;年齡不超過22周歲。 具備一級運動員或一級武士(含)以上技術等級資格的, 年齡可放寬到35周歲。
  • 沒比賽卻成一級運動員並進入全國名校,業內人士:並非個例
    不知道大家身邊是否遇到或者聽說過此事,我記得曾經在我高中時期,這樣的事情的確在我身邊發生過,而北京時間1月9日,湖北省體育局發布公告,撤銷了23歲祝熠的一級運動員稱號,而祝熠憑此身份進入985名校武漢大學,隨後武漢大學也發布通告,撤銷祝熠的大學畢業證和學位證,而這一切源自一封舉報信祝熠今年23歲,早在七年前,2012年祝熠以全國羽毛球冠軍賽混合團體第八名的成績
  • 國家一級、二級運動員及國家健將在體育單招及高水平升學優勢對比
    根據體育單招政策,體育單招在體育專項運動等級上的要求為國家二級運動員(含)以上運動技術等級稱號,不少同學的運動等級已經達到了國家健將、國家一級,那麼國家健將、一級等級證書相對於國家級二級運動員證書在體育單招及高水平升學考試中有哪些優勢?01.
  • 張文宏等10人獲2020最美教師稱號 涼山支教團隊獲最美團隊表彰
    2020年9月10日是全國第36個教師節,包括在疫情期間大放光彩的復旦大學教授張文宏在內,共有10位教師榮獲由中宣部、教育部聯合公布表彰的「最美教師」稱號。今年的最美教師為復旦大學教授張文宏,中國人民大學教授王易,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戚發軔,長春職業技術學院教師高文銘,山西省呂梁市臨縣四中和臨縣高級中學特崗教師夫婦張杰、王秀秀,貴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望謨縣實驗高中教師劉秀祥,浙江省諸暨市特殊教育學校教師蔣春凌,山東省淄博市桓臺縣荊家鎮中心中學教師王菲
  • 「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個人」稱號獲得者陸學英:養育4個孤兒30載...
    30年來,她和當礦工的丈夫保格長所(彝族)靠著微薄的收入,以博大的仁愛之心,歷盡艱辛,義無反顧地將收養的4個毫無血緣關係的孤兒撫養成人。善良母親的事跡四處傳頌,助人為樂的精神感天動地,成為了攀枝花一段感人的佳話。素不相識 觸發母愛之心1985年,陸學英帶著親生的兩女一子隨丈夫保格長所從雲南永勝遷家來到攀枝花礦務局花山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