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探索建立穩定脫貧長效機制

2020-09-11 光明日報

貧困具有多維性、動態性和成因複雜性等特徵,一步脫貧易,穩定脫貧難。脫貧後如何鞏固脫貧成果,防止返貧,是打贏脫貧攻堅戰必須解決的一項重要課題。習近平總書記在系統考察我國當前脫貧攻堅工作整體形勢、深入分析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面臨的困難和問題基礎上,強調「要探索建立穩定脫貧長效機制」。

我國實現穩定脫貧面臨三重困難,即穩定增收難、成果鞏固難、持續保障難。造成上述困難的深層次因素在於,一方面,脫貧人口實現穩定脫貧的動力和能力不足。例如,部分脫貧人口存在「等靠要」思想,缺乏脫貧致富內生動力;部分貧困人口受教育水平有限,接受職業培訓時間不足。另一方面,脫貧基礎薄弱。主要表現為貧困地區產業基礎薄弱,特色項目優勢不明顯,產品附加值不高,生態環境脆弱,加之基礎設施落後,制約貧困地區經濟發展。同時,貧困人口抗風險能力較低,因病因殘因災返貧問題明顯。由此可見,實現穩定脫貧是一項長期性、系統性、綜合性的工作,需要兼顧當前和長遠利益,協調各方行動,統一規劃,整體布局,建立穩定脫貧長效機制。

建立穩定脫貧與鄉村產業振興銜接機制。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發展產業是實現脫貧的根本之策」,要「把培育產業作為推動脫貧攻堅的根本出路」。構建穩定脫貧和鄉村產業振興銜接機制,有助於以產業振興增強貧困地區造血功能,以產業發展解決貧困人口就地就業問題。具體可從以下方面入手:一是基於貧困地區自然、人文資源條件,在堅持市場需求導向基礎上,優先選擇資源豐富、經濟效益高、市場前景佳的扶貧產業,打造獨具特色的農產品品牌。二是延伸貧困地區產業鏈,推動農產品就地深加工和冷鏈物流建設,鼓勵電商平臺入駐,助推農村電商發展。因地制宜促進農業與旅遊、康養、文化等產業融合發展,引導產業發展紅利更多留存貧困地區。三是培育和引入優質帶貧主體,創新產業組織模式。一方面,壯大集體經濟,通過發展龍頭企業、農村合作社、種養大戶等形式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優先考慮貧困人口就業,帶動貧困人口發展;另一方面,引入一批經濟效益好、帶貧能力強的企業,創新產業組織模式,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機制,帶動貧困人口脫貧致富。

建立扶貧同扶志扶智相結合的內生動力能力生成機制。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打好脫貧攻堅戰,關鍵在人,在人的觀念、能力、幹勁」,「要加強扶貧同扶志扶智相結合,讓脫貧具有可持續的內生動力」。構建扶貧同扶志扶智相結合的內生動力能力生成機制,能夠通過「扶志」助力貧困人口樹立脫貧致富意願,通過「扶智」提升貧困人口實現穩定脫貧的自我發展能力。具體可從兩方面入手:一方面,從脫貧意願看,堅持思想引領,引導貧困人口摒棄陳規陋習,強化其脫貧信心,激發穩定脫貧內生動力,讓「要我脫貧」到「我要脫貧」的理念延伸至「我要致富」。另一方面,從脫貧能力看,關鍵在於教育。在扎牢基礎教育根基的同時,推進職業教育普及,使思想引領與知識教育、技能培訓相結合,為提升貧困人口自我發展能力創造更多內外部條件。

建立全社會力量共同參與的穩定脫貧協同機制。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扶貧開發是全黨全社會的共同責任,要動員和凝聚全社會力量廣泛參與。要堅持專項扶貧、行業扶貧、社會扶貧等多方力量、多種舉措有機結合和互為支撐的『三位一體』大扶貧格局。」構建全社會力量共同參與的穩定脫貧協同機制,既要深入推進政府主導的專項扶貧和行業扶貧,又要創新多方力量共同參與的社會扶貧模式。具體包含兩個方面:一是引導專項扶貧和行業扶貧中更多的扶貧資金和項目向困難群眾傾斜。要按照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堅持扶貧性質,多招收困難鄉親就業。企業參與興辦扶貧車間,先富帶後富」。二是宣傳、鼓勵社會力量參與穩定脫貧工作,對典型事跡、突出貢獻人物給予表彰,倡導形成社會力量廣泛參與脫貧的良好氛圍。依託全國扶貧信息開發系統,搭建專門的扶貧幫扶信息共享平臺,以實現貧困人口的需求與社會力量的資源有效對接。

建立防止返貧監測和幫扶機制。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建立防止返貧監測和幫扶機制,對脫貧不穩定戶、邊緣易致貧戶以及因疫情或其他原因收入驟減或支出驟增戶加強監測,提前採取針對性的幫扶措施,不能等他們返貧了再補救。」構建防止返貧監測和幫扶機制,就要做好事前監測預防工作,構建敏捷管理體系,以實時掌握貧困人口收入水平的動態變化,適時幫扶幹預,防止返貧。具體可從兩方面入手:一是構建穩定脫貧返貧監測機制。穩定脫貧返貧監測機制主要是針對易引起貧困戶和邊緣戶返貧的諸多因素和脫貧戶的脫貧效果進行監測,並依託全國扶貧開發信息系統進行信息的縱橫向傳遞,決策機構依據實時信息判定是否啟動相應後續機制。二是構建穩定脫貧幫扶機制。穩定脫貧幫扶機制是基於穩定脫貧返貧監測機制提供的信息,對於出現預警的貧困對象立即採取響應幫扶舉措,包括自我能力提升響應幫扶、產業幫扶、就業幫扶、消費扶貧幫扶、綜合社會保障政策幫扶等。

建立脫貧政策延續保障機制。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全部脫貧,並不是說就沒有貧困了,就可以一勞永逸了,而是指脫貧攻堅的歷史階段完成了。相對貧困問題永遠存在,我們幫扶困難群眾的任務永無止境。」建立脫貧政策延續保障機制,旨在保證貧困地區在實現脫貧摘帽後,脫貧政策和扶貧隊伍保留一段時間,避免因政策斷供出現返貧。具體可從三方面入手:一是扶貧政策保持一定的穩定性和持續性。全面脫貧後,要確保扶貧政策和幫扶制度在時間上的延續性和穩定性,對於確需退出的政策和制度要保證過渡的科學性和合理性,避免出現突然性政策中斷。二是扶貧隊伍保持相對穩定。貧困縣黨政正職要保持穩定,做到摘帽不摘責任;脫貧攻堅主要政策要繼續執行,做到摘帽不摘政策;扶貧工作隊不能撤,做到摘帽不摘幫扶;要把防止返貧放在重要位置,做到摘帽不摘監管。三是推進穩定脫貧政策與鄉村振興政策有效銜接。要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的要求,「針對主要矛盾的變化,理清工作思路,推動減貧戰略和工作體系平穩轉型,統籌納入鄉村振興戰略,建立長短結合、標本兼治的體制機制」。

(作者:蔣和勝,系四川大學經濟學院教授、經濟研究所所長;鄒濤、李小瑜均系四川大學經濟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相關焦點

  • 蔣和勝 鄒濤 李小瑜:積極探索建立穩定脫貧長效機制
    習近平總書記在系統考察我國當前脫貧攻堅工作整體形勢、深入分析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面臨的困難和問題基礎上,強調「要探索建立穩定脫貧長效機制」。我國實現穩定脫貧面臨三重困難,即穩定增收難、成果鞏固難、持續保障難。造成上述困難的深層次因素在於,一方面,脫貧人口實現穩定脫貧的動力和能力不足。
  • 太峪鎮多措並舉開展脫貧攻堅長效機制建立實施工作
    2020年,太峪鎮繼續堅持黨建引領,充分發揮黨員帶頭先鋒模範作用,緊緊圍繞決戰決勝脫貧攻堅這條工作主線,主動謀劃,多措並舉開展脫貧攻堅長效機制建立實施工作。一、強化組織,壓實責任。長效機制建立工作在鎮黨委、政府領導下,條塊結合,協同推進,為確保長效機制的建立落在實處,鎮黨委承擔機制建立的主體責任,鎮黨委書記是第一責任人,各包片領導對包抓村的機制建立工作負總責。各村支部書記對建立的長效機制負總責,親自討論安排、分工推進,帶頭落實,確保了長效機制建立的全面完成。
  • 建立長效保障機制 不折不扣脫貧攻堅
    本報訊 (記者楊婷婷 陳桂生 通訊員陳孝強)日前,全市脫貧攻堅工作推進視頻會召開,泉州臺商投資區領導劉志平、賴麗水在臺商區分場收聽收看。 視頻會指出,脫貧攻堅戰已經進入決戰決勝的關鍵階段。要以強烈的政治責任感,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扶貧開發重要戰略思想,認真按照中央、省委的部署要求,牢牢樹立「四個意識」,堅決落實「兩個維護」,真正把對黨忠誠體現到不折不扣抓好脫貧攻堅的具體行動和工作上。要力戒鬆懈麻痺,力戒大而化之,力戒形式主義,以更精準更有力更有效的辦法,堅決高質量打好打贏脫貧攻堅戰。 視頻會結束後,臺商區召開會議。
  • 以長效機制鞏固脫貧成果
    打好脫貧攻堅戰是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的三大攻堅戰之一,要打贏這場攻堅戰,必須健全完善防止返貧機制,以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只有健全防止返貧機制,築牢防止返貧堤壩,才能助力鄉村振興戰略。  健全防止返貧長效機制的對策  增強「造血能力」,實現「自力更生」。造成貧困或返貧的因素固然多方面,但是內生動力不足是最深層的原因。因此,要將提升內生動力作為精準脫貧工作的核心內容來抓。
  • 丹鳳縣建立健全送教上門長效機制
    ,切實保障特殊群體結束義務教育的權利,為做好控輟保學工作,打贏脫貧攻堅戰作出了積極貢獻。——建立送教上門學生準確認定長效機制。動態做好殘疾兒童就學方式的認定工作,準確定位送教上門的對象。送教上門的學生為不能到學校就讀、年齡在6-15周歲的義務教育階段適齡重度殘疾兒童少年。嚴禁將能在特教學校就讀,甚至可以在普通學校隨班就讀的殘疾學生,確定為送教上門對象。
  • 河北大學舉辦「脫貧後期扶貧長效機制」高級研修班
    10月11日至16日,由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組織、河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主辦、河北大學國家級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基地承辦的「脫貧後期扶貧長效機制高級研修班」在河北大學舉辦。來自北京、吉林、江蘇、雲南、海南以及河北等6個省份的近百名扶貧、脫貧專業技術人員以及管理人員參加了此次研修。12日上午,河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專業技術人員與職稱管理處張文進處長、河北大學倪志宇副校長分别致歡迎辭,河北大學繼續教育學院院長米玲主持開班儀式。
  • 黃南州著眼長遠發展不遺餘力攻堅有效形成鞏固提升脫貧攻堅成果長效機制
    州委書記王振昌主持會議並要求各地各部門切實把鞏固提升脫貧成果和防止返貧擺在更加突出位置,著眼長遠發展,不遺餘力攻堅,加快推進鄉村振興和脫貧攻堅有效銜接,形成鞏固提升脫貧攻堅成果長效機制,確保長期穩定發展。一、培育壯大富民產業。
  • 齊心協力建立解決相對貧困的長效機制
    編者按:11月19日在京舉行的第五屆企業社會責任高層論壇上,與會的全國政協委員、企業社會責任和慈善領域的專家、企業家代表匯聚一堂,就倡導廣大企業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參與建立健全解決貧困問題的長效機制、將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等問題,進行了熱烈的交流與探討。
  • 舉一反三建立長效機制 確保反饋問題整改到位
    本報訊(記者 陳蕗穎)11月30日,我區召開脫貧攻堅成效考核市級檢查及第三方評估反饋問題整改視頻會,通報脫貧攻堅成效考核市級檢查及第三方評估反饋情況,並對反饋問題的整改工作進行了安排部署。
  • 新時代如何建立鄉村志願服務長效機制
    當前鄉村志願服務工作種類零散、內容形式化,尚未形成一套完善的機制,不能滿足人們的需求。那麼,在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背景下如何建立鄉村志願服務工作的長效運行機制呢?近年來,我國正在穩步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強調基層文明的建設工作,完善鄉村文化服務體系,引導群眾提高精神文明。鄉村要將志願服務工作作為農村發展的重要內容,推進志願服務建設的常態化和制度化。
  • 中國扶貧基金會啟動活水計劃,助力西部地區建立扶貧長效機制
    啟動儀式上,與會領導共同注入寓意助力西部地區可持續發展的長效機制資源活水,中國扶貧基金會活水計劃正式啟動。與會領導及嘉賓共同啟動活水計劃重視發揮第三次分配作用,助力西部地區建立扶貧長效機制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決定》提出要「重視發揮第三次分配作用,發展慈善等社會公益事業」。
  • 採取有效措施 建立長效機制
    習近平總書記近日對制止餐飲浪費行為作出重要指示,強調要加強立法,強化監管,採取有效措施,建立長效機制,堅決制止餐飲浪費行為。單位食堂是群體性餐飲的主要場所。目前各地企事業單位、高校等堅決貫徹落實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紛紛啟動食堂改革,探索通過經濟手段、管理手段引導職工杜絕「舌尖上的浪費」,營造浪費可恥、節約光榮的氛圍。
  • 建立網際網路金融治理長效機制
    專家認為,要依法規範和發展數字經濟,健全數字規則與數據法治,建立網際網路金融、金融科技法律治理的長效機制,在審慎監管的前提下開展金融創新。北京市法學會網際網路金融法治研究會第一屆理事會第四次會議同時舉行,會長張柔桑在工作報告中回顧了一年來的工作,提出明年的主要任務,強調要積極回應社會期待,著眼於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謀劃開展學術研究。
  • 防止反彈 控輟保學需要建立和完善長效機制
    這些成績來之不易,也是世界各國普遍面臨的一個難題,容易反覆、容易反彈,因此迫切的需要建立和完善長效工作機制。」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司長呂玉剛說。今天,國新辦舉辦新聞發布會,教育部相關負責人對決戰決勝教育脫貧攻堅情況進行了介紹。呂玉剛介紹,首先要聚焦重點地區。
  • 高橋石化建立網絡信息巡查長效機制
    為規範網絡信息傳播秩序,高橋石化於近日建立網絡信息巡查長效機制。 高橋石化嚴格落實中央網信辦《網絡信息內容生態治理規定》《網際網路信息服務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加強網際網路信息管控,清朗網絡空間,營造良好網絡生態。
  • 張雪樵:推進長效機制建設 實現常態化治理目標
    萬峰湖專案生態環境保護區域協作機制建設推進會召開 張雪樵強調推進長效機制建設,實現常態化治理目標  本報興義9月15日電(全媒體記者閆晶晶 記者鄧鐵軍)15日,最高人民檢察院在貴州省興義市召開萬峰湖專案生態環境保護區域協作機制建設推進會,最高檢副檢察長張雪樵出席會議並強調,要推進長效機制建設,實現常態化治理目標。
  • 解讀教育部《關於建立健全高校師德建設長效機制的意見》: 建立六大機制 劃出七條「紅線」
    為貫徹落實習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教育部日前制定出臺《關於建立健全高校師德建設長效機制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的出臺有何背景?主要內容是什麼?有何保障機制?多次討論修改完善形成文件談及《意見》出臺的背景,教師工作司負責人說,長期以來,廣大高校教師為高等教育改革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贏得了全社會廣泛讚譽和普遍尊重。
  • 北京科技大學探索建立大學生社會實踐長效機制
    近年來,北京科技大學黨委從人才培養的戰略高度出發,認真貫徹落實中宣部、中央文明辦、教育部、共青團中央《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社會實踐的意見》,積極從大學生社會實踐的制度體系、運行體系、培訓體系、評價機制和安全教育等方面,探索建立了大學生社會實踐的長效機制,取得了顯著成果。
  • 經濟日報刊文:探索建立厲行節約反對浪費長效機制
    來源:經濟日報原標題:探索建立厲行節約反對浪費長效機制廣東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厲行勤儉節約、反對鋪張浪費是一項長期任務,既要治標,也要治本,必須從加強宣傳教育、制度建設、監督檢查等多方入手,探索建立長效機制。
  • 建立家庭過期藥品回收長效機制
    《白皮書》呼籲,為了保障百姓用藥安全,以及減少過期藥品對社會、環境造成的危害,應從法律制度、預防機制等方面建立家庭過期藥品回收長效機制。    據悉,「家庭過期藥品回收機制」系廣藥白雲山首創,於2005年3月13日啟動。截至2013年,廣藥白雲山回收過期藥品活動已擴展到全國185個城市,並開始向定點社區的孤寡老人提供上門回收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