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長效機制鞏固脫貧成果

2020-09-10 海峽導報大廈門

  ■ 防止返貧機制是銜接鄉村振興戰略的支撐點。因此,要把防止返貧工作擺在各項工作的重要位置。

  ■ 要將提升內生動力作為精準脫貧工作的核心內容來抓,通過教育和引導,讓貧困群體萌發改變落後面貌,追求美好生活的強烈願望。

  ■ 防止返貧和繼續攻堅同樣重要,防止返貧也是一場攻堅戰。這場攻堅任務能否順利完成,關鍵在幹部。

  ●林興龍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的第五部分收錄了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決勝全面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的相關論述。脫貧攻堅是習近平總書記心裡牽掛的一件大事,是他高度關注的重要工作。打好脫貧攻堅戰是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的三大攻堅戰之一,要打贏這場攻堅戰,必須健全完善防止返貧機制,以鞏固脫貧攻堅成果。

  健全的防止返貧機制

  是鞏固脫貧成果的重要基石

  農村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最薄弱環節,農村返貧問題,已經成為我國扶貧開發和鄉村振興的突出難題。當前,我國脫貧攻堅的任務仍然艱巨。截至2019年年底,我國貧困人口還有551萬人,將近已脫貧的200萬人有返貧風險,有近300萬邊緣人口存在致貧風險。同時,防止返貧機制是銜接鄉村振興戰略的支撐點。因此,要把防止返貧工作擺在各項工作的重要位置,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接續推進全面脫貧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推動減貧戰略和工作體系平穩轉型,統籌納入鄉村振興戰略。只有健全防止返貧機制,築牢防止返貧堤壩,才能助力鄉村振興戰略。

  健全防止返貧長效機制的對策

  增強「造血能力」,實現「自力更生」。造成貧困或返貧的因素固然多方面,但是內生動力不足是最深層的原因。因此,要將提升內生動力作為精準脫貧工作的核心內容來抓。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堅持大扶貧格局,注重扶貧同扶志、扶智相結合。扶志就是扶志氣、扶勇氣、扶毅力。具體講,就是樹立脫貧典型,嘉獎致富先進,以榜樣力量激發脫貧意識和脫貧鬥志。扶智就是扶智慧、扶思路、扶知識、扶技術。具體講,就是要完善職業教育體系,實施技能培訓工程,著眼提升貧困人口就業創業能力。打通職業教育、普遍教育和社會化教育的銜接通道,通過教育和引導,讓貧困群體萌發改變落後面貌,追求美好生活的強烈願望。

  加強返貧監測,完善預警機制。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部分剛脫貧群眾返貧風險增大。因此,針對脫貧不穩定戶、邊緣易致貧戶要提前幹預,定期摸排,充分運用精準扶貧大數據平臺系統,實施動態監測。應用建檔立卡信息和第三方評估機構的評估結果,採取精準的幫扶措施,及時降低或化解風險。確保脫貧政策的穩定性,嚴格落實摘帽不摘責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幫扶、摘帽不摘監管的要求,保障脫貧戶不返貧。對於確認返貧的家庭,及時納入扶貧對象,重新建檔,給予幫扶,直至重新脫貧。

  創新扶貧方式,築牢脫貧根基。首先,要加大產業扶貧力度,完善產業扶持政策。產業扶貧是創造增收之舉,是增強脫貧地區造血功能的長遠之計。目前我國部分脫貧地區產業基礎還很薄弱,脫貧人口經濟收入不穩定。因此,防貧工作要因地制宜、精準施策。在發展原有地區特色優勢產業的同時,深入挖掘當地的經濟潛力、生態資源、文化旅遊價值,加快發展休閒旅遊、生態養老、文化體驗、特色手工業、農村電商等新業態,實現經濟價值、生態價值、文化價值的最大化;另一方面,加大就業扶貧力度,多渠道拓寬就業門路。健全勞務協作機制,積極推動東西部、經濟發達地區和勞動力資源豐富地區之間勞務協作,帶動農村富餘勞動力的就業轉移。

  實現全面脫貧與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做好規劃、政策、體制、措施的有效銜接。將鄉村振興頂層設計與精準扶貧微觀政策結合起來,培育壯大特色產業和發揮比較優勢,創新農業發展模式,進一步激發農村發展活力。圍繞農村人居環境存在的突出問題,加強貧困地區的水、電、路、氣、網等基礎設施建設。積極推動鄉風文明建設,完善農村文化基礎設施,積極開展文化活動。匯聚社會力量,助推鄉村振興。支持引導建立生產、養老、助殘、教育、環保等互助組織,探索「政府、鄉賢、群眾」合作模式,積極鼓勵在外鄉賢積極投身家鄉建設,在產業扶貧、教育扶貧、金融扶貧、交通扶貧、電商扶貧等方面發揮更大作用。

  健全社會保障兜底脫貧政策。首先,完善農村醫療兜底保障機制,把病、殘人員全部納入保障兜底範圍,建立完善疾病預警機制,對貧困人員實施免費體檢,完善大病救助政策,防止因病、因殘、因老而返貧。其次,落實教育兜底政策。加快提升貧困地區的辦學條件,利用網際網路平臺為貧困地區提供優質的遠程教育。加大教育投入,對家庭困難的學生實施從小學至高中免除學雜費,並提高其夥食、交通補助。對接受高等教育的貧困學生提供形式多樣的資助獎勵,實現家庭教育無負擔。最後,完善災害應急和救濟制度,預防因災返貧。如重點關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和長江流域洪災導致的返貧群體,及時落實幫扶舉措,確保基本生活不受影響。

  把全面從嚴治黨要求貫徹到

  防止返貧攻堅戰全過程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防止返貧和繼續攻堅同樣重要,防止返貧也是一場攻堅戰。這場攻堅任務能否順利完成,關鍵在幹部。因此,要壓緊脫貧攻堅主體責任,強化責任使命擔當。嚴格普查環節,嚴把退出關,健全約束監督機制。加強扶貧領域的作風建設,堅決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嚴厲查處數字脫貧、虛假脫貧行為,完善脫貧攻堅兜底保障督促機制,堅決懲處脫貧攻堅中的不作為和腐敗現象,確保各級幹部扶真貧、真扶貧。

  (作者系廈門理工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


來源:廈門日報

04

相關焦點

  • 黃南州著眼長遠發展不遺餘力攻堅有效形成鞏固提升脫貧攻堅成果長效機制
    州委書記王振昌主持會議並要求各地各部門切實把鞏固提升脫貧成果和防止返貧擺在更加突出位置,著眼長遠發展,不遺餘力攻堅,加快推進鄉村振興和脫貧攻堅有效銜接,形成鞏固提升脫貧攻堅成果長效機制,確保長期穩定發展。一、培育壯大富民產業。
  • 鹽城市鹽都區龍岡鎮長效機制鞏固創文成果
    中國江蘇網11月3日鹽城訊(許洪華 顧仁洋)全國文明城市創評迎查之後,鹽城市鹽都區龍岡鎮不鬆勁,建立和完善文明創建長效機制,持之以恆抓好文明創建工作,不斷鞏固創文成果,提升龍岡集鎮形象,抬高集鎮品位,增強集鎮綜合競爭力,提高了市民幸福指數和滿意度。
  • 濠江法院:以防止返貧機制鞏固脫貧成果
    濠江法院:以防止返貧機制鞏固脫貧成果 2020-12-21 18:5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積極探索建立穩定脫貧長效機制
    貧困具有多維性、動態性和成因複雜性等特徵,一步脫貧易,穩定脫貧難。脫貧後如何鞏固脫貧成果,防止返貧,是打贏脫貧攻堅戰必須解決的一項重要課題。習近平總書記在系統考察我國當前脫貧攻堅工作整體形勢、深入分析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面臨的困難和問題基礎上,強調「要探索建立穩定脫貧長效機制」。我國實現穩定脫貧面臨三重困難,即穩定增收難、成果鞏固難、持續保障難。
  • 鞏固脫貧成果,提升脫貧質量和成色
    當天下午,他來到郴州市汝城縣文明瑤族鄉沙洲瑤族村「半條被子的溫暖」專題陳列館、村服務中心和衛生室、沙洲現代農旅示範基地、文明瑤族鄉第一片小學,以及村民家中,了解當地開展紅色教育、發展扶貧產業、鞏固脫貧成果等情況。
  • 黑龍江省政協建言助力鞏固脫貧成果 由消除絕對貧困向解決相對貧困...
    11月24日,黑龍江省政協將經主席會議審議通過的《關於鞏固脫貧成果建立解決相對貧困長效機制的調研報告》報送省委、省政府,為政府科學決策提供智力支持。截至2019年底,黑龍江省20個國貧縣、8個省貧縣全部摘帽,1778個貧困村全部出列,61.3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脫貧,提前一年解決了整體貧困問題。今年,剩餘貧困人口全部達到脫貧標準,沒有新的返貧和致貧發生,到年底可如期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如何鞏固脫貧成果?
  • 太峪鎮多措並舉開展脫貧攻堅長效機制建立實施工作
    2020年,太峪鎮繼續堅持黨建引領,充分發揮黨員帶頭先鋒模範作用,緊緊圍繞決戰決勝脫貧攻堅這條工作主線,主動謀劃,多措並舉開展脫貧攻堅長效機制建立實施工作。一、強化組織,壓實責任。長效機制建立工作在鎮黨委、政府領導下,條塊結合,協同推進,為確保長效機制的建立落在實處,鎮黨委承擔機制建立的主體責任,鎮黨委書記是第一責任人,各包片領導對包抓村的機制建立工作負總責。各村支部書記對建立的長效機制負總責,親自討論安排、分工推進,帶頭落實,確保了長效機制建立的全面完成。
  • 海北祁連:鞏固脫貧摘帽成果 幸福花開八寶河畔
    祁連訊(聶文虎 李海生)今年以來,祁連縣緊盯「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聚焦防返貧、強產業、激動力,全力打造穩定脫貧長效機制,不斷鞏固提升脫貧成效,確保小康路上一個都不落下。祁連縣積極探索和嘗試「未貧先助、未貧先防」的新路子,聚焦防返貧,建立監測預警長效機制,制定防止返貧和新增貧困人口監測預警處置工作方案,利用網際網路、大數據、雲平臺,建立集監測、預警、扶持、保障一體防貧監測預警機制。
  • 愛輝區西崗子鎮鞏固提升脫貧攻堅成果
    本報訊(記者韓玉潔)愛輝區西崗子鎮持續夯實脫貧攻堅基礎,精準靶向突破,健全長效機制,確保脫貧戶長期穩定脫貧。  西崗子鎮有建檔立卡貧困村3個,2017年全部脫貧出列,目前有建檔立卡脫貧戶88戶,已脫貧戶2019年人均純收入12661元。
  • 建立雲南大病救助服務站 輕鬆籌用行動鞏固脫貧成果
    近日,聲勢浩大的脫貧攻堅戰順利收官,全國貧困縣全部摘掉了貧困的帽子,實現了貧困縣全部清零的目標。這無疑是一個歷史性的時刻,而為了鞏固脫貧成果,全國領先的健康保障平臺輕鬆籌響應國家號召,助力構建穩定脫貧長效機制,防止一些大病患者和他們的家庭因病致貧、因病返貧,輕鬆籌於近日在雲南設立了大病醫療救助服務站,為符合救助條件的病患提供優質、便利、有效的服務。直擊病患現實難題,用行動保障貧困大病人群。
  • 大新:發展特色產業 鞏固脫貧成果
    近年來,大新縣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助力脫貧攻堅,許多村貧困戶因此實現快速增收,順利脫貧。,脫貧攻堅成效得到不斷鞏固,產業扶貧成為推動全縣社會經濟發展又一助推器。該縣以「合作社 基地 農戶」「產業黨支部 合作社 基地 貧困戶」的經營發展模式,在「種植—管護—銷售」上實行一條龍服務,各村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社,輻射帶動種植戶;制定了《大新縣2020年重點種養產業發展實施方案》實行「一名縣級領導、一個工作專班、一支服務團隊、一套操作方案」的工作機制,由縣委主要領導領銜主抓,縣、鄉(鎮)、村三級聯動的責任落實。
  • 永州將採取怎樣的舉措來鞏固拓展脫貧成果?
    12月15日上午,永州市脫貧攻堅新聞發布會召開。市扶貧辦黨組成員、副主任左雅婷發布了全市在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方面所做的工作以及脫貧後防止返貧監測幫扶和扶貧項目資產管理試點工作情況。會上,相關工作人員就分類管理、分色預警以及扶貧項目資產管理試點工作等方面答記者問。
  • 蔣和勝 鄒濤 李小瑜:積極探索建立穩定脫貧長效機制
    作者:蔣和勝,系四川大學經濟學院教授、經濟研究所所長;鄒濤、李小瑜均系四川大學經濟研究所助理研究員貧困具有多維性、動態性和成因複雜性等特徵,一步脫貧易,穩定脫貧難。脫貧後如何鞏固脫貧成果,防止返貧,是打贏脫貧攻堅戰必須解決的一項重要課題。
  • 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推動鄉村振興的政策思考及建議
    因此,鞏固脫貧攻堅成果、促進鄉村振興發展面臨的外部不確定性風險增強。 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基本思路與重點內容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建立解決相對貧困的體制機制,助力鄉村振興發展是 2020 年後扶貧開發工作重點。
  • 王東峰:鞏固拓展成果 持續升級加力 高標準高質量完成脫貧攻堅任務
    原標題:鞏固拓展成果 持續升級加力 高標準高質量完成脫貧攻堅任務 河北日報訊(記者四建磊、吳韜)11月26日下午,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王東峰主持召開省扶貧開發和脫貧工作領導小組會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和黨中央決策部署,認真聽取22個實地考核組關於各地扶貧脫貧工作考核情況匯報,對下一步工作進行安排部署。
  • 大竹縣按下脫貧成果鞏固「快進鍵」
    自脫貧摘帽以來,大竹縣嚴格按照「四不摘」要求,聚焦「兩不愁三保障」目標,始終保持決戰決勝態勢,把「查問題、補短板、防返貧、固成果」作為主攻方向,紮實開展脫貧攻堅鞏固提升年活動,全力推進「回頭看」普查、「回頭幫」補短和縣鄉村三級書記遍訪貧困對象「三大專項行動」,進一步夯實穩定脫貧基礎,持續鞏固提升脫貧成效
  • 【中國攻堅進行時】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 有效銜接鄉村振興戰略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在「優先發展農業農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部分中提出,要「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並就如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和實現二者的有效銜接,從幫扶機制、財政投入、健全農村社會保障和救助制度
  • 山西省鞏固脫貧成果再出實招
    收官之年,如何進一步鞏固提升脫貧攻堅成果,推進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近日,省脫貧攻堅領導小組召開專題會議,討論通過《山西省關於加強職業技能培訓促進貧困勞動力就業增收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培訓實施意見》)《山西省鞏固拓展產業扶貧成果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產業實施意見》)《山西省關於深化教育扶貧鞏固脫貧成果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教育實施意見》)等文件,對我省脫貧攻堅工作再動員、再部署,為提升脫貧成色提供新支撐,為收官之年脫貧攻堅決戰完勝注入新動力。
  • 我省鞏固脫貧成果再出實招
    收官之年,如何進一步鞏固提升脫貧攻堅成果,推進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近日,省脫貧攻堅領導小組召開專題會議,討論通過《山西省關於加強職業技能培訓促進貧困勞動力就業增收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培訓實施意見》)《山西省鞏固拓展產業扶貧成果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產業實施意見》)《山西省關於深化教育扶貧鞏固脫貧成果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教育實施意見》)等文件,對我省脫貧攻堅工作再動員、再部署,為提升脫貧成色提供新支撐,為收官之年脫貧攻堅決戰完勝注入新動力。
  • 王小洪:深化部地合作幫扶機制 向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持續發力
    他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聽取脫貧攻堅總結評估匯報時的重要講話精神,按照「四個不摘」要求,深入總結部地合作幫扶成功經驗,深化部地合作幫扶機制,堅持「細緻、精緻、極致」作風,助力黔西南州興仁市、普安縣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推進鄉村振興,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