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防止返貧機制是銜接鄉村振興戰略的支撐點。因此,要把防止返貧工作擺在各項工作的重要位置。
■ 要將提升內生動力作為精準脫貧工作的核心內容來抓,通過教育和引導,讓貧困群體萌發改變落後面貌,追求美好生活的強烈願望。
■ 防止返貧和繼續攻堅同樣重要,防止返貧也是一場攻堅戰。這場攻堅任務能否順利完成,關鍵在幹部。
●林興龍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的第五部分收錄了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決勝全面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的相關論述。脫貧攻堅是習近平總書記心裡牽掛的一件大事,是他高度關注的重要工作。打好脫貧攻堅戰是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的三大攻堅戰之一,要打贏這場攻堅戰,必須健全完善防止返貧機制,以鞏固脫貧攻堅成果。
健全的防止返貧機制
是鞏固脫貧成果的重要基石
農村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最薄弱環節,農村返貧問題,已經成為我國扶貧開發和鄉村振興的突出難題。當前,我國脫貧攻堅的任務仍然艱巨。截至2019年年底,我國貧困人口還有551萬人,將近已脫貧的200萬人有返貧風險,有近300萬邊緣人口存在致貧風險。同時,防止返貧機制是銜接鄉村振興戰略的支撐點。因此,要把防止返貧工作擺在各項工作的重要位置,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接續推進全面脫貧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推動減貧戰略和工作體系平穩轉型,統籌納入鄉村振興戰略。只有健全防止返貧機制,築牢防止返貧堤壩,才能助力鄉村振興戰略。
健全防止返貧長效機制的對策
增強「造血能力」,實現「自力更生」。造成貧困或返貧的因素固然多方面,但是內生動力不足是最深層的原因。因此,要將提升內生動力作為精準脫貧工作的核心內容來抓。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堅持大扶貧格局,注重扶貧同扶志、扶智相結合。扶志就是扶志氣、扶勇氣、扶毅力。具體講,就是樹立脫貧典型,嘉獎致富先進,以榜樣力量激發脫貧意識和脫貧鬥志。扶智就是扶智慧、扶思路、扶知識、扶技術。具體講,就是要完善職業教育體系,實施技能培訓工程,著眼提升貧困人口就業創業能力。打通職業教育、普遍教育和社會化教育的銜接通道,通過教育和引導,讓貧困群體萌發改變落後面貌,追求美好生活的強烈願望。
加強返貧監測,完善預警機制。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部分剛脫貧群眾返貧風險增大。因此,針對脫貧不穩定戶、邊緣易致貧戶要提前幹預,定期摸排,充分運用精準扶貧大數據平臺系統,實施動態監測。應用建檔立卡信息和第三方評估機構的評估結果,採取精準的幫扶措施,及時降低或化解風險。確保脫貧政策的穩定性,嚴格落實摘帽不摘責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幫扶、摘帽不摘監管的要求,保障脫貧戶不返貧。對於確認返貧的家庭,及時納入扶貧對象,重新建檔,給予幫扶,直至重新脫貧。
創新扶貧方式,築牢脫貧根基。首先,要加大產業扶貧力度,完善產業扶持政策。產業扶貧是創造增收之舉,是增強脫貧地區造血功能的長遠之計。目前我國部分脫貧地區產業基礎還很薄弱,脫貧人口經濟收入不穩定。因此,防貧工作要因地制宜、精準施策。在發展原有地區特色優勢產業的同時,深入挖掘當地的經濟潛力、生態資源、文化旅遊價值,加快發展休閒旅遊、生態養老、文化體驗、特色手工業、農村電商等新業態,實現經濟價值、生態價值、文化價值的最大化;另一方面,加大就業扶貧力度,多渠道拓寬就業門路。健全勞務協作機制,積極推動東西部、經濟發達地區和勞動力資源豐富地區之間勞務協作,帶動農村富餘勞動力的就業轉移。
實現全面脫貧與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做好規劃、政策、體制、措施的有效銜接。將鄉村振興頂層設計與精準扶貧微觀政策結合起來,培育壯大特色產業和發揮比較優勢,創新農業發展模式,進一步激發農村發展活力。圍繞農村人居環境存在的突出問題,加強貧困地區的水、電、路、氣、網等基礎設施建設。積極推動鄉風文明建設,完善農村文化基礎設施,積極開展文化活動。匯聚社會力量,助推鄉村振興。支持引導建立生產、養老、助殘、教育、環保等互助組織,探索「政府、鄉賢、群眾」合作模式,積極鼓勵在外鄉賢積極投身家鄉建設,在產業扶貧、教育扶貧、金融扶貧、交通扶貧、電商扶貧等方面發揮更大作用。
健全社會保障兜底脫貧政策。首先,完善農村醫療兜底保障機制,把病、殘人員全部納入保障兜底範圍,建立完善疾病預警機制,對貧困人員實施免費體檢,完善大病救助政策,防止因病、因殘、因老而返貧。其次,落實教育兜底政策。加快提升貧困地區的辦學條件,利用網際網路平臺為貧困地區提供優質的遠程教育。加大教育投入,對家庭困難的學生實施從小學至高中免除學雜費,並提高其夥食、交通補助。對接受高等教育的貧困學生提供形式多樣的資助獎勵,實現家庭教育無負擔。最後,完善災害應急和救濟制度,預防因災返貧。如重點關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和長江流域洪災導致的返貧群體,及時落實幫扶舉措,確保基本生活不受影響。
把全面從嚴治黨要求貫徹到
防止返貧攻堅戰全過程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防止返貧和繼續攻堅同樣重要,防止返貧也是一場攻堅戰。這場攻堅任務能否順利完成,關鍵在幹部。因此,要壓緊脫貧攻堅主體責任,強化責任使命擔當。嚴格普查環節,嚴把退出關,健全約束監督機制。加強扶貧領域的作風建設,堅決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嚴厲查處數字脫貧、虛假脫貧行為,完善脫貧攻堅兜底保障督促機制,堅決懲處脫貧攻堅中的不作為和腐敗現象,確保各級幹部扶真貧、真扶貧。
(作者系廈門理工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
來源:廈門日報
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