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脫貧摘帽以來,大竹縣嚴格按照「四不摘」要求,聚焦「兩不愁三保障」目標,始終保持決戰決勝態勢,把「查問題、補短板、防返貧、固成果」作為主攻方向,紮實開展脫貧攻堅鞏固提升年活動,全力推進「回頭看」普查、「回頭幫」補短和縣鄉村三級書記遍訪貧困對象「三大專項行動」,進一步夯實穩定脫貧基礎,持續鞏固提升脫貧成效。
緊盯「重點」破難題
堅決消除疫情影響
全面分析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影響,逐村逐戶逐人制定應對措施,切實把疫情影響降到最低。紮實抓好農業生產,全力保障物資供應,擴寬香椿、蔬菜、畜禽等農產品銷路,確保不誤農時、不影響貧困群眾收成。優先組織28291名貧困勞動力外出務工和返崗就業。同時,同步搭建就業平臺、開發公益性崗位,幫助貧困勞動力就近就地就業,千方百計增加貧困群眾務工收入,已幫助481名群眾實現就業。
壓實「責任」強擔當
聚集攻堅決勝合力
堅持「黨政領導負總責、三級書記一起抓」,完善黨政「一把手」脫貧攻堅臺帳,縣委、縣政府全年專題研究脫貧攻堅工作不少於12次,縣委書記、縣長每月至少5個工作日用於扶貧;縣級分管負責人掛包31個鄉鎮(街道),靠前指揮、蹲點督導。鄉鎮(街道)每月至少召開2次脫貧攻堅專題會議,組織鄉村黨組織書記全覆蓋走訪邊緣戶和重點監測戶;專項牽頭部門每兩月至少召開1次專項工作會,研究部署脫貧攻堅工作;紮實開展「感恩·奮進」教育,增強貧困群眾造血能力,持續鞏固「黨政主導、基層主抓、部門主推、群眾主體」工作格局。
嚴格「政策」抓執行
防範化解返貧風險
不折不扣落實教育、醫療、就業、住房、財政、社會保障等扶貧惠民政策,確保扶貧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堅決防止已脫貧群眾返貧。全覆蓋開展脫貧攻堅普查,重點針對「兩不愁三保障」政策落實情況,一村一村地查、一戶ー戶地過,確保全縣70個省定貧困村、90802名建檔立卡貧困戶全部達到2020年脫貧退出標準。緊盯省委巡視組反饋的問題和大排查「回頭看」發現的問題,逐項對標整改、逐條對帳落實,確保了6月30日前整改到位,推動脫貧成效經得起檢驗。
強化「幫扶」補短板
持續鞏固脫貧成效
督促鄉鎮(街道)明確2至3名專職人員,專項牽頭部門明確1至2名專職人員,確保「機構不撤、隊伍不散、力量不減」;充分發揮貧困村「5+2」和非貧困村「3+2」幫扶作用,紮實開展「回頭看」核查、「回頭幫」補短專項行動,確保幫扶滿意度、群眾認可度達到99%以上。大力實施「特色產業提升工程」,指導鄉鎮(街道)因地制宜發展特色優勢產業,帶動貧困群眾持續增收。科學整合涉農資金,用好專項扶貧資金,規範實施278個脫貧攻堅項目建設,充分發揮扶貧項目帶貧益貧作用。
靶向「監管」固根本
築牢紀律作風保障
堅持把監督管理貫穿脫貧攻堅全過程,重點加強邊緣戶、脫貧不穩定的貧困戶監測,探索建立穩定脫貧長效機制。由縣委、縣政府主要負責人親自帶隊,採取交叉督戰、集中督戰、常態督戰等方式,對推動「回頭看」、開展「回頭幫」等實行掛牌督戰,倒逼責任落地落實。嚴格執行「強力推進脫貧攻堅十條超常規措施」,持續開展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專項整治,逗硬問責問效、倒逼履職盡責,確保各項任務落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