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一線老師在組建學習小組之後,仍然會出現小組鬆散,沒有凝聚力;課堂紀律差,組內無管理,組員不服從管理;組內分工不明確,組長未發揮作用等一系列困惑與難題。
經過多年的探索與研究發現,小組合作學習只構建小組還不行,有了小組組織,就要打造小組團隊之魂。即需要以小組為單位,通過開展從校內到校外,從徳育體育到藝術勞動、社會實踐,按一定的時間周期設計的系列活動,從而讓學生參與其中,體會團隊協作的意義,只有這樣,才能促使小組各成員不斷地在一起為共同目標而共同行動,久而久之凝聚力協作力等團隊力自然形成。
那麼,該如何開展打造團隊力的活動呢?本文為大家分享團隊力活動之同心杆活動執行方案,希望對一線教師們有所啟發。
同心杆活動,打造具有凝聚力的小組
【教學目標】
1. 體驗個人目標與團隊目標的關係,個人與團隊的關係;
2. 體會團隊合作、共處共事的一般法則;
3. 總結、提煉小組運行規則;
4. 增強團隊凝聚力與戰鬥力。
【活動準備】
1. 手指粗細、長約 2 米的 PVC 管每組一根;
2. 平坦的空地開展。
【活動過程】
一、活動導入
教師:通過小組文化的構建建立小組共同的行為方式,小組文化是積極向上的,是理想化的,和行為化之間有一定的差距,怎樣才能減少差距,達到理想,以小組為單位開展活動,在活動中體會、感悟,制定小組的規則。
二、體驗活動
(一)請一名學生協助示範明確活動內容和規則
1. 以小組為單位,每組一根 PVC 管。
2. 每人伸出一隻手的食指託住 PVC 管,手指要求平均分布在 PVC 管上。
3. PVC 管的起始高度以這組身高最矮者的肩膀為準。
4. 在過程中不允許出現離杆、勾杆、夾杆、手指彎曲的現象,否則必須重新開始。
5.以所有人的手著地為成功,標準始終掌握在老師或培訓者的手中。
(二)各小組簡單討論交流方案
教師適當的解答學生不明白的問題,並讓小組給出預計完成時間,要求小組成員商討目標。
(三)進行「同心杆」活動
將 PVC 管發放到每個小組,各小組站到指定的位置開始活動,教師要對各個小組進行監督,嚴格把握各項規則標準,稍有犯規立即要求返回重來。
(四)引導學生思考
在活動進行到一定時間時,每個小組會有同學因為不成功而相互開始指責抱怨、急躁、失去信心、心情也有些低落。此時,教師讓各組停止活動,PVC 管放在一旁,每小組成員站立圍成一圈,調整一下子自己的心情,放鬆一下自己的身心。
教師進行適當的引導:在剛才的活動中,大家仔細思考一下,有沒有互相指責,每個小組在最開始制定的目標呢?同心杆活動,什麼是同心?我們小組的成員是同心的嗎?我們小組的目標是什麼?將 PVC 管降到地面。我們每個人的目標是什麼?也是將 PVC 管降到地面。我的目標= 團隊的目標!團隊是由每一個「我」組成的,每一個「我」= 團隊!可你又在為團隊做著什麼呢?(引導學生做好自己,聽好本小組統一指揮,看好自己的手,努力實現目標)
(五)再次進行「同心杆」活動
每小組將杆子拿起重新活動,教師引導學生互相進行鼓勵,幾輪後,安排小組間 PK,在規定的時間內,哪一小組在不違反規則的條件下最先把 PVC 管放在地面即為獲勝。
三、交流分享
(一)小組內部交流討論
教師組織學生組內討論本次活動的體驗、感觸、心得和收穫。要求每個組員談談自己的感受,想想在今後的小組合作過程中在面對困難時怎樣解決,每組一名組員記錄。
(二)全班集體分享
討論結束並記錄下各組的感受體會後,每組派一名組員進行展示,教師要對各組展示的結果進行點評,非常精彩的部分要加以讚揚。
活動的核心指向:
1. 做最好的自己:要想團隊達到目標,首先先完成自己的任務,遇到問題首先找自己的原因,當每個人都能在能力範圍內做好自己,那團隊的目標就能夠實現。
2. 統一指揮:團隊合作中,不可以七嘴八舌,需要有一個說話算數的人按照規則組織安排,其餘人無條件服從和執行,從而提高成功的速度與效率。
3. 分工、合作:團隊中每個人的能力大小不一樣,所以接受任務的難易程度也應有所不同,根據能力大小進行分工再合作的過程才是達到團隊目標的方式所在。
4. 不指責、不抱怨:合作中會面臨很多問題與困難,這並不可怕,關鍵是看面對困難的態度與勇氣,指責和抱怨是直接導致團隊成員分崩離析的直接原因,多想辦法解決而減少抱怨指責才是接近目標的好辦法。
5. 相互鼓勵、支持,迎難而上:每個人都希望被理解被關懷,團隊中的相互鼓勵顯得尤為重要,我們要學會在困難時給他人加油打氣,在失敗時給他人必勝的信心,多一點鼓勵讚美,少一點批評指責,小組就會多一份寧靜和美。
(4)組長家長會
爭取組長家長的配合與支持,形成教育合力,共同做好對組長的教育工作。
同心杆活動培養了組員團結一致,密切合作,克服困難的團隊精神;增強了小組成員的相互信任和理解,讓孩子在參與遊戲的過程中鍛鍊了計劃、組織、協調的能力。
這樣的團隊活動能更好地促進團隊建設,促進班組文化的建設,讓學習小組成為孩子們的感情共同體、行為共同體和價值共同體!
文章節選自《蘇派課改小組合作學習實操手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