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助力 群眾有動力——重慶豐都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見聞

2020-08-17 新華社

新華社重慶8月17日電題:政策助力 群眾有動力——重慶豐都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見聞

新華社記者周文衝、周凱

傍晚時分,陳順珍走上山坡,在自家菜地裡查看花生長勢。再過兩三天,她搬到場鎮上扶貧搬遷安置點後,種的第一茬花生就要收穫了。

陳順珍家住三峽庫區的重慶市豐都縣虎威鎮高山上。去年6月,一家三口從山上的老房子搬到虎威鎮大池場鎮五角丘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住進一套三居室的新房。這個安置點建有2棟84套安置房,其中31戶是和陳順珍一樣的建檔立卡貧困戶。

在陳順珍的新房,衛生間、廚房乾淨整潔,洗衣機、電冰箱、電視機等家電一應俱全。站在自家客廳的窗戶前,陳順珍和記者聊起一年多來生活的變化。「以前老房子是土灶和旱廁,下山趕場買東西要走一個小時。」陳順珍說,現在下樓過一條馬路,就是安置點專門配套的農貿市場,快遞點、健身廣場、社區服務中心也都在家門口,比過去方便不少。

但在搬遷之初,陳順珍有些不放心。「我50多歲了,當了半輩子農民,只會種地,下山後遠離土地,能做什麼呢?」

「十三五」期間,豐都縣共實施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易地扶貧搬遷1773戶7369人。為了讓貧困群眾穩得住、有就業、逐步能致富,該縣從提升公共服務、產業帶動、就業幫扶、社會保障等方面發力,確保每個搬遷貧困戶至少有1人實現穩定就業或參與1個持續增收項目。

過去住在山上時,丈夫何仁昌常年在外務工,留下陳順珍在家照看兒子。在安置點,陳順珍夫婦都找到了工作,一家人團聚了。「政府幫我安排了場鎮道路保潔員的公益性崗位,每月有1700元的工資,丈夫就在樓下生產體育用品的扶貧車間上班,每月收入2000多元。在家門口就業,生活開銷低,算下來也不比在城裡打工賺得少。」陳順珍說。

考慮到易地扶貧搬遷戶過去在自家房前屋後種蔬菜的習慣,當地政府在安置點附近的一處山坡上,劃出5畝菜地,分配給搬遷戶。陳順珍家也分到一片菜地,全部種上了花生。

在安置點附近,記者看到當地一家農業公司建設的水產和蔬果產業園即將完工,其中甲魚養殖項目已經投產。虎威鎮幹部宋曉文介紹,產業園建好後,將每年給村集體經濟分紅1.7萬元,搬遷貧困戶分紅4.7萬元。

除了幫助貧困戶就近就業,豐都縣還大力探索「扶貧資金變資產,資產租賃享收益」的資產收益扶貧路徑,構建扶貧利益聯結分配模式。在虎威鎮的金雞扶貧產業項目基地,記者看到一排排現代化的養雞舍已建成投產,一期項目存欄蛋雞60萬羽,明年滿產後年存欄量可達240萬羽。該項目由豐都縣一家國企建設廠房,北京德青源農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租用,豐都縣每年收取租金約3000萬元用於購買貧困戶公益性崗位和醫療救助。同時,該項目還能提供就業崗位約500個,並帶動飼料、包裝、倉儲等配套產業發展。

「現在房子好、環境好,我們一家脫貧致富的動力更足了,好政策加上自己勤勞,生活肯定越過越紅火。」陳順珍說。(完)

相關焦點

  • 貴州冊亨縣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走訪見聞
    新華社貴陽8月2日電題:圖書館裡過暑假——貴州冊亨縣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走訪見聞 新華社記者鄭明鴻、施錢貴 參加完下午的英語興趣班後,李金梅來到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配套建設的巧合圖書館。她從書架上取出一本作文集,找了個空位坐下,便沉浸在書裡。
  • 貴州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配套教育設施全覆蓋 助力搬遷群眾阻斷貧困代際傳遞
    6月底前按期保質保量全部建成,標誌著全省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配套教育設施實現全覆蓋,促進了城鄉基礎教育資源重新布局和優化調整,擴增了城鎮基礎教育資源供給保障,滿足了所有搬遷群眾適齡子女就地就近就學需要,為按時高質量打贏教育脫貧攻堅戰、助力消除城鎮學校大班額、加快推進教育事業改革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決戰決勝脫貧攻堅】 新家新業新生活——東鄉縣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見聞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決戰決勝脫貧攻堅】 新家新業新生活——東鄉縣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見聞 9月2日,中宣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督戰未摘帽貧困縣」主題採訪團走進東鄉縣鎖南鎮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感受這裡搬遷群眾的幸福生活。
  • 安新家又能「換窮業」——湖北十堰易地扶貧搬遷見聞
    新華社武漢9月9日電 題:安新家又能「換窮業」——湖北十堰易地扶貧搬遷見聞新華社記者李偉、陳俊「建自家的房子,一天還能賺一百塊錢,這簡直不敢想啊!」45歲的張玉和,說起搬遷建新房,一下子打開了話匣子。「在建房時一邊監督,一邊做小工。」
  • 搬遷入住旅遊景區——中和鎮雪花湖易地移民搬遷安置點見聞
    為打好易地扶貧搬遷這場硬仗,三都縣中和鎮黨委政府首先在易地移民搬遷安置點選址上就「別有心思」,因地制宜的選用雪花洞周圍原本貧瘠荒蕪、凹低不平的荒地,藉助其地處S206省道一旁的地理位置優勢開發利用,通過統一設計和規劃,讓劣勢資源變活,荒地變熱土,激發移民安置點的發展新動力。
  • 搬遷入住「旅遊景區」——中和鎮雪花湖易地移民搬遷安置點見聞
    這響亮的話語並不是某地產開發商的廣告,而是三都縣中和鎮雪花湖易地移民搬遷安置點的真實寫照。,荒地變熱土,激發移民安置點的發展新動力。近幾年來,中和鎮依託民族文化資源,重塑民族文化核心帶動功能,將移民與旅遊資源、扶貧產業相融合,以移民安置點為中心,集中打造「產、展、銷、體、遊」為一體的金鳳凰馬尾繡非物質文化園,將移民安置點變成了一個名副其實的旅遊景區,預計可吸納就業1500人,不斷激發群眾脫貧致富的內生動力和自主「造血」能力,進一步帶動農商旅一體化融合發展,為旅遊扶貧創造「新機遇」。
  • 「「3+N」結對幫扶激發易地扶貧搬遷群眾 新生動力
    銅仁市德江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採取「3+N」(企業、文明單位、學校以及多支志願服務隊伍)結對幫扶方式以開展文明細胞創建為重點,著力實施「文明滋養」志願服務工程,推動移風易俗,樹立文明新風,打通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的引導機制,激發易地扶貧搬遷群眾新生動力。
  • 「3+N」結對幫扶激發易地扶貧搬遷群眾新生動力
    銅仁市德江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採取「3+N」(企業、文明單位、學校以及多支志願服務隊伍)結對幫扶方式以開展文明細胞創建為重點,著力實施「文明滋養」志願服務工程,推動移風易俗,樹立文明新風,打通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的引導機制,激發易地扶貧搬遷群眾新生動力。企業結對幫扶。
  • 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展示(五)
    鬱山鎮白馬社區 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 鬱山鎮白馬社區集中安置點位於鬱山場鎮中心區域,建築面積2400餘平方米,新建安置房6棟,安置貧困搬遷戶32戶92人,來自 9個村的搬遷戶全部入住。
  • 上萬崗位送易地搬遷群眾
    圖為6月24日,在廣西柳州市融安縣老鄉家園—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融康社區拍攝的招聘會現場。圖為6月24日,在廣西柳州市融安縣老鄉家園—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融康社區,群眾在了解企業招聘信息。6月24日,在廣西柳州市融安縣老鄉家園—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融康社區,工作人員向易地搬遷群眾介紹企業用工信息。
  • 桃源縣:實施易地扶貧搬遷 打造群眾幸福家園
    全鎮2018年涉及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的村(居)有15個,建檔立卡易地扶貧搬遷戶數120戶370人,其中有房戶90戶,無房戶30戶。全部集中安置在金洪小區,該小區位於黃石鎮金洪社區漲水組,建築總面積9179.98平方米,共7棟,123套,通過大量富有成效的前期工作,該鎮涉及的所有易地搬遷戶在今年6月已全部搬遷入住,搬遷戶入住率達100%、拆舊率達100%。
  • 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小小志願者在行動
    鎮雄新聞網訊(記者 周洪 張清會)8月15日,走進魯家院子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三五成群的老人們正悠閒的在樹蔭下、道路旁閒聊,十幾個小孩兒在幾個穿著志林公益服裝的志願者的帶領下,正在撿拾垃圾。撿拾垃圾現場,小小志願者們有的拿掃帚、有的手持垃圾袋、垃圾鉗等,沿著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的人行道、小區綠化帶等進行垃圾清理。
  • 西藏日喀則南木林縣昌果新村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見聞:搬進新房子...
    從西藏日喀則南木林縣驅車出發,十分鐘不到,佔地面積近192畝的南木林縣南木林鎮昌果村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就出現在眼前。一排排藏式二層小樓錯落有致、一條條乾淨寬敞的水泥路直通每家每戶,屋頂上,一面面嶄新的五星紅旗迎風招展。  「搬了新家,生活也越來越好了,幹啥都有勁兒。」
  • 搬遷後續有保障!貴陽市啟動易地扶貧搬遷星級安置點考評工作
    近日,貴陽市易地扶貧搬遷工作領導小組印發《貴陽市易地扶貧搬遷星級安置點考評辦法》,啟動易地扶貧搬遷星級安置點考評工作,以縱深推進貴陽市易地扶貧搬遷後續工作「五個體系」建設,鞏固「共築行動」實施成效,提升安置點管理水平。
  •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督戰未摘帽貧困縣」新家新業新生活——東鄉縣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見聞
    9月2日,中宣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督戰未摘帽貧困縣」主題採訪團走進東鄉縣鎖南鎮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感受這裡搬遷群眾的幸福生活。那就是城南社區,是縣裡最大的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它的成功建設破解了偏遠山區群眾接續發展的難題。」順著東鄉縣委宣傳部部長馬國龍手指的方向望去,一棟棟高樓鱗次櫛比,樓房側面「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九個碩大的紅字格外醒目。走進城南社區,幼兒園、小學、衛生室、黨群服務中心等配套設施一應俱全。隨處可見老人喜笑顏開,孩子盡情奔跑,儼然一幅幸福生活的動人畫卷。
  • 全州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治理工作專題培訓班在西昌開班
    8月10日上午,全州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治理工作專題培訓班在西昌開班。州委書記林書成出席並講話,強調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講話精神,樹牢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更加突出黨建引領和基層治理,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寫好易地扶貧搬遷「後半篇文章」,打造新環境、新服務、新產業、新民風、新生活於一體的美麗幸福文明和諧新家園,為搬遷群眾穩定脫貧、長遠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 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的新學校開學了
    貴州省銅仁市松桃苗族自治縣為方便移民搬遷安置點的孩子們在家門口就近入學,在易地扶貧搬遷團山安置點投資1.1億元修建松桃第七完小和第八幼兒園,並按標準配齊配全教育設施設備,現已全部完工並投入使用,8月31日正式開學,方便了安置點1000餘名搬遷群眾子女就近入學入園。
  • 張啟勝夜訪城西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貧困戶
    8月19日晚,市政協副主席、自治縣黨委書記張啟勝到城西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夜訪貧困戶,自治縣人民政府副縣長黃桂華及相關部門負責人和新州鎮政府領導隨同。「現在有新房子住,老家的舊房子拆了,還有補助。」貧困戶紛紛表示,感謝黨,感謝國家的好政策。走進張坤志家,張啟勝便跟他的妻子拉起了家常。「你們吃飯了嗎?想來看看你們的生活情況。」
  • ...紮實做好易地扶貧搬遷「後半篇文章」,讓貧困群眾走出深山通向...
    易地扶貧搬遷是指政府主導、群眾自願參與,將居住在自然條件惡劣地區的農村貧困人口搬遷到生存與發展條件較好的地方,從根本上改善其生產生活條件,實現脫貧致富的一種扶貧方式。2016年到2019年,4年時間裡,七星關通過實施易地扶貧搬遷這一惠民政策,讓5萬多貧困群眾挪窮窩、改窮業、拔窮根、換窮貌。
  • 祁陽:易地搬遷讓群眾有了「穩穩的幸福」
    扶貧車間內工人們正在忙碌。紅網時刻12月24日訊(祁陽站記者 譚俊傑 陳建民 陶冶)12月22日,在湖南省祁陽縣七裡橋鎮丁廟灣村易地搬遷集中安置點內的扶貧車間裡,幾十臺縫紉機正在飛速運轉,從復工復產開始,製衣廠的訂單都處於「爆單」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