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了疫情的寒冬逐漸成為過往,當我們還在留戀勝春的景象,初夏已有意給我們一記「烤」驗,近日天氣迅速升溫,一個箭步躍入夏季。各種兒童夏季常見病也隨之增多,家長們除了對「新冠」疫情仍需保有警惕,對這些常見病的預防也要適當加強,讓寶貝們清清爽爽,安穩度夏。作業已做好,跟我來看看吧!
一、「空調病」
兒童也會有「空調病」?當然!兒童最常見的「空調病」主要是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即中醫所稱「熱傷風」,在空調越來越普及的現代社會,兒童熱傷風也越來越常見。夏季溫度高、溼度大,空調房內環境較為密閉,空氣流通差,是病菌滋生的有利條件,加之室內外溫差變大,容易使得兒童抵抗力降低,給病菌致病創造了機會。中醫認為,夏季多暑溼,暑溼為陰邪,易傷人陽氣,正氣不足,邪乃可犯。
兒童熱傷風后主要表現有,流清涕,發熱,微咳,畏寒,乏力,食欲不振等,可根據孩子病情,遵醫囑選擇藥物治療。預防重在控制好室內溫度,避免內外溫差過大,在清晨和傍晚溫度相對較低時,可定時開窗通風;空調應定期清潔保養,在使用前建議使用專用清潔劑清洗消毒,尤其過濾網部分,應拆下用清水衝洗;注意給孩子及時補充水分,均衡飲食,食用當季果蔬,保證營養和充足的休息;在出汗後不要立即進入溫度過低的環境,或直吹風扇、空調,或洗冷水澡,不宜進食冷藏、冰鎮食物,家長應及時給孩子擦乾汗液後更換乾爽衣物;在空調房內入睡要做好保暖。
二、中暑
兒童生性好動,好像天生不知道熱,哪怕戶外烈日驕陽,也依舊擋不住他們要出去嗨的腳步。但瘋玩大汗又不愛喝水的熊孩子在室外高溫下這麼跑上幾個小時,很容易就會中暑,尤其一些體質較弱的孩子,可能不需經歷上述過程,只是在太陽底下被曬了曬,就會暈倒。另外,私家車代步早不是什麼新鮮事,家家有車也不再是有錢人的專屬,於是現在常可以看到,因誤被單獨鎖在高溫烘烤下的車廂內,而造成兒童中暑,甚至發生熱射病的案例比比皆是,應當引起我們足夠的重視。
中暑也分「陰暑」和「陽暑」。 陽暑,通常是見於長時間在太陽暴曬下出現的中暑現象,其症可見身熱口渴,頭暈倦怠,心煩,噁心等,此時應將孩子迅速轉移至陰涼通風處,沒有昏迷、嘔吐者及時補充水分,輔助物理降溫,如使用風扇降溫,但不能直吹,冷敷枕後、腹股溝等處。陰暑,指「暑熱在內、寒溼在外」,通常是以錯誤的方式解暑引起,如過度使用空調,使室內外溫差太大,或食用大量冷飲,都會造成脾胃不和,營衛失調,進而中暑,此時可口服藿香正氣液來處理。
日常預防陽暑,可常吃點西瓜,西瓜可謂「天然白虎湯」,具有很好的清熱解暑利尿效果;餐桌常備綠豆湯,綠豆有「清熱之功在皮,解毒之功在肉」的說法,因此防暑不宜煮的過爛,可在豆子爛開前撈出,只喝清湯;陽臺養點薄荷,既可防蚊蟲,還可將葉子碾碎塗於人中、太陽穴處,醒神開竅。儘量不要選擇日頭高照的時段外出玩耍,外出時做好防曬納涼措施,如佩帶(戴)遮陽傘、遮陽帽,選擇植被較多的區域,準備好扇子等。切不可將孩子單獨留在車內,有試驗表明,中午烈日下,密閉車廂內的溫度,不到10分鐘,就會高達50℃,非常危險。在孩子玩鬧過程中,要時常提醒其飲水,出汗較多時,少量飲用淡鹽水也不錯。預防陰暑發生,則要選擇合理舒適的消暑方式,不能貪一時之快。
三、腹瀉
夏季是兒童腹瀉的高發季,腹瀉有感染性腹瀉和非感染性腹瀉,夏季以感染性腹瀉居多,是「病從口入」的典型代表。隨著夏季溫度升高,消化道中消化酶的分泌減少、活性降低,胃腸道防禦能力減弱,而細菌和病毒的繁殖卻非常活躍,極易引起食物變質,進食變質食物或使用被病菌汙染的用品後容易誘發感染性腹瀉。表現為大便次數增多,質稀,有時呈水樣便,常伴有發熱、嘔吐、腹痛、腹脹、口渴、小便少等,嚴重者大便帶血,有赤白黏液,伴有嚴重脫水的,常威脅生命。中醫認為,夏季多溼,脾主運化,喜燥惡溼,「溼盛則飱洩」,再有飲食不節等誘因,更傷脾胃,水反為溼,谷反為滯,合汙下降而作瀉。
若不幸得了感染性腹瀉,先觀察孩子的一般情況,精神可好,是否腹瀉、嘔吐頻繁,小便少不少、黃不黃?如果只是輕微腹瀉,可先腹瀉貼觀察;如果病情較重,應儘早就診,由醫生決定下一步治療。預防上,平時一定要注意衛生,教孩子養成勤洗手的好習慣,居家環境保持乾淨整潔,杜絕蚊蠅孳生,日常用品常消毒,尤其入口用具;不吃腐敗變質食物、街邊不潔食物、來源不明的小作坊食物等,不貪涼飲冷、暴飲暴食。
四、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作為兒童常見傳染病、多發病,近年來已經像水痘、麻疹等疾病一樣逐漸被大家所熟知。它是由多種腸道病毒引起的一種出疹性疾病,主要經消化道或呼吸道飛沫傳播,亦可經接觸傳播,兒童是易感人群,病人及病毒攜帶者為傳染源。主要臨床表現為發熱,口腔黏膜、手足心、肛周皮膚出現斑丘疹和皰疹,疹周發紅,咽部及口腔內的皰疹疼痛劇烈,常會影響孩子進食,引起煩躁哭鬧和拒食,還可伴有咳嗽、流體、腹瀉等症,少數重症患兒可合併顱內感染、肺炎、心肌炎等。
患病後遵醫囑用藥,建議隔離,既是對他人負責,也有利於患兒儘快恢復。其實想要預防本病也不難,少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場合,選擇通風好、人流量小的公園等處遊玩;乘坐公共運輸工具或在有公共器械的場所時,看護好孩子不要亂摸;少與患病人員接觸,不交叉使用個人物品;勤洗手、多通風、多喝水、適當運動、保證營養和休息,做好消毒清潔工作。
五 、皮膚病
夏季蚊蟲肆虐,而孩子們的皮膚又過於嬌嫩,極其容易被蚊蟲叮咬。蚊蟲叮咬留下的包不僅紅腫而且奇癢無比,很多孩子都忍不住抓撓,然而抓破後又容易被感染髮炎變得更嚴重。同時,孩子出汗多也容易長痱子、癤子或膿包瘡,處理不及時很容易病情加重,甚至引發敗血症。
針對蚊蟲叮咬,出門可以隨身準備花露水、風油精或驅蚊水,止癢的驅蚊產品能防止孩子用手抓撓。但是,選擇驅蚊產品時要謹慎,儘量不要使用蚊香或電蚊香,會對孩子的呼吸道和皮膚黏膜產生危害。每天保證皮膚清潔,及時更換汗溼的衣物,儘量不要讓孩子靠近草坪茂盛以及有水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