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酵大豆製品是人類飲食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已有幾千年的發展歷史,在亞洲許多國家被廣泛食用,並逐漸得到世界其他國家的喜愛,是藥食兩用資源。
發酵大豆製品不僅在品質上優於原材料、具有獨特風味,更重要的是產生了許多原材料本身不具備的生物活性。
納豆也是由豆類經納豆菌發酵而製成的豆製品,我們今天就一起來了解一下納豆的前世今生。
01
納豆的歷史
納豆最初是利用稻草上自然的枯草菌發酵,在寺廟的廚房製造,因為寺廟的廚房叫「納所」,所以稱之為納豆。
目前國內有些專家認為其雛形源自豆豉,歷史至少已經近3000年,國家文物保護科學技術研究機構對吉林出土的大豆碳化實物作出鑑定,該碳化種子距今約2590年,屬東周時期實物。豆豉始創於中國,原名「幽菽」。
據《中國化學史》解釋,「幽菽」是大豆煮熟後,經過幽閉發酵後而成的東西,後更名為豆豉。在唐代外傳日本,據日本真人元開撰寫的《唐大和 尚東徵傳》,敘述鑑真和尚東渡所備物資:「備辦海糧、紅綠米、苓脂一百石、甜豉三十石 」
現如今在日本風行的健康食品納豆就是從我國唐代時傳入的豆豉的「孿生姐妹」。納豆(Natto)是由大豆經過浸泡、煮熟後冷卻到一定溫度接種納豆芽孢桿菌經過發酵、後熟等工藝製成的一種大豆 發酵製品。
02
納豆的營養價值
納豆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其中含有蛋白質、胺基酸、纖維素、維生素等,其多種營養成分如蛋白質、維生素E、纖維素、鈣、鐵等的含量均高於煮熟的大豆,特別是維生素B2的含量是蒸煮大豆的6倍,可見將大豆加工成納豆後營養價值倍增,其中纖維、鈣、鐵等多種成分的含量甚至超過雞蛋和牛肉;納豆中還含有納豆激酶、納豆異黃酮、超氧化歧化酶(SOD)、大豆磷脂、 皂苷、卵磷脂、亞油酸、亞麻酸、果糖、生育酚等多種生物活性物質,能增強體質,提升機體免疫力。
納豆激酶是由納豆枯草芽孢桿菌(Bacillussubtilis natto)在一定條件下發酵合成的一種鹼性絲氨酸蛋白酶,具有直接溶解血栓、間接激活機體血栓溶解系統和抑制機體凝血因子等多效溶栓機制,特別適用於腫瘤患者食用,用於佐餐或調料使用,納豆激酶的血栓溶解活力是纖溶酶的4倍,是降低血液黏稠度、疏通血管、改善血液循環和預防心腦血管疾病極有效的功能因子。最新研究發現,納豆激酶除了能溶解血栓外,對其他疾病的治療也有潛在作用,例如低血壓和玻璃體視網膜疾病。當前市場上納豆激酶(nattokinase)的主要來源便是納豆。
納豆中含有染料木素和染料木甙,這些物質有強大的裂解功能,能抑制腫瘤細胞的增殖,它已經被證實是納豆起抗癌作用的主要物質。此外,納豆中含有豐富的納豆菌,其本身可有效地破壞和殺死癌細胞,並可刺激免疫系統誘發乾擾素產生,起到抑制癌症的功效。
納豆中含有豐富的異黃酮(isoflavones)、卵磷脂,納豆中的異黃酮除了具有防癌、抗癌作用之外,還能降低膽固醇;具有降血脂作用,納豆中的卵磷脂可增進血液循環,清除過氧化物,使血液中的膽固醇及中性脂肪含量降低。因此,經常食用納豆可有效降低血脂、膽固醇及抵抗脂質過氧化作用,調節脂肪平衡,促進血液循環,改善皮膚彈性,使皮膚光潔柔軟,達到延緩衰老的功效。
03
不是所有人都適合吃納豆
納豆包含多種功能性營養成分,能有效降低血脂、膽固醇及清除腦組織中過氧化脂質色素, 起到降血脂的作用。《中國膳食營養指南》大力倡導食用大豆及其製品,只要條件允許,中老年人、圍絕經期婦女、白領人群、亞健康人群、體弱多病者、血脂異常者、高血壓病人、心腦血管栓塞患者、胃腸消化不良便秘者、骨質疏鬆患者等可適當攝入納豆及其製品,
納豆營養雖好,也非靈丹妙藥。我們常說,養生之本,必資於食;救疾之速,必憑於藥;食物的營養價值再高,也不能替代藥物。沒有所謂的「好食品」「壞食品」,只是是否適合與適量的問題。也不是所有人吃了納豆都好,以下5類人群就不適合吃納豆:
1.腎陽不足者不適合吃納豆,否則容易出現腹瀉。
2.納豆含有較高的蛋白質及嘌呤等物質,可誘發痛風,患有嘌呤代謝紊亂的痛風患者和血尿酸濃度增高的患者不要多吃。
3.慢性腎功能不全的患者不宜食用。
4.手術後及傷口未癒合的患者不宜食用。
5.納豆所含的納豆激酶是種天然血栓溶解酵素,對於沒有血栓的人,它在人體內的作用就處於無的放矢的尷尬境地。
另外,如果本身就有出血傾向,溶血作用過大的話還可能增加出血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