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推車」提供地下管線「大數據」 助鄭州四環98公裡電線入地

2020-12-11 大河客戶端

工作人員使用「探地雷達」進行地下探測

空中,無人機在勤勞地工作;地上,價值不菲的「小推車」在緩慢移動;而工作人員手裡,還拿著一個「7」字形柱狀物,邊走邊搜尋……這種場景,看起來是不是非常玄妙?怪不得路過的市民都會上前詢問:恁這是弄啥嘞?

【現場】工地上的稀罕物件兒引市民好奇

5月16日上午,鄭州市常西湖新區河清路與文繡路交叉口西50米路北,七八名工作人員的工作場景,吸引了大家的目光:一人推著一輛像小推車造型的儀器,在路邊慢慢移動。而不遠處,還有兩名工作人員,一個雙手提著像老式收音機的小物件,另一個則手持「7」字形的柱狀物,對著地面搜索。這兩人有十餘米的距離,互相配合,平行前行。

與此同時,還有兩位工作人員操作著無人機,機身上有一個非常大的探頭,對附近的地形、地貌進行拍照。

路過的市民覺得十分稀奇,紛紛圍上來問:「你們這是幹啥嘞?」

原來,這幾名工作人員來自國網鄭州供電公司,而他們的主要任務,就是對附近的地下管線、地下管網進行詳細探測,從而掌握地下管線生態,為下一步即將進行的電線入地工程打下堅實的基礎。

據了解,「小推車」模樣的儀器名叫「探地雷達」,主要探測地下的非金屬管線。別看它個頭不大,可價值不菲,高達50多萬元。「7」字形柱狀儀器,名叫「金屬管線探測儀」,價值8萬多元,主要探測地下的金屬管線。

【功能】探測地下管線、提供現場數據

鄭州供電公司運維部專責劉欣說,探地雷達主要用於對非金屬管線的探測,不但可以探測管道位置,還可以探測管道的深度。

而「7」字形金屬管線探測儀,「摸清地下金屬管線」是它的強項。記者在探測儀的顯示屏上看到,只要地下有金屬管線,就會顯示一條黑色痕跡,同時還顯示這條金屬管線的深度。

「金屬管線探測儀可探測出地下5米深的金屬管線分布情況,而探地雷達可探出地下兩米深的非金屬管道。」鄭州供電公司配電部專責張道遠說,在實地探測中,這兩種儀器需要密切配合,可探測地下的大部分管線。

而無人機所做的工作,則是「傾斜攝影測量技術」。無人機通過先進的定位、融合、建模等技術,生成三維城市街景及環境模型,真實地反映電力設施與鄰近建築物、構築物的位置關係,高精度地獲取地物外觀、位置、高程等信息,為設計人員提供精確、有效的現場基本數據。

【利好】為四環98公裡電線入地做準備

「以前,我們施工之前,要到規劃部門找到綜合管線圖,而由於城市建設發展很快,管線圖不能實現動態實時更新。施工的時候,往往會出現意想不到的狀況。」劉欣說,為了克服這一難題,鄭州供電公司在使用管線圖的基礎上,引進了這種先進探測儀器,對電力設施遷改項目現場周邊進行探測。

劉欣透露,這套設備已經試用了兩年,效果很好。對於基礎設施建設的各個行業來說,不但減少路面開挖,還將大大提高效率,具有重要意義。

今年,鄭州市98公裡長的四環要全線建設高架橋,而整個四環的電線則要同步入地。目前,這套先進的探測設備已經開始全面採集數據,為四環線的電線入地做好前期工作。

來源:東方今報 編輯:張豔豔

相關焦點

  • 繪就一萬公裡「地下管線圖」
    魯網12月30日訊 12月29日,記者了解到,為全面掌握中心城區地下管線的基礎信息,濰坊市於今年5月啟動了中心城區地下管線普查項目。截至目前,中心城區地下管線已完成外業普查,正式進入了產權單位審核確認階段,確認完成後將把普查成果數據準確入庫。
  • AR技術首次應用於地下管網系統,9900公裡地下管線三維立體圖建成
    筆者從通州區城市管理委獲悉,通州區地下管線三維系統已成功建成,在全市率先實現全境地下管線普查。這也是本市首次將AR增強現實技術應用於地下管網系統,為探查檢修安上「透視眼」,解決以往看不到、查不清等問題。
  • 讓管線不再打架!探訪寧波東部新城地下的"神秘走廊"
    若沒有相關人員帶路,一般是很難尋到這個地下工程的。整個工程設有多處地面投料口,便於各類管線布設。  在記者看來,綜合管廊更像是一個地下「儲備箱」。從管理中心進入,過一個「T」形路口後,即能看到兩側布滿不同規格的鋼鐵支架,分門別類地裝著供水管、通訊管、電力與熱力管。整個空間,井然有序。不少支架空著,這是為未來管線預留的位置。向東走,會遇到一個岔口,通往不同的道路地下。
  • 鄭州英協路下穿金水路地下過街通道下月建成
    我市在建4座汙水處理廠的「時間表」正式公布:馬頭崗汙水處理廠二期工程,計劃今年下半年水區建成通水;南三環汙水處理廠計劃今年6月建成通水;馬寨汙水處理廠計劃今年6月建成通水;鄭州新區汙水處理廠計劃2015年6月底建成通水。
  • 蚌埠市中心城區地下管線信息管理平臺建成
    記者採訪中了解到,燃氣、供水、通訊等多家公司對此次耗時三年的地下管線普查結果充滿期待。  此次蚌埠市地下綜合管線普查規模達420平方公裡,中心城區「地下迷宮」盡收眼底。在市城鄉規劃設計院三樓會議室裡,投影的大屏幕上,地下管線的「3D經絡圖」清晰可見。「這一片,是寶龍城市廣場的地下。」
  • 為保障市民用水和迎接民族盛會 鄭州自來水創每月施工27公裡供水管...
    大河網訊(記者 莫韶華)為了保障鄭州市民用水無憂,記者從鄭州自來水公司獲悉,相關單位加快推進東周水廠調水工程、侯寨水廠工程進度。據鄭州自來水公司透露,2019年5—6月施工黃金期,施工速度創出有史以來新記錄:兩個月總共敷設供水管線55.3公裡,平均每月超過27公裡,兩個月建安工程量達11185.37萬元。
  • 鄭州航空港區首個地下綜合管廊在雙鶴湖中央公園投用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王新昌 實習生 張純 通訊員 宋文龍8月4日,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從雙鶴湖中央公園獲悉,隨著1000米供水主管道敷設完成並通水和2根10KV高壓電纜入廊兩個項目施工完成,標誌著雙鶴湖綜合管廊正式投入使用,這也是鄭州航空港區首個投入使用的地下綜合管廊
  • 求解老舊小區改造:埋地下的管線如何「動手術」
    但給小區「動手術」,並不容易:——設計難度大。 「很多老舊小區都沒有地下管網圖紙,可能你不打開地面,永遠都不太清楚下面是什麼樣子的。 」許林說。另外,一些老舊小區私搭亂建多、公共面積小,也給設計提出了難題。據了解,《室外排水設計規範》要求,燃氣管線要與其他管線保持0.5米以上的距離。
  • 四環試通車!鄭州大四環沿線樓盤全盤點,最低11000元/平!
    6月29日上午九點,鄭州市四環線及大河路快速化工程(除南四環金岱路-經南八路段外)高架主線將迎來試通車。這標誌著鄭州正式進入大四環時代!鄭州市四環線及大河路快速化工程,全長約93.3公裡,由大河路、東四環、南四環及西四環組成閉合環線。
  • 探地雷達、無人機……鄭州街頭這群人的架勢驚呆市民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王悅生 文圖5月16日上午,鄭州文繡路河清路交叉口,幾名電力工人有的提著金屬管線探測儀,有的在推著探地雷達,有的在操作無人機,這樣的陣仗讓不少市民很好奇。原來,這些電力工人在探測地下的金屬管線和管網結構,為正在進行的電力線纜入地做準備。據介紹,備受市民關注的鄭州四大中心「奧體中心、文博藝術中心、市民活動中心、現代傳媒中心」附近的電力設施遷移改造,也將用到這種高科技的組合探測套餐。「你看,儀器上能清晰地看到一條黑線。」
  • 地理平臺亮相2015國際地下管線展覽會
    11月23-25日,2015國際地下管線展覽會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成功召開。此次展會由中國城市規劃協會地下管線專業委員會和商務部經濟技術交流中心聯合主辦,展覽面積近7000平米,展商逾120家,共有來自全國的1500餘位關注城市地下管線普查、地下綜合管廊、海綿城市建設等領域的業內人士參加了展覽會。
  • 地下管道巡檢機器人每秒可巡檢2米地下管線
    八月二十日,在中冶賽迪智慧產業體驗館,巡檢機器人可進入危險的地下管道空間,每秒巡檢兩米地下管線。記者 羅斌 攝   地下水電氣管線、通訊管線等巡檢難、維護難,如何破解?8月20日,重慶日報記者在智博會中冶賽迪智慧產業體驗館看到,即將展出的管道巡檢機器人可入駐地下管道空間,24小時對管道自動巡檢,每秒可巡檢2米。   中冶賽迪相關負責人稱,管道巡檢機器人由頭和機械臂組成。其頭部搭載有高清攝像機、紅外熱成像儀、高精度慣性陀螺儀,同時配置有毒有害氣體、煙霧、光照度、溫溼度等傳感器以及定位裝置系統。機械臂可以自動伸縮,可伸入管網盲區巡檢。
  • 臺灣高雄地下管線大爆炸
    根據「中央災害應變中心」8月4日信息,已造成28人死、305人受傷。高雄市環保局長陳金德大罵榮化輕忽風險,「洩漏丙烯的就是榮化,證據確鑿。」
  • 挖地施工可查地下管線圖
    本報訊(記者劉揚)今後施工隊在幹活時挖斷地下管線的事可能會大大減少了。因為在施工前將可查詢地下管線綜合圖,按圖索驥,避開隱患。為了繪製並完善這張圖,建設單位在地下管線工程竣工驗收備案前,要向城建檔案管理機構移交檔案資料,否則將被處以最高10萬元的處罰。這是建設部昨天出臺的新規定,將於5月1日起執行。
  • 【砥礪奮進的五年】橫琴地下管廊:「豆腐腦」上建百年工程
    長約33.4公裡的地下綜合管廊,宛若盤踞於橫琴新區地下的一條「巨龍」,其腹中的條條管線,無間斷地向這個位於珠海市南部、緊鄰澳門的島嶼供給水和電。而地下綜合管廊的修建,可以避免維修時各管線單位反覆開挖道路形成「拉鏈路」,並替代管線直埋或架空電線,延長了管線使用壽命,同時節約了土地資源。地下綜合管廊從21世紀以來才越來越多地出現在公眾視線中。2010年開建、2014年初全線啟用的橫琴地下綜合管廊,成為領先全國的城市地下綜合管廊之一,而它所經歷過的跌宕起伏也將為後來者提供寶貴的經驗。
  • 鄭州464公裡自來水管網急需改造
    原則改造先主後次 先急後緩如果同時對464公裡供水管網進行改造,不僅資金壓力大,鄭州市的交通壓力也非常大。從一定層面上講,同時對464公裡供水管網進行改造幾乎是不可能的。 按照城市供水管網安全性評估專家組的意見,鄭州自來水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對老舊供水管網改造的總體思路是按照「先主後次、先面後點、先急後緩」的原則,優先安排一類管網進行改造,結合道路改造同步實施二、三類管網的改造,有計劃、分步驟地進行。一類管道:主要是指柿園水廠、白廟水廠、石佛水廠、東周水廠四個水廠的原水管道及一些主要的出廠水幹管,總長為78公裡。
  • 去年鄭州架空通信線纜入地改造214.5公裡,今年...
    大河網訊(記者 賀志泉)4月10日,記者從鄭州市城管局獲悉,2019年,為解決城市中各類架空通信線纜雜亂懸掛、垂落下沉問題,由鄭州市城管局牽頭的鄭州市區架空通信線纜入地改造工作,共完成214.5公裡的改造任務,道路空間環境得到極大改善。
  • 鄭州華潤燃氣「斷氣」事件,突顯應急舉措嚴重滯後
    「也就是說,我們要向下開挖一個最少七米深的作業面,將正在進行頂管的供水管道、受損的燃氣管道以及上方的高壓電纜,立體、清晰地呈現出來,之後燃氣公司再對燃氣管道進行修復。」供水管道施工方有關負責人說。22日下午,大象新聞記者來到北四環天河路東北角的施工現場,打樁工作已經開始。
  • 未來 鄭州這兒匯集的都是些「大人物」
    未來這兒匯集的 都是些「大人物」大數據、人工智慧、物聯網……鄭東新區科學谷,未來將有上千家高技術企業同為匯聚信息科技企業的區域,鄭州科學谷又有著什麼樣的「內核」?科學谷將目光聚焦於大數據主導產業,重點發展以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人工智慧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科技產業,引進智慧通信、智慧政務、智慧電商等國內外信息技術龍頭企業、創新團隊和科研院所。簡而言之,這裡有著和矽谷一樣的DNA;未來,這裡計劃吸引浪潮、華為等類型的信息技術領軍企業在此「築巢」。
  • 鄭州華潤燃氣五天之內兩次「斷氣」「斷氣」凸顯應急舉措嚴重滯後
    之後,供水管道施工方為了保證電纜安全,決定在沒有電纜的一側向地下打入鋼板樁進行支護,繼而挖掘鋼板樁內側土壤,而臨近高壓電纜的一側,則需人工慢慢清理。    「也就是說,我們要向下開挖一個最少7米深的作業面,將正在進行頂管的供水管道、受損的燃氣管道以及上方的高壓電纜,立體、清晰地呈現出來,之後燃氣公司再對燃氣管道進行修復。」供水管道施工方有關負責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