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讀《共產黨宣言》的啟示

2020-12-16 人民網

毛澤東同志終身酷愛讀書。在他的一生中,讀的遍數最多、讀的最熟、讀的時間最長的一本書是馬克思、恩格斯著的《共產黨宣言》。

《共產黨宣言》是毛澤東同志青年時代讀到的第一本馬列主義經典著作,時間是1920年,毛澤東時年27歲。這本書他一生反覆讀過多次,書中的許多精闢論斷,他幾乎都能背下來。正是這本馬克思主義的劃時代著作,成了毛澤東同志選擇科學社會主義的入門嚮導。他自己曾說,讀了《共產黨宣言》這本書,「我才知道人類自有史以來就有階級鬥爭,階級鬥爭是社會發展的原動力,初步地得到認識問題的方法論。可是這些書上,並沒有中國的湖南、湖北,也沒有中國的蔣介石和陳獨秀。我只取了它四個字:『階級鬥爭』,老老實實地來開始研究實際的階級鬥爭。」(《毛澤東農村調查文集·關於農村調查》)1936年,毛澤東與美國記者斯諾談話時說:正是《共產黨宣言》這部馬克思主義著作,使我樹立起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我接受了馬克思主義,認為它是對歷史的正確解釋,以後,就一直沒有動搖過。從此,毛澤東就確立了對《共產黨宣言》基本原理的終身信仰,開始了他對真理的執著追求。

在他生命最後幾年的歲月裡,會客的書房裡、臥室的床上還一直放著一本大字線裝本的《共產黨宣言》和兩本戰爭年代出版的字很小的、已經很破舊的《共產黨宣言》。因為字太小,他的眼睛看不清楚,所以就用1963年印製的大字線裝本對照著看。毛澤東同志不但研讀中文版的《共產黨宣言》,而且對英文版的《共產黨宣言》也頗有興趣。他當年的秘書林克同志回憶說:從1954年秋天起,毛主席重新開始學英語。毛主席想學一些馬列主義經典著作的英文本,第一本選的就是《共產黨宣言》,這本書的文字比較艱深,而且生字比較多,學起來當然有不少困難,但是他的毅力非常堅強。我發現他在《共產黨宣言》的第一頁到最後一頁,全部都密密麻麻地用蠅頭小字注得很整齊,很仔細,他的這種精神,很感人。對於這部英文版的《共產黨宣言》,一直到晚年他還常常專心致志地閱讀。每重讀一遍,就補註一次。他還風趣地說:「我活一天就要學習一天,儘可能多學一點,不然,見馬克思的時候怎麼辦?」

從1920年到1976年,從青年到晚年,一直到生命的最後歲月,毛澤東同志對《共產黨宣言》都充滿著濃厚的興趣。《共產黨宣言》是毛澤東同志一生最愛讀的一本馬列主義經典著作。縱觀毛澤東同志一生讀《共產黨宣言》的實際,筆者認為,以下五點啟示對各級領導幹部讀書是非常重要的。

第一,重點的書、經典的書要多讀、常讀,一輩子讀。《共產黨宣言》是1848年馬克思、恩格斯為共產主義者同盟起草的綱領,是關於共產主義的第一個綱領性文獻,它完整、系統而嚴密地闡述了馬克思主義的主要思想。它是共產主義信仰者和廣大進步人士的行動指南,是闡述人類無產階級所追求的實現共產主義理想的最進步、最新的世界觀和最具唯物辯證法思想理念的科學著作。所以,毛澤東同志一直把它放在身邊,放在案頭,在疾病纏身、生命垂危的最後歲月,他還時常翻閱,讀而不倦,讀而不厭。領導幹部讀書,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多讀重點,多讀經典。重點的書,經典的書,要讀一輩子,要一輩子下功夫讀。

第二,重點的書、經典的書要反反覆覆讀,要融會貫通。一本《共產黨宣言》傳到中國,毛澤東同志前後讀了57年。57年裡,毛澤東同志到底讀過多少遍呢!我們知道,他讀過的版本中南海故居存放的就有:1943年延安解放出版社出版,博古譯的版本;1949年解放出版社,根據蘇聯莫斯科外文書局出版局中文版翻印的版本;1964年人民出版社出版,中共中央馬恩列斯著作編譯局翻印的大字本等幾種。1976年9月毛澤東同志逝世以後,我們在他書房床邊經常閱讀的書中,還發現了兩本戰爭年代出版的《共產黨宣言》。還有他生前讀過的英文版的。當然,這還是很不完全的,1920年陳望道的翻譯本,故居裡就沒有看到。還有戰爭年代他讀過的已經丟失的各種版本。這本馬列經典著作,多種版本長期放在他睡覺的床邊,會客的書架上,以便於他隨時翻閱。1939年底,他自己說《共產黨宣言》讀了不下一百遍,後來的幾十年裡,他自己說「每年都把《共產黨宣言》讀幾遍」。他一生一共反覆讀了多少遍,這是很難說清楚的。經典著作需要反反覆覆讀,要融會貫通。對領導幹部來說,經典著作讀一遍、讀兩遍、讀三遍,是可以做到的。天天讀,反反覆覆地讀,融會貫通,對書中的精闢論斷、至理名言等熟記於心,要做到這些就不那麼容易了。毛澤東同志做到了,領導幹部讀書應當向毛澤東同志學習,對馬列主義經典著作要反反覆覆地讀,重點的內容,重要的觀點,精闢論斷等都要熟記於心,並能落實在行動上。

第三,重點的書、經典的書要密切聯繫實際去讀。面對我國前進道路上遇到的種種艱難險阻,種種沒有想到而實際可能遇到的許多實際困難和問題,怎麼辦?毛澤東同志一條重要的方法就是靠讀《共產黨宣言》等馬列主義經典著作,從這些經典著作中找到克服困難、解決問題的信心和力量,找到戰勝困難、解決問題的啟示、思路、途徑和辦法。對於這一點,毛澤東同志自己曾這樣說過:要學馬列主義經典著作,要精讀,讀了還要理解它,要結合中國國情,結合自己的工作實踐去分析、去探索、去理解。理論和實踐結合了,理論就會是行動的指南。他還說:馬列主義的書要經常讀,當然不必要一律都精讀,而且遇到實際問題,就去請教馬列主義,時常翻閱,從理論上進行分析。「遇到實際問題」,「就翻閱馬克思的《共產黨宣言》」,這是毛澤東同志讀《共產黨宣言》的體會,也是他的一貫做法。新民主主義時期是這樣,新中國成立初期到上世紀60年代中期,毛澤東同志也一直都是這樣做的。面對實際的困難和遇到的實際問題,毛澤東同志不僅自己反覆研讀《共產黨宣言》,而且多次提醒領導幹部和全黨注意學習這部經典著作。他當時在思想上已經把《共產黨宣言》與中國社會主義建設中遇到的實際問題緊密地聯繫起來了。聯繫實際讀馬列,聯繫實際讀《共產黨宣言》,帶著問題讀《共產黨宣言》,這是毛澤東同志讀馬列主義著作的一個顯著的特點。密切聯繫實際讀經典,這是毛澤東同志最基本的讀書方法,也是值得各級領導幹部學習、踐行的讀書方法。

所謂聯繫實際讀書,就是在讀書過程中,將所讀的內容與中國革命鬥爭的實際和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實際,與黨的建設的實際,與中國社會前進發展的政治、經濟、歷史、文化、教育的實際,自然科學的實際等等,與自己的工作實際、思想實際、理想信念實際、情感實際等緊密地聯繫起來。把讀書時自己頭腦裡所想、所思、所動等都寫下來,記下來,表達出來。這種所思、所想、所寫、所記、所表達的,仿佛是讀書人在與書的作者或書上的人物包括歷史人物、現代人物的面對面的交談、交流、討論。對作者的話、書上人物的話及其政治主張和思想、認識、觀點、過去的事、書上的記載等全部文字,都入心用腦,用心思考,有感即發,有想就批,有話即寫。對書上的話贊成就表示贊成,不贊成就表示不贊成,有疑問就提出疑問,有反對就提出反對。總之,隨讀隨想,隨想隨記,實想實記,怎麼想就怎麼批、怎麼注、怎麼記。毛澤東同志讀書一直都是這樣做的,所以,他讀的多,記得住,用得上,收穫大。讀馬列主義經典著作是這樣,讀《二十四史》,讀中國古典小說等各種書籍,毛澤東同志都是這樣做的。

第四,讀重點的書、經典的書要用心用腦、用手用筆,手腦並用,心筆同寫同畫。用心用腦就是在讀書過程中善於用頭腦去想,去理解,去思考,去分析。用手用筆,就是用筆把讀書時自己頭腦裡所思所想寫下來,記下來,畫出來,這也叫不動筆墨不看書。新中國成立之後,新的工作、新的實際情況,毛澤東同志自己又多次用心閱讀《共產黨宣言》,一邊讀,一邊思考,一邊在書上圈圈畫畫。這本書中有關廢除資產階級所有制,剝奪資產階級佔有他人勞動、奴役他人勞動的權力,與傳統的所有制觀念決裂等處,都作了密密麻麻的圈畫。

1958年9月以後,毛澤東同志對《共產黨宣言》中有關建立公有制方面的論述讀得更加仔細,在很多地方作了圈點批畫。如:「共產主義革命就是同過去遺傳下來的所有制關係實行最徹底的決裂;所以,毫不奇怪的,它在自己的發展進程中要同過去遺傳下來的種種觀念實行最徹底的決裂。」在這段文字旁,毛澤東同志畫了直線、曲線、段末還畫個圈。「但是,在各個最先進的國度裡幾乎到處可以採取如下的辦法」,旁邊畫上了直線、雙直線和曲線。「當在發展進程中,階級差別歸於消滅,而全部生產都已集中於由各個分子結合成的一個協會手中時,公眾的權力就失去其政治的性質。」這段文字旁,畫了雙圈。緊接的一段文字:「原來意義上的政治權力乃是一個階級用以鎮壓另一個階級的有組織的強力。如果說無產階級在反對資產階級的鬥爭中一定要團結成為階級,如果說它借實現革命來把自己變成為統治階級,並以統治階級的資格運用強力去消滅舊的生產關係,那末它在消滅這種生產關係時也就會一併消滅掉階級對立狀態存在的條件以及一般階級存在的條件,因而也就會一併消滅掉它自己這個階級的統治。」(以上引文見馬克思恩格斯《共產黨宣言》,人民出版社1951年版,第48、49頁)畫了直線、雙直線、曲線,段後畫了三個圈,段左畫了雙直線。

毛澤東同志在讀《共產黨宣言》英文版時,還寫了很多的批註文字。讀馬列經典著作是這樣,讀魯迅著作,讀《二十四史》,讀《三國演義》、《紅樓夢》、《水滸》、《西遊記》等古典文學作品也都這樣。邊讀邊想邊思,邊讀邊批邊畫,手腦並用,不動筆墨不看書,這是毛澤東同志讀書的一個顯著特點和基本方法。

幾十年裡,毛澤東同志每閱讀一本書、一篇文章,都要在重要的地方畫上豎線、橫線、曲線、斜線、三角、方框、問號和圈、點、勾、叉等各種符號,在書眉和空白的地方寫上了許多批語。有時還把精彩的章節和語句摘錄下來或隨時寫下讀書筆記和心得體會。中南海毛澤東故居收存的毛澤東同志生前閱讀的書籍中,有許多是他批畫過的書籍。這些筆記、批註、批畫,是毛澤東同志讀書時心腦活動、思考的真實記錄,也是他和作者思想認識、觀點、想法、看法、感情的互動與交流。毛澤東同志這種讀書方法也是值得領導幹部學習的。有的領導幹部,書讀了不少,花的時間也不少,但理解的不深不透,記不住,用不上,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讀書時用心用腦少,想的少,思考的少,讀過很多,記住的很少,收效也很少,運用的就更少。

第五,讀重點的書、經典的書要善於與讀其他書籍結合起來。毛澤東同志主張博覽群書,主張「匯百家之說而成一學」,「臺積而高,學積而博」。毛澤東同志認為:「只要是書,不管是中國的,外囯的,古典的,現代的,正面的,反面的,大家都可以涉獵。」「各種各樣的書都要讀一點。」毛澤東同志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他很善於把讀經典的書與讀其他方面的書結合起來。

毛澤東同志讀書的範圍十分廣泛,從內容上來說,馬列主義著作,哲學著作、魯迅著作、歷史著作、經濟學著作、軍事著作、文學著作、自然科學著作、技術科學著作等,他都愛讀。從時間上來說,古代的,現代的,當代的,從社會科學到自然科學,他都有興趣。除讀《共產黨宣言》等馬列著作之外,30年代上海出版的精裝二十卷本《魯迅全集》與毛澤東同志朝夕相伴近40年,清乾隆武英殿木刻線裝大字版《二十四史》與毛澤東同志朝夕相伴24年,《資治通鑑》、歷朝歷史演義、古典小說、名人傳記、詩詞曲賦、叢書、類書、工具書及其他多種經、史、子、集等方面的讀物都是他愛讀的。他不僅對哲學著作有興趣,而且對邏輯學、美學、佛學等宗教哲學著作也有興趣,佛教的經典《金剛經》、《六祖壇經》、《華嚴經》等經典他都讀過,基督教的《聖經》也讀過。各門自然科學、自然科學史、包括《無線電話是怎樣工作的》等通俗書籍,他也有興趣涉獵。1975年,他還要讀李約瑟著的《中國科學技術史》,楊振寧的《基本粒子發現簡史》、李政道的《不平常的核態》等理論著作。1974年,1975年,他還讀過《化學》、《動物學》雜誌,對生命科學、天文學、物理學、土壤學等著作都有興趣。歷代字帖、名人墨跡、名家書畫作品、《楹聯叢話》等等,他更是愛不釋手,看了又看,讀了又讀。

自然科學知識浩如煙海,典籍繁多。作為一個立志改造世界、建設新中國的偉大領袖,毛澤東同志一生都在注意儘可能地擠出更多的時間閱讀各種自然科學著作,或從各種書刊中了解世界自然科學的發展及其學術思想的「大概」。

新中國成立後,50年代和60年代期間,毛澤東同志為了工作的需要,常常通宵達旦學習閱讀農業、土壤、機械、物理、化學、水文、氣象等自然科學方面的書籍。

1962年,毛澤東同志在七千人大會上說過:「拿我來說,經濟建設工作中間的許多問題,還不懂得。工業、商業,我就不大懂。對於農業,我懂得一點。但是也只是比較地懂得,還是懂得不多。要較多地懂得農業,還要懂得土壤學、植物學、作物栽培學、農業化學、農業機械,等等;還要懂得農業內部的各個分業部門,例如糧、棉、油、麻、絲、茶、糖、菜、煙、果、藥、雜等等;還有畜牧業,還有林業。我是相信蘇聯威廉斯土壤學的,在威廉斯的土壤學著作裡,主張農、林、牧三結合。我認為必須要有這種三結合,否則對於農業不利。所有這些農業生產方面的問題,我勸同志們,在工作之暇,認真研究一下,我也還想研究一點。但是到現時止,在這些方面,我的知識很少。我注意得較多的是制度方面的問題,生產關係方面的問題。至於生產力方面,我的知識很少。」(《毛澤東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6月版,第302—303頁)

毛澤東同志雖然不是一位專門從事自然科學、技術科學研究的專家,但他卻是一位對自然科學研究、技術科學研究有著濃厚興趣,並予以高度重視的偉大領導人。他一生都在儘可能地從繁忙的工作中擠出時間來學習和了解自然科學、技術科學的發展情況。

各級領導幹部應當向毛澤東同志學習,多讀重點的書,多讀經典的書,同時還要博覽群書,把讀重點的書、讀經典的書與讀其他多方面的書有效結合起來。努力掌握多方面的知識。這是做好領導工作所必須的。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如果我們不努力提高各方面的知識素養,不自覺學習各種科學文化知識,不主動加快知識更新、優化知識結構、拓寬眼界和視野,那就難以增強本領,也就沒有辦法贏得主動,贏得優勢,贏得未來。」 (2013年3月3日,《人民日報》要聞版)

新的知識層出不窮,書籍的海洋浩瀚無垠。一個領導幹部要勝任工作,要開拓創新,要造福於社會和人民,要在改革開放的新時期書寫出新的篇章,就必須遵照習近平總書記的要求,增強讀書的緊迫感,既要抓住學習重點,也要注意拓展學習領域,多讀好書,多讀經典,多學習鑽研各方面的知識。這是做好領導工作所必須的。知識多才能見識廣,知識多才能思路寬,知識多才能智慧多,知識多才能辦法多。只有這樣,才能帶領廣大黨員和人民群眾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斷推向前進。

(作者:毛澤東晚年圖書服務管理工作人員、中共中央辦公廳老幹部局原局長)

相關焦點

  • 毛澤東周恩來等老一輩革命家如何讀《共產黨宣言》
    毛澤東:遇到問題,我就翻閱馬克思的《共產黨宣言》。毛澤東1920年第一次讀《共產黨宣言》。這一年,毛澤東27歲。同一年,他在湖南創建中國共產黨早期組織,第二年在上海參加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共產黨宣言》是毛澤東常讀、精讀、細讀的一本書。讀了多少遍?無法統計。
  • 讀《共產黨宣言》有感:歷久彌新的紅色經典 共產黨人的精神源泉
    不認真習讀《共產黨宣言》不會明白其中蘊含的哲理,重溫《共產黨宣言》,方能感受到其中蘊含的科學原理和偉大內涵,只有充分學習領會《共產黨宣言》,我們才能更好地投身於黨領導下的偉大鬥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偉大夢想的實踐。
  • 習近平告訴你《共產黨宣言》的味道
    習近平告訴你《共產黨宣言》的味道  1848年2月24日,馬克思和恩格斯為共產主義者同盟起草的綱領——《共產黨宣言》在英國倫敦第一次以德文單行本發表,共23頁。《共產黨宣言》發表時,馬克思30歲,恩格斯28歲。《共產黨宣言》正式發表,標誌著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誕生。
  • 鉤沉|陳望道與《共產黨宣言》出版百年
    今年是《共產黨宣言》中文版出版百年。1936年,毛澤東在陝北與斯諾會見時,談到自己走上馬列主義道路的過程。其中提及自己最早接觸馬列主義,是在1920年夏秋讀到的三部啟蒙讀物。
  • 從《共產黨宣言》到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寫在《共產黨宣言...
    新華社北京2月22日電 題:從《共產黨宣言》到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寫在《共產黨宣言》發表170周年之際  新華社記者  真理之光,穿越歷史,照亮今天。  1848年2月,《共產黨宣言》正式發表,馬克思主義橫空出世,如同一道閃電,划過暗夜的長空。
  • 誰翻譯了《共產黨宣言》?
    周曄     原標題:翻譯《共產黨宣言》為何非陳望道莫屬  1919年6月,28歲的陳望道受五四運動的感召毅然從日本回國,受聘為浙江一師國文教員。  在五四運動中,陳獨秀逐漸認識到,有必要讓全社會有理想、有抱負的新青年,追求真理、立志變革的共產主義理想者和實踐者,早日讀到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儘快確立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樹立馬克思主義世界觀,「這已是社會之急需,時代之召喚」。
  • 《共產黨宣言》問世170周年,思想的光芒穿越時空
    中國人最早了解馬克思主義學說,就是通過《共產黨宣言》。1896年9月,孫中山流亡到倫敦後,經常到大英博物館去讀各種書籍。在這裡,這位中國革命的偉大先行者率先了解到了《共產黨宣言》等著作,並敦促留學生研究馬克思主義學說。中共一大會址收藏的《共產黨宣言》正文首頁。
  • 大道薪火——《共產黨宣言》中文首譯本誕生記
    毛澤東批註過的英文版《共產黨宣言》。馬克思故居收藏的周恩來讀過的《共產黨宣言》。自1920年起,毛澤東一直把《共產黨宣言》作為學習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首要的必讀書目之一,不僅自己喜歡讀、用心讀、反覆讀、重點讀,閱讀次數超過一百遍,對書中的許多精闢論斷幾乎全能背下來,而且一再提醒領導幹部和全黨注重學習這部經典著作。
  • 真理的味道非常甜,紀念《共產黨宣言》中譯本出版100周年
    1920年5月,毛澤東從北京來到上海,他在滬期間多次赴老漁陽裡2號與陳獨秀會面,一起談論馬克思主義和湖南改造等。8月,毛澤東等在湖南長沙發起創辦文化書社,銷售宣傳馬克思主義的書刊;9月,建立俄羅斯研究會,研究會成員常一起研究俄國革命,學習《共產黨宣言》等;其間,毛澤東還與蔡和森及新民學會骨幹討論建黨問題。
  • 《共產黨宣言》首譯本珍藏記
    《共產黨宣言》首譯本。1992年,上虞縣黨史辦公室與縣檔案館專門攜《共產黨宣言》首譯本赴上海,請上海市檔案館和中共上海一大會址紀念館的專家鑑定。專家認為:「上虞這本《共產黨宣言》,與上海市檔案館收藏的《共產黨宣言》1920年8月版完全一樣。」爾後,獲悉我國有關部門曾搜集到七冊首譯本,但上虞的這一冊最為完整。
  • 鉤沉|真理的味道非常甜,紀念《共產黨宣言》中譯本出版100周年
    1920年5月,毛澤東從北京來到上海,他在滬期間多次赴老漁陽裡2號與陳獨秀會面,一起談論馬克思主義和湖南改造等。8月,毛澤東等在湖南長沙發起創辦文化書社,銷售宣傳馬克思主義的書刊;9月,建立俄羅斯研究會,研究會成員常一起研究俄國革命,學習《共產黨宣言》等;其間,毛澤東還與蔡和森及新民學會骨幹討論建黨問題。至11月,長沙共產黨早期組織成立,主要成員有毛澤東、何叔衡等。
  • 《共產黨宣言》首譯100年: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本文轉自【中國社會科學網】;作為馬克思、恩格斯思想的一次相對集中和完整的表達,《共產黨宣言》(以下簡稱《宣言》)對於我們理解馬克思、恩格斯思想的基本圖景具有重要意義。因此,陳望道首譯《宣言》對於中國的社會變革而言,堪稱一個重要的歷史事件,為我們提供了理解馬克思主義理論的一把鑰匙。《宣言》翻譯一年之後,中國共產黨在上海宣告成立。可以說,《宣言》是中國共產黨人最初的也是最根本的理論資源,為中國共產黨的理論建黨和思想建黨提供了重要的思想保障。
  • 《共產黨宣言》的第一位翻譯者陳望道
    草窩裡飛出金鳳凰  我們由衷地高唱「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我們還應當深刻地了解:沒有《共產黨宣言》在中國的傳播就沒有中國共產黨在1921年的成立。早在中國共產黨誕生前一年,1920年8月《共產黨宣言》中譯本就被上海社會主義研究會以社會主義研究小叢書的第一種,正式出版。初版的千餘冊立即銷售一空。到中國共產黨於1921年成立的時候,又重印一次。
  • 如何讀懂《共產黨宣言》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共產黨宣言》是一部科學洞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經典著作,是一部充滿鬥爭精神、批判精神、革命精神的經典著作,是一部秉持人民立場、為人民大眾謀利益、為全人類謀解放的經典著作。她是一個內容豐富的理論寶庫,值得我們反覆學習、深入研究,不斷從中汲取思想營養。《共產黨宣言》常讀常新。
  • 陳望道翻譯《共產黨宣言》的歷史背景 見證了中國共產黨人怎樣的...
    這三本書,第一本就是陳望道譯的《共產黨宣言》。1936年,周恩來同志也曾對斯諾說:「在赴法國之前,我從譯文中讀過《共產黨宣言》」。1949年7月全國文代會上,周恩來遇見前來與會的陳望道,緊緊握住他的手,當著在場代表們的面說:「陳望道先生,我們都是你教育出來的!」
  • 從《共產黨宣言》到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
    新華社北京2月22日電 題:從《共產黨宣言》到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寫在《共產黨宣言》發表170周年之際  新華社記者  真理之光,穿越歷史,照亮今天。  圖表:從《共產黨宣言》到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寫在《共產黨宣言》發表170周年之際 新華社記者 盧哲 編制  跨越百年,仍可聽見真理的迴響——  170年前,共產主義運動的先驅馬克思、恩格斯共同撰寫《共產黨宣言》,創立了科學社會主義理論。
  • 慶祝《共產黨宣言》中文首譯本出版100周年 義烏舉辦接力讀宣言活動
    中國義烏網11月10日訊(記者 萬怡珍 沈穎潔 編輯 何冬圓)時值陳望道翻譯的首個《共產黨宣言》中文全譯本出版100周年之際,為了讓更多人了解並學習《共產黨宣言》,今天(11月10日)下午,金華廣電總臺聯合浙師大馬克思主義學院、義烏市城西街道共同推出「接力讀宣言」活動,並在陳望道的故鄉——義烏市城西街道分水塘村舉辦
  • 《共產黨宣言》的國際影響與歷史貢獻
    習近平同志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共產黨宣言》發表170年來,馬克思主義在世界上得到廣泛傳播。在人類思想史上,沒有一種思想理論像馬克思主義那樣對人類產生了如此廣泛而深刻的影響。」《共產黨宣言》(以下簡稱《宣言》)作為馬克思主義誕生的標誌,在世界上產生了深遠影響,對推動人類歷史進程作出了巨大貢獻。
  • 「信仰的味道」系列報導(4)追憶陳望道首譯《共產黨宣言》
    李大釗和陳獨秀在北京讀了《共產黨宣言》的英文版,大為激賞,都認為應當儘快把這部著作翻譯成中文。通過邵力子的引薦,陳獨秀向陳望道發出邀請,請他翻譯《共產黨宣言》,並寄去了從北京大學圖書館借來的英文版。與此同時,《星期評論》的負責人沈玄廬和戴季陶也有此意。戴季陶在日本留學時曾買過一部日文版的《共產黨宣言》,也深知這部著作的分量,打算譯成中文。
  • 他是中國第一個全文翻譯《共產黨宣言》的人
    於是,戴季陶向陳望道提供了《共產黨宣言》的日譯本,陳獨秀請李大釗從北京大學圖書館借出《共產黨宣言》的英譯本,一起供陳望道作為翻譯的底本。年輕時的陳望道1919年冬,陳望道回到故鄉分水塘村,在偏僻的柴屋裡冒著嚴寒集中精力翻譯《共產黨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