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產黨宣言》問世170周年,思想的光芒穿越時空

2020-12-16 浙報融媒體

2018-02-21 09:46 | 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

「一個幽靈,共產主義的幽靈,在歐洲遊蕩。」170年前的今天,《共產黨宣言》發表。馬克思、恩格斯用詩一般的文字,開啟了一個全新的時代。170年來,這部著作所蘊含的思想的光芒穿越時空,對人類社會和歷史發展產生了深刻的影響,成為人類發展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標誌性文獻之一。

《共產黨宣言》問世:使社會主義理論從空想變成了科學

1848年2月21日,受共產主義者同盟第二次代表大會委託,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起草的《共產黨宣言》德文全文單行本在倫敦出版。開始時,恩格斯撰寫了一份草案,即《共產主義原理》。這部作品由二十五組問答組成,通俗易懂地介紹了共產主義的基本原理。但是,馬克思、恩格斯認為,用問答的形式做普及宣傳是可以的,而以此作為共產主義者同盟的宣言「是完全不合適的」。於是,馬克思執筆重新起草了宣言,在其中廣泛吸收了《共產主義原理》的基本思想。在這個新的文件中,馬克思系統闡述了共產主義運動的歷史沿革、共產主義革命的歷史任務,以及未來共產主義社會的性質,反駁了資產階級對共產主義的批評。這個文件就是《共產黨宣言》。

史蒂芬·茨威格在《人類的群星閃耀時》一書中寫道:「充滿戲劇性和命運攸關的時刻在個人的一生中和歷史的進程中都是難得的;這種時刻往往只發生在某一天、某一小時甚至某一分鐘,但它們的決定性影響卻跨越時間。」寫就《共產黨宣言》時,馬克思只有29歲,恩格斯27歲,如此年輕的頭腦卻思考和回答了人類向何處去那樣宏大深刻的命題。

位於比利時布魯塞爾的天鵝咖啡館。馬克思、恩格斯曾在這裡構思、撰寫《共產黨宣言》。

「在危機期間,發生一種在過去一切時代看來都好像是荒唐現象的社會瘟疫,即生產過剩的瘟疫。社會突然發現自己回到了一時的野蠻狀態;仿佛是一次饑荒、一場普遍的毀滅性戰爭,使社會失去了全部生活資料;仿佛是工業和商業全被毀滅了。」

「無產者在這個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鎖鏈。他們獲得的將是整個世界。」

在這部兩萬多字的文獻中,馬克思、恩格斯將理論邏輯與歷史邏輯完美地結合在一起,用透徹鮮明、激情四射的語言,深刻揭示了資本主義的內在矛盾,明確指出無產階級是資本主義的掘墓人,資本主義必然滅亡,共產主義必然勝利。

1848年德文版《共產黨宣言》。

時間是最可靠的試金石和顯影劑。《共產黨宣言》已經發表170年,但其仍保持強大的生命力,其中的密碼就在於其勇於革新、與時俱進的創新品質。這一點在《共產黨宣言》的序言中得以鮮明展現。

《共產黨宣言》有7篇序言,均是根據歷史的發展,不斷做修改補充。比如,1872年,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德文版序言中寫道:「這些原理的實際運用,正如《宣言》中所說的,隨時隨地都要以當時的歷史條件為轉移,所以第二章末尾提出的那些革命措施根本沒有特別的意義。如果是在今天,這一段在許多方面都會有不同的寫法了。」正是不斷賡續這種自我批判、自我革新的精神,《共產黨宣言》的基本理論和精神力量才得以永存,共產黨人才培育了開拓創新的實踐品格。

《共產黨宣言》在中國:催生了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滋養了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黨人

當馬克思主義已經產生並指導歐洲工人解放運動的時候,位於歐亞大陸另一端的中國正處於危難之際,在眾多志士仁人尋求救亡圖存真理的過程中,馬克思、恩格斯的名字和學說也傳入了中國。中國人最早了解馬克思主義學說,就是通過《共產黨宣言》。

1896年9月,孫中山流亡到倫敦後,經常到大英博物館去讀各種書籍。在這裡,這位中國革命的偉大先行者率先了解到了《共產黨宣言》等著作,並敦促留學生研究馬克思主義學說。

中共一大會址收藏的《共產黨宣言》正文首頁。

1917年11月,俄國十月革命成功,馬克思主義迅即為中國的先進分子所接受。1919年4月6日,成舍我在李大釗和陳獨秀創辦的《每周評論》上發表了以白話文摘譯的《共產黨宣言》第二章的最後幾段文字,包括十大綱領全文,標題是《共產黨宣言》。五四時期,陳獨秀等委託陳望道翻譯《共產黨宣言》,並準備在《星期評論》雜誌上刊載。1920年春天,陳望道回到家鄉義烏,夜以繼日地工作完成了譯稿,並於1920年8月在上海出版。

一本書影響了一群人,一群人改變了中國命運。這本只有56頁的32開小書,為苦難深重的中華民族點燃了新的希望,直接催生了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更是滋養了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黨人。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鄧小平等早期中國共產黨人大多是讀了這本書後開始確立馬克思主義信仰,走上革命道路的。

上海的共產黨早期組織還起草了《中國共產黨宣言》,表達了中國共產黨人的理想和主張。

1920年1月,毛澤東的老師黎錦熙來北京看他時,發現他辦公桌上放著《國民》雜誌,這本雜誌載有《共產黨宣言》的前半部分,毛澤東為《共產黨宣言》的內容和精神所震撼,推薦黎錦熙也讀一讀。對這段時期的經歷,毛澤東在1936年會見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時說:「有三本書特別深刻地銘記在我的心中,使我樹立起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我接受馬克思主義,認為它是對歷史的正確解釋,以後,我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就沒有動搖過。」其中一本書就是《共產黨宣言》。1939年底,毛澤東在延安對一位進馬列學院學習的同志說:「馬列主義的書要經常讀。《共產黨宣言》,我看了不下100遍,遇到問題,我就翻閱《共產黨宣言》,有時只讀一兩段,有時全篇都讀,每讀一次,我都有新的啟發。」

就在陳望道攜《共產黨宣言》中譯本到上海落腳的同時,22歲的劉少奇來到上海霞飛路新漁陽裡的外國社學習,這裡是培養青年共產主義者的一個基地,陳望道是他們的老師之一。解放後,劉少奇回憶說:「當時我把《共產黨宣言》看了又看,看了好幾遍……從這本書中,我了解共產黨是幹什麼的,是怎樣的一個黨,我準不準備獻身於這個黨所從事的事業,經過一段時間的深思熟慮,最後決定參加共產黨,同時也準備獻身於黨的事業。」

1922年8月,周恩來在旅歐期間,在《少年》上發表了《共產黨宣言與中國》的著名論文,指出「共產主義在全世界,尤其是在中國 」。

鄧小平是在法國勤工儉學期間接觸到《共產黨宣言》的。1992年,鄧小平在南方談話時深情地說:「我的入門老師是《共產黨宣言》……馬克思主義是打不倒的,馬克思主義的真理顛撲不破。」

2009年5月13日,習近平在中央黨校2009年春季學期第二批進修班暨專題研討班開學典禮的講話中,列舉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學習《共產黨宣言》及其他馬克思主義理論著作的例子,指出:「我們要通過有計劃有重點地研讀原著,從根本上了解和信服馬克思主義的真理性,進一步堅定理想信念;從根本上把握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進一步堅定政治立場和黨性原則;從根本上認識馬克思主義的發展進程及其基本理論與創新理論的相互關係,做到在繼承中堅持、在堅持中發展、在發展中創新。」

中國共產黨是《宣言》精神的當代踐行者

一種理論,唯有與時俱進,才能永葆生機。一種思想,唯有引領時代,方顯磅礴偉力。

《共產黨宣言》問世以來的170年歷史證明,馬克思主義只有同各國國情相結合,才能煥發出強大的生命力、創造力和感召力。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革命建設改革的歷史,就是一部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實際相結合,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推進理論創新的歷史,先後產生了兩次歷史性飛躍,產生了兩大理論成果: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緊密結合新的時代條件和實踐要求,以全新的視野深化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進行艱辛理論探索,取得重大理論創新成果,創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的繼承和發展,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是黨和人民實踐經驗和集體智慧的結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黨全國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鬥的行動指南。

黨的十九大報告單行本。

在黨的十九大上,習近平總書記作了《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的報告。報告深刻回答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描繪了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的宏偉藍圖,進一步指明了黨和國家事業的前進方向,是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智慧的結晶,是我們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在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政治宣言和行動綱領,是馬克思主義的綱領性文獻。復旦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陳學明認為,報告處處彰顯著對《共產黨宣言》基本理論的繼承和發展。比如,報告主題明確強調「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這一初心和使命是黨的初心和使命,同樣也是《宣言》的初心和使命;報告提出全黨尊崇黨章,增強政治意識,這也是尊崇《宣言》和增強《宣言》意識;報告特別強調「黨在革命性鍛造中更加堅強」,把《宣言》所倡導的革命性鍛造得更加堅強視為黨五年來主要成就之一;報告再次重申了《宣言》所闡述的共產主義的目標正是黨的遠大理想;報告提出「必須進行偉大鬥爭」,特別強調「社會是在矛盾運動中前進的,有矛盾就會有鬥爭」,這是《宣言》的革命理論與革命精神的當代展現;報告強調要「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認為「意識形態決定文化前進和發展道路」,這是對《宣言》的意識形態理論的當代運用。

勇於自我革命,從嚴管黨治黨,是我們黨最鮮明的品格。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核心的黨中央堅定不移全面從嚴治黨,以猛藥去痾、重典治亂的決心,以刮骨療毒、壯士斷腕的勇氣,黨在革命性鍛造中更加堅強,煥發出新的強大生機活力。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們黨一定要有新氣象新作為,要堅定不移全面從嚴治黨,不斷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領導水平。進入新時代,邁上新徵程,我們始終不要忘記共產黨人的身份,不要喪失革命精神和鬥爭精神。

「循環無端之謂長,健行不息之謂強。」馬克思主義始終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進行革命和建設,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而進行的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鬥爭的精神來源和理論武器。今天,我們回顧紀念《共產黨宣言》問世170周年,就是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保持過去革命戰爭時期的那麼一股勁、那麼一股革命熱情、那麼一種拼命精神,把革命工作做到底」,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鬥。

《共產黨宣言》傳播年表。製圖:中國紀檢監察報

(原標題《共產黨宣言>問世170周年 思想的光芒穿越時空》。編輯王馭時)

相關焦點

  • 經典馬克思著作《共產黨宣言》推出少兒彩繪版
    2018年恰逢馬克思誕辰200周年,也是《共產黨宣言》發表170周年,世界各地都出版了各種以馬克思為主題的出版物,來紀念這位近代以來最偉大的思想家。讓馬克思著作走近少年兒童,正是馬克思主義研究當代化、大眾化的重要抓手,也是對這位偉大思想家最好的紀念。  馬克思主義一經誕生,便閃耀著穿越時空的真理光芒,照亮了人類探索歷史規律和尋求自身解放的道路,給人類社會帶來了波瀾壯闊的歷史變革。
  • 從《共產黨宣言》到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寫在《共產黨宣言...
    新華社北京2月22日電 題:從《共產黨宣言》到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寫在《共產黨宣言》發表170周年之際  新華社記者  真理之光,穿越歷史,照亮今天。  1848年2月,《共產黨宣言》正式發表,馬克思主義橫空出世,如同一道閃電,划過暗夜的長空。
  • 紀念陳望道翻譯《共產黨宣言》首個中文全譯本 100周年座談會在...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陳望道和《共產黨宣言》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紀念陳望道翻譯《共產黨宣言》首個中文全譯本100周年,8月21日,紀念陳望道翻譯《共產黨宣言》首個中文全譯本100周年座談會在浙江義烏舉行。本次座談會由中共浙江省委宣傳部、復旦大學主辦,復旦大學望道研究院、中共義烏市委承辦。
  • 陳望道翻譯《共產黨宣言》中文全譯本一百周年座談會義烏舉行
    8月21日,「追望大道、信仰恆在——紀念陳望道翻譯《共產黨宣言》首個中文全譯本100周年」座談會,在陳望道故裡浙江義烏市舉行。座談會現場。圖片來源 :林胤儒本次座談會由中共浙江省委宣傳部、復旦大學主辦,復旦大學望道研究院、中共義烏市委承辦,是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給復旦大學《共產黨宣言》展示館黨員志願服務隊全體隊員重要回信精神的重要舉措,也是紀念《共產黨宣言》中文全譯本翻譯出版100周年的重要活動之一。陳望道(1891年~1977年)是教育家、語言學家,浙江義烏人,曾留學日本。
  • 「追望大道、信仰恆在——紀念陳望道翻譯《共產黨宣言》首個中文...
    「追望大道、信仰恆在——紀念陳望道翻譯《共產黨宣言》首個中文全譯本100周年座談會」在義烏召開 2020年08月25日 14:53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作者:查建國 夏立 陳鍊 字號 內容摘要
  • 從《共產黨宣言》到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
    新華社北京2月22日電 題:從《共產黨宣言》到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寫在《共產黨宣言》發表170周年之際  新華社記者  真理之光,穿越歷史,照亮今天。  1848年2月,《共產黨宣言》正式發表,馬克思主義橫空出世,如同一道閃電,划過暗夜的長空。  170年後,新的思想開啟新的時代。作為21世紀中國的馬克思主義,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正引領中華民族向著偉大復興的目標奮進,書寫人類發展史上新的奇蹟。
  • 《共產黨宣言》在世界的翻譯傳播及其影響
    》發表170周年,也是馬克思誕辰200周年。紀念這部人類不朽著作和偉大導師馬克思的最好方式之一便是研究《共產黨宣言》的傳播及影響。170年來,《共產黨宣言》傳播到世界各國,被翻譯成200多種文字,出版上千種版本,成為世界上發行量最大的社會政治和人文社會科學著作。《共產黨宣言》在世界的傳播不僅深刻改變了人類命運和世界格局,而且深刻影響了人類的現代文化。
  • 「四史」關鍵詞|《共產黨宣言》是穿透時空的經典
    繼2019年全國兩會期間首度開設「政治關鍵詞」專欄、新中國成立70周年到來之際二度推出「政治關鍵詞」專欄後,澎湃新聞繼續與上海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上海市政治學會聯合開啟「四史」關鍵詞。今天刊發「四史」關鍵詞第28篇,關鍵詞是《共產黨宣言》的誕生與傳播。1848年2月,馬克思與恩格斯《共產黨宣言》第一個德文單行本在倫敦出版。
  • 《共產黨宣言》的國際影響與歷史貢獻
    習近平同志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共產黨宣言》發表170年來,馬克思主義在世界上得到廣泛傳播。在人類思想史上,沒有一種思想理論像馬克思主義那樣對人類產生了如此廣泛而深刻的影響。」《共產黨宣言》(以下簡稱《宣言》)作為馬克思主義誕生的標誌,在世界上產生了深遠影響,對推動人類歷史進程作出了巨大貢獻。
  • 共產黨人的必修課!習近平帶你重溫《共產黨宣言》
    今年是馬克思誕辰200周年,也是《共產黨宣言》發表170周年。黨中央對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活動作出了安排,5月上旬將召開紀念大會。在這個時間節點上,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共產黨宣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學習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是共產黨人的必修課。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多次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題,先後學習了歷史唯物主義、辯證唯物主義、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論。
  • 從《共產黨宣言》中汲取馬克思主義的真理力量
    作者:福建師範大學反腐倡廉研究中心教授、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 李方祥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上指出:「共產黨人要把讀馬克思主義經典、悟馬克思主義原理當作一種生活習慣、當作一種精神追求,用經典涵養正氣、淬鍊思想、升華境界、指導實踐。」《共產黨宣言》是第一次全面闡述科學社會主義原理的偉大著作,是所有共產黨人都不能繞過的經典。
  • 獻禮《共產黨宣言》首個中文全譯本100周年 話劇《陳望道》在義烏公演
    8月20日晚,由復旦大學師生表演的話劇《陳望道》在義烏文化廣場劇院公演,復旦師生和義烏人民一同在百年前的歷史浪潮和百年後的信仰溯源中穿越,感受以墨為糖的初心光芒。今年是《共產黨宣言》首個中文全譯本問世100周年、中國共產黨建黨99周年,作為復旦大學「紅色基因鑄魂育人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該校對話劇《陳望道》進行了全新的創作和打磨,並首次走出校園,來到陳望道家鄉義烏公演,在《共產黨宣言》翻譯之地重溯陳望道追求真理、堅持信仰的歷史脈絡,體悟和弘揚《共產黨宣言》精神。
  • 人民日報:《共產黨宣言》的國際影響與歷史貢獻
    習近平同志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共產黨宣言》發表170年來,馬克思主義在世界上得到廣泛傳播。在人類思想史上,沒有一種思想理論像馬克思主義那樣對人類產生了如此廣泛而深刻的影響。」
  • 關於《共產黨宣言》中文全譯本出版一百...
    關於《共產黨宣言》中文全譯本出版一百周年紀念郵票,你關心的問題來了!》第一個中文全譯本問世,為中國共產黨的創建作了思想和理論上的準備。紅印和藍印馬克思半身肖像的《共產黨宣言》中文全譯本早期版本書影,透射著這本「小冊子」穿越百年的真理光芒;用鉛筆繪製的陳望道還是未及「三十而已」的年輕模樣,一手奮筆疾書,一手拿著沾了墨汁的粽子,「柴屋勤譯」的場景被高度還原;右上角,位於上海市楊浦區國福路51號的《共產黨宣言》展示館(陳望道舊居)見證著他在復旦長期工作的歲月和復旦人對老校長故事的代代講述、對「宣言精神」的忠實傳承
  • 如何讀懂《共產黨宣言》
    若要將其從170多年的歷史之中讀出來,首先就必須要走進170多年甚至更長的歷史之中去。正如恩格斯所言,不了解《共產黨宣言》是怎樣產生的,那無論用什麼語言文字來出版都絕對不行,不指出這一點,《共產黨宣言》就幾乎完全不可理解。近代歐洲社會變革動蕩和尖銳對立的歷史境遇,是《共產黨宣言》之所以寫成偉大鬥爭宣言和政治戰鬥檄文的客觀現實基礎。
  • 習近平告訴你《共產黨宣言》的味道
    170年來,這一偉大著作一直放射著真理的光芒,培養了一代又一代共產主義戰士,改變了中國、改變了世界。在中國共產黨人心中,《共產黨宣言》地位高、味道美。 時值《共產黨宣言》發表170周年之際,請隨「學習中國」小編一起體驗《共產黨宣言》的味道。
  • 寫在《共產黨宣言》中文首譯本出版100周年之際
    新華社上海7月5日電 題:永恆的明燈——寫在《共產黨宣言》中文首譯本出版100周年之際  新華社記者季明、楊金志、吳振東、郭敬丹  思想走在行動之前,就像閃電出現在雷鳴以前。  1848年2月,《共產黨宣言》正式發表。馬克思主義橫空出世,成為一道劃破暗夜的閃電。
  • 第一個翻譯《共產黨宣言》的共產黨員竟是這個衢州人……
    2018年是馬克思誕辰200周年, 《共產黨宣言》發表170周年。而第一位將《共產黨宣言》翻譯成中文的共產黨員是衢州龍遊人華崗。1930年左右,華崗譯本的首版由上海華興書局出版社出版。1929年黨中央在上海成立華興書局,他受命按照1888年恩格斯親自校訂的英文版《共產黨宣言》重新翻譯並出版。1920年,陳望道翻譯《共產黨宣言》第一個中文全譯本時,中國共產黨還未成立。華崗參照自己學習過的陳望道譯本,字斟句酌,反覆推敲,終於在1930年初,由華興書局出版了第一次署名華崗譯的《共產黨宣言》中英文對照本(從這時起他發表文稿才用華崗)。
  • 陳望道首譯《共產黨宣言》中文全譯本的重大歷史意義
    浙江是中國革命紅船起航地、改革開放先行地、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重要萌發地,從陳望道翻譯《共產黨宣言》,到南湖革命紅船起航、一大黨綱開天闢地,一直到《之江新語》問世、新思想萌發,對於黨和國家指導思想的形成和發展具有特殊的重要作用。
  • 讀《共產黨宣言》有感:歷久彌新的紅色經典 共產黨人的精神源泉
    習近平總書記說,學習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是共產黨人的必修課,是黨校教育的必修課。《共產黨宣言》正是馬克思主義誕生的標誌,是我們共產黨人的行動指南,可以說是我們黨校學習必修課之首。因此,在眾多的理論課本中,我首先拿起了《共產黨宣言》。通過重溫這部紅色經典,通過中央黨校老師的導讀,我再次深刻地感受到馬克思主義的真理光芒和力量,前所未有地堅定了對共產主義信念的信仰和執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