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印良品在走下坡路,為什麼名創優品卻混的風生水起?

2020-12-19 騰訊網

近來,名創優品總是在DT君眼前晃來晃去,頗具存在感。

逛商場時不時會遇到這家店,明明進門前沒啥想買,溜達一圈後總忍不住挑幾樣帶回家。DT君小範圍調研一圈,常在名創優品順手帶貨的朋友不在少數。而在年輕人扎堆、打著「美好生活」標籤的APP上,名創優品也聲量不小:小紅書相關筆記數量超過8萬,抖音上相關視頻播放量超過1.5億。

印象中,這個logo酷似優衣庫、裝修和產品風格緊跟無印良品的品牌,一直與「山寨」、「低配」、「質量差」等關鍵詞相伴而行,如今卻在線上線下都玩得風生水起。DT君(公眾號ID:DTcaijing)好奇,名創優品到底憑啥打動了年輕人?

(插縫聲明,沒收錢)

新「十元店」有怎樣的經營哲學?

說到名創優品,就不得不提無印良品。兩個品牌名字畫風相似,都在販賣生活用品,前者常常被形容為後者的降級山寨版。

比較兩者之間的同與不同,或許更能讓我們理解名創優品們到底有什麼樣的魔力。

DT君採集了名創優品和無印良品官網在售商品的信息,發現名創優品的產品類別覆蓋度絲毫不輸無印良品,不過在各個品類上的產品數量還是遠遠不及無印良品

尤其是更能體現設計感的產品差距更大,無印良品的文具產品數量是名創優品的18倍,T恤、床品等產品也拉開不少,開發實力的差異可見一斑。不過,DT君特別注意到,在美妝餐廚這兩類工具型產品開發上,名創優品並沒有落下。

此外,兩個品牌最大的差別是價格。名創優品店內,除床品和箱包,其他品類均價都在50元以內,文具、美妝、襪子等產品價格偏低,撐起了「十元店」的定位。除了箱包、家電、T恤和床品等,名創優品在實用性較高的收納餐廚品類上也壓低了不少價格。

再對比門店。線下門店的分布情況並不讓人意外,名創優品數量上佔據絕對優勢。我們採集了高德地圖的數據,發現名創優品的門店數量有1700多家,約為無印良品的5倍。

只是,看門店站位質量,無印良品竟然也沒啥優勢。鏡頭拉近到城市內部,以兩者店鋪數量最多的北京為例,無印良品的店面基本都分布在核心城區地鐵站周圍,人流密集、資源豐富。而在這些無印良品附近,往往還有開在商場裡的名創優品。

是的,這家「十元店」不是開在商場,就開在人來人往的商業街。DT君數了數,光是東三環至東四環之間的繁華地帶,名創優品就有7家店,開在富力廣場、合生匯這樣的購物中心裡,實在與我們童年記憶中的十元店、精品店相去甚遠。

名創優品門店,圖片來源:名創優品官網

通過與無印良品的對比,我們可以大致總結出名創優品有這些特點:

品類齊全但樣式不多,不管是產品開發還是價格優勢,都主要著力於日常實用工具型產品;

雖然價格低廉,但對門店選址、裝修、燈光等有要求,線下形象並不顯得low;

門店分布遍布各種人流高地,覆蓋下班回家、周末閒逛、商場掃貨等各種場景。

雜貨的生意裡,品牌溢價可能沒那麼靈

消費者對這一套有多買單呢?

DT君採集了高德及微博上約2萬條關於名創優品和無印良品的評論,分析大家在提及這兩個品牌時的情緒和內容。

從情感分析來看,名創優品的相關評論中積極情緒佔比明顯更高,而無印良品的消極情緒佔比接近名創優品的2倍。這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明,名創優品收穫了更大比例的認可和喜愛。

把評論內容的關鍵詞拉出來看,我們可以清晰地找到無印良品獲得更多消極反饋的答案。

大家對於兩個品牌的評價內容有很多相似之處,「喜歡」、「不錯」、「齊全」、「環境」等聲量在兩邊都挺大,貨品豐富、環境乾淨明亮都是年輕人熱愛這類店鋪的理由。

兩個品牌最大的不同還是在於價格,名創優品收穫了「實惠」、「性價比」、「便宜」、「十元」等關鍵詞,而無印良品則對應「價格」、「小貴」、「品質」等內容。

有趣的是,不少評論在提及名創優品的同時也會帶到無印良品,DT君隨意查看了幾條:「無印良品的化妝品專用包放不下這些東西,就去名創優品買了這個」、「無印良品和名創優品都消費了點」、「名創優品的瓶罐真的超級像無印良品」、「無印良品&名創優品的收納盒太好用了」、「牆裂推薦名創優品家的頸枕,竟然和無印良品的感覺差不多」……

這表明,在不少人眼中,兩者存在很強的可比性,甚至存在相互替代的關係——從情緒偏向來看,更加高端大氣的品牌形象撐起來的溢價並不那麼討巧,實惠與性價比反而更勝一籌。

如果回顧無印良品在日本的發家史,就更能理解它在中國沒有打開太大局面的原因。無印良品創立之初,便意圖將「低價」和「高質量」結合起來,商品開發的價值觀是以合理的價格提供優質的商品,這也讓TA在日本發展迅速。

無印良品在中國高端路線的失敗,與眾多「新十元店」的備受青睞,都指向這樣一個現實,日用品和雜貨的生意裡,大部分普通消費者對於品牌溢價的接受空間並沒有那麼大。

資本也看好新「十元店」們的未來

真金白銀的數據更直接地反映出新十元店的受歡迎程度。

名創優品在短短五年之間,全球門店數就擴張至2600家,平均每月開出80-100家門店。營收增長也相當快,四年時間就從2014年的20億元突破到2017年的120億元。名創優品創始人葉國富曾表示:一款杯子一年就能賺一千萬。

嗅覺靈敏的資本也用錢投票,表達了對高性價比雜貨店的看好。2018年5月,NOME獲得1.8億元A+輪融資,同年9月,名創優品獲得騰訊10億元的戰略融資。更不用說,網易嚴選、淘寶心選、小米有品等也大舉進入這一行當。

市場對照顧到生活細節的十元店追逐可見一斑。

「十元店」low麼?關於消費升級的一些迷思

一邊哄搶各類高溢價的網紅產品,一邊感嘆被賦予消費降級內涵的名創優品真香——這讓DT君一時有些困惑,年輕人的消費世界到底在升級還是降級?大家更理性了,還是更狂熱了?

再仔細想想,這事兒其實並不難理解。代際更迭帶來的消費變化,並不只擁有一個內涵,消費升級也不是單指消費金額升高、追求高品質、認同品牌溢價。

峰瑞資本黃海早前總結了日本消費升級方面的規律,很巧,跟我們對當前消費社會的觀察不謀而合,在這裡特別引用:

本土化,日本社會受西方影響很深,但從1970年代開始大量本土品牌湧現,它們在與國家大牌的較量中勝出,成為家喻戶曉的品牌;

個人化,消費單位從家庭變為個體,消費風格從追求一致到彰顯自我,便利店興起;

「更好更便宜」,消費者對於商品的價值與價格判斷力增強,供應鏈效率提升使得零售環節縮短,消費品的性價比增高;

消費者的心理訴求感性訴求,慢慢轉變成社會消費的主導性力量。

DT君過去幾年跟蹤了很多熱門品類,一方面,網紅品類接受著年輕人樂此不疲的打卡,星巴克依舊擁有眾多擁躉,故宮等IP成為流量巨星,進口貓糧銷量持續上漲,品牌、文化、新奇、陪伴都能在年輕人這裡斬獲一波高溢價;另一方面,優衣庫連年霸佔服裝銷量前列,宜家和小米填滿年輕人的家,名創優品們的門店裡熙熙攘攘,高性價比獲得最樸實的投票。

總結起來就是,代表面子的符號價值和代表裡子的質優價廉,成為打動年輕消費者的最大要素,前者代表生活所需的情感和儀式感,後者代表腳踏實地的物質生活。

靠著名創優品的趴趴熊,連著小米wifi的網,喝著星巴克的咖啡,把玩著故宮的口紅……這個場景並不違和。

相關焦點

  • 無印良品節節敗退,名創優品步步為營
    2020年10月15日,品牌成立才6年的「十元店」名創優品在美國紐交所風光上市;而後,12月18日名創優品發布三季度財報,實現營收利潤雙增長。 反觀品牌成立40年,2005年進入中國市場的無印良品,多次降價卻沒能留住消費者,市場佔有率不斷下降,日漸式微。
  • 名創優品暴打無印良品了……
    點擊藍字關注月月克金融名創優品已經在美國上市了,引起的市場反響並不熱烈,但我覺得這個公司還是可以關注的。題目是標題黨,但也不僅僅是標題黨,名創優品已經在三個層面超過了無印良品。首先是開店規模,截至今年6月,名創優品全球門店4222家,其中境內開店2533家,境外開店1689家,而同期無印良品的全球門店不到1000家。
  • 無印良品 網易嚴選 名創優品誰才是人生贏家?
    聽到這三個字在腦海的中的印象,無印良品是生活類匠心,網易嚴選是山寨,名創優品科技化!無印良品雖然是日本的品牌,但是百分之99.99的產品是國內工廠代工!也就是所謂的貼牌,玩的是供應鏈整合!網易嚴選差不多,網易嚴選也是沿著無印良品的老套路進行的!無印良品和網易嚴選都是玩的供應鏈貼牌代工,連組裝都沒有組裝,缺乏科技含量!無印良品 、網易嚴選如果不走玩點新意走點科技含量未來前景肯定不妙!要陷入被動打價格戰泥潭,銷量不好賣不動,然後降低價格緩一緩,然後又賣不動!
  • 江瀚:為啥無印良品業績下滑名創優品卻開遍全國?
    來源:金融界網站昨天,我們聊了無印良品在業績下滑的問題,但是就是無印良品的旁邊,有一家同樣日式風格的零售店卻在快速崛起,這就是名創優品,於是很多朋友都在問了,為什麼無印良品出現業績下滑,而名創優品卻能夠開遍全國走向世界呢?
  • 無印良品再爆質量問題 名創優品卻要 IPO 了?
    經過十多年的拓展,「無印良品」在中國市場似乎遇到了瓶頸,儘管價格不斷調整,卻無法扭轉其在華銷售的頹勢。而隨著「名創優品」、「淘寶心選」、「網易嚴選」等品牌的出現,「無印良品」的江湖地位更是逐漸弱化,「名創優品」更是傳出了 IPO 的消息。
  • 為什麼名創優品淨利率比無印良品、優衣庫還高?-虎嗅網
    直到最近,這家「遠看像無印良品,近看像優衣庫,仔細看原來是中國製造」的十元店正式上市,才揭開了神秘面紗:2020財年,名創優品淨利率達到10.8%,居然超過了同期的無印良品、優衣庫、沃爾瑪、大潤發、永輝等一系列著名連鎖零售門店
  • 為啥無印良品美國破產,名創優品卻能大行其道?
    為啥無印良品疲態盡顯每況愈下,名創優品卻步履帶風大行其道?這其中的原因和內涵到底是什麼?一、破產的無印良品和繁榮的名創優品本周五(7月10日),日本零售商無印良品(MUJI)母公司株式會社良品計劃(yohinKeikaku Co)表示,美國分公司已向德拉瓦州一家法院申請破產保護。公司計劃永久關閉部分不盈利店鋪,並重新就門店租金進行談判。
  • 「名創優品」靠山寨起家直逼無印良品 升級版的「十元店」 年營收...
    在小紅書上,名創優品也刷足存在感,相關筆記數量超過4萬;在抖音搜索「名創優品」話題,有5961萬次播放,「名創優品噴霧」「網紅香水名創優品」也均有超過5000萬的播放量。這個印象中一直與「山寨」、「低配」、「質量差」等關鍵詞相伴而行的品牌,如今卻在線上線下都玩得風生水起。它究竟做對了什麼?
  • 無印良品vs名創優品,消費降級帶來家居產品轉向「去品牌化」
    無印良品vs名創優品,消費降級帶來家居產品轉向「去品牌化」  李穎詩 • 2018-11-09 11:01:15
  • 名創優品逆襲之路:優衣庫看了沉默,無印良品看了流淚
    是升級版的十元店,還是山寨版無印良品?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名創優品也太牛逼了……短短四年內,全球開店近3000家!年銷售額超過100億!要知道,優衣庫都已經進入中國整整15年了,也才開了500多家店,麥當勞進入中國27年,也才開2200多家店啊……這發展速度,真是優衣庫看了沉默,無印良品看了流淚。
  • 名創優品將上市募資1億美元,「中國版無印良品」的野心有多大?
    無印良品申請破產,名創優品卻加速擴張名創優品雖是廣州品牌,但其濃濃的日式風被認為是「中國版的無印良品」。7月10日,日本零售商無印良品(MUJI)母公司株式會社良品計劃(yohinKeikaku Co)表示,美國分公司已向德拉瓦州一家法院申請破產保護。
  • 江瀚視野:無法召回的無印良品
    這批被召回的"問題水"容量為330 ~ 500毫升,由位於日本富山縣黑部市的工廠生產,從2018年7月開始在無印良品實體店和網絡商店出售。然而無印良品的問題,似乎還不止這些。更何況無印良品有大量的商品是中國製造,只是到日本旅遊一趟,換了一個標籤,出口轉內銷就形成了高價。無印良品在中國乃是國際市場最大競爭者是名創優品。據了解,兩者有多種商品的供應商是一個。但名創優品的價格卻只是無印良品的三分之一甚至更低。既然有像名創優品這樣更多中國民族品牌的產品去選擇,為什麼還要選擇高價並且質量頻出的外來品牌無印呢?
  • 2000+VS200+ 平價版在華開店數量反超無印良品
    導言:當「反品牌」的無印良品在中國變成了輕奢品,後來者名創優品被稱為「平價版無印良品」。面對已經到來的第四消費時代,中國市場的零售品牌又是如何應對的?  當前的中國市場有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在購物時更加注重產品的實用性和舒適性,而不是簡單或者盲目地追求大牌效應、迷信大牌品質。
  • 沒有看錯,無印良品和名創優品也要來到渥太華啦!
    在去年12月的首個周末,消費者們就早早排起了長隊,以便在低成本家用商品上獲得一些優惠。現在,為了滿足顧客的高需求,這些頗受歡迎的品牌,如Oomomo、Muji和Miniso等,都宣布了大規模的擴張計劃;據悉,這些品牌未來幾年裡將在加拿大各地開設500多家新店。
  • 你夢想的精緻生活,原來只是名創優品?!
    短短幾年時間,這家擺攤像無印良品、招牌像優衣庫、賣貨像大創的神店,從廣州出發遍地開花,不管一線城市還是四線城市,都有名創優品的身影。  不過,也不一定全都是名創優品。在山寨這條路上,中國商家思路開闊勇氣驚人,名創優品山寨日本,後入場的也能山寨名創優品,所謂商場是個圈,轉來轉去,看著都是同一張臉。
  • 無印良品太貴買不起?沒關係,我們還有MINISO名創優品可以逛!
    聽說關注小塔的都變成最新潮最時尚的美女帥哥了哦 ↑↑↑MINISO名創優品,是一家看到後,會忍不住進去溜達的「10元店」,即使沒有需求,出來後通常都會提著「戰利品」。乍一看,跟無印良品的風格有點像,名字還那麼像,山寨風撲面而來~~~沒錯,當初人家就是走MUJI日系風格,即使有很多人詬病的抄襲產品,但它還是慢慢用性價比、便宜好用、種類多樣等優點徵服了我們。它遍地開花,平均每個月都有30家店開業,每次去都挺多人在選購的,不僅是學生黨,還有白領、老人都喜歡去淘貨。
  • 陷利潤下跌「羅生門」 無印良品如何突圍?
    儘管進行了澄清,但不可否認的是,無印良品在中國正遭遇著更加激烈的市場競爭。名創優品、NOME家居、網易嚴選、小米有品等行業品牌都在不斷侵蝕著無印良品的市場份額。同時,消費環境變遷的背景下,無印良品在中國市場的既定定位和發展正在接受衝擊。
  • 無印良品:我價格都降了9次,為什麼中國人還是不買帳了!
    並不是,無印良品今年已經是第九次下降,有些商品價格已經下降了四成,但是還是沒有挽回中國人的心,曾經以極簡主義佔領一席之地,為什麼在今天要在中國節節敗退?分析了一下原因:無印良品之前在日本起家的是因為當時日本經濟處於「經濟滯留期」,對於價格高昂的用品望而卻步,無印良品是打造物美價廉的商品,就如同中國的十元店,走的是親民路線,而轉到中國之後,搖身一變
  • 順流逆流:無印良品的潮頭之戰
    在中國市場,無印良品近三年被爆十餘次質量問題,五年間連續降價11次。一時間,無印良品變無印「涼」品。最後為自救決定在中國轉戰新業態做生鮮市場。反觀純競對企業名創優品,10月15日正式登陸紐交所,市值近70億美元。同年日本無印良品MUJI則作為被告,於2019年11月敗訴原告中國版「山寨」無印良品Natural Mill,並需賠償原告「中國山寨」共計40萬餘元。
  • 無印良品敗在品牌
    廢話不多說,先拋出一個結論:無印良品的基因是一家賣貨公司,而不是一家品牌公司。我之前經常問國內消費行業的大咖如何看無印良品,現在國內有許多人對於無印良品的固有印象,甚至是討論最多的一個觀點,就是認為無印良品是一個品牌設計感十足的公司。就正是因為有如此這般的錯誤印象,我們接下來逐步梳理無印良品的發展歷程,帶大家一起來看無印良品這家公司本質的D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