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名創優品淨利率比無印良品、優衣庫還高?-虎嗅網

2021-01-09 虎嗅APP


大佬們仿佛一站到央視的舞臺上就喜歡打賭。


2012年,CCTV中國經濟年度人物頒獎典禮,馬雲說,10年後電商將取代傳統門店。剛坐上中國大陸首富寶座的王健林聽了覺得不爽,立刻還擊:如果電商10年後在中國零售市場佔50%,我給他一個億,如果沒到他給我一個億。」


一年後,又一場頒獎典禮,這一次輪到董明珠說,小米不算正經製造業。雷軍不知道怎麼反擊,乾脆提出賭一把:5年後如果小米營收超過格力,董明珠就要輸他1塊錢。董明珠覺得只賭1塊錢成何體統,「要賭就賭10億」。


這兩場賭局的進展截然不同。董明珠三天兩頭擠兌小米,而王健林1年後就說當時打賭不過是「玩笑」。但喜歡「蹭流量」的人可不這樣想。


在全世界到處開名創優品「十元店」的葉國富,人狠話也多,一開口就是「馬雲不懂新零售」、「實體店如果輸了,我替王健林出1個億」,「中國只有10%的人看得懂名創優品」。只不過當時根本沒人把他的話當回事。



直到最近,這家「遠看像無印良品,近看像優衣庫,仔細看原來是中國製造」的十元店正式上市,才揭開了神秘面紗:2020財年,名創優品淨利率達到10.8%,居然超過了同期的無印良品、優衣庫、沃爾瑪、大潤發、永輝等一系列著名連鎖零售門店。


10元店的盈利能力,憑什麼吊打無印良品優衣庫沃爾瑪?


印象:讓人覺得便宜


1998年,21歲的湖北青年葉國富南下廣東打工,在佛山一家鋼管廠做業務員的經歷讓他發現了自己的銷售天賦。拿著一年12萬元的銷售提成,2001年,他和做過化妝品銷售的女朋友一起,在佛山禪城開了一家化妝品小店。


沒過多久,葉國富在廣州繁華的上下九步行街,捕捉到了更賺錢的生意——十元飾品店。三年後,葉國富將店鋪開到了廣州,取名「哎呀呀」。據他解釋,這一名字來自消費者到店後的驚呼,因為店內東西很便宜。


2012年,葉國富在日本旅遊時,發現日本有很多的百貨店和精品店,也賣著一些便宜但是質量不錯的小商品,讓他更為驚訝的是,這些商品,很多都印著「madein china」。做了十年的小飾品之後,深諳「小商品大利潤」之道的葉國富創辦了名創優品,改售日用小商品。


8年後,這家總部在中國、卻對外宣稱為日本設計師品牌的公司正式上市。截至今年6月30日,名創優品已經進駐了超過80個國家和地區,開設超4200家門店,其中直營129家,加盟4093家;在中國市場開拓了超過2500家門店,海外市場超過1680家。去年GMV達到190億,是全球規模最大的自有品牌綜合零售商。


名創優品賣的小商品超過8000個SKU,涵蓋生活家居、電子電器、紡織品、包袋配飾、美妝工具、玩具系列、彩妝、護膚洗護、休閒食品、香水香氛、文具禮品等11個品類。其中中國區超過95%的產品零售價格低於50元人民幣。


名創優品的定價和策略,就是跟淘寶白牌相比,質量更好、顏值更高;跟無印良品比,便宜得多。



為了保持消費者的新鮮感,讓他們每次進入商店時都有新的驚喜,名創優品每隔7天會從10000個產品創意裡挑出100個產品進行更新,讓消費者「每周都來一次」。更重要的是,這種快速上新策略,讓市場上的模仿產品沒那麼快出現。


物美價廉品類多,名創優品用超低價滿足了成年人那句「我全都要」,那它是怎麼賺錢的?


現實:淨利率比無印良品、優衣庫還高


在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全球門店生意都難做,但名創優品卻在維持增長。2020財年,年收入達89.79億人民幣,毛利率30.4%,最為亮眼的數據是其淨利潤率達到10%,這是比無印良品、優衣庫都好的水平。



要論生活雜貨零售商,無印良品才是真正的元祖。無印良品在日文中意為沒有商標的優質產品,採用弱化品牌LOGO的反品牌概念,在包裝與產品設計上皆無品牌標誌,強調產品本身的價值,通過減少從生產到流通過程中的各種浪費,包括改良工序、採取簡約包裝等,提供品質和百貨店一樣,但是價格只有70%的產品。


只不過,當無印良品進入中國,定價卻顯著高於日本本土。除了「智商稅」之外,物流成本是很重要的因素。過往無印良品在中國生產的產品,均需發到日本本土,在分揀中心按照每個店的需要進行二次分揀,再以進口的方式進入中國,物流成本當然高了。



近兩年無印良品開始改進物流體系,逐步實現產地直銷,物流成本顯著降低,但是由於過於強調「生活方式」,導購、銷售人數激增,同店銷售額、利潤出現下滑。



跟高定位、高成本、低利潤的無印良品相比,名創優品在中國市場的發展策略要接地氣得多:


1. 對接品牌廠家的代工廠。


名創優品的崛起,首先依賴於中國無敵的製造業和代工廠,可以讓名創優品直接和大牌的頭部工廠合作,例如香水找了香奈兒的工廠奇華頓,眼線筆來自迪奧的工廠瑩特麗等。


2. 門店多、規模大,壓低生產單價。


龐大的線下零售網絡賦予名創優品強大的規模化採購優勢,每次下單都是以「萬件」計,在供應商環節有強大的議價權,攤薄平均生產成本。同時,許多供應商都是以OEM/ODM的形式買斷式地為名創優品定製設計、生產產品。


名創優品與供應商之間採取「以量定價+買斷定製+不壓貨款」的合作模式,直接採購、規模化、縮短帳期的方式來構建供應鏈壁壘。在商品合作周期,根據市場需求倒推採購數量,免去供應商的庫存壓力;採購價格由訂單規模決定,並將回款期壓縮到15天。


中國市場是買方市場,因此供應商出於對回款的擔憂,會在報價上有所保留。但是與名創優品合作,供應商無後顧之憂,會給其提供最低報價。因此,名創優品能夠把超過95%的產品零售價格低於50元人民幣。


3. 控制銷售人員規模。


名創優品中國區員工為2047名。其中29.9%負責產品研發和供應鏈管理,超過48%負責管理和運營。從某種意義上說,名創優品實際上是藉助加盟商,直接連接了供應商和消費者。


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名創優品這樣高的淨利潤率水平,能持續下去嗎?


先手:自有品牌的大時代


以歐美零售業的發展史為鏡,名創優品以自有品牌打開市場的做法,很可能是中國零售業新時代的起點。


長期以來,中國零售商習慣於僅承擔終端分銷職責,欠缺自有品牌開發所需要的市場調研、產品研發、組織生產、供應鏈管理、質量控制、品牌戰略、資金運作、廠家關係等能力。而在零售業更發達的歐美,情況截然不同。


在美國,自有品牌的市場規模近8萬億元,中國則僅有1萬億元。歐美自有品牌發展水平較高,其中歐洲自有品牌佔比最高,整體水平超過30%,而亞太地區、拉丁美洲佔比較小。



歐洲、美國連鎖零售門店的自有品牌比例之所以高,第一大原因,是零售業集中度高,零售商對生產商具有規模優勢,因此用更低價、但淨利率更高的自有品牌來提高利潤水平。



例如沃爾瑪,從1980年代起開始發展自有品牌,目前自有品牌SKU佔比約30%,主打的是惠宜和沃集鮮。沃爾瑪通過嚴控成本、節省中間環節費用提高毛利,將自有品牌價格做到比同質產品低25%左右,但仍能貢獻更高利潤。目前沃爾瑪自有品牌貢獻收入30%,但利潤貢獻近50%。


而中國零售業很分散,2012年Top10連鎖零售商份額僅3.68%。但中國連鎖企業集中度近幾年逐漸上升,自有品牌也隨之出現,盒馬、永輝等都不斷推出自己的生鮮產品。



自有品牌湧現的第二大原因,就是工業、製造業水平崛起。目前中國已經擁有大量優質產業集群,但目前品牌化進程相對滯後,有大量優質產品以「白牌」的形式低價賣出,甚至像名創優品、元氣森林一樣不得不裝扮成日本風格來打開銷路。


但從長遠而言,連鎖零售商擁有渠道優勢,更容易觸及消費者,可以通過大數據等方式發現消費者的細化需求實現差異化選品,然後通過自有品牌打造「我有你沒有且難以複製」的競爭力,從而實現較高毛利。從這個角度來說,名創優品走在了中國零售業的前沿。


研報推薦


1. 招商證券的寧浮潔在《自有品牌研究框架:從規模化到差異化到定製化,進擊的中國自有品牌》中指出,自有品牌在零售企業發展戰略中扮演功能略有差異,但最終都通過改善毛利率和復購率改善利潤。傳統零售商做自有品牌有天然優勢,電商則由於反饋的是流量數據而不是工廠本身質量相對無優勢。


2. 華創證券的郭慶龍在《復盤無印良品發展之路,以觀九木雜貨社強勁擴張》中回顧了無印良品發展,分為三個階段「快速發展期」、「改革調整期」、「海外擴張期」,各有特點,分別為:1)順應日本經濟形勢,業績一路高歌猛進;2)前期發展問題顯現,多項改革並舉實現業績回升;3)持續拓展品類與消費場景,向海外市場進軍。對中國零售業有啟發意義。


3. 東吳證券的吳勁草在《平價大生意:名創優品崛起之路》中指出,國內優質供應鏈通過品牌化兌現價值,SKU多但沒有價格錨定的商品,具備較高的品牌化潛力。名創優品做對的幾件事:品牌化減少中間環節,加快流通效率,快反+高周轉,降低風險適應潮流;接地氣,價格足夠低,照顧到廣大下沉市場;產品設計有特色,形成差異。


相關焦點

  • 名創優品暴打無印良品了……
    點擊藍字關注月月克金融名創優品已經在美國上市了,引起的市場反響並不熱烈,但我覺得這個公司還是可以關注的。題目是標題黨,但也不僅僅是標題黨,名創優品已經在三個層面超過了無印良品。首先是開店規模,截至今年6月,名創優品全球門店4222家,其中境內開店2533家,境外開店1689家,而同期無印良品的全球門店不到1000家。
  • 名創優品逆襲之路:優衣庫看了沉默,無印良品看了流淚
    是升級版的十元店,還是山寨版無印良品?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名創優品也太牛逼了……短短四年內,全球開店近3000家!年銷售額超過100億!要知道,優衣庫都已經進入中國整整15年了,也才開了500多家店,麥當勞進入中國27年,也才開2200多家店啊……這發展速度,真是優衣庫看了沉默,無印良品看了流淚。
  • 無印良品在走下坡路,為什麼名創優品卻混的風生水起?
    而在年輕人扎堆、打著「美好生活」標籤的APP上,名創優品也聲量不小:小紅書相關筆記數量超過8萬,抖音上相關視頻播放量超過1.5億。 印象中,這個logo酷似優衣庫、裝修和產品風格緊跟無印良品的品牌,一直與「山寨」、「低配」、「質量差」等關鍵詞相伴而行,如今卻在線上線下都玩得風生水起。DT君(公眾號ID:DTcaijing)好奇,名創優品到底憑啥打動了年輕人?
  • 江瀚:為啥無印良品業績下滑名創優品卻開遍全國?
    來源:金融界網站昨天,我們聊了無印良品在業績下滑的問題,但是就是無印良品的旁邊,有一家同樣日式風格的零售店卻在快速崛起,這就是名創優品,於是很多朋友都在問了,為什麼無印良品出現業績下滑,而名創優品卻能夠開遍全國走向世界呢?
  • 無印良品再爆質量問題 名創優品卻要 IPO 了?
    經過十多年的拓展,「無印良品」在中國市場似乎遇到了瓶頸,儘管價格不斷調整,卻無法扭轉其在華銷售的頹勢。而隨著「名創優品」、「淘寶心選」、「網易嚴選」等品牌的出現,「無印良品」的江湖地位更是逐漸弱化,「名創優品」更是傳出了 IPO 的消息。
  • 為啥無印良品美國破產,名創優品卻能大行其道?
    來源:江瀚視野觀察最近一段時間,世界零售市場可謂是雲波詭譎,大量企業面臨著巨大的困境,這不,著名的零售巨頭無印良品近日申請破產保護了。但是我們卻觀察到一個特殊的現象,就是在無印良品在美國瀕臨破產的時候,中國的名創優品們卻能夠活得很好,不僅營業收入保持高速增長,在疫情衝擊下快速復工回血,還傳出逆勢擴張加快海外開店速度的消息。
  • 無印良品節節敗退,名創優品步步為營
    2020年10月15日,品牌成立才6年的「十元店」名創優品在美國紐交所風光上市;而後,12月18日名創優品發布三季度財報,實現營收利潤雙增長。 反觀品牌成立40年,2005年進入中國市場的無印良品,多次降價卻沒能留住消費者,市場佔有率不斷下降,日漸式微。
  • 無印良品 網易嚴選 名創優品誰才是人生贏家?
    聽到這三個字在腦海的中的印象,無印良品是生活類匠心,網易嚴選是山寨,名創優品科技化!無印良品雖然是日本的品牌,但是百分之99.99的產品是國內工廠代工!也就是所謂的貼牌,玩的是供應鏈整合!網易嚴選差不多,網易嚴選也是沿著無印良品的老套路進行的!無印良品和網易嚴選都是玩的供應鏈貼牌代工,連組裝都沒有組裝,缺乏科技含量!無印良品 、網易嚴選如果不走玩點新意走點科技含量未來前景肯定不妙!要陷入被動打價格戰泥潭,銷量不好賣不動,然後降低價格緩一緩,然後又賣不動!
  • 「名創優品」靠山寨起家直逼無印良品 升級版的「十元店」 年營收...
    「山寨出身」「愛蹭熱度」但贏在日用品的性價比高說到名創優品,就不得不提無印良品。兩個品牌名字相似,而且售賣的都是生活用品,前者常常被形容為無印良品的降級山寨版。起初,名創優品的路人緣一直不怎樣,不喜歡它的人認為其打擦邊球,蹭各種名牌熱度,連logo都疑似抄襲優衣庫。作為無印良品粉絲,93年的波妹最早對名創優品也是嗤之以鼻的。
  • 瘋狂的優衣庫,失落的無印良品
    儘管無印良品在中國市場自身陷入發展瓶頸,但其所倡導的產品理念卻依然得到中國消費者的高度認同——近年來國內新零售家居雜貨品牌層出不窮,熱度一浪高過一浪,在他們的身上,或多或少都有著無印良品的影子。  深有意味的是,作為同樣來自日本的品牌優衣庫優衣庫卻依靠基本款逆勢而上,不斷製造話題熱點徵服消費者,據時尚商業快訊數據,在截至2月28日的上半財年內,優衣庫母公司迅銷集團銷售額同比增長6.8%至1.27萬億日元約合763億人民幣,毛利率為47.9%,淨利潤增長近兩位數,錄得9.5%至1140億日元約合68億人民幣,創歷史新高
  • 無印良品vs名創優品,消費降級帶來家居產品轉向「去品牌化」
    無印良品vs名創優品,消費降級帶來家居產品轉向「去品牌化」  李穎詩 • 2018-11-09 11:01:15
  • 名創優品將上市募資1億美元,「中國版無印良品」的野心有多大?
    無印良品申請破產,名創優品卻加速擴張名創優品雖是廣州品牌,但其濃濃的日式風被認為是「中國版的無印良品」。7月10日,日本零售商無印良品(MUJI)母公司株式會社良品計劃(yohinKeikaku Co)表示,美國分公司已向德拉瓦州一家法院申請破產保護。
  • 想幹掉優衣庫?無印良品怎樣才能在中國成功上位
    改氣質:藝術家跟商人取經先別鐵口直斷無印良品這次是成是敗。有個有趣的細節,能一窺無印良品與優衣庫的氣質差別。無印良品最被大陸消費者詬病的就是中日差價,儘管已經連續5次宣布價格下調,得到的評價依然是「還不夠」,部分商品的差價依然高達40%。對此,無印良品高管曾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委屈」。
  • 這些日企在中國有多賺錢:優衣庫月入30億,無印良品月入4億
    天下網商記者 李丹在歐美市場,優衣庫和無印良品這樣的日本企業滲透困難,處於劣勢,常常吃力不討好,陷入虧損。但在中國例外。中國一向是日企必爭之地,也是優衣庫和無印良品最大的海外市場。
  • 順流逆流:無印良品的潮頭之戰
    在中國市場,無印良品近三年被爆十餘次質量問題,五年間連續降價11次。一時間,無印良品變無印「涼」品。最後為自救決定在中國轉戰新業態做生鮮市場。反觀純競對企業名創優品,10月15日正式登陸紐交所,市值近70億美元。同年日本無印良品MUJI則作為被告,於2019年11月敗訴原告中國版「山寨」無印良品Natural Mill,並需賠償原告「中國山寨」共計40萬餘元。
  • 你夢想的精緻生活,原來只是名創優品?!
    / 圖蟲創意  乍一看名創優品的店面,很容易產生疑惑:這到底是優衣庫呢,還是無印良品呢,還是大創(DAISO)呢?  走進店裡,又會二次疑惑:咦,這個杯子我好像在哪裡見過!啊,這雙拖鞋也是!呵,這款式好眼熟!  陷在質檢門和關店潮裡的無印良品快要不行了,踩在前輩屍體上的名創優品倒是快要上市了。
  • 無印良品敗在品牌
    先看公司名,其實無印良品在日本的上市公司主體名稱並不叫MUJI,而是叫做【良品計畫】,【良品】就是好東西,【計畫】在日語裡就是設計,規劃的意思。對日企熟悉的人肯定知道,這其實很像了日本企業中的新品規劃事業部的叫法。其實沒錯,無印良品的前身就是日本的大型綜合商超【西友】的渠道品牌部門。為什麼西友要做渠道品牌這個事兒?
  • 市值近70億美金,名創優品做潮玩的底氣是什麼?
    從高性價比的零售商品到高溢價的盲盒生意,名創優品拓展業務版圖的底氣何在?名創優品創始人葉國富認為,品牌最成功的地方就是設計。紅底白字,撞款了優衣庫的logo、參考無印良品的店內設計,產品上「日本東京都目黑區株式會社名創優品產業」的生產者地址,無一不向消費者傳達著高品質、大品牌的信號。雖然面臨著抄襲爭議,但日系精品零售的直觀品牌視覺營銷已然奏效。
  • 名創優品真的是日本品牌嗎?
    雖然我們都可以發現名創優品無論是從商品的包裝還是店鋪的LOGO都是日文,很多人一開始也都因為它的日文"迷了眼睛",但是我們可以發現商品的生產地都是"MADE IN CHINA",不僅如此還有人指出某些商品包裝上面印的日文還存在語法錯誤。名創優品還有一個逃不過大家議論的"弊病"就是山寨,而且是山寨得十分多元化。
  • 靠「模仿」日本走紅的名創優品成功上市!為什麼人人都愛日系風?
    日本人對於名創優品也不陌生,不過留下的卻並不是什麼好印象,在他們看來,名創優品從品牌理念到產品設計都是模仿(抄襲)了日本的品牌,比如無印良品、優衣庫以及大創百元店等,就是一個完完全全的「山寨品」。多方日媒都報導了名創優品上市的新聞,日本共同社更是直言:「以模仿優衣庫和無印良品的手法急速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