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wangshang / 李丹 / 2020-01-13
摘要:在中國,優衣庫月入30億元,無印良品月入4億元。
天下網商記者 李丹
在歐美市場,優衣庫和無印良品這樣的日本企業滲透困難,處於劣勢,常常吃力不討好,陷入虧損。
但在中國例外。中國一向是日企必爭之地,也是優衣庫和無印良品最大的海外市場。
近日,優衣庫和無印良品的母公司相繼發布財報,公布去年9-11月的業績。中國成了最大亮點。
優衣庫中國門店超700家
迅銷財報顯示,2019年9-11月,優衣庫在中國市場(包括大陸、香港和臺灣)的營收同比增長5.8%至1427億日元(約合人民幣90億元),平均月收入30億元。電商勢頭尤其猛,增幅約為30%。
和在歐美火爆的快消品牌ZARA相比,優衣庫衣服的質量更好,基本款居多,在中國頗受歡迎。優衣庫迎合國人的網購需求,消費者還能在線上下單,去線下門店提貨。近五年的天貓雙11,優衣庫都是服裝類目的冠軍,超過中國本土品牌森馬和美特斯邦威。
2015年開始,優衣庫加快擴張,每年在中國鋪開近百家新店,目前,中國的門店數超過700家。來自中國市場的營收佔比持續提升,截止2019年11月底已經達到了22.9%。
無印良品在中國月入4億元
無印良品在日本屬於和優衣庫一樣的平價品牌,產品包括服裝、雜貨、食品和家具等。特色是「物有所值」。不要商標,標籤和設計儘可能簡約,所謂「無印」,商品的原材料和工藝精益求精,所謂「良品」。它推崇的極簡主義,less is more的理念,切中了日本中產階級的需求。
2019年9-11月,MUJI在中國新開店18家。其在中國的門店總數已達335家,接近優衣庫的一半。
此前有媒體報導稱,無印良品在中國利潤下滑,從官方公布的財報來看,中國的業績不算差。
無印良品母公司良品計劃的財報顯示,2019年9-11月,無印良品在中國的營收同比上漲12%,同店銷售額微降0.1%。2019年3-11月,良品計劃在中國的營收同比增長11.9%達到567億日元(約合人民幣37億元),平均月入4億元,是優衣庫的七分之一。
截至2019年2月28日的2019財年,良品計劃的營業利潤下滑1.2%,八年來首次下跌。無印良品不得不降價。去年8月30日起,無印良品在日本開始的新一輪降價,涉及多達1100種日用品和零食。
在人力成本上升的情況下,降價壓低了利潤,2019年9-11月,良品計劃的營收上漲8.6%至1118億日元(約合人民幣70.6億元),淨利潤則大幅下滑40.7%至72億日元(約合人民幣4.6億元)。
無印良品的困局
無印良品在中國市場動作遲緩,並且它的招牌產品多年不更新,很容易被模仿。
近幾年,以名創優品和網易嚴選為代表的後起之秀在線上線下都對無印良品形成威脅。
名創優品用快時尚的方式做百貨,擴張速度很快,成立5年營收達170億元,門店突破3500家。網易嚴選一開始就以和無印良品同一廠家作為賣點,價格卻低了一半,吸引了不少原始客戶。
無印良品在中國也多次降價,可是在價格方面,無印良品仍然不佔優勢。以文具為例,3.5元可以在名創優品買到多款籤字筆,但無印良品的筆售價最低就要8元。記者發現,在MUJI的天貓店裡,銷量最高的是38元的睫毛夾,而千元價位的手錶、家具則少人問津。
為了應對激烈的同質化競爭,降價之外,無印良品也開始多元化嘗試,頻頻跨界。
比如,在北京和深圳,無印良品開起了高檔酒店MUJI Hotel;2019年12月,位於青島的無印良品家裝店MUJI INFILL開業,提供從規劃調整到設計施工一條龍服務;在上海、深圳等地的部分門店,通過MUJI BOOKS銷售書籍,無印良品把門店變成了一個休閒的去處;無印良品也把上海的咖啡廳Cafe&Meal MUJI複製到了南京和杭州,提供咖啡和食物。
無印良品一改往常的「佛系」,一副躍躍欲試所有行業的樣子。至於跨界效果如何,還有待時間檢驗。
編輯 杜博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