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快時尚?快時尚起源於上世紀中葉的歐洲,最初的時候,只是作為一種對時裝秀裡的設計進行快速模仿,但演化至今,「快時尚」已成為時尚潮流的大眾化代言。他們靠較低的價格佔據商場的重要位置,主攻主流消費者。在「快時尚」上最具有代表性的品牌,主要是ZARA、GAP、H&M、UNIQLO等企業,他們幾乎佔據了快時尚市場的大部分份額。
快時尚品牌的快在哪裡?怎麼實現的?
快時尚品牌的快主要體現在這些企業通常把奢華多變的時尚、品質與大眾平價結合一起,實現了像麥當勞賣漢堡一樣販賣「時裝」。在供應鏈環節,他們砍掉了層層中間商,把消費者的購買及需求信息以最快的速度反饋給廠家,高頻次地更新商品。另外,快時尚品牌們通常會以超高的薪水聘請奢侈品設計師加盟,打造一流的形象,讓消費者產生:「花最少的錢,買最時尚的產品」的錯覺。而說到快時尚界,擁有眾多快時尚知名品牌的日本就不得不提。
日本快時尚品牌在中國過得怎麼樣?
作為一個時尚之都,日本在快時尚界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尤其是在亞洲地區,更是吸引了無數的粉絲。日本的快時尚品牌,以UNIQLO、MUJI為代表,較知名的還有GU、DAHE等。
UNIQLO
2002年9月,中國首家UNIQLO店於上海開業。據日本媒體報導,迅銷集團表示,其旗下品牌優衣庫(需求面積:1800-2000平方米)計劃以每年新開100家店的速度在中國進行發展,預計在未來五年時間內中國優衣庫的店鋪數將超過日本國內。
截止2015年上半年,優衣庫在華店鋪數接近470家,約為H&M和GAP在華店鋪數的總和。在十大品牌2015年上半年新開的95家門店中,優衣庫就佔了31家,在華店鋪覆蓋全國79個城市。另外,在2015雙11,優衣庫以6億的銷售額拿下了服裝類目的冠軍,成了當之無愧的「榜霸」。線上線下全面開花,優衣庫在日本快時尚品牌中獨領風騷。
無印良品
2005年7月,其上海專賣店正式開業。2015年3-5月的營業收入同比大漲90%。目前,無印良品在全國範圍有門店28家、日本百餘家。2015年7月24日,無印良品母公司良品計劃決定在2015年8月以後,將在中國銷售的衣物等約260個品類的商品價格平均下調20%。預計未來將會吸引更度中產階級消費者。
GU
2013年秋GU進入中國,這要比UNIQLO晚了近12年。在快時尚中,UNIQLO的價格已算「親民」,但GU的價格比前者平均再低20%~30%左右。兩年過去,GU在中國市場的進展顯得有些「緩慢」。截止2015年,GU在中國僅開出了兩家門店,除了在淮海路的第一家旗艦店,另一家依舊在上海——長寧區的金虹橋商場。業內人士表示,GU與優衣庫雖然同屬一個集團,但由於進入市場較晚,再要打響知名度就很困難。
IMAGE
2012年,日本IMAGE集團正式入華,與走秀網聯合宣布了雙方線上的獨家合作計劃。據悉,IMAGE認為傳統的通過線下開店的方式進入中國已不合時宜,故「曲線」進入中國。但根據近兩年的市場情況來看,IMAGE的市場份額仍不太樂觀,進展速度緩慢。
BAROQUE
與IMAGE差不多同時進入中國市場的BAROQUE則有著與其不同的結果,自入駐這兩年,已接連在北京西單大悅城、三裡屯Village等潮人聚集地開了店鋪,目前在中國已經開出了22家門店。Baroque巴羅克曾表示,收購之後計劃每年在中國新增100家門店。隨著在中國業務的增長,Baroque巴羅克寄望利用百麗國際和鼎暉投資財政上的支持在其他亞洲市場甚至是歐美市場擴張,發展成為亞洲主要服裝和鞋履零售商。
日本快時尚品牌在華——喜憂參半
總的來說,日本快時尚品牌在華發展有好有壞。優衣庫、無印良品,以及BAROQUE的發展速度高於其本地市場的發展速度,出現這種情形的原因也不難理解,其本地市場已趨向飽和,發展速度達到了一個平穩期,中國市場對於它們來說,還是一個很陌生的環境。在前期擴張期會高速增長。
另一方面,GU、IMAGE的發展則不容樂觀。對於GU來說,雖然與優衣庫錯開了價格區間,但由於中國服裝市場的特殊性和其進華的時間太晚,最終錯過了發展的良機。對於IMAGE來說,則是策略性失敗,其低估了中國服裝電商市場的複雜程度,加上競爭對手的不斷增多,故很難實現大規模擴張。
在中國零售市場細分化越來越嚴重的今天,,差異化競爭已成眾多品牌的必經之路。從郵購到實體店,從實體店到線下線上同時布局,日本快時尚品牌的在華策略也一直在發生改變。在全球快時尚發展趨勢變緩的大背景下,日本快時尚品牌能否走得更穩更快?也許只有善於變革、不斷創新的日本快時尚品牌,才能在中國快時尚市場上站穩腳尖。
本文轉載來自:億邦動力網,不代表贏商網觀點,如需轉載請聯繫原作者。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繫贏商網,電話:020-37128209;郵箱:news@winsh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