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衣庫、無印良品日本快時尚品牌在中國過得怎麼樣?

2020-12-19 贏商網

  什麼是快時尚?快時尚起源於上世紀中葉的歐洲,最初的時候,只是作為一種對時裝秀裡的設計進行快速模仿,但演化至今,「快時尚」已成為時尚潮流的大眾化代言。他們靠較低的價格佔據商場的重要位置,主攻主流消費者。在「快時尚」上最具有代表性的品牌,主要是ZARA、GAP、H&M、UNIQLO等企業,他們幾乎佔據了快時尚市場的大部分份額。

  快時尚品牌的快在哪裡?怎麼實現的?

  快時尚品牌的快主要體現在這些企業通常把奢華多變的時尚、品質與大眾平價結合一起,實現了像麥當勞賣漢堡一樣販賣「時裝」。在供應鏈環節,他們砍掉了層層中間商,把消費者的購買及需求信息以最快的速度反饋給廠家,高頻次地更新商品。另外,快時尚品牌們通常會以超高的薪水聘請奢侈品設計師加盟,打造一流的形象,讓消費者產生:「花最少的錢,買最時尚的產品」的錯覺。而說到快時尚界,擁有眾多快時尚知名品牌的日本就不得不提。

  日本快時尚品牌在中國過得怎麼樣?

  作為一個時尚之都,日本在快時尚界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尤其是在亞洲地區,更是吸引了無數的粉絲。日本的快時尚品牌,以UNIQLO、MUJI為代表,較知名的還有GU、DAHE等。

  UNIQLO

  2002年9月,中國首家UNIQLO店於上海開業。據日本媒體報導,迅銷集團表示,其旗下品牌優衣庫(需求面積:1800-2000平方米)計劃以每年新開100家店的速度在中國進行發展,預計在未來五年時間內中國優衣庫的店鋪數將超過日本國內。

  截止2015年上半年,優衣庫在華店鋪數接近470家,約為H&M和GAP在華店鋪數的總和。在十大品牌2015年上半年新開的95家門店中,優衣庫就佔了31家,在華店鋪覆蓋全國79個城市。另外,在2015雙11,優衣庫以6億的銷售額拿下了服裝類目的冠軍,成了當之無愧的「榜霸」。線上線下全面開花,優衣庫在日本快時尚品牌中獨領風騷。

  無印良品

  2005年7月,其上海專賣店正式開業。2015年3-5月的營業收入同比大漲90%。目前,無印良品在全國範圍有門店28家、日本百餘家。2015年7月24日,無印良品母公司良品計劃決定在2015年8月以後,將在中國銷售的衣物等約260個品類的商品價格平均下調20%。預計未來將會吸引更度中產階級消費者。

  GU

  2013年秋GU進入中國,這要比UNIQLO晚了近12年。在快時尚中,UNIQLO的價格已算「親民」,但GU的價格比前者平均再低20%~30%左右。兩年過去,GU在中國市場的進展顯得有些「緩慢」。截止2015年,GU在中國僅開出了兩家門店,除了在淮海路的第一家旗艦店,另一家依舊在上海——長寧區的金虹橋商場。業內人士表示,GU與優衣庫雖然同屬一個集團,但由於進入市場較晚,再要打響知名度就很困難。

  IMAGE

  2012年,日本IMAGE集團正式入華,與走秀網聯合宣布了雙方線上的獨家合作計劃。據悉,IMAGE認為傳統的通過線下開店的方式進入中國已不合時宜,故「曲線」進入中國。但根據近兩年的市場情況來看,IMAGE的市場份額仍不太樂觀,進展速度緩慢。

  BAROQUE

  與IMAGE差不多同時進入中國市場的BAROQUE則有著與其不同的結果,自入駐這兩年,已接連在北京西單大悅城、三裡屯Village等潮人聚集地開了店鋪,目前在中國已經開出了22家門店。Baroque巴羅克曾表示,收購之後計劃每年在中國新增100家門店。隨著在中國業務的增長,Baroque巴羅克寄望利用百麗國際和鼎暉投資財政上的支持在其他亞洲市場甚至是歐美市場擴張,發展成為亞洲主要服裝和鞋履零售商。

  日本快時尚品牌在華——喜憂參半

  總的來說,日本快時尚品牌在華發展有好有壞。優衣庫、無印良品,以及BAROQUE的發展速度高於其本地市場的發展速度,出現這種情形的原因也不難理解,其本地市場已趨向飽和,發展速度達到了一個平穩期,中國市場對於它們來說,還是一個很陌生的環境。在前期擴張期會高速增長。

  另一方面,GU、IMAGE的發展則不容樂觀。對於GU來說,雖然與優衣庫錯開了價格區間,但由於中國服裝市場的特殊性和其進華的時間太晚,最終錯過了發展的良機。對於IMAGE來說,則是策略性失敗,其低估了中國服裝電商市場的複雜程度,加上競爭對手的不斷增多,故很難實現大規模擴張。

  在中國零售市場細分化越來越嚴重的今天,,差異化競爭已成眾多品牌的必經之路。從郵購到實體店,從實體店到線下線上同時布局,日本快時尚品牌的在華策略也一直在發生改變。在全球快時尚發展趨勢變緩的大背景下,日本快時尚品牌能否走得更穩更快?也許只有善於變革、不斷創新的日本快時尚品牌,才能在中國快時尚市場上站穩腳尖。

本文轉載來自:億邦動力網,不代表贏商網觀點,如需轉載請聯繫原作者。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繫贏商網,電話:020-37128209;郵箱:news@winshang.com

相關焦點

  • 瘋狂的優衣庫,失落的無印良品
    ,無印良品已經違背了它的初衷物美價廉,雖然已經連續10次降價,但在日本以外的海外市場價格依然高企,儼然成了奢侈品牌。從一開始,無印良品在中國,就一直與中產階 級和精緻生活息息相關。  儘管一直被人詬病在中國市場的定價遠高於日本市場,但憑藉「性冷淡」的設計風格和簡潔、淳樸的產品理念,這個在日文中意為「無品牌標誌的好產品」的無印良品,反倒在中國市場建立起了自己獨特的品牌認知。
  • 為何優衣庫遭瘋搶 無印良品卻越賣越涼?
    十多年前,有兩個日本的連鎖品牌前後腳進入了中國,一個是優衣庫,另一個是無印良品。十多年過去了,這兩個品牌在中國市場的命運出現了非常戲劇性的不同。01優衣庫是2002年進入中國,在上海的淮海路開了第一家店。
  • 想幹掉優衣庫?無印良品怎樣才能在中國成功上位
    而彼時,與無印良品同時期誕生的優衣庫,因包括在中國等市場的全球化戰略的成功,正創造業績三連翻的奇蹟。臨危受命的日本商界傳奇人物松井忠三,以回歸質樸的收縮戰略,用了足足7年時間才帶領無印良品重回巔峰。2015年,無印良品換上有多年海外工作經驗的松崎曉任社長(松井忠三變成了名譽會長),再次提出全球擴張計劃,要在海外建4倍於本土的門店數量。
  • 無印良品敗在品牌
    裡面涉及到:激活一線門店經營能力,門店位置調整到租金更便宜的地方開店等,但在我看來這些改革也只是幫助無印良品建立好了標準的SPA模式,或者說向已經把SPA模式玩轉得很6的優衣庫更近一步。但依然沒有擺脫其根本:賣貨者思維。雖然無印良品始終在宣傳自己是一個品牌,但他好像還並不明白做品牌和賣貨的區別。
  • 無印良品「破產」、優衣庫持續擴張,重新認識產品為王!
    相比無印良品如今中國市場的200多家分店,優衣庫以絕對性的700多家優勢獨佔鰲頭,當初認為品牌門店在精而不在多的受眾在如今其利潤持續下跌,破產清算後消失無聲。1、品牌烙印下,造就的消費認同偏差感。而無印良品相比優衣庫的平易近人就顯得孤傲高冷了許多,整體品牌調性的冰冷度令受眾難以產生親密的品牌粘性。品牌產品類型的豐富多樣化與極簡美學的極致薰陶,使無印良品在良好產品質量之上產生了一種獨特的優越感,專業品牌設計貼心服務感大於產品的購買慾。
  • 這些日企在中國有多賺錢:優衣庫月入30億,無印良品月入4億
    天下網商記者 李丹在歐美市場,優衣庫和無印良品這樣的日本企業滲透困難,處於劣勢,常常吃力不討好,陷入虧損。但在中國例外。中國一向是日企必爭之地,也是優衣庫和無印良品最大的海外市場。
  • 無印良品在中國賣不動了,日本成功無印良品在中國做錯了什麼?
    在今年4月份的時候,我們曾經專門有過一篇文章《世界成功中國失敗的無印良品,為什麼只在中國賣高價?》討論無印良品的發展模式在中國到底出現了什麼樣的問題,裡面重點論述過無印良品的起家歷程,以及無印良品在中國和日本完全相反的兩種定價方式,當時我們對無印良品的定價問題曾今專門論述過,時間過去半年多,無印良品也是降價多次,但是為啥無印良品降價也不管用呢?
  • 真假「無印良品」難辨,為何日本無印良品這次慘敗?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RideIP玩轉智慧財產權」(ID:RideIP0606)同為受國內消費者歡迎的日本品牌,優衣庫時不時霸佔熱搜,無印良品則各種安靜低調,難得上一次熱搜,竟然是因為商標侵權敗訴……質樸到有點
  • 優衣庫VS無印良品:一個攢足了勁要「擴張」,一個正在走下神壇
    兩家人盡皆知的日本品牌在中國的命運,走向了完全不同的方向。一邊,優衣庫加快中國擴張的步伐,優衣庫母公司迅銷集團會長兼社長柳井正表示,將在中國開設更多門店,按中國人口計算,預計可開3000家。中城商業研究院《5-7月中國實體商業信心指數》調研報告顯示,2020上半年,服飾業態整體開關店比從2019年的0.98驟降至0.65,顯示品牌商家擴張動能減弱,門店呈劇烈收縮態勢。然而我們在優衣庫身上依然看不到任何要衰落的影子。優衣庫VS無印良品,優衣庫究竟有什麼魔力,能在如此蕭條的市場中逆風飛翔?
  • 日本年輕人也逛優衣庫和無印良品?得了吧,那都是給中國人穿的!
    之前本格男士介紹過日本初入職場的年輕人都去哪裡買正裝。(戳這裡)那平時的生活休閒裝,他們都去優衣庫、H&M、無印良品買嗎?還是像傳說中那樣崇尚奢侈品大牌?NO!對於生活休閒裝,日本年輕人的基本要求就三個:質量、舒適、簡潔。且質量為先。優衣庫、無印良品都是受預算或時間局限的無個性選擇。在買衣服這件事上,日本年輕人都非常有主見。各種品牌集合店、買手店和聯名款就為提供不同的搭配風格提供了土壤。
  • 8月1日起無印良品260多個品類商品降價20%
    日前有消息稱,無印良品計劃自今年8月1日開始在中國對260多個品類的商品降價20%,而目的則是「通過價格優勢進一步擴大消費層」。這個以銷售生活雜貨、服飾類商品為主的日本品牌,在中國市場受到不少中產階級、文藝青年的喜愛,雖然常常被與快時尚相提並論,但其價位比起快時尚品牌來要高出一截。
  • 日本零售巨頭無印良品的「中國式」退潮
    作為一個日本雜貨品牌,創始於日本的無印良品(MUJI)其名字本意是「沒有商標與優質」。而沒有品牌的無印良品本身就是品牌,自20世紀80年代成立至今30多年間,從日本到全球,負載日本小眾文化的無印良品實現了全球化擴張:開出了700家門店,上架了7000多種產品,成為了全球零售業界的標杆。
  • 難兄難弟 無印良品母公司被指漏稅 優衣庫100多家店臨時停業
    日本平價服飾優衣庫和輕時尚雜貨品牌無印良品,可以說年輕消費者喜愛的品牌,但近段時間,兩大品牌同樣受到疫情衝擊,遭遇巨大的壓力。不僅如此,運營無印良品的日本公司良品計劃還正在遭遇著漏稅門,更為疫情衝擊之下的無印良品蒙上了一層陰影。
  • 為什麼名創優品淨利率比無印良品、優衣庫還高?-虎嗅網
    直到最近,這家「遠看像無印良品,近看像優衣庫,仔細看原來是中國製造」的十元店正式上市,才揭開了神秘面紗:2020財年,名創優品淨利率達到10.8%,居然超過了同期的無印良品、優衣庫、沃爾瑪、大潤發、永輝等一系列著名連鎖零售門店
  • 無印良品破產保護 無印良品申請破產保護是為何
    7月10日,據路透社報導,日本零售巨頭無印良品(MUJI)母公司株式會社良品計畫(yohin Keikaku Co)周五表示,由於新冠病毒大流行造成的影響,無印良品美國子公司已經根據破產法第11章申請破產保護,負債6400萬美元(約合67億日元)。不過,無印良品強調,在美申請破產不影響全球其它市場的正常運營。
  • 在日本和在中國,同樣倡導「簡約生活」的無印良品為什麼那麼不一樣?
    薛禾去日本念書之後買無印良品產品的次數明顯變多了。「在日本來說更親民一些吧,在國內的話,因為它畢竟稅金什麼的含在那,確實可以買,但會覺得有點偏貴。」來日本後她換上了全套無印良品的文具。「感覺跟人家別的品牌、文具店的價格也差不多。」文具、食品、護膚品、服裝薛禾都買過,她每次回國還會給家人朋友帶無印良品的商品。
  • 日本廉價商品在中國成輕奢品 無印良品打折消費者不買帳
    儘管已經開始打折季,但無印良品門店並未出現搶購潮 供圖/視覺中國  來自日本的品牌無印良品(MUJI,被粉絲們稱為此外從整體業態上看,與所有實體店鋪的情況一樣,無印良品也面臨著客流量大幅度減少的局面。  對於無印良品大降價的原因,趙洪珊認為,主要是受低價位競爭對手的挑戰和衝擊,無印良品希望通過提高產品性價比來留住顧客。她分析,無印良品目前面臨的市場衝擊主要來自兩個方面,一個是日系風格的低價位實體店,如優衣庫。
  • 無印良品沒有秘密-虎嗅網
    岡田清常常來中國,他最有名的身份是無印良品前執行董事。20世紀80年代,岡田作為商品開發擔當,參與了無印良品的成立。放眼今天的世界,ZARA、優衣庫、宜家、711便利店……做得好的零售企業,幾乎無一例外全是SPA模式,而其中,無印良品的品類跨度最大,覆蓋了食品、服飾、日用雜貨,既開餐廳、經營酒店,也設計房屋改造,去年還在大阪開出全球最大生鮮賣場。
  • 頻頻降價消費者仍不買單 無印良品還是「貴」了
    據無時尚中文網消息,在去年8-11月份的三季度,無印良品中國市場可比銷售錄得4.1%的跌幅,較二季度2.2%的跌幅接近翻倍惡化。事實上,早在去年二季度業績公布時,日本多家投行已經對無印良品的中國前景看淡,認為該品牌在中國市場面臨諸多挑戰。
  • 無印良品是如何將一手好牌打爛?品牌樹立非常重要!
    優衣庫又又又一次火了!這次它和KAWS的聯名服裝引起消費者的哄搶,還被送上微博頭條,當日的瘋狂場面,就算不在場的人,也會被視頻中的人群嚇到。創新營銷思維覺得說起優衣庫,很多消費者自然會聯想到同是日本品牌的的無印良品,二者都被年輕人所喜愛,也在同一時期進入中國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