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1
最近,海豚老師在推文中提到嬰幼兒成長過程中的幾大敏感期,大蜜頗感興趣就來抱聊關於「孩子語言敏感期」的話題,談及她每天從幼兒園接到泥猴淘(她家兒子綽號)那刻起,孩子的小嘴就吧啦吧啦興奮纏著媽媽分享一天園區生活與朋友們的趣樂互動,時不時冒出些鮮趣的詞,讓大蜜聽得心裡那個豁亮。
可新鮮感一過,卻也糟心滿滿,話嘮的泥猴淘有持久魔音貫耳的耐力,煩擾得大蜜什麼『封口膠貼嘴、繡花針縫嘴』的歪風邪念突突直冒,尤其泥猴淘獨門擾睡的嘴功夫更是讓大蜜燥鬱抓狂,深表實在無法『佛系』啊.....
那張叨叨不停的小嘴還造出過驚悚一刻.....
自從大蜜買了個新寵掃地機器人,她家泥猴淘與這智能小夥伴玩得可樂了,最愛尾隨它到處轉悠。一晚,蜜家的大豬蹄子加班晚歸,泥猴淘照常舉著把玩具槍追著掃地機玩起警察抓小偷的遊戲,突然泥猴淘猛衝向大蜜,指著沒開燈的書房急吼吼:
「媽媽媽媽!小弟弟不見了,小弟弟去哪了?!你快幫我找找.....」
「啥小弟弟?!」大蜜望向那暗黑的房間瞬間毛骨悚然。
「小弟弟不見了啊,『他』剛剛明明在那裡的呀,怎麼回事,現在去哪了呀,太奇怪了.....」
大蜜被泥猴淘連番轟炸嚇得滿腦靈異畫面乍現,還好及時回神,放出無神論大招揮滅了滑稽幻想,想起泥猴淘剛接觸過的掃地機,才恍然大悟!真是完敗給泥猴淘那段瞎叨叨.....
與閨蜜玩笑之餘,海豚想起前段時間上了新聞的話嘮段子:
吉林長春一名5歲小女孩因貪玩將手指插入籠屜洞中。消防施救期間,小女孩戲精附體,各種稚趣童言讓原本緊張的畫風竟變得如此歡樂,一會說「小心點,我手還是長得很漂亮的」;一會兒又問媽媽「我都這樣了,你可以請幾天假」;看到變腫的手指,還笑稱手指有點胖。孩子,你莫不是吃可愛多長大的?
看完上述這些段子,大家感覺有個話嘮孩子是種什麼體驗? 答:堪比唐僧能侃,聊到你懷疑人生.....
Part
2
其實孩子並不是天生的話嘮精,2歲前,普遍家長都還為孩子不肯開口或說話單字蹦而焦心,可當2-3歲時孩子的語言小宇宙一旦爆發,父母會驚奇發現孩子變身超能侃的小話嘮:
能模仿所接觸過的詞彙語境;能承接家長說的任何話題;重複家長的指令或對話;愛問十萬個為什麼;按自己的理解去解讀未知世界。這個階段的孩子特別健談,即使你多想終止話題,他們還是意猶未盡嘰嘰呱呱,嘴巴裡像裝了小馬達,能24小時超長待機!
話嘮孩子給人萌趣的感覺畢竟是短暫的,根據物極必反的理論,孩子那些磨人的絮叨,更多時候會讓人感覺厭煩,甚至覺得這是種不禮貌、缺管束的行為。其實,上述的一切話嘮現象都源於孩子的語言敏感期在作祟。
幼育學家蒙特梭利提出關於「敏感能助力發育」的概念:兒童有九大發育敏感期,第一敏感期就是語言敏感。進入語言敏感期的孩子,被好奇心驅使他們模仿接觸過的語境,產生不斷拓展自己的語言範疇的衝動,從單字到單詞到成句到連句,嘗試新鮮詞彙或語句表達帶來的功效和魅力,並以此吸引大人的關注,從而獲得焦點滿足感。在面對上述語言敏感期話嘮孩子帶來的情緒困擾,父母需做好以下兩點思想奠基,便可化煩擾為愜意。
【尊重】孩子的話嘮期
不要以成人行為標準去草率批評孩子言行,孩子能毫不怯場努力地表達自己、展示自己,在這個語言發育的關鍵階段,破土發芽,奮力生長!不是件值得高興的事麼?呵護並予以鼓勵吧....
【關注】孩子的話嘮期
即使沒有精力應對孩子說的每一句話,至少能予以耐心傾聽,簡單回應「原來是這樣」「然後呢」,讓他感覺到你的鼓勵。能說會道的孩子長足發展帶給你的驚喜遠超預期,萬一將來就長成了外交官,或登上超級演說家的舞臺呢。
Part
3
雖說話嘮孩子很鬧心,但殊不知,家有小話嘮卻還是件幸運事,這類孩子普遍都會中招三項先天優勢:
【性情好】 善於情緒疏導
我們往往發現善於溝通表達的這類人,性格也相對更加隨和開朗,喜歡通過交流去紓解一切困境,而不是悶聲鑽牛角尖。同樣,健談的孩子普遍樂觀外向,壓力耐受和情緒疏導能力偏強。
【情商高】 善於人際交往
李玫瑾教授說:話嘮的孩子,朋友多。正如他在跟朋友分享玩具時通常會帶出一系列交流「玩具在哪買的」,「這個怎麼玩的」等等,聊著聊著就能交到朋友。
《爸爸去哪兒》裡杜江的兒子嗯哼就是孩子群裡的話嘮標杆人物,第一天相互介紹環節,嗯哼表現得很活潑,主動和小朋友們打招呼,他對因為害羞沒有回應的小泡芙體貼問到「是不是因為緊張」。
再來看看話嘮嗯哼的情商在線,有次爸爸問:「泡芙、山竹、Neinei誰最美?」 嗯哼:「當然是媽媽啦,媽媽是最美的,比白雪公主還要好看!」 爸爸:「那要怎麼對她?」 嗯哼:「買花、買鑽石、項鍊、口紅.....」多麼跳脫卻暖心的回答,又來騙大家生兒子的套路。
Sweet Moment
【智商高】 善於邏輯思考
春秋戰國鬼谷子說:「嘴(語言)是心靈的門戶,心中的謀略都通過它來實現。」語言就是思維的外殼,能強化思維能力,促使大腦快速運轉。話嘮孩子在邏輯思維方面的先天能力會相對突出。
這麼說來,wuli話嘮嗯哼小朋友的智商也是hin高的,他除了是社交能手,也是個腦洞清奇的金句段子手。面對爸爸杜江不願意給他抓條小魚時,嗯哼說:「小魚離開家會很難過對不對?那就把小魚的爸爸媽媽也撈上來,姥姥姥爺也撈上來,一家人就要整整齊齊的!」 杜江:.....
哈哈哈哈,隔著屏幕都能感受到杜江被人小鬼大的嗯哼擊中啞穴的尬,海豚老師被話嘮嗯哼的智趣榨出了一臉迷妹相。
Part
4
除了嗯哼這位話嘮小標杆外,海豚老師還記得一位吸睛的小人物是泰爺幼兒園一位叫俞渝的小女孩,她在故事演講比賽的講臺上毫不膽怯,向在座輪番問好後,開場白卻是:「我忘了媽媽教我背好的故事了,我可以說段自己喜歡的故事給大家聽麼?」
當得到老師首肯時,俞渝娓娓道來一段自己看過動畫片《熊熊樂園》之『咕嚕獸』的故事,她表達的順序雖然有重複的小瑕疵,但整體邏輯正確,海豚老師不僅完全聽懂了她的趣味小故事,還覺得這種純天然的演說才最為生動。
帶著好奇心海豚跟老師了解到小俞渝的父母日常非常注重跟孩子的交流溝通,充分發揮她小話癆的特點,去開發她的語言天賦和潛能,才培育出這位出人意表的小俞渝。性格歡脫能說會道的她,不僅是班裡小朋友的領軍也是老師日常工作的小幫手。
其實不用羨慕別家的孩子,每個孩子都有自己語言發育的特性和必經的敏感期,父母在伴孩子成長過程中,相互間的溝通頻率越高,孩子對語言的認知觸覺則越敏銳。那麼家長如何神助攻幫孩子積極過渡語言敏感期,並讓他們的語技得到長足發展呢?
【說起來】 引導有效表述
培養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首先是建立寬鬆自由的語言環境,不要壓制話嘮孩子的表達欲,耐心與孩子對話互動。當發現孩子只說車軲轆話的時候,父母需要適時引導孩子從「是什麼,為什麼,怎麼辦」三個層面來理清語序,讓孩子做到表詞達意,學會有效表達。
【玩起來】 豐富詞彙量
帶孩子出遊,親近大自然,不局限於自己成長的環境,廣闊的世界能幫助孩子拓展詞彙量,隨處可見的新鮮事物都能帶出一系列的趣味對話。還可以通過以下幾個家長與孩子互動的小遊戲,來引導和培養孩子的語言能力,既能助推孩子語言發育又能增進親子感情(適宜學齡前2至5歲的幼童):
朗誦薰陶《讀讀童謠和兒歌》童謠和兒歌的特點是朗朗上口,押韻而順溜,且易於記憶,不僅可以拓展孩子的詞彙量,還可以提升表達能力。
遊戲互動 《詞語接龍》家長和孩子一起參與,按遊戲規則輪流說詞,如果孩子卡殼了,父母便可順帶教會孩子一詞以繼續接龍,這種淺簡的小遊戲也可豐富孩子的詞彙量並鍛鍊表達。
情境演繹《打電話》泰爺8月齡珊珊學爬時就愛追著媽媽手上能說會唱的小匣子;呀呀學語時,哪怕見到類似手機外形的遙控器,都要放在耳邊一通嘰哩哇啦。打電話是最能逗引孩子參與積極性的情境小遊戲,演繹過程中能衍伸出很多對話,從而鍛鍊孩子語言邏輯、提升表達能力:(如)寶貝,你今天去什麼地方玩了呀?玩了些什麼?交到哪些好朋友?在孩子回答的同時要引導其深入描述。
珍惜孩子這段可貴的話嘮期吧,稚嫩的他(她)是那麼的依賴你依戀你,願意與你分享心中的一切,畢竟終有一天,伴隨他們日益長成,與你的交流會漸行漸少,你將無比懷念這段時光。願那些以共情之心去傾聽孩子的父母,會收穫一個無論多大都依然向父母敞開心扉的孩子......
END
圖片來源 | 部分來自網絡 & 文字 | 小海豚
排版 | 小海豚
北漂紮根,日語專業出身,老師一枚
愛臭美,也愛分享關於美的一切
家有暖男一枚,214出生
有點嬰兒肥,肉多但能藏
摩羯座耿直girl,我在這裡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