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孩子的生日聚會中,我見到一位對孩子事無巨細,管控滿滿的媽媽,感覺有點窒息。
孩子剛進門,蹦蹦跳跳地想去找小夥伴,媽媽一把拉住,叫孩子開口叫人,挨個兒喊了一遍。直到我們誇著說他好有禮貌呀!
幾個孩子坐在地上一起玩樂高,其它家長都圍坐一起聊天,她的眼睛一刻也沒有離開孩子。
一會過去給孩子整整衣服,一會兒過去問要不要喝水。
桌上提早準備很多吃的,有披薩,水果,漢堡,薯條,炸雞翅等,主人讓孩子們先過來吃點東西。大家都說,今天讓孩子們撒開歡吃。
孩子拿起來一個炸雞翅,她看著孩子眼睛,特別溫柔的說:「寶寶,這個上火,你嘴巴啊唷,今天就先不吃好不好?」看著是用商量的語氣,但是卻沒有一點商量餘地!
孩子乖乖的點點頭,把手裡的雞翅放回桌上。
又去拿起一根薯條,這次媽媽沒說話,可是當他再拿第二根,媽媽又開腔了:「少吃點,這個上火,吃點水果對身體好!」
接下來孩子吃每一樣東西,都要接受媽媽的洗禮!
我心裡默默在想,我要是這個孩子,真的覺得沒有什麼快樂可言,吃個東西都要受這麼多教育!
不料,吃蛋糕的時候,更是讓我大開眼界!
「寶寶,蛋糕上面的奶油咱們就不吃了。」當孩子接過一塊蛋糕時,那位媽媽說。
孩子說:我喜歡吃奶油!
「你知道嗎?奶油吃了就儲存在肚肚出不來了。就變成大胖子。隔壁的月月姐姐就是因為奶油吃太多了,才會那麼胖!」這位媽媽開始用鄰居姐姐讓孩子知胖而退。
孩子開始動搖:「大家都可以吃,為什麼我不能吃?那我吃一點點好不好?」
媽媽繼續妖言聳聽:「你和大家怎麼一樣?你忘記自己上次吃奶油就吐了嗎?你要是再這樣,下次就不讓你出來!」(後來證實,吃奶油吃吐,是因為孩子因為很少吃零食,吃了太多,就嘔了一口)
最後孩子默默地把蛋糕推向自己的媽媽!媽媽就在那邊把上面的奶油颳得乾乾淨淨。
再把蛋糕遞給孩子時,孩子的表情就和開始不一樣了,沒有了笑容。和周圍笑嘻嘻吃著蛋糕的,開心打混的孩子們完全不同!他失去了參加這次生日會本應該擁有的快樂!
我不知道有多少家庭會這樣操控孩子,吃個蛋糕也不能吃個踏實吃個快樂!
看似對孩子滿滿的愛,卻是對孩子滿滿的掌控。
倫敦大學的一項研究發現:
父母的控制行為,和孩子以後生活中的心理健康問題之間存在關聯。
控制型父母到底會給孩子帶來哪些影響?
有個家長回憶起自己和孩子之間發生場景,孩子第一次對抗自己。
家長說都是為了孩子好,孩子卻不願意頂嘴。
家長:如果你不馬上閉嘴,信不信我扇你耳光。
孩子:你打呀!
家長暴怒,打了孩子。
孩子:打啊,有本事你打死我。
從這以後,家長發現原來乖乖聽話的孩子不見了。父母無法和孩子溝通了,已經控制不住孩子了。
很多孩子在長大成人,仍然無法擺脫情感控制。
我有個朋友,從小到大,生活學習,她的媽媽都百無巨細,一手安排。結婚的對象也是媽媽覺得好的。
婚後,她還是覺得自己無法做任何決定,什麼事都和媽媽商量,請求媽媽的意見。
在我媽控制欲的催眠之下,朋友甚至覺得自己是最懶的,最差的,什麼都做不好的。
生了孩子,她每天都在抑鬱的情緒當中。孩子一哭,她覺得自己不稱職,根本照顧不了自己的孩子。覺得自己都不配做母親。她每天都在哭。
長期在控制下成長的孩子,從小到大一直是遵從母親的要求,等到長大成人之後,在面對人生重大抉擇時,也很難有決斷力。
北大天之驕子福州殺母案在網絡上引起了很大的轟動,以殘忍的手段將自己的母親殺害並藏屍,6個多月後才被人發現。
吳謝宇從小學習成績優異離不開媽媽的管教。沒想到最後一面是成績優異的高材生,一面是冷酷殺母的兇手。
他父親去世,母親希望兒子成才,處處嚴厲教育兒子,孩子覺得母親為自己付出太多,心中有愧,事事依從,但是孩子心中產生很多負面情緒,卻無處發洩。漸漸吳謝宇難以忍受母親的控制,又要拼命壓抑自己的這種負面情緒,最終無法自抑,走向了極端。
控制型父母,「以愛為名」,用父母的權威逼迫著孩子按照自己的要求成長,很多父母甚至察覺不到自己是在控制孩子的人生,而會認為這是天經地義的「為你好」。
其實父母最需要控制的不是孩子,而是那顆自以為對孩子好的心。
父母管教孩子天經地義,但是過度管教,就是操控型父母的做法。
你是操控型父母嗎?趕緊學會放手吧,讓孩子迎風成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