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生物板塊昨日成為漲停股大本營,益佰製藥、新光藥業、貴州百靈、千山藥機等共計15隻成分股集體漲停。截至昨日收盤,醫藥生物指數近20個交易日累計漲幅已經達到14.40%,僅次於計算機指數位居行業第二。市場追捧醫藥股熱情加速升溫。
對此,業內人士認為,創新和一致性評價(進口替代等)帶來的業績增長已經進入兌現期,醫藥行業業績大概率上調。2018年醫藥行業一定是超配的行業。
成長確定性強
近期,國家統計局公布了2017年1-12月醫藥製造業經濟數據,累計主營業務收入和利潤總額分別同比增長12.50%和17.80%,增速較2016年同期分別上升2.8個百分點和3.9個百分點。
醫藥生物板塊上市公司中,超七成業績淨利潤同比增長。截至上周,申萬醫藥生物板塊有17家上市公司公布了2017年年度報告,有154家上市公司公布了2017年度業績快報。超七成上市公司業績淨利潤同比增長,大部分公司的業績符合預期,一些細分子行業的龍頭企業保持了較快的業績增速。
過去幾年,受「醫保控費」和「研發-生產-流通-醫療終端-醫保」全產業鏈的正本清源、去蕪存菁式改革的影響,行業一直處於調整狀態,但如今改革效果凸顯,產業長期發展邏輯逐漸清晰,進入了持續健康發展的新周期。
業內人士表示,2016年以來,A股持續上演「二八行情」,白馬股獲得長期超額收益。醫藥板塊中部分具有成長性的個股經過長期下跌,當前估值已調整到合理水平,顯示出較好的投資價值。未來市場風格會逐步往業績與估值匹配的中小市值醫藥成長股擴散。
創新落地加速
觀察這輪「醫藥熱」不難發現,創新藥行情進入新階段是其顯著特徵,有業績支持和數據兌現的品種持續表現,如恆瑞醫藥、長春高新、海華藥業、麗珠集團、科倫藥業等明星股均是投資者關注的焦點。用廣發證券的話說,未來10年創新和高質量是國內製藥工業投資的兩條最重要的主線。當前,創新藥行情進入新階段,加配業績兌現醫保受益品種恰逢其時。
分析人士表示,在深化藥品審評審批改革思路的指導下,2017年是國內創新藥審批和申報的井噴之年。隨著藥品審評審批加速,2018年將成為國產創新藥和首仿藥獲批的爆發之年。
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進口藥獲批數量達到39個,國產1類新藥申報數174個,均創下近10年之最。消費者所熟知的重磅品種奧希替尼、瑞格菲尼、索非布韋等均以前所未有的審評速度登陸中國市場,國內醫藥市場正開始迎來一個創新藥時代。業內普遍預計,在優先審評制度的推動下,國內一批具有較高臨床價值的品種已經進入了審評的中後期,有望於2018年獲批。
事實上,我國仿製藥一致性評價工作正快速推進。繼2017年12月29日CFDA公布第一批通過仿製藥質量和療效一致性評價的藥品目錄後,今年2月14日,CFDA又公布了第二批名單,目前總共有22個品規獲批。今後,CFDA 將與國家衛生計生委等相關部門共同對這些品種涉及的醫保支付、優先採購、優先選用等問題進行協調落實。
針對後市,銀河證券認為,醫藥板塊仍將以結構性和個股性機會為特徵。一方面,創新藥投資是醫藥投資的戰略方向,建議關注代表中國醫藥產業未來的創新藥企。另一方面,醫藥商業調整時間和調整幅度都較大,建議關注龍頭藥企。同時,經過前期充分調整估值在15倍左右的公司中也存在潛在投資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