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大程是東莞著名的詩人和作家,東莞文學藝術院第二屆籤約作家。出版詩集《行走的歌謠》《白鷺飛》等5部,長篇小說《東莞夢工廠》《湘西童年》《袁崇煥》《黃興》4部,在國內文壇有一定地位。
然而,2001年前,劉大程卻一直在南方各地流浪,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近4年來,他除了繼續寫作,還選擇了「寫作老師」這個職業,根據學生個人情況定製教學方案,將自己的寫作心得教授給學生,不僅讓眾多學生多次在全國各大刊物發表作品並獲獎,也使得他們在成長中收穫滿滿,有的甚至因此考上了上海戲劇學院等高等院校。
從四處流浪的打工者到著名作家
「70後」的劉大程出生於湖南鳳凰一個偏遠的山村,因為家貧,高三上學期主動退學在家自學繪畫。1993年,懷揣母親借來的500元,背上畫板遠行,其間他在雲南、廣東、湖南做流浪畫家、工廠小工、代課老師等等,輾轉奔波七八年,足跡遍及半個南中國,歷盡艱辛。其間,他還遭遇家庭變故,面對生離死別、舉家遷徙,「帶著一顆傷痕累累的心行走於茫茫人海,我一次次感到人生的無常、痛苦、孤獨、無助,以及世事的艱辛……」
好在劉大程沒有因此沉淪,「文學和歷史長河中一些傑出人物給我不少啟迪。美和善的閃亮一次次給我新的鼓舞和希望,冷靜和倔強讓我一次次重新振作。」劉大程說。2001年,他再次來莞,在一家工廠當電腦繪圖員,工作相對穩定。此前經歷的種種,以及堆積在內心的東西,讓他有了強烈的表達欲望,於是開始寫作,投稿。
「詩歌短小,不必花太多時間,就寫詩。」劉大程說,不久作品在多家刊物陸續發表,樣刊和讀者來信也紛紛飛來。尤其後者,讓他意識到雖然打工群體中的寫作者不少,但真正有衝擊力和影響力,能全面反映打工生活的作品極少。於是他想寫這麼一首詩,有規模和力量的一首詩,「不僅要寫出自己的命運,還要寫出一個群體的命運。」
隨後,那首四百多行、近萬字的長詩《南方行吟》便出爐了。2005年,《新京報》用「京報詩刊」一個整版「絕對推薦」發表後,引起強烈反響,全國多家媒體給予了關注報導。「成為京城詩壇幾年來引起最大關注的事件,無數電話和信件從工地、工廠和書桌,進入新京報大樓。」(據《南方日報》)。在北京第五屆大學生戲劇節閉幕演出時被朗誦後,「臺下的大學生們掌聲如雷」。(據《中國青年報》)
此後,寫作更是劉大程生命的一部分,文學成就不斷提高,在《詩刊》《詩選刊》《山花》等多家刊物發表作品七百多首(篇),並選入《中國年度詩歌》《21世紀中國文學大系詩歌卷》等多種選本,《東莞夢工廠》等長篇小說也一時風靡。個人曾獲得廣東省青年文學獎、東莞荷花文學獎等獎項,其經歷曾拍成香港學校多媒體教材紀錄片,也被高校教材《中國現代漢語文學史》《中國現當代苗族文學史》收錄。
每個學生都有私人教案
近幾年來,劉大程一直從事寫作、設計、作文培訓等工作。「來莞之前在老家也是做教師,在莞從事寫作培訓剛滿四年。個人培訓過的學生300人左右,從小學三年級到高中三年級都有。」劉大程說,因為個人文學情結和精力,他對作文老師這個工作頗為看重。
劉大程認為,寫作其實是一門綜合才能,對知識積累、思考深度、表達能力等都有要求。學好寫作,對人的一生都大有裨益,生活中和工作中,需要寫作的時候太多了,從精神寄託來說,寫點抒發內心情感的文字,是件有意思的事;從實用來說,寫個通知、報告、計劃、總結及學術論文等,都需要有良好的寫作能力。「學生學好了寫作,對各個學科的學習都能帶來很大的幫助,比如提高理解能力,準確把握題意,答題時恰當組織語言、做到精準表達等。」
對劉大程而言,教學是一門藝術,最好是根據學生的個體情況制定教學方案。他會將寫作需要注意的要點與學生個體情況結合起來,並將自己的寫作經驗貫穿其中,儘量以深入淺出、容易理解和接受的方式教學。這種教育方式帶出許多優秀學生和優秀作品,這些作品多次在《中國校園文學》《美文》《光明日報》《少年詩刊》《少年文藝》等發表,並獲得「葉聖陶杯」全國作文大賽一等獎及《中國校園文學》《少年文藝》《作文周刊》《紅豆》等刊物舉辦的多個全國性徵文獎,及「首屆義烏駱賓王國際兒童詩歌大賽組織獎」等團體大獎。
劉大程印象深刻的學生很多,比如東華中學的小黃同學,「文學潛質、領悟力和接受力都不錯,作品中總有他人少有的文學色彩,不管是語言的質感,還是文字的氣息,或者是思考的視覺和深度,都常常給人驚喜。」劉大程不僅針對小黃同學的性格和寫作風格給予具體指導,還將其作品推薦發表於《中國校園文學》《美文》等多家權威刊物,被杭州、甘肅等多地選作中學語文試卷的現代文閱讀,獲過「葉聖陶杯」作文大賽一等獎及《少年文藝》雜誌主辦的「韜奮杯」徵文特等獎等多個獎項。
「小黃同學喜歡影視,她獲『葉聖陶杯』一等獎的《木夕的回答》,靈感來自賈樟柯的電影《山河故人》。」劉大程說,「木夕」是從「夢」字中拆出來的,作品洋溢著夢的絪縕和離奇,又具有影視的蒙太奇特點,讀來面貌一新,而對人物命運的關注,又使其具有了思考的深度。評委們對這篇作品從形式到內容的創新及主題的深刻,以及語言的從容和張力,都給予了充分肯定。「有潛質的學生也還有多個,區別在於是否有很好的堅持和發揮。」劉大程說,今年小黃同學被上海戲劇學院錄取了,寫作之長就是個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