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諮詢師,你咋這麼冷漠呢?

2020-08-21 羅輯心理

今天看到了一張搞笑動圖:美女被一個滿臉壞笑的男人抵在牆邊,男人動手動腳,美女左右躲閃。這時,走過來另一個男子,衝著「壞男人」喊:「放開你的手!」結果,美女衝著他來了一句:「滾!」。發笑之餘,讓我想到了心理諮詢的基本原則之一:不求不助。


什麼叫「不求不助」?

心理諮詢中說的「不求不助」,字面上理解,就是對方沒有表達求助的意願,心理諮詢師就不必主動對其進行幫助。乍一看,顯得心理諮詢師很冷漠,沒有社會責任。其實不然,這是心理諮詢的基本原則之一。試想一下,如果在人際交往中,一個「熱心」的心理諮詢師會是什麼樣子的:心理諮詢師對朋友說,你某某想法是不對的,你某某行為是錯誤的,這表明你有什麼什麼樣的心理問題,來,我給你好好分析一下。如果真有這樣的事發生,可以說,對方不一定有毛病,心理諮詢師才真有毛病。

不求不助,是心理諮詢活動的流程決定的。來訪者沒有主動找心理諮詢師,就表明他沒有請求心理諮詢師幫助改變的意願,諮詢活動就無從開展。心理諮詢活動必須由來訪者提出,並付費後進行。不求不助,也是心理諮詢活動的界限決定的。心理諮詢的作用有限,適用範圍也有限,對此,心理諮詢師要有清醒的認識。心理諮詢師必須了解自身的能力界限和職能界限,一定不能做超越自己能力和職能範圍的事。

為什麼要「不求不助」?

簡單地說,一是出於對當事人的尊重;二是為了保證應有的諮詢效果。在不求不助的背後,存在一個很嚴肅的倫理價值問題:每個人都有權力做自己的主人,按照他自己的願望去過自己想過的生活,即使是以「病態」的願望,「病態」地生活。人家沒有認為自己有病,你老覺得他有病。這是不對的。心理諮詢師無權因自己的認識與對方的認識不同,就一定要去試圖改變對方的認識。這樣的試圖,是對當事人的不尊重,是攻擊行為,一種意識領域的粗暴攻擊行為。

心理學上有一個概念叫動機,是指以一定方式引起並維持人的行為的內部喚醒狀態,主要表現為追求某種目標的主觀願望或意向,是人們為追求某種預期目的的自覺意識。如果沒有動機,當事人改變的難度極大,吃累不討好。曾有一個朋友找到我,說他家裡誰如何不正常,可能有些心理問題,叫我上門去做工作。抱歉,這個真做不到。要實現心理諮詢的效果,當事人的求助意願和改變動機至關重要。如果需要,家屬可以說說自己的理解和分析,我提一點建議,這個可以有。但這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心理諮詢,作用非常有限。


如何做到「不求不助」?

作為心理諮詢師,要做到真心真誠,換位思考,發自內心地尊重當事人。有些剛考完心理諮詢師資格證的人,「樂於助人」的想法特別強,遇事遇人總想分析,總想幫助。這種心情可以理解,但千萬不能操之過急。「子非魚,焉知魚之樂」。未建立諮詢關係前,你未必真正了解一個人。只憑表面現象,就信口開河地表達態度,提出建議,是不負責的。心理諮詢師的職業生涯,一定要慎之又慎。

心理諮詢是一件嚴肅的工作。心理諮詢師如果能力不足,暫時幫不到人,起碼要做到不逞能不誤人。為什麼有些賣保健品的討人嫌?不一定是他的東西吃了會死人,而是怪他忽悠別人光吃他的東西不治病,以至貽誤病情而送命。心理諮詢師應在自己專業能力範圍內,根據自己所接受的教育、培訓和督導的經歷和工作經驗,為適宜人群提供科學有效的服務,切不可僅憑一腔熱情就野蠻地攬活幹。

心理諮詢師的親友,以及其他人,也要理解心理諮詢師。他不主動幫你,不代表冷漠,他只是認真、嚴謹;他諮詢要收費,不代表貪財,只是為了謀生,為了實現更好的諮詢效果。路上撿來的錢,轉眼就花掉了;辛苦掙來的錢,會格外的珍惜。收費是心理諮詢的必要部分,來訪者沒有付出,心理諮詢師的分析和建議會被忽視,諮詢效果要大打折扣。


作者:羅偉華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中級社會工作師/公共管理碩士

謝謝關注!歡迎轉發。原創不易,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心理諮詢師入門是什麼體驗?
    編者按:近年來,心理學逐步走入公眾視野,被大眾所接受及認可,越來越多人也想從事這行,卻不得入門,我們創始人看到了行業的這種現狀,創辦了「心理學矽谷 」,並開設諮詢師入門課程。敞開一扇門,帶對心理學感興趣的你走近真正的心理機構,體驗心理諮詢到底是什麼樣,並帶你發現與處理成為諮詢師這條路上你的障礙點。今天也邀請了一位諮詢師入門課的學員小含分享她的體驗和收穫。
  • 千萬不要愛上你的心理諮詢師,為什麼?
    您悲觀地講述著自己的故事,擅長「積極關注」的心理諮詢師卻從中看到你自救的力量。他幫助你發現這股積極的力量,為了那可見的希望而努力向好。當你從困惑中走出來,心理諮詢師不會居功。但當你像祥林嫂一樣絮叨時,他們就會逃避。不是他們冷漠無情,而是你的無助感同樣激起了他們「無助」「無能」的感覺。這種感覺很不好,讓他們急於擺脫。正如我那位來訪者所描繪的,他們終究會不耐煩:「你怎麼這麼『作』?」「我又不是心理醫生,找我有什麼用?」
  • 你是不是被心理諮詢師傷害了?
    有位來訪者吐槽之前的諮詢經歷,談到位慈祥長者般的諮詢師勸他要看開點,想想父母不容易,勸他要改變自己的看法,大道理一堆。作為非知名但專業的心理諮詢師,我認為來訪者描述的這次諮詢經歷對Ta造成了嚴重的二次傷害。
  • 你為什麼想當心理諮詢師?
    想當心理諮詢師,想去助人,怎麼報考,等等。關於這類的諮詢時不時地就遇到一個。人的天性或說本能是索取,是自私的,我不知道為何有那麼多人是以『』助人」的名義想進入這一行。今天收到一個信息,說自己是出於使命感要進這個行業,我一下子想笑。你為何如此想要幫助別人,為何覺得自己有這份能力,為何覺得別人就比你差,需要你的幫助,為何當自己是個拯救者?
  • 你以為心理諮詢師只是會說嗎?
    真的是心理諮詢師會說嗎?今天我們就簡單的扯扯心理諮詢師是怎麼在短短50分鐘的時間裡說成了「專業人士」。也許你會說「聽上去好像也不算太困難吧,好像我也能做到。」,不瞞你說,在我曾經初入心理諮詢師行業之前,我也是這麼想的。
  • 井邊灣心理教你如何挑選心理諮詢師
    所以不論是什麼流派的心理諮詢,都是需要一個周期。這個周期有長有短,比如:心理動力學流派:就是你最熟悉的心理學家弗洛伊德那個流派。這個流派平均需要做20-40次的諮詢,一周一次,一次50分鐘,也有諮詢師60分鐘。你大概要問,那短的呢?短的流派比如短期焦點、認知行為,大概10-20次吧。區別在哪裡?
  • 一個心理諮詢師的自白:這麼有情懷的行業,為什麼還收錢?
    而另外一部分人,要求做免費心理諮詢的,他的心理邊界是處於嚴重不清的。他覺得他的事,就是你的事;他覺得心理諮詢應該免費,那麼你一定也是這麼覺得,否則他不會理所當然;他不允許你拒絕。然後你去問前輩,前輩看著傻乎乎的你說:認知行為學了嗎?精分學了嗎?家庭治療學了嗎?薩提亞學了嗎?夠人本嗎?會夫妻治療嗎?會兒童治療嗎?沙盤房樹人繪畫呢?意象對話呢?催眠???你一臉懵逼:都聽過啊... ...會用嗎?
  • 考上大學,然後呢?丨心理諮詢師請回答
    或許你也正處於一段迷茫期,在安逸的日子裡也會擔心自己慢慢變成碌碌無為的人。本期「心理諮詢師請回答」,我們選取了簡單心理問答區一名用戶關於 話題的提問。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心理諮詢師們是怎麼看待這一問題的,希望對你有所啟發。
  • 美女被心理諮詢師強姦警示——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心理諮詢師
    心理諮詢是一門神聖的行業,海德堡事件雖然過去這麼久了但影響一直沒有褪去,用網友的話說,現在哪一行業裡都有敗類,懂如何保護自己才最重要的!如果您的朋友都不在接受心理諮詢,或者他們告訴您他們不喜歡他們的諮詢師,僅僅是因為不想傷害治療師的感受而繼續諮詢。那麼最好在其他地方去尋找諮詢師。你想要的不是方便性,而是一個好的專業的諮詢師,畢竟「好」和「方便」並不是經常能夠融洽地共存。我可以有一個諮詢師是離我家只有5分鐘,但我相信有些心理諮詢師值得數個小時的車程。而且,我發現開車回家是處理自己感受的重要時刻。
  • 進入心理諮詢行業時,你必須知道的心理諮詢師職業危害有哪些?
    從事心理諮詢是一件艱巨而又吃力的活兒,弗洛伊德將其描述為&34;工作。心理自己師所從事的職業,既是腦力勞動,也是體力勞動,既費神,又費力。所以,如果你要進入心理諮詢行業,請切記心理諮詢師首先是一個人,然後才是一位幫助來訪者的心理諮詢師,你有七情六慾,你和來訪者一樣,所不同的你是心理學工作者。
  • 我沒有病,為什麼要看心理諮詢師?
    什麼樣的人需要看心理諮詢師呢?朱德庸說,人人都有病。果真如此。心理是腦對客觀事物的主觀反映。心理學是研究心理現場發生、發展和活動規律的一門學科,如果你有心理活動,那麼你就在心理學研究的範圍內。不管你認不認可,人的發育、成長和生活都會受心理學規律影響,這是科學的,因為人性是相通的。當人心理有問題時,就可以尋求心理諮詢師的幫助。很多年前,人們普遍認為,做心理諮詢師的人,都是精神病,這種說法完全是錯誤的。
  • 如何成為合格心理諮詢師呢?
    其實,從0基礎到心理諮詢師需要面臨3個轉變,只有完成了這3個轉變。才能成為合格的心理諮詢師第1個轉變是知識結構轉變。要成為心理諮詢師,必須要學習和掌握有關心理諮詢方面的理論知識,比如普通心理學、發展心理學、社會心理學、心理測量學、諮詢心理學、行為主義心理學、認知心理學、精神分析心理學,以及其他相關知識如精神病學等。
  • 築愛心理丨原來你們是這樣的心理諮詢師
    (美國心理學會實踐研究和政策助理執行理事)。就「關於心理諮詢,諮詢師希望人們了解什麼」這個話題進行了對談。希望讓人們能在面對心理問題、尋求心理幫助的時候能夠有所準備。以下,是談話內容中心理諮詢師希望讓你了解的事。
  • 問診心理諮詢師 1000元/小時你接受嗎?
    走遍廣州各大三甲醫院的精神心理科,做一次心理諮詢,其價格不過1小時160元,但如果你要尋求在社會上私人的心理諮詢室裡做一次諮詢,這價格差別就大了。據了解,稍微在本地有點知名度的心理諮詢師,其收費的起步價一般都在500元,在全國知名的心理諮詢師,那價格可高達1000元。一聽這個價格,不少人會驚嘆道:「原本沒心理疾病,看完花了這麼多錢,心理問題就來了!」
  • 零基礎如何成為心理諮詢師?整理史上最全最省錢的方法,助你成為心理諮詢師
    大俠,我是一位教師,我想成為心理諮詢師,需要什麼條件呢?我具備哪些技能才能成為心理諮詢師呢?
  • 為什麼心理諮詢師聽我的秘密,還要收我的錢呢?
    「明明你是聽我的秘密,怎麼反而還要我的錢呢?」有些諮詢師個案諮詢收費相當昂貴,願意付出這麼昂貴的諮詢費用的來訪者,其強烈的改變意願也許已經是良好的動力了——朝向人格整合和健康的動力。來訪者付了諮詢費用,感覺心理諮詢師幫助自己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如果諮詢師不盡力,還可以有法可依,這為心理諮詢上了保險,提升了來訪者的安全感,有助於心理問題的調整與轉化。
  • 為什麼多數心理諮詢師不靠譜?
    有過心理諮詢經驗的人也許會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那就是找個諮詢師總要換好多次才能遇到一個靠譜的。為什麼大多數心理諮詢師都不靠譜呢?我來給大家揭個秘。一、門檻太低在國外,心理諮詢師跟律師、醫生一樣,是社會的精英階層。他們可以憑藉豐厚的收入達到社會的中產階級,執業通常要求具備博士以上學歷的。
  • 做心理諮詢會經歷什麼?——淺談心理諮詢師的原則和來訪者的經歷
    有這樣一句話形容心理諮詢和治療這件事:「藥醫不死病,佛渡有緣人」。聽起來似乎有點玄奧,又似乎有點冷漠:您這病要是該死,那就誰也治不好;我幫得了幫不了你,全看緣分。其實,這句話背後真正的意思,是諮詢師永遠不會追著自己認為有問題的人,去說我要幫助你,你來我這諮詢吧!
  • 心理諮詢師交朋友有多難?
    為啥呢,因為大家一聽到你是做諮詢師的,就有點不敢跟你交朋友了,總覺得會很容易被你看穿,甚至看一下眼神就被「讀心」了。但事實上,心理諮詢師真的不會這樣做!(而且分析別人很累的!)一位諮詢師朋友曾跟我說每個人都有需要情感支持的時候,諮詢師的家人和朋友當然也不例外。閨蜜、死黨、伴侶、孩子、父母,都有感到脆弱和迷茫的時候。
  • 聚禾優學旗下時光心理:心理諮詢師報考條件是哪些?
    現在社會發展越來越快,人們要處理的事情也越來越多,心理壓力也越來越大,這樣的情況也讓心理諮詢行業得到了飛速發展。心理諮詢師作為心理諮詢行業中的專業人士,需求量自然也越來越大。故而,雖然心理諮詢師已經不在國家資格證書目錄中,但受歡迎程度更勝以往根據相關的數據表明,心理諮詢師薪資待遇越來越好。故而,我們看到報考這個證書的人也是越來越多。既然心理諮詢師證書這麼好,那麼報考心理諮詢師的條件是什麼呢?心理諮詢師報考都需要哪些條件,二三級心理諮詢師報考條件整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