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心理諮詢師聽我的秘密,還要收我的錢呢?

2020-10-30 橋恩心理諮詢

「不就是和人聊聊天,為什麼要收錢?」

「看病掛號才幾塊,心理諮詢為什麼那麼貴?」

「明明你是聽我的秘密,怎麼反而還要我的錢呢?」


很多人都有上面的這些疑問。


甚至在很多人的思維中,心理諮詢=聊天

從而延伸出「聊天怎麼能收費?」這種思想。

今天就讓我們來聊聊心理諮詢中的諮費問題——心理治療與諮詢是否應該收費,為什麼要收費?

付費對心理諮詢的療效有促進作用


心理諮詢付費是通過來訪者適當的經濟付出,使他看重和珍惜諮詢過程,調動內在動力,不斷進步,最終獲得滿意療效的必要條件。

心理諮詢鼻祖弗洛伊德通過大量的實踐發現:不收費的心理諮詢(治療),對來訪者的療愈無益。

不付費的心理諮詢,來訪者是不大可能重視諮詢師的協助的,也未必真的想付出努力去改變自己目前的心理狀況。

心理諮詢的過程需要諮訪雙方配合,共同付出努力。

在免費的心理諮詢中,來訪者往往缺乏探索自我和改變自我的動力,總希望等待諮詢師來解決自己的問題。

這種等待他人援助而自身不作為,不付出卻想收穫的觀念本身就是一種有失偏頗的觀念,不利於來訪者真正做出改變。

(橋恩心理心理諮詢室)


付費可以衡量來訪者改變意願的強烈。


有些諮詢師個案諮詢收費相當昂貴,願意付出這麼昂貴的諮詢費用的來訪者,其強烈的改變意願也許已經是良好的動力了——朝向人格整合和健康的動力。


同時付費服務對來訪者的就診行為也是一種行為上的規範。


在約定的時間內按與諮詢師約定的內容進行諮詢,本身對增強諮詢者的自我意識、責任心、自我控制能力等都有積極作用。


來訪者付費可以減少內疚感和人情債。


心理諮詢師幫助來訪者,如果不收費,來訪者會感覺內疚,給別人增加麻煩;


心理上也許會感覺不安,欠別人的人情,不好意思一次、再次、多次前來求助;


不利於心理諮詢和治療過程的連續和堅持,容易使心理問題中斷治療,無法得到徹底的解決和康復。


很多心理問題是內心缺乏安全感引起的。


來訪者付了諮詢費用,感覺心理諮詢師幫助自己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如果諮詢師不盡力,還可以有法可依,這為心理諮詢上了保險,提升了來訪者的安全感,有助於心理問題的調整與轉化。


(橋恩心理心理諮詢室)


付費有利於諮訪工作關係的良性發展


來訪者都是帶著困惑和問題來找諮詢師的,


諮詢師隨意地動動嘴皮子簡單談聊或天馬行空談著好玩都是無法真正幫助到來訪者的。


心理諮詢是建立在心理學的科學知識和技術基礎上的一種建設性交談,不是隨意聊天,而是有著嚴格操作規範和科學嚴謹性的諮詢(治療)過程。


其中,諮詢師和來訪者的關係是諮詢產生效果的關鍵所在;


諮訪雙方釐清身份、保持距離(保持單一的諮訪關係)是保證諮詢效果的必要手段。


不收費的心理諮詢往往都是較隨意的,諮詢師和來訪者的責任、義務關係曖昧不清,或變成一種權利關係或產生不必要的罪惡感,從而影響到諮詢效果。


(橋恩心理沙盤諮詢室)


為建立規範、良好的諮訪關係,諮詢師收取一定的諮詢費用,與來訪者形成一種契約關係。


符合法律的契約關係是當今市場經濟之中最可信賴和依靠的關係。


來訪者通過付費表明了誠意和信任,為節約時間將主動配合按時就診,諮詢師則承擔了義務和責任,雙方都能全身心地投入,諮詢效果才能得到保證。


所以,付費,是為了諮詢師和來訪者保持現實上的距離,明確了諮詢師的責任和義務,也同時明確了來訪者的權利和責任,確保諮詢師和來訪者保持工作關係,促使諮詢有效進展。


(橋恩心理心理諮詢室)


心理諮詢是360行的一行職業


心理諮詢師是一種職業,心理諮詢是諮詢師幫助來訪者解決心理問題的過程,諮詢師付出的勞動和時間理應得到合理的報酬,是正常的職業勞動收入


心理諮詢是360行中的一行職業,任何職業存在和發展的前提條件是可以賴以生存。


心理諮詢和其他行業一樣,以工作維持生計。


心理諮詢師不是不食人間煙火的神仙,是用專業知識吃飯的普通人,同樣上有老下有小,需要生活和生存。


心理諮詢師出門在外同樣需要消費,住房、吃飯、去商店、去飯店、去學習和培訓,同樣需要付費給別人。


如果一個職業不能維持生計,這個職業自然無法發展和存在長久。


有所報酬和有所收穫是每個人選擇職業最基本的動機,心理諮詢師也依然,餓著肚子的心理醫生絕對無法好好工作。


(橋恩心理心理諮詢室)


心理諮詢師必須在沒有生存壓力的前提下投身心理諮詢事業之中。


身體感冒了,我們去打針吃藥,一般情況,去醫院打針一天的費用就要幾百,如果連續打針一周,就是上千的費用。


如果是其他身體疾病,醫療費用就更不是心理諮詢費所能及的了。


心理諮詢師為了不斷提高業務水平,保持良好的諮詢、治療狀態,更好地為來訪者服務;


(橋恩心理心理諮詢室)


必須終其一生連續不斷地參加業務學習和交流,併到資深同行那裡接受督導(國外的精神分析師動輒都要做連續7、8年的自我體驗,最少也要每周一個小時)。


這些學習過程也都是付費的,而且價格不菲。


所以說,心理諮詢是一門「昂貴的手藝」,不收取適當的費用,就不可能維持心理諮詢行業的正常、良性發展。


因此,專業的心理諮詢服務理應收費,這不僅是保護諮詢師的利益,同時也是為了保護來訪者的利益。


相關焦點

  • 都窮成這樣了,我為什麼還在做心理諮詢師?
    編輯:大大本文首發於:公眾號「壹心理學院Pro」本篇文章的初衷,是聽身邊的諮詢師朋友講說:我靠主業賺的錢,來供養我的副業「心理諮詢師」的工作。不同於外界認為的「心理諮詢師聽上去都很高大上」的言論,其實,心理諮詢師的工作也是苦樂參半的。
  • 「我愛上了給我做諮詢的心理諮詢師!」這究竟是不是真正的愛情?
    我有個朋友,曾經因為工作壓力太大經常焦慮不安,自己也不知道如何處理,於是我給她推薦了一位比較有名的男諮詢師。她也去了,覺得對方的水平很令她滿意,但是兩個月以後,她來找我說,自己已經愛上了諮詢師了,問我這到底是不是真正的愛情?
  • 為什麼多數心理諮詢師不靠譜?
    有過心理諮詢經驗的人也許會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那就是找個諮詢師總要換好多次才能遇到一個靠譜的。為什麼大多數心理諮詢師都不靠譜呢?我來給大家揭個秘。一、門檻太低在國外,心理諮詢師跟律師、醫生一樣,是社會的精英階層。他們可以憑藉豐厚的收入達到社會的中產階級,執業通常要求具備博士以上學歷的。
  • 你為什麼想當心理諮詢師?
    雖然電腦上動不動就跳出諮詢師報考廣告來,說心理諮詢師月入多少,時薪多少,但這只是廣告而已,就像那些微商每天在朋友圈發廣告一樣,打著「成本低,收入高」的幌子。如果有這麼好的工作,人人都能幹的工作,那為什麼,心理諮詢師從業人員依然如此之少?廣告,是面向所有人發的,不單單是你看到了。我是一個全職諮詢師,有自己的工作室,但我從不攛掇我身邊的人進入這行,包括我的親戚。實際情形遠遠不是那麼回事。首先一個問題是:誰會找你做諮詢?
  • 三個讓心理諮詢師很尷尬的問題
    比如你走在馬路上,突然有個大師攔住你,說:看你的面相應是大富大貴之人,可是近期將有血光之災發生,我覺得跟你有緣,免費贈你一卦。我不收分文,只為助你避禍消災。這類免費諮詢也是這樣,免費給你測試,免費給你分析,講到如何破解的關鍵處:呀,不好意思,免費的一小時已經到了,再講下去就要收費了。施主你聽還是不聽?
  • 心理諮詢師考試報名相關資質真的把我搞糊塗了
    這兩天開始我有了想報考心理諮詢師的想法,於是在網絡上了解了不同培訓學校的心理諮詢師報名情況。這樣了解了不少,但是最終我確定了大概3-4家吧。這三四家機構呢雖然培訓資料了解的都不錯,而且也很詳細。但是我現在犯迷糊的一點是心理諮詢師培訓,尤其是心理諮詢師高級證書。到底應該是有國家的哪個機構來頒發呢,結果不同的培訓學校有不同的機構,這讓我真的有點兒。犯難了。
  • 一個心理諮詢師的自白:這麼有情懷的行業,為什麼還收錢?
    二、非科班出生也就是半路出家的心理諮詢師,轉業後決定從事相關行業。首先是考心理諮詢師證書,必須找一個比較靠譜的機構,花比較可觀的一筆錢,和幾乎兩年時間,每周學習,背書,最後考試。沙盤房樹人繪畫呢?意象對話呢?催眠???你一臉懵逼:都聽過啊... ...會用嗎?不會。上培訓班啊,3、5天的工作坊,動輒上萬。長程的系統培訓,動輒幾萬。
  • 讀心醫話 | 關於心理治療師的疑問之:為什麼我的諮詢師不說話?
    關於心理治療師的疑問之:諮詢師是否能為我保密?也許從踏入進諮詢室的一刻開始,你有些惴惴不安:在諮詢過程中,我所說的話和任何信息都會被嚴格保密麼?我的隱私不會被洩露麼?諮詢師會為我保守一切內心情感和秘密麼?
  • 心理諮詢師的收費為什麼不能過低或是過高?
    心理諮詢中「收費」所代表的意義,遠遠超過錢本身的意義,諮詢師能否堅定的保護收費設置,也直接影響到諮詢探索的深入度。首先,諮詢師收費的整體水平是受市場調控的,一個真正專業的諮詢師成長起來,成本巨大,但是如果要保證比較滿意的工作效果,一個諮詢師一輩子能工作的時數非常有限,這就決定了,如果不是國家福利性的心理諮詢,心理諮詢市場不會是普通的大眾消費,但實際上,心理諮詢的最大需求量恰好又是存在於普通消費人群,這就會導致來訪者高需求與低承受力之間的衝突,而這部分衝突必然會投射到諮訪關係中去
  • 諮詢師與錢的故事
    諮詢師的養成太費錢了,許多優秀的新手諮詢師因為沒錢,折在了前3年。以及,收來訪者錢,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問題。所有督導的難題,回到最後,多數是諮詢師個人成長的問題,錢這個問題也一樣。》一類是「不好意思收」的,他們做低價諮詢時,常常心安理得;稍微收高一點,或來訪者經濟一般,覺得諮詢效果不理想,來訪者沒有不滿,諮詢師自己先內疚了。我本人和團隊裡的老師,幾乎都偏向這一類。
  • 心理諮詢師日薪可達9000元,我是當了一名假的心理諮詢師?
    ,很多人開始深深地懷疑:我難道是當了一名假的心理諮詢師?!這張截圖起源於去年4月份央視做一個報導:關注心理健康,心理諮詢業前景廣闊,心理諮詢師的春天又來啦!(說了20年的春天來了,春天到底是誰?)報導中關於諮詢師收入的數據十分刺眼,它說:「心理諮詢師日薪可達9000元。」(一口20年前的老血對著屏幕噴了出來。)
  • 我沒有病,為什麼要看心理諮詢師?
    和身邊的朋友們聊天,一說起煩惱,和我大吐苦水,誰都能說出一籮筐,對於一些他們自己解決不了的事情,我說 一句,要不你找個心理諮詢師聊聊吧?然後,我收穫的大多數驚愕的眼神,伴隨著大聲的嚷嚷,我心理又沒病,為什麼要看心理諮詢師?
  • 我的職業超精彩|我是一名心理諮詢師
    看到 薯隊長 發布的話題「我的職業超精彩」,就準備來介紹一下我的職業—心理諮詢師心理諮詢行業可能大家了解不太多因為倫理和保密要求 我也並沒有諮詢時的工作照但是除了一對一的個體諮詢之外 我們其他的工作內容也是超級精彩的
  • 為什麼我做心理諮詢師的朋友不能給我做諮詢?
    在學「心理學」的過程中,凡涉及到諮訪關係,老師們則一再強調:作為專業的心理諮詢師,不能給親朋好友以及熟人做心理諮詢!因為,在心理學的倫理準則中明確提出,心理諮詢師應當避免與來訪者產生雙重關係或多重關係,應該避免把個人情感捲入到諮詢中或因互動可能對來訪者造成的心理負擔及傷害;雙重關係會影響諮詢師的客觀性、中立性和判斷力。諮訪關係是一種職業合作的專業關係,與親朋好友關係有著本質上的差別。
  • 陽光行動|像心理諮詢師一般傾聽~
    港粉兒們~你們有沒有了解或諮詢過心理諮詢呢?在心理諮詢過程中你們是不是經常會有各種疑問?=聊天=講道理=勸解=教方法,心理諮詢師一直輸出觀點;其實,心理諮詢的過程是這樣的:。。。。。你可能會覺得,諮詢一次一個小時,都讓我說了,諮詢師什麼也沒說,憑什麼還收我的錢呢?諮詢師真的什麼也沒說嗎?
  • 你不是心理諮詢師嗎?怎麼開口就談錢……
    協會的朋友遇到了這樣的事:來訪者急著要電話來諮詢,諮詢師讓她走流程,來訪者很生氣,說——你不是諮詢師嗎?怎麼開口就談錢。憤然離去。我有段時間經常在網上發一些心理學解夢的文章,於是經常有人加我,發一段夢境過來,說「幫我解解」。有時候會在心裡暗自腹誹:你是我的誰?我憑什麼要用自己的專業來幫你?我幫你,我能得到什麼?於是甩一張收費圖,對方:靠,還要收費。憤然拉黑。我(腹誹):靠,憑什麼不收費?我都沒憤怒,你憤怒個什麼勁?
  • 心理諮詢師是如何「收費」的?
    這裡面既有對諮詢收費意義的探索尚不夠深入,也與諮詢師自已對於處理衝突的能力、自戀修通程度、分析性頭腦的建立水平有關,還與來訪者投射到「收費」這件事上的心理意義有關。心理諮詢中「收費」所代表的意義,遠遠超過錢本身的意義,諮詢師能否堅定的保護收費設置,也直接影響到諮詢探索的深入度。
  • 我為什麼說每個人都需要一名婚戀心理諮詢師?
    同時我用3年時間幫助600+人走出情感誤區,百餘對情侶及家庭走出婚戀困境,是一個從小活在愛裡,相信愛比結婚證更重要的婚戀心理諮詢師。折騰過很多生意,很多人很好奇,我究竟是因為什麼成為了一名婚戀心理諮詢師?
  • 10年心理諮詢經驗的我,建議你不要隨便找心理諮詢師
    親友家的孩子不上學了,有心理問題了,該怎麼辦呢?等等。接下來就是問我的工作室在什麼地方,想要馬上帶著孩子來見我。我會耐心的聽他們講完電話的內容,然後問,孩子或者當事人願意接受心理諮詢嗎?關於諮詢的費用,是怎樣考慮的呢?
  • 我放棄了考研心理學和做心理諮詢師...
    關於人們的心理狀況..... 心理諮詢師,一個新興的行業。 人們的生活壓力越來越大,越來越多的人出現心理問題。 是現在的人太過浮躁了嗎? 不是。 在接觸越來越多這個圈子的人,我越來越堅信自己的使命就是做心理諮詢師,我仿佛覺得自己就是上帝派來拯救這些無助的生命的,當時的我,信心滿滿,我覺得我一定可以成功,並開始看很多關於心理學的東西,開始備戰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