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做心理諮詢師的朋友不能給我做諮詢?

2020-12-10 負面情緒回收點

在學「心理學」的過程中,凡涉及到諮訪關係,老師們則一再強調:作為專業的心理諮詢師,不能給親朋好友以及熟人做心理諮詢!因為,在心理學的倫理準則中明確提出,心理諮詢師應當避免與來訪者產生雙重關係或多重關係,應該避免把個人情感捲入到諮詢中或因互動可能對來訪者造成的心理負擔及傷害;雙重關係會影響諮詢師的客觀性、中立性和判斷力。

諮訪關係是一種職業合作的專業關係,與親朋好友關係有著本質上的差別。作為諮詢師必須清楚,雙重關係的存在,意味著諮詢師隨時都有可能跨越心理邊界,這是職業道德和敬業精神決不允許的。

眾所周知,心理諮詢是一種有償服務,而選擇熟人做諮詢,就是在無形中,把諮詢帶入到社會的人情潛規則中去,這是對心理諮詢行業的褻瀆。做過諮詢的諮詢師深知,免費的諮詢沒效果,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是:缺乏對心理諮詢行業的尊重,心底裡不認為心理諮詢價有所值,所以諮詢沒效果;

二是:選擇熟人做諮詢主要是佔便宜心理在作祟,如果諮詢師默許便是縱容,所以諮詢沒效果;

三是:付費諮詢對諮訪雙方都是約束,諮詢師遇到解決不了的問題,要申請督導(付費),來訪者如不積極調整認知並實施改變,將付出更多的時間和金錢,付費諮詢起到了一個槓桿作用;

四是:心理諮詢師一個職業,其收入來源就是諮詢費。

那麼,一旦有親朋好友想做心理諮詢並求上門來怎麼辦?必須轉借給其他諮詢師。

如果朋友有事,有困難,幫忙是應該的!但是你幫忙,應該還是朋友角色,而不是諮詢師的角色。因為你是諮詢行業中人,知道誰有水平,可以介紹給朋友自己信任的諮詢師,可以幫助牽線。就像外科醫生,一般不會給自己家人開刀,但可以介紹其它自己可以信任的醫生。如果你要以諮詢師的角色來幫助朋友,道德倫理上沒有問題,經濟上小事,但不管你諮詢水平如何,諮詢效果肯定會打折扣,嚴重的會影響你們之間的感情。之所以會這樣,有幾方面的原因。

首先,諮詢師在諮詢過程中要相對中立。這一點作為朋友,你很難作到!對朋友的事情,你應該知道一些,會有一些先入為主的印象,這種印象會影響你的態度,也就是說你會有點偏心,當然你這種偏心可能是偏向朋友,也可能是反向朋友。而且這種偏心會是無意識的,就像戴有色眼鏡一樣,你自己都不知道。這也是你的局限,限制你站得更高,看到全局,給朋友更多的啟示。其次,諮詢包括求詢都會一套儀式性過程,這個過程是療愈的重要部分。你花了錢花了時間,還要掛號,預約,在一個約定時間,講行諮詢,因為有這個過程,對諮詢的重視程度就很不一樣。太容易會造成不重視。還有就是邊界問題,在求詢前,你和朋友的生活當然有交叉,你們可能是知根知底。你們之間沒有陌生感,而由陌生感而產生的尊重感,對於療效也很重要。還有一句老話,「老婆是別人的好」,也是同樣的道理。有明確的邊界,陌生感也是療愈元素。

保密是諮詢服務的重要保證。當然朋友找你諮詢,對你有信任,這在當時很好。但是如果在將來和朋友的關係有變化,你所知道的就可能會變成一種傷害。對朋友保密是信任,諮詢師保密是責任。在國外是受到法律保護的。如果沒有求詢者允許,諮詢師瀉密,會有法律後果。這也是療效的重要保證。最後,知道得太多甚至會影響和朋友的關係。給朋友諮詢過程中,你們的關係不是對稱的。朋友把自己的事對你都說了,而你並沒有把自己的事對她說。知道太多也許會影響你們之間的交往,無意識中,她會感到自己是弱勢,這種感覺並不好。在歷史上,有很多很多名人上位後,首先開刀的是自己的熟人,因為他們知道得太多。當然這樣的事現在不會發生。但是對於朋友的事,有時候知道少些關係還密切。能不知道,就是沒有必要知道,就是這個道理。

相關焦點

  • 千萬不能和心理諮詢師做朋友
    「我們能成為生活中的朋友嗎?我真希望有你這樣的朋友。做個朋友吧。」很多求助者,都希望能夠和諮詢師做好朋友,就是能夠在諮詢外保持朋友關係,如現實生活中的朋友交往,有個心理諮詢師做朋友,感覺自己的問題就萬事ok了。所以很想請心理諮詢師吃飯,或者去公園談心,或者送禮物,希望得到一份諮詢關係以外的建立,希望得到一份永久的友誼。
  • 朋友是心理諮詢師,可ta拒絕給我諮詢|說說諮詢倫理的那些事
    時間過的很快,做心理諮詢師已經快五個年頭了,經常有朋友向我提出心理諮詢的要求,但都被我拒絕了。其實,有很多來訪者對這件事也表示困惑: 「我覺得做心理諮詢就是兩個人說說話,為什麼一個小時要幾百塊錢?這和朋友聊天有什麼不同呢?我找個諮詢師做朋友不就好啦?
  • 別和心理諮詢師做朋友
    我們能成為生活中的朋友嗎?我真希望有你這樣的朋友。做個朋友吧。」有個心理諮詢師做朋友,感覺自己的問題就萬事ok了。所以很想請心理諮詢師吃飯,或者去公園談心,或者送禮物,希望得到一份諮詢關係以外的情感建立,希望得到一份永久的友誼。 這份心願是好的,但是往往會遭到心理諮詢師的拒絕。
  • 都窮成這樣了,我為什麼還在做心理諮詢師?
    編輯:大大本文首發於:公眾號「壹心理學院Pro」本篇文章的初衷,是聽身邊的諮詢師朋友講說:我靠主業賺的錢,來供養我的副業「心理諮詢師」的工作。不同於外界認為的「心理諮詢師聽上去都很高大上」的言論,其實,心理諮詢師的工作也是苦樂參半的。
  • 我們是朋友,為啥你不肯給我做心理諮詢呢?
    百度了一下朋友之間為什麼不能做諮詢,基本上都說是因為每個人都有隱私,而朋友之間未必合適透露,此說法謬矣,下面讓我來告訴你真正的原因。一、職業倫理的要求《精神衛生法》及職業倫理規定:諮詢師和來訪者之間除了諮詢關係不能有其他的關係,朋友關係、財務關係、性關係——即使兩個人一見鍾情,天雷地火,也需要結束心理諮詢關係5年以後才能結婚,
  • 為什麼不建議你和你的心理諮詢師做朋友?
    「我們能成為生活中的朋友嗎?我真希望有你這樣的朋友。做個朋友吧。」感覺有個心理諮詢師做朋友,自己的問題就萬事ok了。為什麼心理諮詢強調職業關係,對諮詢關係有情感的限制,而不能發展私下的感情呢?來訪者和心理諮詢師做了朋友,有問題隨時聯繫他,問他,依靠他,就會失去獨立解決問題,面對問題的能力,形成對心理諮詢師的依賴。
  • 為什麼心理諮詢師無法給自己的親朋好友做諮詢?越親密的越不能!
    為什麼心理諮詢師無法給自己的親朋好友做諮詢?越親密的越不能!心理諮詢有「熟人不諮」的原則,心理諮詢師如果給自己的親朋好友做諮詢,會產生雙重關係或者多重關係。首先,我們來看一看「書本」上怎麼說。那麼,雙重關係/多重關係為什麼不能做諮詢呢?1. 親朋好友關係和諮訪關係的本質是不同的友情(愛情)中的溫暖和支持來自雙方的相互欣賞、陪伴和照顧。
  • 「我愛上了給我做諮詢的心理諮詢師!」這究竟是不是真正的愛情?
    我有個朋友,曾經因為工作壓力太大經常焦慮不安,自己也不知道如何處理,於是我給她推薦了一位比較有名的男諮詢師。她也去了,覺得對方的水平很令她滿意,但是兩個月以後,她來找我說,自己已經愛上了諮詢師了,問我這到底是不是真正的愛情?
  • 和心理諮詢師做朋友有什麼優缺點?
    「我們能成為生活中的朋友嗎?我真希望有你這樣的朋友。做個朋友吧。」很多來訪者,都希望能夠和心理諮詢師做好朋友,就是能夠在諮詢外保持朋友關係,如現實生活中的朋友交往。感覺有個心理諮詢師做朋友,自己的問題就萬事ok了。所以很想請心理諮詢師吃飯,或者去公園談心,或者送禮物,希望得到一份諮詢關係以外的情感建立,希望得到一份永久的友誼。這份心願是好的,但是往往會遭到心理諮詢師的拒絕。
  • 心理諮詢師能做什麼和不能做什麼,你了解多少?
    ,只是利用心理學原理,以來訪者提供的問題作基礎才能對其有所幫助,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心理諮詢師能做什麼和不能做什麼,來揭開心理諮詢師的神秘面紗。,如果來訪者是以這樣的心理去做心理諮詢,那這種希望恐怕要落空了。
  • 想做心理諮詢師,來問我
    當然了,一節加餐只有幾千字,大的問題我也解決不了(比如:如何從零開始成為一名心理諮詢師),特別細節的問題可能又不需要我再回答一遍(比如:XX概念是什麼意思)。能不能提出一個剛好我能講幾句,也願意講幾句,又能產生實實在在價值的問題,這就很考驗你的提問水平了。如果是下面幾類問題,就不用再問一遍了。這是我在課程留言中最常回答的幾個問題。1.
  • 心理諮詢(心理諮詢師)的諮詢範圍和精神科醫生的差別
    很多人即使得了心理疾病也不願意去做心理諮詢,問其原因:有人說,「我雖然很難受,但是也不想跟別人說,他們會說我是神經病,也根本不會理解我的。」也有人說:心理諮詢就是騙子,我去做了幾次,但是諮詢師也沒有給我任何建議,我覺得沒有什麼用」還有人說:心理諮詢太貴了,動輒幾千塊一次,做了一次什麼用也沒有。……作為一名心理諮詢師,瞬間覺得我應該好好嘮叨嘮叨,到底心理諮詢是做什麼的?有用嗎?
  • 諮詢師成長丨我究竟適不適合做心理諮詢師?
    我的個性特質真的適合做諮詢師嗎?我該如何成長才能更好地助人?同時,諮詢師也需要在心理諮詢這一領域中獲得個人的自我成長和發展。這裡所講的成長,不是廣義上的心理成長,因為它所包含的內容對於心理諮詢來說,還是過於寬泛,還包括很多心理諮詢與治療不會涉及的知識、能力、經驗等心理因素。
  • 10年心理諮詢經驗的我,建議你不要隨便找心理諮詢師
    王金現1、三個原因之外在我做心理諮詢的初期,即前兩三年,如果有一個來訪的找到我,那我心裡會興奮好一陣子。後來,做諮詢5到6年的時候,諮詢量的增加,會讓我感到充實、有價值而興奮。 再後來,到現在我做諮詢差不多10年多了,個案量相對穩定,來訪者相對固定,卻對心理諮詢沒有太高的熱情了。
  • 我需要心理諮詢,你為什麼還是給我開藥?
    談談心理科門診為什麼以開藥為主,諮詢為輔…… 作者丨小林醫生 來源丨醫學界精神病學頻道 最近一位朋友的母親長期失眠伴有情緒煩躁痛苦,因考慮到隱私保護,於是幫朋友推薦到本市一位主任醫師的心理科門診就診
  • 心理諮詢室裡的「聊天」,諮詢師都做了什麼?
    心理諮詢師的首要工作是協助來訪者清晰、準確的表達他們對所經歷事件的主觀體驗、情感、觀點,以此協助來訪者整理出該事件給自己帶來的影響,並達到一定程度的情緒宣洩作用。 來訪者:我很難受(模糊感受)心理諮詢師:很難受是怎樣的狀態?(澄清情緒)來訪者:心裡不高興,很委屈,煩!
  • 心理學:人們為什麼不敢做心理諮詢
    人們為什麼不敢做心理諮詢我工作很努力,但主管卻對我有成見,覺得我是新手:好事想不起我,瑣碎的事卻新統統推給我……這幾天我腦子裡總出現兩個字——報復!其實我沒有任何具體想法,但就是控制不住。我是不是得了強迫症?」主持人馬維建議她不妨去做心理治療,女子卻說:「我還是和你聊聊就行了……」  如今,心理專家頻頻現身於大眾媒體,他們對衝突事件的解讀總能引起共鳴和關注,讓人感到心理諮詢並不遙遠。
  • 心理諮詢要做多久?
    來訪者的領悟能力嚴格說來,領悟能力也屬於人格的一部分。不過它對諮詢進程的影響非常大,所以單獨說一說。領悟能力,也可以叫心智化能力。簡單講就是來訪者能夠關注內心活動,理解自己和他人在想什麼,為什麼會這麼想,並能把這些理解完整地表達出來。
  • 我為什麼勸你一定要去做心理諮詢?|TED精選
    今天的視頻來自於她在TED上對自己體驗心理諮詢經歷和感悟的分享,對於大家更全面地理解心理諮詢是什麼樣的過程,非常有幫助。演講文字稿: 2009年我第一次約心理諮詢的時候,並不是因為我覺得我需要心理諮詢,我沒有經歷什麼危機,也沒有覺得自己有什麼緊迫的精神健康問題。如果要說有什麼的話,我認為自己是很有自我意識的人,大家都來找我尋求幫助(笑)。
  • 心理諮詢師:一個諮詢師成長之路|情感諮詢
    •一直也沒自我介紹,我在讀大學的時候就非常喜歡心理學,所以有一定的基礎。正式從事心理,情感諮詢已經有4年了,可惜我並沒有抓住17年的考試。導致無緣二級諮詢師。後來在優路教育報名補考了中科院的..•今天給想從事心理諮詢師這個行業的朋友們,分享一些建議和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