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人們為什麼不敢做心理諮詢

2020-10-13 諮詢師斌哥


 


人們為什麼不敢做心理諮詢?心理諮詢師總是那樣善解人意。在他們面前,諮客就像委屈而需要安慰的孩子,可以任意發洩怨恨而不必在意。他們似乎是諮客平息焦慮的最後希望。然而走進諮詢室並不容易,當需要與諮詢師面對面時,諮客往往會變得猶豫不決。

20時30分,北京人民廣播電臺《說煩解憂》直播間接入一個電話,是一個女子憤怒的聲音:「我工作5年了,現在一家廣告公司快1年了。我工作很努力,但主管卻對我有成見,覺得我是新手:好事想不起我,瑣碎的事卻新統統推給我……這幾天我腦子裡總出現兩個字——報復!其實我沒有任何具體想法,但就是控制不住。我是不是得了強迫症?」主持人馬維建議她不妨去做心理治療,女子卻說:「我還是和你聊聊就行了……」

  如今,心理專家頻頻現身於大眾媒體,他們對衝突事件的解讀總能引起共鳴和關注,讓人感到心理諮詢並不遙遠。然而這不意味著人們已經接受與心理諮詢師面對面的真正諮詢關係。對很多面臨困境的人而言,走進諮詢室依舊需要極大的勇氣。很多人甚至在預約之後,仍放棄了諮詢。是不是我們對心理諮詢存有的懷疑和誤解,阻擋了我們的求助願望?

  1、我只有到了痛苦無法忍受時,才會去求助諮詢師

  出現在諮詢室裡的趙梅臉色灰暗,眼圈發烏。「我已經失眠2個多月了,即使睡著了,也常做噩夢,都是他和那個女人在一起的情景。」3個月前趙梅發現丈夫有了外遇。事後丈夫承認了錯誤,但她依舊深受打擊。性格內向的趙梅始終沒有和丈夫大吵大鬧,體重卻減少了11斤。「不僅如此,工作中我變得經常出錯。我從一開始就想來做心理諮詢,但始終沒有勇氣。這種事對我來說真是難以啟齒……最近我實在扛不下去了,我感到自己像被衝上岸拼命掙扎的魚,快要窒息了。」

  人的身心都有自我調節和修復的功能,但效果因人而異。精神受創時,各種信號包括軀體反應,會提醒你關注。而藉助心理諮詢,自我康復會更有效果,就如同走路突然崴了腳,停下來及時處理總比繼續趕路損失小得多。遇到高壓力指數的突發性事件,如親人亡故、婚變等,自我修復的挑戰會成倍增加。如果強烈的負面情緒持續超過一周,影響正常生活,就要考慮求助諮詢師的幫助了。

  另外,即便沒有發生重大焦慮事件,在人生很多關鍵期,利用心理諮詢也是聰明之舉。「人的一生有3個關口必須想到心理諮詢師,」心理專家楊鳳池說:「那就是擇業、婚戀和育兒」。與諮詢師的討論可以跳出原有的認識範疇,生活的選擇性也會更多。在發達國家諮詢師的作用就是這樣:既「治療」也「保健」。

  2、我相信:越權威、收費越貴的專家水平越高

  「你們這兒最好的專家是誰?」陳為一上來就這樣發問。他是某信息公司副總,收入不菲。「我母親最近心情不好。父親兩年前去世了,我和愛人一直希望她過來和我們同住,她不願意。但我發現她的性格越來越孤僻、煩躁,讓我非常擔心。」陳為想動員母親來諮詢,又怕專家水平一般。「我知道國內有的專家每小時收費已經到了1200元,一定有它的道理的。我不怕花錢,我就約你們中心最好的專家。」

  不論哪個專業領域,外人眼中的衡量標尺都無外乎職稱、出場費、單位級別等等。然而權威、費用有時只是自我寬慰的藥劑,何況目前國內心理諮詢的等級評定和收費尚不規範。其實「適合的才是最好的」,這句話同樣適用於心理諮詢,就像名牌服裝和饕餮大餐並不適合所有人一樣。如果一位專家看起來無所不能、包治百病,則恰恰說明他是「雜家」而非專家,否則就是為名利所驅四處出擊。所以在諮詢之前不妨請業內人士幫忙判斷一下,推薦某個領域經驗豐富、學養紮實的諮詢師。

  3、我對第一次諮詢不滿意,不再信任心理諮詢

  近一年來,黃曉燕感覺5歲的兒子越來越頑皮,家裡被他折騰得亂七八糟,幼兒園老師也時常告狀。下了很大決心後,她來到某兒童醫院心理諮詢室。諮詢師30多歲, 態度不冷不熱,因為時近正午還有點急躁,這讓希望得到更多撫慰的黃曉燕不滿。但她還是聽從諮詢師的建議,給孩子做了兒童多動症測驗。這次諮詢共花了近300元,但她感覺沒有效果。黃曉燕大失所望:「我也想得到諮詢師的幫助,但我沒辦法再信任他們。」

  生活中常有令人不滿的情況發生:醫生的處方失靈,機場服務員的態度不好……但我們並不因噎廢食,不去看病,或不坐飛機。為何我們對諮詢師就更加苛刻呢?除了真實的諮詢效果外,來訪者強烈的訴求也影響很大。對於好不容易才與諮詢師坐在一起的來訪者來說,強烈的期待會使他們變得異常敏感。然而即便素質很好的諮詢師也不可能始終保持最佳的工作狀態。建立信任不是聽任諮詢效果的下降,而是更好地幫助自己。如果你對一個諮詢師不滿而問題又沒有解決,換個人諮詢也沒什麼不好。

  4、我不能找朋友的諮詢師,這會洩露我的隱私

  「我父親今年64歲。因為母親早亡,從小我就和父親感情很深。在我眼裡,他既是慈父,也是慈母。我結婚後父親一直和我們住在一起,老公對他很好,孩子更是離不開他。但是最近我們的關係很緊張。自從他喜歡上跳舞並且和一個舞伴交往密切後,他在家裡的時間明顯少了,還對我說滿堂兒女不如半路夫妻。這讓我很痛苦。我知道同事Lisa做過心理諮詢。果然,她向我推薦了她的諮詢師。可我又猶豫了:反對老人再婚畢竟有悖常理,我怕選擇同一個諮詢師,會洩露我的秘密。

  與親朋好友共用一位諮詢師有顯而易見的好處:免除四處尋找的麻煩,能迅速建立信任,保證基本的質量。如果是做家庭治療或是婚姻治療,諮詢師還可以掌握更多情況,做出準確判斷。

  然而無意中洩露另一方信息,並非沒有可能。所以這對團體諮詢師來說,需要有更高的標準。有時,諮詢師會考慮避免信任問題,拒絕給過於熟識的人同時諮詢。應該相信,授受過嚴格訓練的諮詢師一定會遵守職業化保密原則。如果朋友推薦的諮詢師的確是處理你這類問題的老手,大可不必顧慮太多。當然,如果你更在意信息的隱蔽,為避免耗費不必要的精力消除顧慮,也可以另外尋找。

  5、我需要同性諮詢師,他/她會更理解我

  「最近我對老公越來越沒有興趣」,關虹在電話裡說「我知道是自己的問題,所以想主動尋找諮詢師幫助。但我希望你們為我約一位女諮詢師。作為女人,她會更理解我。」

  一般來說,女性在涉及生育和性心理方面的問題時,更願意與女性諮詢師討論,以免除尷尬窘迫。作為消費者,選擇什麼樣的諮詢師完全是你自己的權利。如果同性別諮詢師的確能幫你消除緊張,那就聽從自己的感覺。需要提醒的是,一個合格的諮詢師,無論男女,都具備站在來訪者角度(包括性別)理解對方的能力。

  6、諮詢師有義務給我提供有效方法

  張敏在回憶自己的諮詢經歷時說:「我總是不能與同事處理好關係。為此,我找了不下5個諮詢師。每次諮詢結束時,如果諮詢師並未提出具體建議,而是留下作業,下次諮詢再談,我就會立刻失去耐心。我知道這有些急功近利,但我想這是他們的義務,否則我花錢找他們幹什麼?」

  一個人認知或行為的改變,諮詢師確實能起到引導作用。但更重要的是,來訪者要與諮詢師產生互動,以此發掘調動自我能量。如果能在與諮詢師的討論中,積極思考,發現問題,尋找方法,調整心理機制和行為模式,這才算達到了心理諮詢的核心目標——助人自主。如果簡單地把心理諮詢等同於治療軀體疾病「看病—診斷—處方—治療—病癒」,可能會加劇對諮詢師的依賴。缺少了「自助」的成分,心理諮詢必定難以奏效。

相關焦點

  • 心理學:心理諮詢的起效原理
    我很理解他們為什麼這樣想,因為七年前,當我作為實習心理諮詢師接待來訪者時,心裡也在嘀咕類似的聲音:這樣一次次地談話,真的能幫到人嗎?心理諮詢的功能,就是在幫助人們去認識這些部分,讓自己趨向整合——身體和思想、心理、精神的整合——從而汲取到無窮的力量和智慧,然後幫助自己走上心中所想的路途。神經科學的研究神經科學還不太發達的時候,人們一度懷疑基於心理假設的精神分析是否有用,因為它的理論不符合現代科學的「可證偽」原則。
  • 心理諮詢缺口大,但心理學專業的學生卻不好就業?
    一、為什麼缺口大1.都說心理諮詢行業缺口大,因為這個是新興行業,屬於朝陽行業,市場的餅還可以慢慢畫。2.社會問題增多,人的壓力增大,人的心理問題也逐漸受到大眾重視。3.有部分潛在需求,而真正從業的專業人士很少。4.國家政策開始支持這一行業發展,學校、社區、企事業單位皆要配備心理疏導人士。
  • 為什麼說「心理諮詢的對象主要是正常人」?
    在尋求心理諮詢的過程中,心理諮詢師會幫助求助者找回自己需要的心靈平衡點,協助求助者發現心理失調的問題所在,並找出解決的方法。有誰敢說自己在一生中身體都不會生病呢?人的一生,從呱呱落地到年老逝去的整個人生歷程中,偶發的頭疼腦熱、感冒咳嗽等大小疾病會時常伴隨著我們。所有的人在一生都會致力於追求快樂、渴望著健康、祈求自己能夠長壽。
  • 做心理諮詢是一個什麼體驗?
    1人們普遍對心理諮詢有很深的誤解要麼是認為它不重要,不需要,要麼是懷疑它無用。我承認,目前中國的心理諮詢(含情感諮詢)行業還不太成熟,但是它在漸漸走向成熟。說它不成熟,是因為有點魚龍混雜,比如,有的人沒有督導,有的人從未做過個人體驗,有的人沒有經過系統學習,知識技能不足,有的人沒有實操經驗,有的人無證上崗……難處是,從事這個職業的學習培訓費用成本很高,收入卻低,很多新手諮詢師一開始做諮詢都是公益的,而完全以做心理諮詢為主要謀生手段的還是非常少,很多是兼職的狀態,需要掛靠大的機構或平臺,收入分攤。
  • 孩子有心理問題,家長會尋求心理諮詢嗎,做心理諮詢就是失敗?
    我在做心理諮詢過程中,經常遇到這樣的家長,有些家長做完心理諮詢後對我說,左老師一定保密啊,不能讓人知道我帶孩子來做心理諮詢,不然很丟人。還有些家長來做心理諮詢,是經過激烈的思想鬥爭以後才來的,我記得有一位擔任廳級領導的男士和夫人領著孩子來做心理諮詢,他說,左老師你別笑話,我能領導幾百人,可連一個孩子都管不好!
  • 如何正確看待心理諮詢?哪些人群適合做心理諮詢
    但是還是很多人對於這個行業不甚了解,現在我們就來探究一下心理諮詢能做的事情是什麼。心理諮詢是什麼心理諮詢是什麼呢?心理諮詢是心理諮詢師協助求助者解決心理問題的過程。人的心理障礙並不像軀體疾病一樣,能夠明確的知道是什麼病因,針對病因開藥就可以。人的心理很複雜,很多問題會由多方面因素引起,且需要靠改變觀念和思維模式才能解決,要激發起自我的意志去和不合理信念做鬥爭,而不是吃藥就可以完全治癒。心理諮詢師就是起到引導和疏通的作用。
  • 深圳市一帆心理諮詢有限公司:到底什麼情況下該去做心理諮詢
    從一帆心理諮詢的案例來看,諮詢者從關於心理學,心理諮詢,到真正選擇開始做心理諮詢,這往往會經歷很長的階段。有的人,可能從初中甚至更早的時候就感受到一些&34;,在學校和家庭有限的環境中了解非常局限的關於心理諮詢的東西,直到大學成年之後,有了更多的信息途徑去確認去了解,有一天可能才會做出一個重大的決定:我想找一位心理諮詢師。
  • 中國人為何不習慣做心理諮詢,是什麼影響著你我的求助意識?
    我去做心理諮詢了?朋友困惑的看著你。過不了幾天,就會出現這樣的八卦,這個傢伙去看心理諮詢師了,是不是有病啊?這是很多來訪者在做心理諮詢時,給我講的他尋求心理諮詢是的現象。很多人問過我,中國人為什麼不習慣做心理諮詢呢?讓我解釋。
  • 在線心理諮詢沒用?在線諮詢不安全?最全的在線心理諮詢科普知識
    為何客戶選用在線心理諮詢?有一位心理學學者(2002)引述的說法是,只有那些無法與他人建立關係的人,才會選用這種手段。此說法預示著,在線心理諮詢不但不能幫助客戶,反而加深了他們的問題。但是我們的經歷告訴我們,這只是一個謬論罷了。在線心理諮詢的客戶群體,就像你在面對面的諮詢室裡遇到的客戶一樣,分布廣泛。
  • 心理學?精神醫學?——高考志願諮詢筆記
    ——高考志願諮詢筆記常有不少家長疑惑地向我諮詢:孩子想報心理學,這個專業好嗎?將來能幹嘛?我首先會反問家長:你孩子為什麼想學心理學?家長回答:不知道,我們也不懂。孩子對家長說出想學心理學,往往是需要一定的勇氣的,因為這個專業選擇一般不被家長理解和認可,也許還會被質疑和刨根問底。
  • 為什麼人們寧願去玩去娛樂也不願意做心理諮詢提升自我?
    在微信上有很多網友聽說我是做心理諮詢的,就來免費的問一些問題,然後我告訴他們說這個確實是心理諮詢的範圍,如果做諮詢對你以後的成長會有很大的幫助,而且解決根本性的問題。大部分人都說,我先出去玩玩看。於是,出去旅遊一下或者在城市周邊走一走,回來之後我問他們,覺得好一些了嗎?大部分的回答是好一些了,我說那就好,只要有效就好。
  • 井邊灣心理:到底什麼情況下該去做心理諮詢
    井邊灣心理:到底什麼情況下該去做心理諮詢井邊灣心理常在後臺看見用戶求助,「我這個情況到了要見心理諮詢師的程度了嗎?」「找心理諮詢師意味著我病得很重了嗎?」從井邊灣心理諮詢的案例來看,諮詢者從關於心理學,心理諮詢,到真正選擇開始做心理諮詢,這往往會經歷很長的階段。有的人,可能從初中甚至更早的時候就感受到一些「不對勁」,在學校和家庭有限的環境中了解非常局限的關於心理諮詢的東西,直到大學成年之後,有了更多的信息途徑去確認去了解,有一天可能才會做出一個重大的決定:我想找一位心理諮詢師。
  • 心理諮詢到底是怎麼回事?心理諮詢有用嗎?
    當然,上面提到的這些都不是心理學的解釋。 現代心理學是從十九世紀威廉?馮特在德國的萊比錫大學創立實驗心理學開始的。他從相對簡單的感覺、知覺研究開始,終於使人們認識到,除了神學的解釋,哲學的思辨,世俗的理解,心靈現象也可以進行客觀、科學的研究。
  • 新的開始——心理諮詢案例分享、心理諮詢預約、心理學相關文章
    從今天開始,小辰風主要會做以下三個方面的事情哦。第一個方面,小辰風會與大家分享心理諮詢的案例。第二個方面,如果有需要心理諮詢的朋友可以找小辰風進行預約,小辰風目前是心理諮詢師的助理,負責心理諮詢的前期準備工作,以此讓諮詢師可以專心地幫助來訪者。
  • 心理諮詢師都是高大上的嗎?真實的心理諮詢行業,外人並不了解
    讓你親臨到一線的心理學和心理諮詢行業,來看看心理諮詢當中的那些不為外人所知的事兒。一、其實現在有關於"心理學"和"心理諮詢"的話題,也不算冷門了。這大多還是因為現代人的生活水平變好了,知識儲備變多了,人們有心思,有精力,主要是有能力來關注內心世界的奧秘了。像以前連飯都吃不飽的年代,人們哪有心思關注什麼心理呀!但不關注歸不關注,以前的人心理需求也總是有的。只不過那個時候被衣食溫飽耗去了大半的精力。
  • 自學心理學,做自己的心理治療師,拒絕心理從業者的心理操控!
    因為每個人基礎不一樣,理解起來會有深度不一,但是沒有關係,以後的分享中,我們還會再次學習到裡面的重點內容。對心理學感興趣,但是又不想看書的朋友,可有在閒暇時間看完這部視頻。為什麼要把頭條號弄得那麼專業,沒辦法呢!我認為能一眼看懂,短期一學就會的所謂心理學,都不是心理學!雖然我喜歡靈魂、潛意識、超能力各種新奇古怪,但是總體上,我是個嚴謹的心理學者。
  • 心理學揭秘:為什麼人們熱衷於心理測試和算命?你看透了嗎
    阿唐說,算命是歪門邪道之事,你給別人算命,那你怎麼不算算自己,你還要在我這裡上班,算命如果能解決問題的話,你來做我這個老闆來。要麼去算命,要麼好好上班。雖然我並不認同歪門邪道之說,但我想著阿唐說的為什麼我不能算算自己,到現在還在公司上班的話讓我無地自容。突然間我意識到,當年學校裡看到的那些算卦的手抄本和後來的卦象書,說什麼自己的一生是大富大貴,享盡榮華,全不可信。
  • 為什麼做心理諮詢的人群80,90,00後居多?
    在我的個案或者團體諮詢當中,80,90,00後居多,70後偶爾可見,60後幾乎就沒有了,50後基本就滅絕。 這個數據說明什麼問題呢?是年輕人的心理問題更多?是年輕人無法承受更大的壓力?還是年輕人更脆弱?這些問題因為社會時代背景不一樣,面臨的問題也不一樣,所以不能一概而論。 50,60,70後難道就沒有心理問題?才不是呢!
  • 為什麼我做心理諮詢師的朋友不能給我做諮詢?
    在學「心理學」的過程中,凡涉及到諮訪關係,老師們則一再強調:作為專業的心理諮詢師,不能給親朋好友以及熟人做心理諮詢!因為,在心理學的倫理準則中明確提出,心理諮詢師應當避免與來訪者產生雙重關係或多重關係,應該避免把個人情感捲入到諮詢中或因互動可能對來訪者造成的心理負擔及傷害;雙重關係會影響諮詢師的客觀性、中立性和判斷力。諮訪關係是一種職業合作的專業關係,與親朋好友關係有著本質上的差別。
  • 今天你做心理諮詢有什麼用?
    以下人員可以去做心理諮詢:1、情緒低落或情緒不穩;2、長期軀體不適,經軀體檢查未發現明顯器質性病變;3、人際關係出現嚴重問題;4、自覺工作壓力過大;5、長期失眠;6、遭遇重大生活挫折;7、長期家庭糾紛;8、兒童學習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