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心理諮詢的對象主要是正常人」?

2020-09-05 靜觀心理

有兩種人需要心理治療:一種是需要讓自己緊繃起來的人,另一種是需要讓自己放鬆下來的人。

美國公眾有一種普遍的認知:成功人士一般離不開兩類人的扶持。這兩類人常常被美國的成功人士譽為是幫助他們「走向成功的翅膀」:一類是法律顧問,一類是心理顧問。

大多數美國人都把接受心理諮詢看成是自信與富有的象徵,即便是美國總統,也擁有自己的心理顧問。當人們一旦遇到諸如情感挫折、人際不和以及心理困惑之類的問題時,他們首先想到的就是心理工作者。

有資料統計,在美國,每一個中產階級都有自己的心理顧問,每百萬人口中有550名心理工作者,平均每1800人中有1名心理諮詢師;在德國,2000人當中就有1名心理諮詢師;在日本,擁有心理諮詢師的公立初中達到了3750所。而在中國,100萬人口中僅有2.4名心理服務人員。

在中國,許多人把找心理諮詢師看成是一種病態的表現。當有人提到要去做心理治療時,多數人的反應就是:這個人的心理一定是有問題了。去找心理諮詢師是一件不願讓他人知道的事。

什麼樣的人需要心理諮詢?

心理學家們認為,有兩種人需要心理治療。第一種是需要讓自己緊繃起來的人,第二種是需要讓自己放鬆下來的人。在尋求心理諮詢的過程中,心理諮詢師會幫助求助者找回自己需要的心靈平衡點,協助求助者發現心理失調的問題所在,並找出解決的方法。

有誰敢說自己在一生中身體都不會生病呢?人的一生,從呱呱落地到年老逝去的整個人生歷程中,偶發的頭疼腦熱、感冒咳嗽等大小疾病會時常伴隨著我們。所有的人在一生都會致力於追求快樂、渴望著健康、祈求自己能夠長壽。人們都清楚我們的身體會生病,但是很多人卻忽視:我們的心理也一樣會生病。

如今日益廣闊的社交天地,與日俱增的生活壓力,人難免會出現心理上的困惑和掙扎。面對這樣一個特珠的時代,有誰敢說自己能夠終身不需要接受心理諮詢或心理治療呢?

傳統心理學的心理治療是從精神病理學的觀點來看待人們的,他們研究的對象是心理疾病,他們治療的目的是祛除各種心理疾病。

為此,心理治療給老百姓們留下的印象是:去看心理醫生的人,肯定是一個精神上有些毛病(問題)的人。

當我們的軀體有疾病時,人們都懂得積極去看醫生;可是心理有些問題,或是患有精神障礙時,就不知道是怎麼回事了,或者即使知道自己是有心理問題,但忌諱就醫,擔心去心理諮詢/治療後,別人會瞧不起自己,怕受到他人的歧視。結果是不少的人貽誤了心理諮詢的最佳時間。

美國心理學家卡爾納對心理諮詢的定義:

心理諮詢是指一種專門向他人提供幫助與尋求這種幫助的人們之間的關係。在這種關係中,助人者的手段及其所創造的氣氛使人們逐步學會以更積極的方法對待自己和他人。

心理諮詢能夠為人們提供全新的人生經驗和體驗。可以幫助人們更清晰地認識自己與社會,逐漸改變自己對外界不合理的思維、情感和反應方式,並學會處理好各種關係,提高工作效率,改善生活品質,以便更好地發揮個人的內在潛力,實現自我的價值。

經常會接到這樣的問題:

「怎樣的人需要做心理諮詢?」

心理諮詢師往往會很簡單的回答:

「心理諮詢的對象主要是正常人。」

「我的心理很正常,我認為自己沒有心理問題,我需要做心理諮詢嗎?」

心理諮詢並不只是針對心理問題去治療

心理諮詢的重點是面對日常生活中出現的:心理疑惑、認知扭曲、人際關係誤區、情感困惑等看似簡單的生活小問題,所引起的情緒不良反應。

在心理諮詢中,最常見的方式就是傾訴。通過對情緒的宣洩,來幫助求助者學會管理自己的情緒,找到緩解情緒的有效方法,幫助求助者釋放心頭的壓力。

一般情況下,心理諮詢師會針對不同的問題,並應用不同的方法使求助者學會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幫助求助者統整自己,並找到解決問題的良方,使那些深陷生活旋渦、背負沉重心理壓力、思路常常堵塞的求助者,能夠打開心路,更加正確地對待自己,增強自信心,學會處理好紛繁複雜的人際關係,使求助者重新擁有健康的心態和人格。

在心理諮詢中,人們愛的能力得到了恢復,重新感受到被愛、被關注、被肯定的積極情感。人們驚喜地發現:原來生活是這樣的美好,快樂是可以去學習的。

每個人都有獲取幸福力量的能力,只要我們擁有健康的心理,就能贏得屬於我們自己的幸福生活。

相關焦點

  • 心理諮詢是個坑?社會上與醫院裡的心理諮詢有什麼區別?
    社會上的心理諮詢對象:主要是指心理健康或者心理健康狀況欠佳的人。不包括精神病人。 社會上的心理諮詢主要是通過語言交流,給諮詢對象以啟發和教育。解決其在工作學習、生活交往等方面出現的心理問題。
  • 是什麼讓越來越多的孩子成為心理諮詢的對象
    但是,最近2、3年,我發覺心理諮詢對象正呈現年輕化的趨勢,作為一名擁有4年從業經驗的心理諮詢師,今天,我想和大家聊一聊這個話題:是什麼,讓越來越多的孩子,走進心理諮詢室?班主任和我說,小雪是寄宿生,大部分時間都在學校裡,然而卻沒有什麼朋友,遇到困難也不知道和誰說。對此,班主任在徵得她同意之後,帶她過來進行心理諮詢。
  • 什麼時候需要心理諮詢
    一、目前大多人的認知是——恐懼,但不願意真實面對自己,僥倖心理。「我很好」(全靠硬撐)「我才沒病,沒那麼矯情」(不誠實面對自己的內心)「你告訴我現在該怎麼做,以後的事情以後再說吧」(僥倖心理)「我就這樣性格,改不了,爹媽生的」(迴避,不改變,因為改變痛)「這玩意兒沒用」(認知問題,心理諮詢宣傳不到位)「我沒錢」(內在匱乏,捉襟見肘,無力顧及)……
  • 心理諮詢的研究,應該主要歸屬社會科學
    尤其是,她講到:「心理學還講到人的個別差異,心理學的方方面面太多了,是個很大很大的科學,很複雜但又很年輕,所以我們只是抓住它最主要的,(心理)是現實的反映,是腦的機能,怎麼具體化把它說清,還遠遠不夠,還需要大家的努力。而在努力中呢,因為每一個人,自己又有一個自己的健康,自己心理怎麼變化,所以大家都從自己考慮,所以疫情一來,疫情引起你的混亂,你的緊張、焦慮,又出了一些問題。所以大家一看,啊!
  • 開工復學,給心理諮詢做點科普啊
    首先,心理諮詢是為誰服務的?一定要清楚,這項服務面向的對象主要是正常人。心理諮詢所提供的全新環境可以幫助人們認識自己與社會,處理各種關係,逐漸改變與外界不合理的思維、情感和反應方式,並學會與外界相適應的方法,提高工作效率,改善生活品質,以便更好地發揮人的內在潛力,實現自我價值。
  • 心理諮詢?心理治療?還是心靈雞湯?心理諮詢師能做什麼
    今天是我日更的第二天,正好分享一下我對心理諮詢的重新理解。說起,心理諮詢,普通人有很多誤解,往往會把它等同於心理治療,或者心靈雞湯。今天,我就試著通過這篇文章幫大家區分一下。什麼是心理諮詢呢?專業的說法,是這樣的:心理諮詢是運用有關心理科學的理論和方法,通過解除諮詢對象的心理問題,來維護和增進身心健康,促進個性發展和潛能開發。有點拗口,難以理解。
  • 心理諮詢,你需要嗎?
    「奢侈品」,是屬於小眾的需求誠然,行業存在「亂象「,在一種混亂中肆意地「百花齊放」,而一些真正有需求的群體可能由於信息不對稱,又或是對心理諮詢的一些「誤解」,總是不停的在這一條尋求心理救贖的路上繞彎道,或者產生對某些諮詢師or整個行業的憤怒與敵意01—到底什麼樣的人需要專業的心理諮詢?
  • 黃國勝:「挽回」不是心理諮詢
    上述服務如果換個名字,不叫心理諮詢,我不會說什麼。說它是心理諮詢,以心理諮詢的名義進行,由心理諮詢師實施,在心理諮詢平臺上操作,我就沒法沉默了。這不是心理諮詢,它嚴重違反心理諮詢的設置和倫理。 據說,這個平臺是得到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的支持和指導的,如果它不叫心理諮詢,我沒話說。
  • 小學生心理諮詢專題
    1984年美國出版的國際心理學聯合會編輯的《心理學百科全書》,肯定了心理諮詢的兩種定義模式,一是教育模式,一是發展模式。該文獻指出:「諮詢心理始終遵循著教育的而不是臨床的、治療的或醫學的模式。諮詢對象被認為是在應付日常生話中的壓力和任務方面需要幫助的正常人。諮詢心理學家的任務是教會他們模仿某些策略和新的行為,從而能夠最大程度發揮其已經存在的能力或者形成更為適當的應變能力。」
  • 心理諮詢、個案諮詢(一對一)預約指南
    諮詢範圍:賽斯學派個人心靈成長與提升、情感問題、人際關係、親子關係、自尊自信、職業生涯、成長創傷、自我探索與成長、神經症(強迫、焦慮、抑鬱等情緒問題)的心靈動力學取向心理諮詢。面對面諮詢:深圳地面工作坊:深圳不接受電話或網絡諮詢 【預約諮詢 +來訪者須知】1.
  • 心理諮詢師的心理諮詢為何要收費?
    很多人不明白,為什麼心理諮詢要收費?
  • 14歲男孩跳樓自殺,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孩子成為心理諮詢對象?
    ,這種跡象表明,我國出現心理問題的兒童、青少年數量呈明顯上升趨勢。據調查,我國被各種心理障礙困擾的青少年至少有3000萬,到底是什麼,讓越來越多的孩子走進心理諮詢室,成為心理諮詢對象?他們既不愁吃也不愁穿,所思考的問題直接就是形而上的意義問題:「人為什麼要活著?」這樣一思考,麻煩就來了,人就抑鬱了。
  • 為什麼說沒有一次見效的心理諮詢?
    正因為此,我才說我特別理解來訪者急於擺脫痛苦的心情。 ·  02  · 在諮詢工作中,我發現大部分來訪者對心理諮詢都有些認識上的誤區,尤其是很多人都希望通過一次諮詢就解決問題——這真是個過高的期待。古人云:「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 這些年,我們對心理諮詢的誤解你有嗎?
    說到心理諮詢,一方面大多數人會覺得它很神秘,而且離生活很遠,就像是穿越未來的時光機一樣,對它浮想聯翩;另一方面有的人認為它就像是算命大師,覺得他怎麼能知道自己是怎麼樣的人,會發生什麼樣的事,這根本就是胡扯吧。其實,心理健康問題就像是我們每天回家都會碰見的廣告牌,只要它不阻礙回家的路,那我們是無論如何都不會注意到它的。
  • 生活中哪些人需要性心理諮詢?
    有個別人因早期經歷的原因或其他諸種原因,在性行為或性愛方面發生了病態,偏離了正常人,比較常見的有戀物癖(即藉助收藏異性的貼身衣物獲得性的滿足)、虐待狂、露陰癖(即在異性面前裸露生殖-器,以獲得滿足),窺陰癖(偷看異性的裸-體或性行為以獲得滿足),等等。其中較嚴重者非諮詢能解決問題,需附以其他治療方法。
  • 怎麼說服父母帶我去心理諮詢?
    方面還沒有完全的科普,例如很多人並不能理解抑鬱症患者為什麼那麼難過,為什麼不看開點。他們不理解是因為他們是正常人,抑鬱症已經是一種異常的心理,是正常人無法理解的痛楚,不然怎麼說是一種病症呢,不然怎麼要去開醫生呢。再加之文化的影響,還是有部分人對於看心理疾病有可恥心。這也是心理諮詢很難普遍的原因之一。其實,就像我們生理上的感冒發燒一樣,我們每個人也可能得上心理上的病症。
  • 生活中哪些人需要性心理諮詢
    現在有越來越多的人在得知自己心理有可能出現問題的時候回去諮詢心理諮詢師,可如果是關於「性」方面的問題還有很多人可能放不開,不願意去做諮詢和治療,生活中哪些人需要性心理諮詢你知道嗎?兒童,青少年,青年人等等各個年齡段的人其實都有!
  • 心理諮詢到底是怎麼回事?心理諮詢有用嗎?
    心理諮詢是一個熱門的話題,熱到曾經是07年世界精神衛生日的主題――「提倡心理諮詢,促進精神健康」。全世界都提倡,這來頭可不小。那麼,什麼是心理諮詢呢?難道就是有心事找人聊聊? 也對,也不對。從求詢者的角度說,對。心理諮詢就是給有心事的人預備的。但不是找誰聊聊都算心理諮詢。
  • 心理諮詢行業現狀是怎麼樣的?
    這就是為什麼許多從業多年的諮詢師,一直讓新人勸退的緣故,要是前期你對收入以及經濟物質較為渴望,家裡麵條件也有限,要考慮買房、買車、結婚之類的事情,那麼最好還是不要從事心理諮詢師這個行業。否則幹一段時間你就會很焦慮,為什麼頭幾年一直不賺錢。假設你家裡面能夠支持你生活方面的壓力,那麼你再考慮從事這份職業也不遲。
  • 錢丹塞恩心理諮詢平臺主要優勢
    12月4日,在中山大學實驗室,上百名來自全國的知名心理專家觀看了錢丹塞恩AI挑戰「智能心理分析」:不到5秒出心理解決方案 。在諮詢者心理幫助或在聊天時,就會自動收錄識別談話內容。通過人工智慧的機器學習算法,判定心理測試的特徵準確性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