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經113度在閃耀:廣州、長沙和鄭州

2021-03-01 秦朔朋友圈

· 這是第2864篇原創首發文章 字數 8k+ ·

· 關注秦朔朋友圈  ID:qspyq2015 ·

東經113度,穿過不少中國知名的城市,如廣州、佛山、長沙和鄭州等等。這篇文章,會寫廣州、長沙和鄭州,它們一個在南方、一個在中部、一個在北方,各具特色,又有某種相關性,勾起人想研究的興趣。

上一篇,我寫了無錫和寧波,把它們放在一起寫,是因為它們都是近代工商業文明的發源城市,且一直保持著旺盛的創造力和企業家精神,充滿了商業創新的故事和素材,且江山代有才人出。不僅外溢發展,也回饋現在的城市建設和創新,另外,更重要的是它們埋頭苦幹,很低調,特別是寧波。

上次說到,按照上半年GDP排名,無錫和寧波之間還夾著個長沙,寧波之後的城市則是鄭州。這些排名第13-16位的城市,恰好是去年萬億GDP的最後四名。鄭州之後是佛山,最有希望擠入今年的萬億城市俱樂部。

東經113度,是一根奇妙的經線,它穿過的城市佔前20名城市的1/5,可謂「最強GDP經線」,此外,深圳、東莞其實離113度也非常非常近。

把廣州、長沙和鄭州放在一起寫,我是這麼考慮的:

 第一、傳統上,我們總是按照東-中-西部的視角、或者南北方的視角來觀看中國,很少有人用南-中-北部的視角來看中國。我這樣提出,特別是將一根經線上最具代表性的城市(省會)串起來寫,算是一種小小的創新吧。

 第二、對於廣州而言,近幾年的視角總是說,「廣州怎麼看深圳發展相對更好」,「廣州要被誰誰趕超」等等替廣州著急或擔憂的言論,但廣州不慌不忙,保持著低調、沉著,對創新和開放依然很虔誠。作為世界上唯一兩千多年長盛不衰的大港所在地、海洋性商業文明印記最深的城市,我們應該以更長遠的、健康的、平和的視角看廣州發展的寬廣度和持久性。

 第三、武漢、長沙和鄭州,是中部地區的三個增長和發展的核心、中部省會。但無論是GDP還是區域影響力,長沙和鄭州,目前略落後於武漢。武漢在2014年就邁入萬億俱樂部城市,長沙晚了3年,鄭州去年剛晉級,晚了4年。武漢的確成為「華中第一城」,在筆者寫的《「北上廣深」之後,再論到底誰是第五城?》中,近6000讀者投票,32%投給了杭州,排名第一,19%投給了武漢,排名第二。北上廣深之後,杭州和武漢是競爭「第五城」的最強對手盤,這兩年研究和傳播武漢的文章很多,而長沙和鄭州發展如何,有何經驗,未來會如何,則值得進一步研究和探索。

長沙最為聞名的就是省會房價窪地、媒體藝術之都以及智造之城,它很特別,有獨特的經驗;鄭州,則從一個小縣城一躍成為黃河流域最大最強的城市,是建國70周年來發展最顯著的城市,「唯一性」很明顯,它是新中國發展經驗的獨特代表。

廣州,平靜、大氣而持久的繁榮

廣州位於東經112度57分至114度3分,北緯22度26分至23度56分。

廣州有個美麗的傳說:有五位仙人,身穿五彩衣,騎著五色羊,拿著一莖六穗的優良稻穀種子,降臨「楚庭」(廣州的第一個名字),將稻穗贈給當地人民,並祝福這裡永無饑荒。隨後,五位仙人便騰空而去,五隻羊則變成了石頭。

所以廣州,叫「五羊城」,也同時被稱為「花城」、「海闊天空之城」。這些名字充滿了美好的想像。這兩年,我得空從北京或上海飛廣州的時候,一降落機場,一路上看到層次豐富的綠色,還有在冬天也能開遍的三角梅,總能感受到一份自如、自在和自由。整個城市充滿了努力經營生活的人間煙火氣,不濃不淡的氣質,別具一格,剛剛好。

成都的煙火氣該是大城市中最濃的,連空氣裡都飄滿了火鍋味兒和龍門陣味兒,怎麼說呢,廣州的煙火氣,大概是成都和上海的平均值。

這裡插一句題外話,各個城市,真的要非常注重機場、火車站出來的半徑十公裡內的沿線風景的管理,像香港就是精細管理到每一寸草坪的感覺。第一印象真的特別重要。

我們的祖先選擇廣州應該是極具眼光的行為,這裡既是河港,又是海港,颱風不會正面登陸,有山有海有湖有港,且剛好位於珠江三角洲的中心。珠江這條神奇的江,得名於「不慎跌落江中的珠寶,在傳說中化成一塊巨大的海珠石」,為什麼會掉珠寶?因為那時「外國之貨日至,珠香、象犀、玳瑁奇物,溢於中國,不可勝用」。據說,在唐朝它已經是全國三大商業城市,對外貿易非常發達,唐宋時期就有十萬海客集聚。

這座城,就是以商業貿易、資金為基礎發展起來的,被稱為「千年商都」,廣州港是世界唯一兩千多年長盛不衰的大港。在全世界所有城市中,只有廣州是保持千年不衰的商業型城市,其他城市不過幾百年的繁榮史,就算是威尼斯,千年以來繁華盛世,卻在現代衰退了。

整座廣州城,一直是人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的匯聚之地,至今不變。

2016-2018年,廣州人口淨流入量為54萬、45萬、41萬,去年的數據僅低於深圳的50萬,一直在大城市中保持領先。41萬中,戶籍人口佔30萬,大於2017年的27萬和2016年的16萬。2018年初推出的《廣州市推動非戶籍人口在城市落戶實施方案》起到關鍵作用,政策制定者的心非常細,除了大家都關注的大學生之外,它也關注退伍士兵、特殊艱苦行業一線人員等等。2019年初,政策進一步優化,對大學生更加友好,在廣州就業或創業的普通高校應屆畢業生可直接到公安部門辦理入戶,要知道,廣州是在校大學生最多的城市。總之廣州的「搶人」政策相比其他城市,讓人感覺更「舒服」,沒有那麼激進、迫切,但很周到、人性化、不太功利。秦老師昨天說,廣州是「人間」,這個人間在我的理解中,大概就是這份周到的人情、長情。

一線城市中,廣州的房價也相對最友好,均價為北京的59%,上海的76%,深圳的79%。

廣州一直是中國的南大門,它連通的不僅是從海洋來的四方來客,而且還有廣大腹地的八方賓朋。1936年,粵漢鐵路全線通車,從武昌可以直抵廣州,這條鐵路極大加強了廣州與內地的聯繫。1957年,武漢長江大橋建成,粵漢線和平漢線連成一體,成為今天的京廣線。至今,湖南人外出打工,第一選擇都是坐京廣線,湖南人打工的第一選擇也是廣東。京廣線將內陸省份的大部分物資通過南大門輸出到全世界。京廣線上的重要城市包括:北京、石家莊、鄭州、武漢、長沙、廣州。京廣線是中國經濟的大動脈,也加強了東經113現象的神奇和神秘。

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廣交會,Canton Fair),是中國目前歷史最長、層次最高、規模最大、商品種類最全、到會採購商最多且分布國別地區最廣、成交效果最好的綜合性國際貿易盛會,被譽為「中國第一展」。1956年當時的華潤集團張平負責在廣州籌辦此會,並於1957年4月25日舉辦了第一屆,如今已有六十多年歷史。在改革開放前,廣交會更是全國對外貿易的唯一窗口。廣州的商貿地位,一直在那裡,似乎永不動搖。

廣州是集聚好資源的地方,那麼它的內生動力、原創能力如何?1978年,廣州華南理工大學的無線電班三個同班同學,後來分別創辦中國彩電的三巨頭(康佳、創維和TCL)。1995年,丁磊選擇廣州創業,他一直視廣州為福地,網易的故鄉。2011年,張小龍在這裡開發出了微信,並且他一直喜歡呆在廣州,他用十年譜寫了一個傳奇,即一個程式設計師到一個影響中國甚至世界人物的簡史。在微信發展初期,海珠區政府曾表示:密切關注微信成長,但不讓體制內力量過多幹預企業的市場行為。

一代一代,在廣州均有傳奇。有人物、有思想、有產品、有市場、有創新、有革新,這就是廣州。它不算精緻,不算完美,不算熱情,但它一直保持著一股恆溫恆溼的滋潤人心的南風。

2010年,廣州亞運會順利召開,那年廣州邁入萬億GDP隊伍,從一萬億到兩萬億(7年時間),廣州的支柱產業是汽車、電子產品和石化。如今這三大產業遇到了天花板,但廣州靈活地選擇了在LCD和OLED等工業項目上尋找新突破,2018年廣州工業投資額飆升至1131億,突破千億大關,成為十年之最,比去年增長53.8%。

此外,它的生物與健康產業等戰略性新興產業也在迅猛而低調地發展,據不完全統計,廣州共有119家藥品生產企業、461家醫療器械生產企業、457家生物高新技術企業、51家生物領域上市公司,其中包括知名的達安基因、銳博生物等。

《廣州市協同構建粵港澳大灣區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產業體系行動計劃》中明確,廣州將以「先進位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現代服務業、海洋經濟、都市現代農業」五大產業為主導。人們都說船小好掉頭,像廣州這樣的大市,它的支柱產業也能靈活突破,將極難之事做得波瀾不驚,這就是定力和本事。

粵港澳大灣區,它的總面積達5.6萬平方千米,人口達6600萬,2018年GDP10.87萬億,與俄國或韓國體量相當,是中國經濟的巨大引擎。廣州作為中心城市之一,它未來的基建項目的投入、新的力量的匯聚和融合,都不會少。廣州最能體現出自由貿易的活力和靈魂,803平方公裡的廣州南沙自貿區正在推進建設中。

廣州GDP上半年增速7.1%,在大城市中僅次於深圳,高於上海和北京。它的速度和潛力不容小覷,埋頭做自己的事兒,不攀比,不焦慮。廣州不追求精緻,甚至有點散亂,但讓人感覺到自由、長期性,甚至是某種仙氣兒。

長沙經驗:被低估的閃亮星星

長沙位於湖南省東部偏北,湘江下遊和長沙盆地西緣。介於東經111度53分至114度15分,北緯27度51分至28度41分之間。

長沙也有一個美好的故事背景。《史記·天官書》云:「天則有列宿,地則有州域。」二十八宿中軫宿有一附星名為「長沙」。《長沙縣誌拾遺》中記載:「長沙之名,……以軫旁有長沙星,正在其域分野,故云。」長沙又有「星沙」之稱,它是星星城。

前幾年我去長沙就是去湖南廣電考察,住的酒店剛好能從遠處瞥見謝娜化妝。初去那個城市,覺得熱鬧的地方很熱鬧,安靜的地方很安靜,工業城市的痕跡有,鬱鬱蔥蔥的感覺也有。它不是我想像中那個屈原、賈誼、曾國藩的故鄉,以及嶽麓書院那種典雅範兒,現代「媒體藝術之都」的光芒和熱鬧的市井的直觀印象更甚一籌。

長沙,這個城市特別長情,歷經三千年城名、城址不變。真的是任憑世事變化,我自巋然不動。這篇文章選的這三個城市,都比較「專一」,代表著某種矢志不渝。

長沙2019年上半年的GDP增速為8.2%,在前20名城市中,與成都並列第一。2016-2018年,長沙人口淨流入值分別為21.34萬、27.29萬、23.66萬,均位居全國前五位。特別是2017年,僅次於深圳、廣州和杭州,位居全國第四,遠遠高於其他省會。為什麼?重要的因素在於,它的房價控制得真的很好。我2014年去的時候,長沙的新房上掛著直白的30、40萬的價格,心裡掂量著,在上海房子的首付都夠買兩三套了。

長沙房價至今都排在全國城市50名開外,到現在均價也只有1萬出頭。武漢的房價是長沙的1.6倍。比較這兩個城市:武漢2018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是42133元,長沙是44647元;長沙的人均消費是32165元,武漢的卻只有26535元。生活有時候因為數字對比,會得出一些簡單的直白的結論,房價的高低的確影響生活質量,但生活的複雜度和適宜度有時候對於人們選擇哪座城工作和終老,是兩回事。

湖南省委書記杜家毫今年倡導「外學華為,內學長沙」。華為一貫以來都是擅長危機管理和自我批判;而「長沙經驗」有兩條,一是思路對頭,抓住產業鏈建設不放,精細謀劃、精準發力;二是幹部能幹,在抓園區建設、產業建設中有一批肯幹事、會幹事、能幹事的幹部,並形成了一整套推動項目建設、促進產業發展的行之有效的機制。

所謂「長沙經驗」,人民日報上曾經總結過幾點,簡要轉述一下便是:第一,善於抓住發展機會,沒有錯過任何一個國家戰略發展機遇的窗口期;第二,房價平穩,成了聚集全要素髮展的窪地;第三,抓智能製造,以此統領產業轉型升級;第四,網際網路高位逆襲,「冬有烏鎮,春有嶽麓」漸成風氣,成為移動網際網路產業發展的第五城;第五,對「中國芯」有了完整的產業鏈布局;第六,文創新高地;第七,人才高地。

在筆者看來,長沙一直專心主業,就是工業,工業城市的特色一直保留並發揚光大。三線建設時期,到主席的家鄉去那是一股潮流。後來,電子信息、新材料、汽車製造、廢金屬製品業曾是它的支柱產業,如今長沙是全球裝備製造的一線城市,全球工程機械50強有4強在長沙,全國前5強3強在長沙,已然是「世界工程機械之都」。

實際上,廣州、長沙、鄭州,都強調工業的重要性。2017年,長沙市規模工業增加值先後超過鄭州、南京、杭州,在全國省會城市中排名第四,僅在廣州、武漢、成都之後。2018年,繼續加強,全市規模工業增加值增長8.2%。

智能製造「長沙模式」蜚聲全國,試點示範企業已近500家。自2016年長沙發布「工業雲平臺」以來,長沙開展「萬企上雲」活動,截至去年底,上雲企業已突破3.7萬家。

長沙還有一點也特別值得借鑑,那就是政府主動梳理產業鏈條,有「全市產業鏈推進工作會議」,目前已經實現22條新興及優勢產業鏈垂直整合和橫向聚集。

此外,文創加科創,是很多城市目前創新發展的主要思路。長沙做文創,創新的原動力比較足。湖南廣電位於馬欄山,這些年因為「快樂大本營」而全國知名,也形成了文創的引擎中心。而科創方面,更需要長株潭城市群的共同努力和配合,才能鞏固城市底盤。

長株潭城市群位於京廣經濟帶、泛珠三角經濟區、長江經濟帶的結合部,長株潭三市GDP合計位列國內城市第八,中部第一。共有2.8萬平方公裡(粵港澳大灣區的1/2),1396萬人(粵港澳大灣區的1/5以上),1.5萬億元以上的GDP(粵港澳大灣區的1/7左右)。借鑑粵港澳大灣區的廣深科技走廊,有機構(德思勤)提出長株潭湘江灣的戰略構想,包含濱江文化藝術長廊、長株潭湘江灣科技創新示範區、長株潭湘江灣綜合創新試驗區、湖南健康產業園核心園區、全球尖端動力科技產業中心等等。這個城市群人口若能突破3000萬,湘江灣的想像空間的確很大。

去年12月3日,粵港澳大灣區研究院發布的《2018年中國城市營商環境評價報告》,綜合營商環境評價,長沙已從2017年的第20名,躍升至9名。軟環境指數,長沙則從第31名上升至僅次於深圳的全國第2名。

近日(8月29日),長沙黃花國際機場迎來通航三十周年紀念日。目前該機場已通航海內外145個機場,國際航線連接20個國家和2個地區的42個機場,成為中國中部地區通往東南亞國家航線最多、航班密度最大的機場,2019年旅客吞吐量預計將達到2780萬人次。根據去年民航數據控,長沙黃花排名大陸/內地第13位。(註:排在前面的是,北京首都、上海浦東、廣州白雲、成都雙流、深圳寶安、昆明長水、西安鹹陽、上海虹橋、重慶江北、杭州蕭山、 南京祿口、鄭州新鄭、廈門高崎)。注意,它高於武漢天河(排名第16位)。

筆者研究城市,另有一個明顯的感覺,那便是,縣域經濟的強弱直接影響大城市的整體發展。一線城市,傳統「縣」的力量已經弱化,都改成了「區」,都更加強調尊崇「市」的整體統籌協調安排。而新一線城市或二線城市,縣的特徵和相對獨立性和完整性還很明顯。

長沙也有長沙縣,2019年工信部賽迪研究院公布全國縣域經濟百強縣市,長沙縣排名第六。在江蘇崑山、江陰、張家港、常熟市,福建晉江之後,實力非常強。長沙縣處於長株潭「兩型社會」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的核心地帶,是全國18個改革開放典型地區之一。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等機構共同發布《可持續發展藍皮書:中國可持續發展評價報告(2019)》,並發布全國省級可持續發展綜合排名和100個大中城市可持續發展綜合排名。2018年度可持續發展綜合排名前十位的城市分別是:珠海、深圳、北京、杭州、廣州、青島、長沙(第7)、南京、寧波和武漢。

長沙是被低估的城市,未來的可持續性發展必然越來越強。

鄭州70年,一座新城的完整崛起史

鄭州經緯度是,東經112度42分至114度14分,北緯34度16分至34度58分。很巧合的是,廣州、長沙、鄭州的緯度之差也平均五六度。

鄭州有什麼傳說呢?上文說廣州是「千年商都」,而鄭州才是真正的「商都」,一方面,它是商朝的都城,中國可考的最早的都城,而安陽是商朝晚期的都城。另一方面,中國第一部商業法典《質誓》,誕生於春秋時期的鄭國(今新鄭),主要內容說的是,只要不損害國家利益,國家不幹涉你的經營。要知道這是2800年前,鄭州人就知道利用商人的力量,發展城市。

雖然鄭州和廣州、長沙一樣,歷史悠久深遠,但它一度平淡無奇,它真正的崛起是新中國建國以來,從一座小縣城發展成黃河流域最大最強的城市。我對鄭州的認識基礎,是八九年前做過鄭州某個物流園區的規劃。對它的印象就是,中國之大,中原中心點,物流最強大的地方,必然要有一城,而這一城,必然是鄭州。

跟廣州一樣,鄭州地位的崛起,也是因為交通。鄭州的雛形最初是「鄭縣」,京漢、汴洛兩大鐵路幹線交匯於鄭縣,是中國鐵路史上第一個「黃金十字架」。1949年鄭縣併入鄭州市,那個時候的鄭州,建成區僅5.2平方公裡、總人口僅19.1萬人。如今建成區830.97平方公裡,是原來的近160倍;人口過千萬,是原來的53倍。

1954年10月,河南省會由開封遷至鄭州。為什麼會選擇鄭州,這跟黃河有莫大關係,它幾經改道,影響鐵路的布局(隴海鐵路等避開了開封),所以從一定程度上說,是「自然」選擇了鄭州。因為鐵路的發達,鄭州首先成為河南省棉花貿易和棉花工業的中心。後來,鄭州也因豐富的礦產資源,發展了重工業。

後期,則是人為和規劃不斷強化,優勢不斷集聚的過程。「一五」期間,國家五大棉紡廠落戶鄭州西郊;「二五」期間,中鋁、第二砂輪廠布局鄭州,鄭州初步奠定了工業基礎。一張白紙上作畫,且畫得越來越好。如今的鄭州,工業地位不容小覷,比如中鐵裝備盾構機,安全掘進裡程1500多公裡,連續七年國內市場佔有率第一,2017、2018年連續兩年產銷量世界第一,成為中國高端製造的名片。

鄭州的支柱產業是:汽車、煤電鋁、食品、電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工程及製藥、紡織、機械、能源、建材等。它的支柱產業多而全面,充分體現了物流中心的資源優勢,內生和外生力量共同隆起了不少高峰。

《促進中部地區崛起「十三五」規劃》第六章第二節,指出「支持武漢、鄭州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強化長沙、合肥、南昌、太原等省會城市地位,增強要素集聚、科技創新和服務功能,提升現代化和國際化水平。」可見,武漢和鄭州的政治地位非常高。

鄭州是全國重要的鐵路、航空、電力、郵政電信主樞紐城市,擁有亞洲作業量最大的貨車編組站。鄭州航空港區是中國唯一一個國家級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鄭州商品交易所是中國首家期貨交易所,鄭州也是中國(河南)自由貿易試驗區核心組成部分。鄭州的不可替代性也很高。

鄭州速度,是中國速度的很好的表現形式,比如西班牙高級品牌時裝頭天凌晨落地鄭州機場,第二天清晨便可與北京、上海等省市的人們見面。

上文說過,發展的好的城市都是縣域經濟比較強的。根據賽迪縣域經濟研究中心公布的縣域經濟100強(2019年)榜單,河南共有8縣入圍,分別為新鄭市(鄭州)、鞏義市(鄭州)、滎陽市(鄭州)、新密市(鄭州)、永城市(商丘)、濟源市(直管)、登封市(鄭州)、汝州市(直管)。鄭州佔了5縣。

有意思的是,《2018中國中部縣域經濟百強白皮書》前十名,湖南3席,河南4席,江西、安徽、湖北各1個;百強中河南佔三分之一以上,河南縣域經濟相對比較均衡,也較為分散,縣域經濟發展強的地方,更要注重的是相互之間的聯動性和合作性。

鄭州房價排名全國大陸/內地排第23位,均價14881元/平米。據說鄭州也有十幾萬一平的房子,因為河南有旺盛的人口紅利和生活方式升級需求。北方缺水,鄭州新區卻挖了幾十個人工湖,據說以前都是魚塘,地下水位高,容易挖出湖來,比如北龍湖。環境一好,擁躉者眾。

筆者這裡談個體會,在一個三四線城市的最高級的酒店五十幾層,可以俯瞰整座城市和護城河,周末的早餐廳擠滿了人,下午茶也是排隊,市裡面的高端社交圈抬頭不見低頭見,人們享受美好生活的資源區域是如此稀缺。對於人口大省河南而言,怎麼可以沒有一個時尚、現代、國際化、洋氣、大氣、秀氣的地方,供人們精神享受。河南人對於鄭州的期待也是無窮的,所謂「佛力不如業力,業力不如願力」。

環境優美,混合著發展的野心和優雅,鄭州是一個幸運的、勤奮的、不斷創新的城市。鄭州近日要舉行第十一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它越來越想承擔更多全國的功能,未來世界的功能。

黃河流域最大的三個省會城市就是蘭州、鄭州和濟南,鄭州明顯已經領先。在區域經濟中,它已經成為發動機。依據國務院批覆的《中原城市群發展規劃》,鄭州大都市區範圍包括河南省的鄭州、開封、新鄉、焦作、許昌5座地級市,國土面積31226平方公裡(粵港澳大灣區的五分之三),2017年鄭州大都市區人口2816.83萬人(粵澳港大灣區的五分之二),生產總值18434.86億元(粵港澳大灣區的六分之一)。鄭州的帶動作用,可以繼續深入規劃和暢想。隔壁的洛陽也在崛起,可以雙城聯動。

廣州大度而不妒,它從不擔心周圍有城市崛起,願意更好地跟其他城市協同發展,所以不僅能與香港、澳門、深圳一起成為四個馬達,而且也能帶動佛山、東莞等等周邊城市儘可能快地發展。長沙、鄭州顯得略微孤單了些,它們需要實力相當的兄弟城市儘快生長壯大。

筆者感慨,城市的運營和趁勢發展,真的是這個年代最好的經濟藝術了。城市、城市群真正到了最蓬勃的發展期,每個城市都有思路、有學習對標對象,也有國際觀、時代觀,其實應該多研究更多的跨界的相關性,願東經113度上的城市彼此也有啟發和聯動。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 圖片 | 視覺中國 」

秦朔朋友圈微信公眾號:qspyq2015

商務合作:biz@chinamoments.org

投稿、內容合作、招聘簡歷:friends@chinamoments.orgo

相關焦點

  • GDP不敵武漢長沙的鄭州,能否靠交通扳回一局?
    交通塑造了鄭州獨特的城市氣質一次次的交通大爆發,讓鄭州有流動的血脈和生長的力量,鄭州的面貌和氣質也得到了更好的提升。3 城市PK▽城市與城市之間的競爭,就像一場沒有終點的賽跑。在中部地區的競爭尤為激烈。今年武漢雖遭受了疫情的重創,卻依舊穩坐「中部大哥」的寶座。
  • 鄭州武漢長沙西安哪個城市區位優勢最好?
    我們首先分析武漢,把武漢排第一,相信大家都信服,因為武漢歷史以來都是我國的經濟中心城市、國家中心城市,民國時期武漢還是直轄市,國民工商業第三大城市,武漢坐擁長江、漢江,是中國經濟的黃金中心點,從武漢到北京、上海、廣州(深圳),重慶(成都),這些地方都差不多遠,九省通衢的武漢,是眾多企業選擇紮根武漢的原因。
  • 長沙為2020年全國最具人才吸引力城市,超過了廣州、鄭州、西安
    排名第七的是中部城市長沙,長沙一直以來處於中部老二的位置,長期被武漢壓制,但是最近幾年卻逐步展露頭角,一心想當老大,特別今年疫情以來,武漢受到影響,在不少指標方面,長沙佔據上風。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長沙的房價是全國省會城市的窪地,特別在落實國家「房子是用來住的,而不是用來炒的」這一精神方面堅決貫徹執行,使得長沙成為全國省會城市中房價控制最低,漲幅幅度最小的城市,沒有之一。現在全國各地都來長沙取經學習如何進行房控,例如深圳、東莞。同時就在這幾天, 住建部要向全國推廣長沙房價調控模式。
  • 北京時間怎麼又叫東經120度時間,也有人說是陝西時間,咋回事?
    為了解決這個國際時間標準的問題,在1884年華盛頓召開的國際經度會議,又叫國際子午線會議,在會上規定把全球劃分為24個時區,剛好契合地球自轉一周的小時數,地球一周是360度,所以每15度經度就是一小時。並且規定以舊的格林尼治天文臺所在經度為基準零經度,其所在的從西經7.5度到東經7.5度之間的15個經度為零時區。
  • 西安至廣州長沙等四地高鐵動車停靠站點公布
    西安至廣州●G834/1次:8:10西安北開,16:59到廣州南。G832/3次:7:15廣州南開,16:13到西安北。經停站點:西安北、華山北、三門峽南、洛陽龍門、鄭州東、信陽東、武漢、鹹寧北、赤壁北、汨羅東、長沙南、株洲西、郴州西、韶關、廣州南。
  • 城市記憶丨揭秘,北緯26.98° 東經113.77°盛產「狀元」的秘密
    北緯26.98° 東經113.77°一個神奇的坐標這裡擁有上天恩賜的土壤和氣候這裡是千年古邑,人才輩出進士之鄉這裡盛產「狀元」,這裡是茶陵.高隴從歷史文化的角度來理解:因為「二李三譚」的緣故,特別是李東陽和譚延闓的緣故,高隴是濃縮了的茶陵,茶陵是放大了的高隴。高隴是茶陵的名片。「文唱東陽詩,武歌馬楚王。」高隴歷史上出過狀元、出過會元、出過宰相。時隔數千年,茶陵高隴又出了一位「狀元」,它叫「犀橙狀元」。
  • ...震源深度50千米,震中位於北緯24.27度,東經122.48度,距臺灣島約...
    【臺灣花蓮縣海域發生5.5級地震】據中國地震臺網正式測定,7月26日20時52分在臺灣花蓮縣海域發生5.5級地震,震源深度50千米,震中位於北緯24.27度,東經122.48度,距臺灣島約67公裡。震中5公裡範圍內平均海拔約-619米。
  • 五年之後,武漢、成都、鄭州、長沙、西安、重慶,哪個城市會發展更...
    排名第二位的是成都市,成都市是四川的省會城市,擁有省內的諸多資源優勢,和重慶組成的成渝地區也是雙子星座;排名第三位的是武漢市,同樣作為湖北的省會,也是佔據了相當的省內資源。長沙、鄭州和西安在經濟總量上和前面的三個城市又下了一個 臺階,平均GDP要低5000億元左右。
  • 最新版世界五百強城市出爐:武漢和長沙的國際排名高於鄭州
    最新的世界五百強城市中長沙、武漢均進入了世界五百強,排名高於鄭州,武漢排到全國20多名的確排低了,武漢應該排在全國十名左右和全球百強左右,鄭州在武漢和長沙後面倒比較客觀,中部城市中武漢和長沙的教育實力
  • 找到北,東經和西經就分清了
    熊老師經常收到一些同學的諮詢:熊老師,我總是分不清東經和西經。這樣的結果導致只要考經緯網,必定丟分,即便是寫上答案,也沒有把握。其實這跟分不清左右手是同一個問題哦,就好像只要腳踏實地,頭頂藍天,雖然分不清東西南北,但至少左手和右手要分清哦,這是從小就要掌握的,摸摸胸口,砰砰跳動的就是左邊哦。地球儀的上端端點就是北極,對應的下端就是南極。所以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 數據告訴你,武漢、長沙、鄭州、合肥到底誰更強
    中部地區包括山西、河南、安徽、湖北、江西、湖南六個相鄰省份,常住人口在3.68億左右,省會城市分別是太原、鄭州、合肥、武漢、南昌以及長沙。目前它們的競爭格局如何?在中部崛起再出發的背景下,誰能當上引領的龍頭?下面是2018年的相關數據:1.六座省會城市的經濟排名,依次是武漢、長沙、鄭州、合肥、南昌、太原。
  • 2020世界城市:廣州超深杭,鄭州西安濟南晉級,這些城市落榜
    (46位)Beta:天津(77位)、南京(87位)、杭州(90位)、重慶(96位)Beta-:武漢(98位)、長沙(108位)、廈門(114位)、鄭州(116位)、瀋陽(119位)、西安(125位)、大連(127位)、濟南(131位)。
  • 抖音網紅城市 鄭州排第四
    鄭州在15座新一線城市中排名第10位,比2018年降低1位。  2016年,鄭州在全國總排名中位居第22位,在二線城市中排名第3位,位列福州、合肥之後。2017年鄭州首次進入新一線城市,位於第12位,超越了長沙、瀋陽、青島。去年的榜單中,鄭州超過長沙,居於第9位。
  • [數據看湖北]國家中心城市武漢關注度是鄭州2倍網友問:為什麼沒長沙?
    從全國範圍來看,對「國家中心城市」的關注在2016年12月28日達到最高峰值,搜索指數為18559點,引起波峰的兩條新聞分別為「武漢鄭州入選國家中心城市 合肥長沙緣何落選?」「中部崛起『十三五』規劃支持武漢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均與武漢密切相關。「武漢」「鄭州」微指數對比走勢圖。唐小濤製圖。
  • ...震源深度80千米,震中位於北緯24.74度,東經121.99度,距臺灣島約...
    2020-12-10 22:16:38來源:FX168 【臺灣宜蘭縣海域發生5.8級地震】中國地震臺網正式測定,12月10日21時19分在臺灣宜蘭縣海域發生5.8級地震,震源深度80千米,震中位於北緯24.74度,
  • ...18度,東經104.74度)發生3.8級地震,震源深度8千米。-FX168財經網
    2020-05-22 03:22:04來源:FX168 中國地震臺網正式測定:05月22日03時12分在四川宜賓市珙縣(北緯28.18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