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不敵武漢長沙的鄭州,能否靠交通扳回一局?

2021-01-08 地盤

地盤說

鄭州的成長速度令人震撼,這就是鄭州的力量。

撰文| 趙靈兒 《地盤》特邀撰稿人

鄭州的2020年,是當之無愧的地鐵大年。

3、4號線才轟轟烈烈地開通,10號線一期正式鋪軌的喜訊也快馬加鞭地傳來。

一條接一條地鐵湧來,不僅彰顯了鄭州的繁華與實力,它也在改變鄭州,改變鄭州人的生活方式,不斷將這座城市帶入全新的格局。

1 追趕者鄭州

在地鐵建設的快車道上,鄭州並不孤單。

臨近年末,許多城市都迎來了地鐵開通的高潮:西安5、6、9三線齊發,杭州1、6、7、杭富城鐵四線齊發,更猛的成都同時開通了5條線路,深圳年內已陸續開通6條新線。

這些城市地鐵建設的熱度可見一斑。相比它們,鄭州的雙線齊發簡直不值一提。

城市軌道交通的大時代

一直以來,鄭州都是一個追趕者,特別是地鐵,在中西部城市中,鄭州起步最晚。

2013年,鄭州才迎來首條地鐵。比武漢晚了整整9年,比成都晚了3年。

2013-2020,7年時間,鄭州交通火力全開,迅速擁有了6條地鐵。至此,鄭州地鐵突破十字+環線軌道現狀局面,質變成網。這座起步晚、起點高、建設快的城市,大有趕超之勢。

時下,一座城市有沒有地鐵、地鐵多不多,已經成為衡量城市實力的硬標準。

鄭州軌道交通裡程也一路升級打怪,2020年底躍居全國12強,相比開通時間,前進了7名,接連趕超蘇州、青島、大連,把長沙也甩在後面,鄭州堪稱中原名副其實的基建狂魔。

全國城市軌道交通裡程排名變動對比

鄭州GDP排名全國16位,而它超前的地鐵運營裡程、地鐵建設速度,為城市發展貯備了相當充足的公共運輸資源,讓鄭州在未來發展中能夠更從容不迫。

幾年前,鄭州地鐵圖上還只有孤零零的一兩條地鐵線,幾年後,花花綠綠的線條就如同一根織毛衣的針棒一樣,把市內交通織成了一張網。

鄭州的地鐵熱潮,每一個人都有切身體會。原本偏居城市一角,往後則是地鐵所達之處皆是逛吃範圍,幸福感簡直要膨脹了。

未來五年,地鐵6號線,10號線,12號線一期,3號線二期、17號線,地鐵7號線,8號線一期等11條地鐵都將通車。

鄭州地鐵呈現四環內密集狀態

一條條地鐵,仿佛一條條血管,打通了各個板塊之間的脈絡;更像一根根骨架,撐出了一個大大的鄭州。這生猛的建設速度,也預示著鄭州交通大時代的到來。

2 交通大爆發

鄭州的交通在「長壯」。

今年6月29日,鄭州四環高架主線試通車,迎來了「大四環」時代。城市交通再添一條大動脈,鄭州也進入「雙環+井字」的快速路網時代。

12月12日,鄭太高鐵通車。剩下的鄭萬、鄭濟也將在三年內完成。在中國高鐵米字形規劃城市中,鄭州是最接近完成的一個。

「米」字形高鐵網示意圖

地鐵加速推進,「米」字型高鐵基本成型,鄭州已經坐擁國家「高鐵黃金十字樞紐」地位。新一線鄭州井噴式增長。

更厲害的是,鄭州還依託空中、陸上、網上、海上4條「絲綢之路」,立足中原、輻射全國,與全球互聯互通、共享共贏。

鄭州航空港,來自盧森堡的貨運班機飛躍千山萬水。

今年,鄭州與成都、重慶、西安、烏魯木齊一起獲得了中歐班列樞紐城市頭銜。境內以鄭州為樞紐,境外以德國漢堡、慕尼黑,比利時列日為樞紐,網絡遍布歐盟和俄羅斯及中亞地區30多個國家130個城市。

鄭州築牢中歐班列集結中心地位

「網上絲路」積極創新,足不出戶輕鬆買賣全球;「海上絲路」採用鐵公海多式聯運,把出海口搬到鄭州家門口。

以鄭州為樞紐的這條國際通道,串聯起了中部的廣袤腹地,串聯起了泛歐泛亞的巨大市場。

而鄭州,也將成長為世界城市體系中的重要節點。

2020年,鄭州內外交通的變化是肉眼可見,發生在你身邊,是每一個鄭州人都無法視而不見的。

交通已經融入城市發展的肌理

在中國城市化進程的大浪潮中,在不進則退的城市大洗牌中,鄭州正在經歷的是一場無硝煙的戰爭。而交通作為貫通產業鏈、消費、人口流動的串聯者,肩負重任。

當年,如果沒有張之洞和盛宣懷,鄭州至今依舊是鄭縣,默默無聞。

但是,這兩個人的行為,影響甚至決定了鄭州的命運,隴海鐵路與京漢鐵路兩大鐵路交匯處,註定鄭州要成為交通樞紐,也決定了鄭州由鄭縣到國際鄭邁進的,這個意義是時代賦予的。

如今,鄭州在中國城市版圖中的位置和交通優勢,註定它一定要崛起。這是鄭州拒絕不了的使命。

交通塑造了鄭州獨特的城市氣質

一次次的交通大爆發,讓鄭州有流動的血脈和生長的力量,鄭州的面貌和氣質也得到了更好的提升。

3 城市PK

城市與城市之間的競爭,就像一場沒有終點的賽跑。在中部地區的競爭尤為激烈。

今年武漢雖遭受了疫情的重創,卻依舊穩坐「中部大哥」的寶座。隨著今年第三季度城市GDP排名的發布,鄭州再次被長沙反超,以283億的顯著差距,被長沙穩穩地甩在了後頭。

與武漢、長沙相比,失去GDP優勢的鄭州,能否靠交通優勢扳回一局?

前三季度各主要城市GDP數據基本落定

首先看武漢與鄭州,一個是九省通衢,一個是中原之中,前者是長江中遊城市群的動力引擎,後者是中原城市群的掌舵者,兩個城市的戰略地位同等重要,都是國家高度重視和關照的城市。

武漢與鄭州,都已經獲得了國家中心城市頭銜,此外,在城市級別上,武漢是副省級城市,還是國家三大航運中心之一(另外兩個是上海、重慶),鄭州是地級市,武漢要高出一頭。

但最近幾年,鄭州的地位明顯在上升。

比如,在國家八縱八橫規劃中,鄭州絲毫不輸武漢,都是「米」字型高鐵樞紐城市。

高鐵中長期規劃示意

數據顯示,在高鐵與動車通達主要大城市數量上,鄭州與武漢、北京、上海位居內地第一梯隊,均為30個,甚至高於廣州。

航空地位上,鄭州已經超越武漢。

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試驗區,是高層欽定的內地第一個國家級臨空經濟示範區,也是目前為止最大的臨空示範區。

其定位是,國際航空物流中心、以航空經濟為引領的現代產業基地、內陸地區對外開放重要門戶、現代航空都市、中原經濟區核心增長極。

在這一層面上,鄭州KO武漢。

鑽石結構下的泛中部地區

目光轉向長沙。長沙的交通雖然也走入快車道,但論交通地位,依然不如鄭州。

早在普鐵時代,鄭州就是我國的鐵路心臟,有「九州腹地,十省通衢」之稱。而那時的長沙則比較落後,只有一條京廣鐵路過境,在省內的交通地位,甚至還不如株洲。

之後全國進入高鐵時代,鄭州一躍成為中國第一個「米字型」高鐵樞紐中心城市。

從國家交通中心城市排名中可以看到,鄭州是國家重要交通中心,交通排名在前十名,而長沙則被定為「國家潛在重要交通中心」,在排行榜中排名墊底。二者的差距不言而喻。

在航空運輸客貨吞吐量方面。

新鄭機場郵貨吞吐量增速明顯

截止到2019年,鄭州的航空客運量是2936.5萬人,長沙為2691.1萬人;鄭州2019年的航空貨運量是52.4萬噸,長沙則為17.9萬噸。

在交通方面,鄭州是遙遙領先於長沙的。

更不用提鄭州中歐班列的意義,它是海路運輸的備份,是中國戰略安全的保障。換言之,能成為中歐班列樞紐的城市,是中國戰略安全的大後方,其重要意義,再怎麼形容都不為過。

這個頭銜的落定,一下把鄭州的地位拔高了不少。

還有我們的空中絲綢之路,出則買賣全球,不出則處於全國的地理位置核心。

打造航空大都市鄭州在路上

今天在芝加哥,明天去新加坡,倫敦,吉隆坡都不是夢,空中航線覆蓋23個國家100多個城市。

鄭州與全國的連接,更為緊密。

從火車拉來的內陸城市,到買賣走向全球,榮獲國家中心城市,鄭州的每一步成長,每次提升,都凝結著鄭州人的智慧與努力。

一個城市無論是產業還是人口的壯大,都離不開交通。手握交通這一大優勢的鄭州,當然是中部第二的最有力競爭者。

這個時代賦予鄭州,從解放時面積只有5.2平方公裡,人口10多萬。到2019年鄭州市市域城市建成區面積合計為1181.51平方公裡,人口破千萬。

歷史機遇下的鄭州在「野蠻」生長

鄭州的成長速度令人震撼,這就是鄭州的力量。

曾經沒有地鐵穿梭的土地,現在地鐵已交織成網,每日繁忙運行。曾經深居內陸,毫無沿海城市開放之便利的鄭州,現在已是我國重要的內陸口岸。

短短幾年光陰,不僅是鄭州交通的新時代,也是每一位親歷者的新時代。

當轟隆隆的大交通成為鄭州的符號,這座千年之城所閃耀的,又將是全新的未來。鄭州也張開更大的懷抱,吸引著更多人的到來。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相關焦點

  • 上半年城市gdp全國排名2020 上半年gdp各省排名2020
    幾個看點:重慶超越廣州、南京首進前十、武漢跌出十大、天津僥倖第十、鄭州北方第一省會。  長沙反超鄭州,合肥、西安、濟南亂鬥。   南京首次進入前十  受到天津GDP擠水和武漢疫情雙重影響,南京GDP相繼超越天津和武漢。  1983年以來第一次擠入前十,排名第九。  武漢大概率跌出前十  武漢上半年受疫情影響,預計GDP下跌20%左右,被成都徹底拉開差距,也被南京超越。
  • 中部三座經濟強市,武漢、鄭州、長沙,未來誰將成為中部霸主
    另外,在中部六省中,武漢的經濟發展,多年來最強的經濟實力也在中部地區保持不變,但近年來中部城市崛起,武漢到發展的後勁不足,退卻的跡象很明顯,特別是最近,有了數百對人才的引進,但武漢的人才需求很大,畢竟我國的武漢更有吸引力,未來的武漢能否繼續保持中部城市的領先地位,這一點很難做到,但一切都要靠長沙和鄭州。
  • 鄭州武漢長沙西安哪個城市區位優勢最好?
    這裡我們對比的是城市的區位優勢,客觀上來分析,一到四排序分別是:武漢、長沙、鄭州、西安;首先我們要知道什麼事區位優勢,才知道怎樣排序,一個城市的區位優勢,是指該城市的營商環境,包含交通、人文、氣候、教育、科研、人口基數、甚至於房價這樣的因素,
  • 最新版世界五百強城市出爐:武漢和長沙的國際排名高於鄭州
    最新的世界五百強城市中長沙、武漢均進入了世界五百強,排名高於鄭州,武漢排到全國20多名的確排低了,武漢應該排在全國十名左右和全球百強左右,鄭州在武漢和長沙後面倒比較客觀,中部城市中武漢和長沙的教育實力
  • 星陣圍棋峰迴路轉扳回一局 絕藝五番棋四勝一負獲冠
    星陣圍棋扳回一分2019「中信建投證券杯」世界智能圍棋公開賽決賽五番棋分24日和25日分兩天進行,在24日進行的前三局星陣圍棋0比3不敵絕藝,事實上提前一日失去冠軍。金涬博士在決賽前接受採訪,認為決賽五番棋的勝負言之尚早,至少不會決賽首日就分出冠軍,但0比3比分讓人無言以對。
  • 數據告訴你,武漢、長沙、鄭州、合肥到底誰更強
    中部地區包括山西、河南、安徽、湖北、江西、湖南六個相鄰省份,常住人口在3.68億左右,省會城市分別是太原、鄭州、合肥、武漢、南昌以及長沙。目前它們的競爭格局如何?在中部崛起再出發的背景下,誰能當上引領的龍頭?下面是2018年的相關數據:1.六座省會城市的經濟排名,依次是武漢、長沙、鄭州、合肥、南昌、太原。
  • 1882下空單扳回一局!1861止盈!
    1882下空單扳回一局!1861止盈!  白盤震蕩,先是洗刷了我們1877的多單,同時又洗刷了1872的空單!但,晚間我們還是在1882區域再次幹空,當前止盈在1861一線,空單大幅獲利後,扳回一局!  接下來黃金還將繼續下跌,下方進一步支撐參考在1855-1852區域,這裡是昨日下跌的低點,也是當前四小時趨勢的支撐區域,首見可多!1853區域擇機多!
  • 中部這座「聰明城市」,看著武漢、鄭州、長沙爭第一,它悄悄發展
    中部地區也有很多非常優秀的城市崛起了, 比如武漢、長沙、鄭州等是目前中部六省中發展最快的城市,這三個城市不僅在經濟上突破了萬億大關,都進入了中國新的一線城市排行榜,而且對中部第一大城市的爭論一直在進行,現在武漢市是中部最輝煌的,但是長沙和鄭州也在不斷地追趕,當這三個城市不斷競爭的時候,在中部六省中這個城市很聰明,它在安靜地快速發展。
  • 中國中部「最具實力」的三座城市,鄭州、武漢和長沙,誰更厲害!
    中國中部「最有實力」的三座城市,鄭州、武漢和長沙,誰更厲害!中國有很多地區發展的很好,特別是一些省會城市。我國的發展最開始是先從沿海地區進行的,因為沿海地區的交通,港口與外界的聯繫都比中國內部要好得多。
  • 華中第一大城市角逐,武漢、長沙、鄭州你更看好誰呢
    如今,武漢已成為長江中遊城市中地位最高、規模最大的綜合性城市,無論是工業發展還是交通發展,武漢都處於全國前列,而且隨著國家的進一步發展,中部城市的發展空間也更加廣闊。與武漢相比,長沙的經濟實力略顯薄弱,但是傳媒產業比武漢要強,這也是長沙最大的優勢,長沙既有多元化的發展潛力,又有未來的發展潛力。
  • 前三季度城市GDP排名50強 中國城市gdp排名2020
    榜單顯示,有11個城市超過萬億元,分別是上海、北京、深圳、重慶、廣州、蘇州、成都、杭州、南京、武漢和天津。此外,前三季度GDP超過5000億元的城市也達到了31個。  榜單前十強  今年前三季度城市GDP排名前十的城市分別是上海、北京、深圳、重慶、廣州、蘇州、成都、杭州、南京、武漢。
  • 鄭州新鄭問鼎!貨物吞吐量超武漢長沙總和!
    中部六省無一機場上榜國內前十,排名最靠前的鄭州新鄭機場排名全國第12名,中部第一。超過武漢天河和長沙黃花。 貨郵吞吐量是武漢天河機場的兩倍多,是長沙黃花機場的三倍。鄭州航空港建設初見成效!
  • 中國「最尷尬」的新一線,入選國家中心城市,GDP卻排在20名後
    已有15個新城市進入中國市場,成都,杭州,重慶,武漢,西安,蘇州,天津,南京,長沙,鄭州,東莞,青島,瀋陽,寧波和昆明,這些城市都是面向世界的未來中國的大都市,它們都是地區中心城市,有著獨特的競爭優勢。
  • [數據看湖北]國家中心城市武漢關注度是鄭州2倍網友問:為什麼沒長沙?
    各大媒體從經濟、科技、交通等多方面羅列、對比,闡釋了武漢成為國家中心城市的必然性。「國家中心城市」搜索指數。唐小濤製圖。從全國範圍來看,對「國家中心城市」的關注在2016年12月28日達到最高峰值,搜索指數為18559點,引起波峰的兩條新聞分別為「武漢鄭州入選國家中心城市 合肥長沙緣何落選?」「中部崛起『十三五』規劃支持武漢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均與武漢密切相關。
  • 長沙與武漢,都有多所985高校,誰才是中部教育第一城?
    長沙和武漢應該是老對手了,兩城實力相當,作為相鄰兩省的省會——湖南和湖北,兩城明裡暗裡都有著互相較勁的想法,尤其對於中部大哥的地位,都想爭取,目前最有資格競爭中部一哥的也是這兩個城市。而中部有六個省份,所以就有六個省會,其中第一梯隊是武漢、長沙,第二梯隊是鄭州、合肥,第三梯隊是南昌、太原。
  • 長沙與武漢,都有多所985高校,誰才是中部教育第一城?
    長沙和武漢應該是老對手了,兩城實力相當,作為相鄰兩省的省會——湖南和湖北,兩城明裡暗裡都有著互相較勁的想法,尤其對於中部大哥的地位,都想爭取,目前最有資格競爭中部一哥的也是這兩個城市。而中部有六個省份,所以就有六個省會,其中第一梯隊是武漢、長沙,第二梯隊是鄭州、合肥,第三梯隊是南昌、太原。
  • 奔馳車尾上「4個漢字」十分搶眼,網友:終於為國產車扳回了一局
    多數人聽到了這個消息後都為之震驚,終於幫我們國產車扳回了一局,消費者也更加信賴吉利汽車了。之前還有一位車主十分幽默,把自己的在自己的奔馳車的尾端貼上了四個中國漢字。「尾端4個漢字」很特別,仔細一看之後才發現原來是「吉利汽車」四個漢字,估計也是在告訴大家自己心中是比較愛國的,是支持國產車的。
  • 陣營粉絲團帳號被清除,蔡英文「扳回一局」
    「民調蓋牌」以後,綠營顯得力不從心,移除韓陣營帳號,算是替蔡英文扳回一局針對這一情況,臺灣的《聯合報刊》發表了社區評論,說自從韓國瑜發出了「民調蓋牌」以後,讓一直依賴網絡輿論來操縱選舉的綠營,顯得有些力不從心,因為現在很難再在網上通過網軍帶風向,而韓陣營最近線下也沒有大型的動員活動,多數都是在網上進行溝通和橫向聯繫,這次臉書移除了韓的後援團和粉絲團
  • 五年之後,武漢、成都、鄭州、長沙、西安、重慶,哪個城市會發展更...
    長沙、鄭州和西安在經濟總量上和前面的三個城市又下了一個 臺階,平均GDP要低5000億元左右。 從經濟總體實力而言,重慶、成都、武漢是一個梯隊的,長沙、鄭州和西安是一個級別的,後面三個城市在全國城市的排名分別為13、17、21名。
  • 中國「最大」水陸空交通樞紐城市,GDP超過萬億,被稱為九省通衢
    今年gdp數值接連出現,其中最吸引人的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組」,相當於gdp超過1%的一個欄杆超過一個欄杆的欄杆幾乎在我國城市中位居第一,今年我國的組俱樂部達到16個,我國城市,366個賽區為0,比例非常小,只有百分之四,因此,能夠達到國內生產總值(gdp)的萬億韓元是多麼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