喪偶式育兒經常能在生活中聽到。
而且喪偶式一般都是指「消失的爸爸」,生育完孩子媽媽又承擔了大部分養育的責任,不禁讓人感嘆媽媽真不容易。
有一則笑話也能體現出這種現象來,孩子唯一叫爸爸的時刻便是:「爸,我媽呢」。讓人忍俊不禁的同時,也確實能看出來爸爸在孩子心中的位置,好像不似媽媽那般親密。
爸爸也是有苦說不出,認為自己外出辛苦工作,不就是為了能給孩子提供更好的條件嗎,為什麼孩子對我不是那麼親近,爸爸也很苦惱。
如果出現了這種情況,爸爸就要檢討一下自身是不是在工作之餘的時間也沒能做到陪伴孩子。
以下這幾種行為爸爸們是否有中招呢?
1. 缺席孩子成長的重要時刻
孩子出生後父母天生就是孩子最親近的人,但後天的陪伴、養育必不可少,這才是良好的親子關係的基礎。
而孩子重要時刻爸爸的在場就顯得更為重要。
一次有關學業的家長會、孩子的生日聚會、孩子生病爸爸的看望...等等這些生活點滴組成了牢不可破的親子關係。
如果爸爸覺得這些在生活中比起工作來並不重要,那麼孩子看著爸爸缺席的身影,漸漸也感覺不再重要。
2. 手機比孩子更吸引人
手機對現代社會的人來說可太重要了,出門人都可以不帶,如果不帶手機等於寸步難行,手機的使用時間佔一天的大多數。
所以,總是能在下班後看見爸爸窩在沙發裡,眼睛全神貫注盯著手機屏幕,孩子跑到爸爸身邊,爸爸頭都很少抬。
可以理解爸爸下班回家只想放鬆一下,而玩手機就是一項很好的消遣工具,但碎片式的玩手機,到睡前想想什麼也收穫不了,帶來的只是更累與空虛。
如果把劃手機換成與孩子對對話、抱抱他、和他一起看他愛的動畫片,共讀一本書,最後帶來的成就感一定大於玩手機。
這樣孩子也會更加信任你,親近你。
3. 壞習慣
不好的習慣也會讓孩子「討厭」你哦。
尤其是爸爸經常在家抽菸,孩子本身就對煙味比較敏感,如果孩子明確不喜歡爸爸吸菸,爸爸還是吸菸的話,還會給孩子留下說話不算數的印象。
而且吸菸不僅對自己的身體不好,二手菸更會傷害孩子的健康,也為了給孩子做一個良好的榜樣,爸爸儘量少在孩子面前抽菸哦。
4. 有暴力傾向
爸爸經常在一些小事情上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並且會用摔東西、做出打人的動作或者作出傷害自己的行為來發洩。
如果爸爸有這樣的行為,孩子必然感覺有爸爸的地方就充滿著不安全感,孩子的性格也會膽小、唯唯諾諾,不利於孩子健康的心理發展。
還會給孩子帶來負面的榜樣,孩子以後在處理問題時,也會選擇相同的方式,所以爸爸一定要改正自己的行為。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