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德載物」新解

2020-12-19 馬克通書

厚德載物,語出《周易》:「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清華大學校訓之一。

新解如下:

一、「德」為何物?

當今最基本的「德」就是公民基本道德規範:「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2001年9月20日印發實施)。

宋代理學家、思想家朱熹總結出來的「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世稱「朱子八德」,是儒學的精髓,是古時做人的基本道德。

《荀子》言:高上尊貴不以驕人,聰明聖知不以窮人,齊給速通不爭先人,剛毅勇敢不以傷人;不知則問,不能則學,雖能必讓,然後為德。

《論語》言:「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傳不習乎?」,這裡,現在更應該是「德不立乎?」與「德不守乎?」

二、「物」為何物?

所謂「載物」之「物」,首先是指一切人。「人」與「物」可以聯用,稱之為「人物」。這裡的人物更是指人才和精英。

其次是指財富。有了一批人才和精英,這些人就會為其僱主(或領導)創造巨大財富(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

三、厚德才能載物。

據史料記載,劉邦總結了自己取勝的原因:論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裡之外,我不如張良;論撫慰百姓、供應糧草,我又不如蕭何;論領兵百萬、決戰沙場、百戰百勝,我不如韓信。可是,我能做到知人善用,發揮他們的才幹,這才是我們取勝的真正原因。

假如劉邦沒有容人之德,哪有張良、蕭何、韓信等等人才為他服務?

應記「德不配位」。一個人的地位、財富、名聲等等,當有厚德才能載之。假設「德」是一部車,謹記不要「超載」!

四、「厚德載物」,去不了清華大學讀書,我們也要銘記清華校訓!

相關焦點

  • 書法《厚德載物》與成語「厚德載物」皆出《周易》
    厚德載物,語出《周易》:「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基本釋義是指君子的品德應如大地般厚實可以承載萬物。厚德載物,也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和優良傳統所延續的。我們應當有大地那樣寬廣厚實,並能承載萬物和生長萬物肩膀和胸懷。
  • 自強不息,厚德載物
    自強不息的基礎是重視以人為本的思想,厚德載物則強調重視整體的以信與和為貴的理論。「自強不息,厚德載物」是強有力的互補,「自強不息」激勵人不斷向前,不過,人的承受力畢竟是有限的,隨時可能出現惰性。而「厚德載物」卻給人強烈的責任感,出於這種推理,「自強不息」才能源源不斷地得以延續。
  • 莫讓「新解」成「曲解」(青眼)
    不少年輕人也紛紛開動腦筋,為成語標註「新解」。  千年之前,孟子有鑑於行仁者力之不敷,因而慨嘆「仁之勝不仁也,猶水勝火。今之為仁者,猶以一杯水救一車薪之火也;不熄,則謂之水不勝火,此又與於不仁之甚者也」。後世援引此語,漸成「杯水車薪」一說。
  • 青白江版「成語新解」新鮮出爐!
    收下這份創意十足的青白江版「成語新解」看看它們之間能擦出怎樣的火花吧(創意雖好,可別忘了成語的本義喲!)【新解】:青白江的每個景色都有一萬條讓你愛上它的理由。【新解】:新華全球購,讓青白江人不用出遠門就能「海淘全球」!
  • 「厚德載物」的含義是什麼?每個人又要如何應用好「厚德載物」?
    厚德載物:顧名思義是用來比喻當一個人的德行積累到無限大之後,他就可以容納萬事萬物物。不管是好的萬事萬物還是壞的萬事萬物,只要到了他這裡,壞的方面都可以被他的承受力所化解,好的方面也能被他的承受力所接納。
  • 自強不息 厚德載物——清華大學校訓
    「自強不息」和「厚德載物」出自《周易》中的卦辭:「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天(即自然)的運動剛強勁健,相應於此,君子應剛毅堅卓,憤發圖強;大地的氣勢厚實和順,君子應增厚美德,容載萬物。古代中國人認為天地最大,它包容萬物。
  • 「厚德載物」是什麼意思?
    大雁塔去年10月份,偶然間看到師父的一幅字:「厚德載物」。這個詞,對於上過學的人而言,都不太陌生。我,曾是一個文科生,對此詞,當然也不陌生。可是,僅僅停留在不陌生的階段。開始修行後,她(我們用她來代稱厚德載物這個詞)在我眼前,必然也出現了很多次,我都是跳過她,因為不懂她的內在含義,用文化人和修行者們的專業術語來說,就是,在個人體悟層面,未曾領悟,乃至,做到「厚德載物」的境界。
  • 自強不息 厚德載物
    天行健,君子當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這是古人的智慧,自強不息就是讓我們不斷去探索,精益求精,讓我們始終保持一顆積極向上的心態,仰望星空;厚德載物就是讓我們不斷前行的路上打好基礎,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有海納百川一樣的胸懷,不懼任何困難,勇敢面對一切,相信自己一定行。這樣天就是天,地就是地,你就是你。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 厚德載物是什麼意思
    厚德載物,德指的是至少仁義禮智信五德。當然還包括忠孝廉恥謙等等,就是說至少做到了這些才能夠識大體,懂進退,載事物。厚德載物,為何?有德方可取用物。尚書中也說正德利用厚生惟和。為何正德?用財富謀不當之利,是不是缺德?濫用物力是不是缺德?
  • 「鍾振振 唐詩新解」第十五集
    【鍾振振 唐詩新解】第十五集鍾振振,1950年生,南京人。現任南京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古文獻整理研究所所長。江因入海闊,山不借雲高 || 鍾振振五言詩選鍾振振 || 絕句選萃【雲帆視點】鍾振振:異軍旗幟 短劍鋒鋩鍾振振:對仗可分解到單字【鍾振振 唐詩新解
  •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自強不息厚德載物——清華大學校訓解釋:來源於《周易》的兩句話:一句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乾卦);一句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坤卦)。民國時期,梁啓超在清華大學任教時,曾給當時的清華學子作了《論君子》的演講,他在演講中希望清華學子們都能繼承中華傳統美德,並引用了《易經》上的「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等話語來激勵清華學子。此後,清華人便把「自強不息,厚德載物」8個字寫進了清華校規,後來又逐漸演變成為清華校訓。
  • 【防疫成語新解】疫情來勢洶洶,如何做好防護很重要。
    【防疫成語新解
  • 清華大學校訓的故事:「自強不息 厚德載物」
    兩岸清華同樣的校訓——「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緣起於梁啓超先生在清華的一次演講。梁啓超對清華情有獨鍾,將孩子梁思成、梁思永送到清華學校念書,二人都成為享譽世界的名家。同時,梁啓超本人十分關注清華的辦學和學子的成長。他心中念念不忘的是留美學子的文化植根,曾說過:「清華學生除研究西學外,當研究國學;蓋國學為立國之本,建功立業,尤非國學不為功。」
  • "自強不息厚德載物"清華大學校訓背後的故事
    兩岸清華同樣的校訓——「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緣起於梁啓超先生在清華的一次演講。梁啓超對清華情有獨鍾,將孩子梁思成、梁思永送到清華學校念書,二人都成為享譽世界的名家。同時,梁啓超本人十分關注清華的辦學和學子的成長。他心中念念不忘的是留美學子的文化植根,曾說過:「清華學生除研究西學外,當研究國學;蓋國學為立國之本,建功立業,尤非國學不為功。」
  • 書法厚德載物橫幅,帶你重溫清華大學校訓
    "厚德載物"出自《周易》,原句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這是六十四卦中的第二卦坤卦,極陰卦。極陰是說靜止,靜止而厚土,厚土才能承載萬物的生長。《易辭》上說:"坤厚載物,德合疆"。最具中華民族內涵書法 觀山書法《厚德載物》【作品來源:易從網】「君子厚德載物」,是陰陽兩面中的陰面。完整的君子更要呈現出陽面。在《周易》中,這個陽面是第一卦乾卦,極陽卦,卦語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天在強健的運行,君子就要像天那樣,剛強勇健,自強不息。
  • 清華校訓丨「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背後
    著名哲學家張岱年先生認為「自強不息,厚德載物」高度概括了中華文化的基本精神,指出:「『自強不息』就是永遠努力向前,絕不停止,這句話表現了中華民族奮鬥拼搏的精神。在政治生活方面,對外來侵略決不屈服,對不良勢力決不妥協;在個人生活方面強調人格獨立,志不可奪。『厚德載物』就是要有博大的胸懷,兼容並包。在中國,儒、道、釋三家彼此相容,這種現象只有中國才有。
  • 人生的最高境界:上善若水,厚德載物
    其實,人生最高的境界,就是「上善若水,厚德載物」這八個字。古人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此話出《易經》中,顧名思義厚德載物是用來比喻當一個人的德行積累到無限大之後,他就可以容納萬事萬物。
  • 關於錢穆《論語新解》的白話翻譯問題
    我為同學們提供了論語素本,推薦了閱讀版本——楊伯峻的《論語譯註》,而我重讀《論語》,選的是錢穆的《論語新解》。       作為版本的愛好者,我擁有如下幾個版本的《論語》:《論語今譯》(唐滿先)、《論語譯註》(楊伯峻)、《論語解讀》(傅佩榮)(此版本有傅佩榮的籤名)、《論語新解》(錢穆)、《論語今讀》(李澤厚)、《論語通釋》(王熙元)(臺灣版)、《新論語》(錢寧)、《四書集注》(朱熹),最近買到的是楊逢彬的《論語新注新譯》。
  • 從清華大學校訓「自強不息,厚德載物」想到了什麼
    他這是可是厚德載物的行為。今天下午,在清華大學南門口,粉刷一新的「自強不息,厚德載物」赫然在目。這就是清華大學的校訓。幾年前,從西南門進清華大學時發現寫的校訓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後來統一寫為「自強不息,厚德載物」了。這說明了統一規範用語了。「自強不息,厚德載物。」這幾句話被作為世界名校的校訓,這可不是隨便取的校訓。
  •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自強不息厚德載物——清華大學校訓解釋:來源於《周易》的兩句話:一句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乾卦);一句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坤卦)。民國時期,梁啓超在清華大學任教時,曾給當時的清華學子作了《論君子》的演講,他在演講中希望清華學子們都能繼承中華傳統美德,並引用了《易經》上的「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等話語來激勵清華學子。此後,清華人便把「自強不息,厚德載物」8個字寫進了清華校規,後來又逐漸演變成為清華校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