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德載物,語出《周易》:「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清華大學校訓之一。
新解如下:
一、「德」為何物?
當今最基本的「德」就是公民基本道德規範:「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2001年9月20日印發實施)。
宋代理學家、思想家朱熹總結出來的「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世稱「朱子八德」,是儒學的精髓,是古時做人的基本道德。
《荀子》言:高上尊貴不以驕人,聰明聖知不以窮人,齊給速通不爭先人,剛毅勇敢不以傷人;不知則問,不能則學,雖能必讓,然後為德。
《論語》言:「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傳不習乎?」,這裡,現在更應該是「德不立乎?」與「德不守乎?」
二、「物」為何物?
所謂「載物」之「物」,首先是指一切人。「人」與「物」可以聯用,稱之為「人物」。這裡的人物更是指人才和精英。
其次是指財富。有了一批人才和精英,這些人就會為其僱主(或領導)創造巨大財富(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
三、厚德才能載物。
據史料記載,劉邦總結了自己取勝的原因:論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裡之外,我不如張良;論撫慰百姓、供應糧草,我又不如蕭何;論領兵百萬、決戰沙場、百戰百勝,我不如韓信。可是,我能做到知人善用,發揮他們的才幹,這才是我們取勝的真正原因。
假如劉邦沒有容人之德,哪有張良、蕭何、韓信等等人才為他服務?
應記「德不配位」。一個人的地位、財富、名聲等等,當有厚德才能載之。假設「德」是一部車,謹記不要「超載」!
四、「厚德載物」,去不了清華大學讀書,我們也要銘記清華校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