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城鄉居民營養健康狀況公布,脂肪每人每日攝入量僅為68克

2020-12-22 瀟湘晨報

5 月 17 日至 23 日是第 6 屆全民營養周。記者 5 月 13 日從甘肅省衛健委獲悉,近年來,甘肅省衛生健康委會同有關部門開展全民營養監測,及時了解城鄉居民膳食結構和營養水平,評價城鄉居民營養與健康狀況。監測結果表明,甘肅城鄉居民營養健康狀況明顯改善。

脂肪每標準人日攝入量僅為 68 克

我省先後參與了 1982 年、1992 年、2002 年、2012 年及 2015 年開展的五次全國居民營養及健康狀況監測調查。2010 年,根據國家統一安排,將原來 10 年開展一次的中國居民營養與健康狀況調查調整為常規性的營養監測。2012 年我省居民營養與健康監測調查從全省 14 個市(州)86 個縣隨機抽取蘭州安寧、天水麥積、定西通渭、臨夏康樂和隴南成縣五個縣區作為監測縣區,調查監測內容涵蓋居民膳食攝入及家庭調味品消耗情況,測量居民身高、體重、腰圍和血壓,測定血紅蛋白、空腹血糖、血脂、血清維生素 A、血漿維生素 D,檢測 18 歲及以上成人糖耐量等,還進行了居民一般情況、健康狀況、生活方式、慢性病有關知識的問卷調查。2015 年以來,我省逐步開展了 18-59 歲成人營養與健康狀況監測工作。

調查發現,進入新世紀後,隨著我省社會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全省城鄉居民營養健康狀況明顯改善,膳食結構有一定程度的改變,與中國居民平衡膳食指南比較,居民糧穀類、薯類及豆類已基本達到標準,攝入量充足,但富含維生素、礦物質、優質蛋白等營養素的食物攝入量仍然不足,但調味品攝入增幅明顯;脂肪每標準人日攝入量僅為 68.0 克,同時膳食纖維、硫胺素和核黃素較 2002 年全國居民營養調查結果相差也不明顯。我省人群標化貧血患病率為 28.3%,其中 60 歲以上男性為 24.5%,15 歲以上女性為 30.1%;人群標化維生素 D 缺乏患病率為 50.7%,其中男性 43.6%,女性 57.6%,6 歲以上人群普遍缺乏,尤以 18 歲以上成人最高。

兒童期營養不良可致成年慢性病危險增高

兒童期營養不良的近期後果是造成發病率和死亡率增高以及體格發育和精神發育的遲緩 ; 遠期後果是認知能力的缺損、工作能力和勞動生產率降低以及成年慢性病危險增高。而孕婦孕期和哺乳期能量和營養素攝入不足不僅僅影響孕婦和乳母的營養與健康狀況,同時也影響嬰兒營養與健康狀況及其成年後慢性病發生的風險。2013 年,根據國家總體方案要求,我省分別選取蘭州市城關區與臨夏州康樂縣作為監測點開展了監測,內容包括 0-5 歲兒童食物營養、餵養行為與健康狀況,乳母膳食攝入、營養狀況、哺乳狀況和健康狀況及影響因素。監測結果為科學指導兒童與孕婦合理膳食、促進母乳餵養、改善乳母和嬰幼兒營養狀況提供了基礎數據。2015 年以來,我省根據國家總體方案的調整,開展了 0-17 歲兒童和乳母的營養與健康狀況監測。

農村義務教育地區學生身高體重呈增高趨勢

此外,我省於 2012 年啟動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監測評估項目。2014 年,該項目擴展覆蓋全省 14 個市州 86 個縣區,其中 4 個國家級重點監測縣,10 個省級重點監測縣,72 個常規監測縣;2019 年我省實施 " 學生營養改善計劃 " 的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校達到 10453 所,受益學生 156.7 萬餘人。監測內容包括學校食堂供餐模式、學生出勤、學生身高和體重、肺活量等體格發育指標的常規監測,以及重點監測學生行為和健康、學生體育成績等的調查問卷,全血血紅蛋白、血清維生素 A 和維生素 D 等營養狀況生化指標。結果顯示,我省 " 學生營養改善計劃 " 項目的實施效果良好,農村義務教育地區學生身高、體重均呈增高趨勢;學生營養不良率、生長遲緩率、貧血率呈下降趨勢,學生營養狀況有所改善。

●相關新聞

甘肅學生營養改善計劃監測評估成效顯著——

學校食堂富含優質蛋白食物供應不足、新鮮蔬菜品種少

記者 5 月 13 日從甘肅省衛健委獲悉,據統計,我省 " 學生營養改善計劃 " 實施 8 年以來,省衛生健康委會同教育部門每年在全省 14 個市(州)86 個縣(區)有 1000 多所學校開展監測,平均有 1 萬多名學生參與問卷調查,近 20 萬名學生的體格檢查數據上報、對 3000 多名學生的血紅蛋白及 1500 名學生的維生素 A、D 進行檢測,監測評估對 " 學生營養改善計劃 " 項目的有效推進發揮了重要作用。

" 電子營養師 " 配餐軟體使用率低

8 年來,省衛生健康委制訂印發了一系列文件,於 2012 年 3 月在 58 個連片特困縣啟動 " 學生營養改善計劃 " 試點,2013 年省政府將 " 學生營養改善計劃 " 實施工作列為為民辦實事教育項目,實現了全省 86 個縣(區)全覆蓋。2019 年我省實施 " 學生營養改善計劃 " 的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校達到 10453 所,受益學生 156.7 萬餘人。為了解和評價實施 " 學生營養改善計劃 " 對試點地區學生營養健康狀況的影響,省衛生健康委將 " 學生營養改善計劃 " 監測分為常規監測縣和重點監測縣。全省 86 個縣區均為常規監測縣,康樂縣、武山縣、通渭縣、莊浪縣為重點監測縣。常規監測縣主要採取隨機抽樣方式,抽取 15% 的小學和初中學校,每年收集有關學校食堂供餐模式、學生出勤等情況,監測學生身高和體重、肺活量等體格發育指標。重點監測縣從小學和初中各抽取 2-3 所學校,監測指標在常規監測指標的基礎上,增加學生行為和健康、學生體育成績等的調查問卷,以及全血血紅蛋白、血清維生素 A 和維生素 D 等營養狀況生化指標進行監測,通過分析對比來評價我省 " 學生營養改善計劃 " 實施效果。

從監測結果來看,我省 " 學生營養改善計劃 " 項目的實施已初見成效,主要表現在:一是監測發現我省農村義務教育地區學生身高、體重均呈增高趨勢;學生營養不良率、生長遲緩率、貧血率呈下降趨勢,學生營養狀況有所改善;二是供餐模式逐步優化;三是學生一日三餐的食用比例提高,出勤率升高,缺課率下降;四是各級衛生健康、教育部門高度重視項目的實施和學生營養宣教工作,較好地完成了項目初期的目標,並開展了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營養宣教工作,為推動項目在全省範圍的深入開展奠定了基礎。但是受社會經濟發展滯後的影響,我省與其他發達省區相比還有不少差距。主要表現在:一是學校供餐模式中食堂供餐比例雖有所升高,但企業供餐數量仍佔較大比例;二是 " 電子營養師 " 配餐軟體使用率低,學校食堂配餐模式和部分學校食譜變化較為單一,大多數學校食譜來自學校食堂管理員或者教育部門統一提供。三是學生體格發育有所改善,但學生生長發育狀況仍相對落後,消瘦率變化趨勢不明顯,超重肥胖率有增高趨勢,2019 年與全國平均水平相比,除女生體重外,其餘指標均低於全國平均水平。四是學校食堂食物供應不均衡,部分食物的供應量與推薦量仍存在較大差距,主要是富含優質蛋白的食物供應不足、新鮮蔬菜品種少。

將大力推廣 " 電子營養師 " 等營養配餐軟體使用

營養是人類維持生命、生長發育和健康的重要物質基礎。中小學生時期是生長發育的關鍵時期,均衡的營養是兒童青少年生長發育和健康的重要物質基礎。《國民營養計劃(2017-2030 年)》明確要求降低農村中小學生的生長遲緩率,縮小城鄉學生身高差別,減緩學生肥胖率上升趨勢。下一步,省衛生健康委將進一步完善部門協作機制,嚴格按照監測評估方案,以科學認真的態度,開展 " 學生營養改善計劃 " 的監測;繼續開展學校膳食指導,定期對學校領導和食堂工作人員進行營養技能培訓,大力推廣 " 電子營養師 " 等營養配餐軟體的使用,儘快提高學校營養知識水平和合理配餐能力,為學生提供營養均衡的食物,在減少營養不良的同時,預防超重肥胖的發生。

【來源:蘭州日報·ZAKER蘭州】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10年間我國學齡兒童少年營養與健康狀況明顯改善
    新華社北京5月19日電(記者賈奮勇)19日在京公布的《中國學齡兒童少年營養與健康狀況調查報告》顯示,截至2002年的10年間,我國城鄉學齡兒童少年營養狀況明顯改善,但超重肥胖有大幅度上升趨勢,如果不及時有效幹預,將成為影響我國國民素質和社會發展的嚴重公共衛生問題。
  • 後疫情時期居民膳食營養狀況如何?專家:吃得均衡才健康
    研討會現場日常飲食要遵循「三多三少」原則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營養系教授、上海營養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蔡美琴在研討會上帶來最新的居民膳食營養與健康狀況調查分析。該調查於今年7月完成,納入全國20個一、二、三線城市,共2000份有效問卷,調查後疫情時期居民膳食營養攝入,為膳食建議和營養補充提供依據。調查發現,在膳食結構方面,受訪者優質蛋白、鈣來源食物(奶、蛋、水產品)和膳食纖維來源食物(谷薯、蔬菜、水果)攝入不足。
  • 超80%成年居民全穀物攝入不足 健康提示每日50克可降慢性病
    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居民飲食結構發生顯著變化,突出特點就是動物食品偏多,穀物食品非常少,導致熱量攝入過剩,而維生素、礦物質攝入不足,增加很多慢病風險。為此,剛剛發布的《全穀物營養與健康聯合提示》(簡稱《聯合提示》)向消費者傳播和倡導全穀物營養及健康膳食。
  • 攝入更多脂肪更少主食 能使死亡率降低?請冷靜看完
    盲目減少主食攝入量不符合我國居民情況先說被打壓的碳水化合物。《柳葉刀》PURE原文的數據顯示,該研究按照碳水化合物的供能比把調查對象從低到高分為5組後,得到了不同碳水化合物攝入量組的死亡率風險排序。的確,碳水化合物攝入過高,死亡率高。但是,這不是線性正相關,也就是說並不是簡單的水漲船高的關係。
  • 警惕隱形鹽 每人每天食鹽攝入量不超過6克
    但是,一項涉及全國75個大中城市的調查顯示,《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推薦每人每天食鹽攝入量不超過6克,58.2%的居民食鹽量偏高。  鹽乃「百味之長」,但攝入過高鹽量容易導致血壓升高、冠心病、骨質疏鬆、肥胖等疾病。控鹽的正確打開方式是什麼?海南日報記者近日就此採訪了海南省人民醫院保健中心副主任、教授曾敏。
  • 浙江人均每天攝入食鹽11.75克 超出《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推薦量
    原標題:浙江人均每天攝入食鹽11.75克 超出《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推薦量   浙江省營養學會上周末啟動省科協重點科普項目「減鈉促健康,浙江在行動」活動。根據浙江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發布的數據顯示,浙江人均每日食鹽攝入量為11.75克,超出《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推薦量的近一倍。
  • ...乳製品與國民營養有什麼關係?專家解讀:堅持食物多樣 每日攝入...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我國國民營養狀況如何,提高乳製品攝入對提升國民營養健康水平有哪些幫助?」針對我國國民存在的營養健康問題,《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提出,要制定和實施國民營養計劃,發布適合不同人群特點的膳食指南,建立健全居民營養監測制度,對重點區域、重點人群實施營養幹預,重點解決微量營養素缺乏、部分人群油脂等高熱能食物攝入過多等問題,逐步解決居民營養不足與過剩並存問題,實施臨床營養幹預;要加強對學校、幼兒園、養老機構等營養健康工作的指導,開展示範健康食堂和健康餐廳建設等工作
  • 省疾控發起「全省減鹽行動」:人均每日食鹽攝入量不高於5克
    三湘都市報8月26日訊(記者 李琪 通訊員 張亞娜)記者今天從省疾控中心了解到,25日該中心舉行了全省「減鹽」行動推廣視頻培訓會,提倡人均每日食鹽攝入量不高於5克。 為何會發起這個「減鹽行動」?如何健康減鹽?
  • 糖尿病患者健康飲食 關鍵是控制每日食物熱量
    糖尿病患者健康飲食關鍵:控制每日食物的總熱量糖尿病患者的健康飲食主要有兩個個要素,首先是是推薦個體化的飲食計劃,其次是保證各種營養素合理攝入。個體化的飲食計劃應該包括食物選擇的優化,符合中國居民膳食推薦的攝入量,以獲得各種營養素合理攝入。
  • 超80%成年居民全穀物攝入不足 專家:足量攝入助於降低慢病風險
    有調查顯示,膳食結構不合理主要表現為油脂和豬肉的消費量大幅增加,糧穀類食物的消費量明顯下降,超過80%的成年居民全穀物攝入不足。專家近日在於京舉行的營養膳食公眾教育項目活動上提醒民眾,每日攝入足量全穀物食物,能有效降低高血壓、糖尿病、心腦血管疾病等慢性病發病風險,且全穀物食物對於預防便秘和結直腸癌具有顯著效果。
  • 反式脂肪酸吃多傷健康 兒童青少年攝入量最高
    美國反式脂肪酸消費量遠超標準,我國消費量低居民暫無需擔心 為避免過量攝入反式脂肪酸帶來的風險,世界衛生組織(WHO)2003年建議反式脂肪酸的供能比應低於1%(指反式脂肪酸提供的能量佔膳食攝入總能量的百分比)。但美國的統計數據顯示,2003年至2004年美國男性平均攝入量為2%,女性的平均攝入量為1.9%。
  • 近年來我國居民的營養狀況持續改善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上午10時舉行新聞發布會,國家衛生健康委副主任李斌介紹《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20)年》有關情況,並答記者問。記者:從剛才李主任的介紹中我們了解到,近年來我國居民的營養狀況持續改善,能不能再詳細介紹一下改善比較明顯的方面有哪些?
  • 國民蔬果攝入量不足 專家建議每天吃夠一斤菜、半斤果
    新華社北京5月10日電(記者溫競華)5月12日-18日是全民營養周。記者10日從中國營養學會獲悉,近年來,我國居民總體蔬果攝入量不足,專家建議一個人每天應該吃夠一斤蔬菜和半斤水果。  在2019全民營養周暨「5·20」中國學生營養日主場啟動會上,中國營養學會公布了相關調查數據:2012年我國城鄉居民平均每標準人日蔬菜的攝入量為269.4克,與2002年相比,總體平均蔬菜攝入量下降,尤其是農村居民減少了29.5克;城鄉居民平均每標準人日水果的攝入量為40.7克,處於較低水平。  今年全民營養周的主題為「合理膳食、天天蔬果、健康你我」。
  • 每日鈉鹽攝入量不超過6克?錯啦!高血壓病人要減半
    營養專家建議,人們平時要均衡飲食,對於鹽的攝入量最好不要多因為高鹽飲食對*的身體健康是有一定的危害的,尤其是對於高血壓的病人,更應該少吃鹽,飲食清淡一些,每日鈉鹽攝入量不超過6克?錯啦!高血壓病人要減半。 美國醫學研究所專家指出,每天攝入不超過2300毫克鈉鹽,可以顯著降低美國居民血壓,最終預防大量的早發疾病和死亡。
  • 我國居民鹽油糖攝入量均超標 我們該怎樣減肥
    國家衛健委17日發布調查顯示:我國居民人均每日食鹽攝入量10.5克,遠超世衛組織推薦的5克數值;家庭人均每日食用油攝入量42.1克,超膳食指南推薦的25-30克標準值。即國家衛生和健康委員會17日發布的調查顯示,我國居民的鹽油糖攝入量嚴重超標。其實不止國家衛健委發布的內容,之前瑪麗皇后學院研究人員在新一期《美國協會雜誌》發表的論文中,也分析了關於中國居民攝入食鹽的量之大。此項研究涉及900名兒童和2.6萬名成年人,結果發現中國居民食鹽攝入量一直居高不下。
  • ...營養計劃(2018—2030年)》提出將全省人均每日食鹽攝入量降低20%
    為提高我省居民營養健康水平,昨日,省政府辦公廳發布《雲南省國民營養計劃(2018—2030年)》(下稱《計劃》)明確提出,到2020年,重點人群營養不良狀況明顯改善,吃動平衡的健康生活方式進一步普及,居民營養健康素養得到明顯提高
  • 維生素E的攝入量對0-6月齡嬰兒健康的影響
    1924年這種因子便被命名為維生素E。在1936年分離出結晶體,1938年被瑞士化學家人工合成。20世紀60年代被證實為人類必需的營養素。維生素E(Vitamin E)又稱生育酚,是一種脂溶性維生素,其水解產物為生育酚,是最主要的抗氧化劑之一。多溶於脂肪和乙醇等有機溶劑中,不溶於水,對熱、酸穩定。
  • 我國居民食鹽攝入量超標 每日5g以內最佳
    正常成人每天鈉的建議攝入量為2000mg,而我國居民多數人的食鹽攝入量遠遠多於營養需要。過多的鈉攝入與血壓升高有關,對健康不利。因此,日常飲食要限制食鹽在烹飪中的使用量,少吃高鹽食品,建議每天食鹽攝入量在5g以內,烹飪時最好使用計量工具。
  • 與每一個人的健康相關!《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啟動修訂
    會上,中國營養學會宣布啟動《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Dietary Reference Intakes,以下簡稱DRIs)新一輪修訂,並與紐崔萊營養與健康研究中心籤訂合作備忘錄,共同推動營養素在生理功能、營養狀況評價等方面的研究,預計在2022年完成制定更適合我國居民的營養素攝入量標準,推進健康中國建設。
  • 國家衛健委:居民營養不足問題持續改善
    人民網北京12月23日電 今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國家衛生健康委副主任李斌會上介紹《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20年)》時指出,近年來,隨著健康中國建設和健康扶貧等民生工程的深入推進,我國營養改善和慢性病防控工作取得積極進展和明顯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