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80%成年居民全穀物攝入不足 專家:足量攝入助於降低慢病風險

2020-12-16 中國新聞網

中國健康促進基金會常務副理事長徐卸古和百事大中華區集團事務部副總裁張詠清籤署合作協議。中國健康促進基金會供圖

中新網北京12月1日電 近年來,隨著生活方式的變化,中國居民膳食不均的問題日益凸顯。有調查顯示,膳食結構不合理主要表現為油脂和豬肉的消費量大幅增加,糧穀類食物的消費量明顯下降,超過80%的成年居民全穀物攝入不足。專家近日在於京舉行的營養膳食公眾教育項目活動上提醒民眾,每日攝入足量全穀物食物,能有效降低高血壓、糖尿病、心腦血管疾病等慢性病發病風險,且全穀物食物對於預防便秘和結直腸癌具有顯著效果。

國務院發布的《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顯示我國居民的健康素養水平是14.18%,距離《健康中國行動》中到2022年和2030年全國居民健康素養水平分別不低於22%和30%的目標仍有較大差距,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還比較普遍。全國營養與健康狀況調查結果顯示,近30年來,我國城市居民膳食結構發生了不合理的變化,主要表現為油脂和豬肉的消費量大幅度增加,糧穀類食物的消費量明顯下降。不均衡的膳食結構會導致卡路裡攝入過剩;穀類過度精加工導致B族維生素、礦物質和膳食纖維丟失而引起攝入量不足,這些因素都可能增加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的發生風險。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核心推薦:食物多樣,穀類為主。穀物類食品含有豐富的碳水化合物,是提供人體所需能量的既經濟又重要的食物來源,也是提供B族維生素、礦物質、膳食纖維和蛋白質的重要食物來源,在保障兒童青少年生長發育、維持人體健康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但根據《中國居民營養與健康狀況調查系列報告》顯示:我國成年男性每日全穀物攝入量為13.9g,女性為14.6g,遠遠低於全穀物推薦攝入量的50g,超過80%的成年居民全穀物攝入不足。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健康所科技處處長何麗指出,每日攝入足量全穀物食物,能有效降低高血壓、糖尿病、心腦血管疾病等慢性病發病風險,且全穀物食物對於預防便秘和結直腸癌具有顯著效果,研究發現,每天吃大約三份(90克)的全穀物,結直腸癌的風險將降低17%。增加全穀物食物的攝入,對每個中國居民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

近日,百事聯合中國健康促進基金會發起「百事營養膳食項目」公益活動,基於新的營養素攝入參考及新版膳食指南,聯合多個學術機構共同發布《全穀物營養與健康聯合提示》,向消費者傳播和倡導全穀物營養及健康膳食。據了解,項目還將依據《全穀物營養與健康聯合提示》開發系列傳播工具,在全國10個城市的200餘家體檢中心進行持續的營養膳食健康知識傳播。據統計,項目預計直接影響人數將達到300萬,間接收益人數達到1000萬。

中國健康促進基金會健康傳播與促進專項基金主任委員孔靈芝指出:「健康知識的傳播和普及,是提高全民健康素養水平、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有效的措施之一。營養膳食公眾教育項目的開展,正是對普及健康知識,提高中國居民健康素養,助力慢病防治工作的一次有力實踐。」(完)

相關焦點

  • 專家:全穀物食物足量攝入助於降低慢病風險
    中新網北京12月1日電 近年來,隨著生活方式的變化,中國居民膳食不均的問題日益凸顯。有調查顯示,膳食結構不合理主要表現為油脂和豬肉的消費量大幅增加,糧穀類食物的消費量明顯下降,超過80%的成年居民全穀物攝入不足。
  • 超80%成年居民全穀物攝入不足 健康提示每日50克可降慢性病
    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居民飲食結構發生顯著變化,突出特點就是動物食品偏多,穀物食品非常少,導致熱量攝入過剩,而維生素、礦物質攝入不足,增加很多慢病風險。為此,剛剛發布的《全穀物營養與健康聯合提示》(簡稱《聯合提示》)向消費者傳播和倡導全穀物營養及健康膳食。
  • 《全穀物營養與健康聯合提示》發布
    日前,中華預防醫學會健康傳播分會、中華預防醫學會慢病預防與控制分會中國老年學和老年醫學學會老齡傳播分會和科信食品與營養信息交流中心共同發布《全穀物營養與健康聯合提示》。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健康所科技處處長何麗指出,每日攝入足量全穀物食物,能有效降低高血壓、糖尿病、心腦血管疾病等慢性病發病風險,且全穀物食物對於預防便秘和結直腸癌具有顯著效果,研究發現,每天吃大約三份(90克)的全穀物,結直腸癌的風險將降低17%。增加全穀物食物的攝入,對每個中國居民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
  • 超八成居民缺全穀物營養早餐不能少穀類
    編者按 研究表明,在飲食中正確搭配全穀物食品,對健康至關重要,而精細有餘、粗糧不足是當前我國居民膳食在穀物攝入方面存在的最大問題。調查顯示,目前我國超過80%的成年居民全穀物攝入不足,其中約40%的中國居民不吃雜糧、16%的人不吃薯類。
  • 增加全麥食品攝入量可有效降低2型糖尿病風險
    增加全麥食品攝入量可有效降低2型糖尿病風險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7/12 19:50:39 美國哈佛大學陳曾熙公共衛生學院Qi Sun團隊分析了全穀物食品攝入量和2型糖尿病風險的相關性。
  • 到底什麼才算全穀物?
    令人欣慰的是,世界癌症研究基金和美國癌症研究所最近發表的一份報告指出:含有膳食纖維的食物,特別是全穀類食品,可降低發生結直腸癌的風險。到底什麼算全穀物?如何科學攝入全穀物食物?專家,教你補夠「每日穀物量」。
  • 每天你吃夠蔬果攝入量了嗎?
    據調查,超過半數的人群蔬果攝入量不能達到健康所需;近六成被調查人群蔬果攝入的顏色非常單一,僅有1—2種。  膳食平衡是健康基石之首  隨著社會的發展,心腦血管疾病、癌症等慢病的危害日趨嚴重,超重和肥胖等也威脅著兒童、青少年的健康。膳食平衡是世界衛生組織提出的健康四大基石之首,但公眾往往忽略膳食的搭配。  「膳食失衡是許多慢性病的誘因。」
  • 《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啟動修訂
    中國營養學會理事長楊月欣說,我國居民人均食用鹽、油均遠高於世界衛生組織推薦標準,雜糧、水果、堅果等攝入不足。民以食為天,合理膳食,營養均衡,在國民日常生活中尤為重要。12月22日,由中國營養學會主辦的「膳食與健康科學證據專家研討會」在武漢召開,來自全國的營養學專家針對膳食以及營養素對健康作用的最新研究進展行了深入研討。
  • 中國居民人均鈣攝入量不足,朗迪鈣教你如何正確補鈣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成年人每日鈣推薦攝入量為800毫克,而中國居民營養與健康的監測數據顯示,我國居民人均日攝入鈣量僅為400-500毫克;同時在國際骨質疏鬆症基金會2017年發布的《世界補鈣地圖》中,中國居民的鈣攝入量在全世界排名也非常靠後。
  • BBC英語:90%的人膳食纖維攝入量不足
    它還有助於降低體重、血壓和膽固醇水平。Adults in the UK are recommended to eat 30 grams of fibre a day, but only 9% of us manage that.
  • 一項顛覆性研究:50歲後多攝入碳水化合物,可降低死亡率
    近日,《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發表的一項新研究證實,主食攝入量與不同年齡的死亡率息息相關。尤其步入50歲後,主食攝入量適當增加,可最大限度地降低死亡率。《生命時報》結合研究並採訪權威專家,揭秘碳水化合物與身體之間的神奇聯繫。
  • 食話食說|這種食物沒吃夠易得慢病!專家建議每天最少吃50克
    不健康的膳食習慣是慢性病的重要危險因素,調查顯示,我國居民慢性病死亡已佔總死亡人數的86.6%。 近日,中國健康促進基金會發起全面營養與均衡膳食公眾教育項目,聯合多個學術機構發布《全穀物營養與均衡膳食聯合提示》,並邀請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健康所科技處處長何麗教授進行了解讀。
  • 6-12月齡寶寶食用二段嬰配粉葉酸有攝入不足及攝入過量的風險!
    完善營養素均衡攝入。三、6-12月齡葉酸需求量中國營養學會發布的《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攝入量》(2013)葉酸在6-12月齡建議攝入量:100μg/d。其專業性和權威性值得信賴,我們在後面的奶粉分析中參考了這一數據。
  • 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修訂
    □ 王 婧  近日,中國營養學會第11次全國營養科學大會暨國際DRIs(膳食攝入量參考值)研討會在杭州召開。來自世界各地的專家學者針對中國居民每日膳食攝入量參考值的最新研究與未來展望進行了深入的探討。會上,益海嘉裡經過5年潛心研究,為中國人量身定製的金龍魚添加海洋魚油調和油,一舉奪得「營養創新貢獻獎」。
  • 安利紐崔萊支持新版中國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修訂
    中國營養學會理事長楊月欣說,我國居民人均食用鹽、油均遠高於世界衛生組織推薦標準,雜糧、水果、堅果等攝入不足。民以食為天,合理膳食,營養均衡,在國民日常生活中尤為重要。 12月22日,由中國營養學會主辦的「膳食與健康科學證據專家研討會」在武漢召開,來自全國的營養學專家針對膳食以及營養素對健康作用的最新研究進展行了深入研討。
  • 最新研究顯示:超九成哺乳期婦女營養攝入不均衡
    因為母乳餵養不僅有助於確保嬰兒獲得充足的營養,還有助於母親更快恢復到孕前體重,降低肥胖發生率。但就算生了二胎,很多乳母所掌握的母乳餵養知識可能還遠遠不夠。近日,由婦幼營養權威專家、中國營養學會常務理事婦幼營養分會主任委員、南京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汪之頊教授及丁葉博士團隊牽頭開展、達能紐迪希亞助力的一項「婦幼人群膳食營養調查分析研究」發現,超九成受訪乳母的維生素A攝入量未達平均需要量,結果讓人震驚。
  • 全穀物吃得太少,和心血管病、癌症高發有關?什麼是全穀物?
    而且在《柳葉刀》中也曾有統計,在2017年因為粗糧雜糧攝入不足而導致的死亡有300萬,所以我們主食要增加粗糧雜糧的攝入。全穀物吃得太少,和心血管病、癌症高發有關?近些年來,其實有關這三者之間的關係,有著很多研究,且多項發表於權威雜誌的研究結果顯示,全穀物食物對於心血管疾病,癌症有一定的影響。例如 《BMJ》從,曾有很多研究顯示,每天吃適量的全穀物食物,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也可以降低癌症死亡率。
  • 母乳餵養周│超九成乳母營養攝入不足!關於母乳餵養,這些事二胎媽媽都未必知道
    不少媽媽或許都已提前了解到,母乳餵養不僅有助於確保嬰兒獲得充足的營養,還有助於母親更快恢復到孕前體重,降低肥胖發生率。可就算生了二胎,很多乳母所掌握的母乳餵養知識可能還遠遠不夠。 近日,由婦幼營養權威專家、中國營養學會常務理事婦幼營養分會主任委員、南京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汪之頊教授及丁葉博士團隊牽頭開展、達能紐迪希亞助力的一項「婦幼人群膳食營養調查分析研究」發現,超九成受訪乳母的維生素A攝入量未達平均需要量,結果十分讓人震驚
  • 推動國民膳食健康 安利紐崔萊支持新版中國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修訂
    中國營養學會理事長楊月欣說,我國居民人均食用鹽、油均遠高於世界衛生組織推薦標準,雜糧、水果、堅果等攝入不足。民以食為天,合理膳食,營養均衡,在國民日常生活中尤為重要。12月22日,由中國營養學會主辦的「膳食與健康科學證據專家研討會」在武漢召開,來自全國的營養學專家針對膳食以及營養素對健康作用的最新研究進展行了深入研討。
  • 燕麥富含膳食纖維,所以多吃能夠降低膽固醇?科學用量是關鍵
    謠言:燕麥富含膳食纖維,所以多吃能夠降低膽固醇,心血管病就是膳食纖維攝入不足造成的,多多益善。闢謠:大家都知道,燕麥是人類膳食中重要的全穀物之一。它是膳食纖維、礦物質、B族維生素以及植物化學物(包括酚類、β-葡聚糖、燕麥生物鹼、木質素以及植物甾烷醇)的良好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