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你吃夠蔬果攝入量了嗎?

2020-12-22 搜狐網

  打破砂鍋

  本報記者 李穎

  白領上班帶便當,一盒飯裡簡單只有少許青菜;67%的小孩挑食,沒幾個喜歡吃蔬菜;都市人常在外應酬吃飯,選擇易也忽視蔬菜……據調查,超過半數的人群蔬果攝入量不能達到健康所需;近六成被調查人群蔬果攝入的顏色非常單一,僅有1—2種。請關注

  縱觀我們身邊的白領,他們的食譜大致是這樣的:早上,麵包+牛奶或豆漿,或是白粥炒粉面。午餐,要麼食快餐,要麼自帶餐。這兩餐合起來,可以食到的蔬菜其實很有限,甚至有的白領怕快餐店洗菜不乾淨而不吃菜。據調查,超過半數的人群蔬果攝入量不能達到健康所需;近六成被調查人群蔬果攝入的顏色非常單一,僅有1—2種。  

膳食平衡是健康基石之首

  隨著社會的發展,心腦血管疾病、癌症等慢病的危害日趨嚴重,超重和肥胖等也威脅著兒童、青少年的健康。膳食平衡是世界衛生組織提出的健康四大基石之首,但公眾往往忽略膳食的搭配。

  「膳食失衡是許多慢性病的誘因。」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食品安全所馬冠生副所長,在「中國健康知識傳播激勵計劃果蔬營養與膳食平衡知識交流會」上給出的數據表明,目前,我國人均每天蔬菜消費量為286克,而水果消費量僅有45克,與膳食指南推薦的每天300—500克蔬菜、200—400克水果的攝入量相去甚遠。豆、奶類也嚴重不足,而肉類和脂類過高。

  馬冠生指出,目前,我國公眾的飲食普遍能量相對過剩,城市居民油脂和肉類的消費量大,糧穀類食物的消費量明顯下降,果蔬攝入量不足和品種偏少。他呼籲大眾根據中國居民膳食營養指南,保持平衡的膳食。  

足量果蔬有防慢性病作用

  中國營養學會名譽理事長葛可佑教授指出,蔬菜水果具有低能量、低脂肪、高膳食纖維、高維生素和礦物質、高鉀低鈉的特點,並富含有益植物化學物,每天保持足量的果蔬攝入,有益於預防肥胖及多種常見慢性病。

  根據流行病學研究,蔬菜、水果等食物中所含的植物性化學成分,具有多重生物效應,包括增強免疫力、誘導癌細胞良性分化、促進癌細胞凋亡、阻斷癌血管增生、抑制癌細胞分裂訊號的傳遞、抗氧化、含膳食纖維可降低腸道致癌物的影響,加上多種抗氧化成分的協同作用,除了可降低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預防中風,還有防癌、抗癌的效果。

  臺灣癌症基金會副執行長蔡麗娟表示,蔬果中含有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蔬果中富含的維生素C不僅能夠提高免疫力、抗疲勞,還能夠抗氧化,起到美容的效果,同時還能夠調節心理狀態。研究發現,通過食物攝入的維生素C比單純補充同等量的維生素C要有效5倍左右。因此,公眾最好通過足量蔬果和保持膳食平衡來保證健康,而不是生病後靠藥物來補救。

  蔡麗娟建議大眾從小就培養孩子養成愛吃果蔬的膳食習慣,在兒童時期養成的口味和膳食習慣將使他們終生受益。「6—12歲小學階段是兒童智力、視力、生長力、免疫力所謂健康四力發展的黃金時期,兒童在此階段的營養攝取特別重要,透過正確的飲食習慣,補充身體所需營養素,才能幫助這四力健康發展。」蔡麗娟指出,「小時候胖不是胖」是非常錯誤的觀念,因為兒童時期的肥胖,常會造成脂肪細胞的數量增多及形狀變大,日後變成肥胖的機會增高。更重要的是,兒童時期肥胖也會增加成年後罹患癌症的風險。  

蔬果新鮮吃營養更加分

  據了解,臺灣自1999年起就開始推動「天天5蔬果」飲食防癌運動,鼓勵民眾每天要吃5份新鮮的蔬菜水果,並於2004年將攝取份數,進一步推行「蔬果彩虹579」健康飲食運動,根據年齡及性別建議不同的蔬果攝取量,學齡前兒童每天應攝取5份蔬果,成年女性每天攝取7份蔬果,成年男性每天攝取9份蔬果,並且落實「彩虹原則」,均衡攝取各種不同顏色的蔬果,因為五顏六色的蔬果含有各種不同的植物性化學成分,並具有不同的營養價值,能有效預防癌症及慢性病的發生。

  近日,國家營養標準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楊曉光發布了「蔬果營養與膳食平衡五點提示」:

  天天吃水果,頓頓有蔬菜:良好的膳食平衡習慣使人受益終生,而新鮮蔬果是平衡膳食的重要組成部分。多吃蔬果能促進代謝,減少能量攝入,幫助塑身。

  果蔬2+3,抗病又防癌:每天攝取至少200克水果與300克蔬菜,可以有效提高身體免疫力,達到抗病防癌的效果。

  蔬果變彩虹,健康添色彩:不同顏色的蔬果能提供不同的營養價值,認識蔬果的色彩特點,攝取不同顏色的蔬果。綠色水果富含葉黃素,橘黃色水果含β-胡蘿蔔素與維生素C,深綠色蔬菜富含葉酸,紅色水果含番茄紅素,白色水果含硫化物等。

  蔬果新鮮吃,營養更加分:直接從新鮮水果中攝入的營養更易於人體吸收。因為維生素C遇熱易分解,所以新鮮水果更易於補充維生素C。水果中的維生素C能提高免疫力,預防疾病和抗氧化、衰老等。果蔬中的膳食纖維能夠預防便秘、血脂異常、糖尿病,有益於腸道健康。

  膳食平衡,健康一生:將果蔬作為孩子的零食,從小養成喜歡吃蔬菜水果的健康膳食習慣將使其一生受益。

  (科技日報)

(責任編輯:羅園)

微博推薦

相關焦點

  • 國民蔬果攝入量不足 專家建議每天吃夠一斤菜、半斤果
    記者10日從中國營養學會獲悉,近年來,我國居民總體蔬果攝入量不足,專家建議一個人每天應該吃夠一斤蔬菜和半斤水果。  在2019全民營養周暨「5·20」中國學生營養日主場啟動會上,中國營養學會公布了相關調查數據:2012年我國城鄉居民平均每標準人日蔬菜的攝入量為269.4克,與2002年相比,總體平均蔬菜攝入量下降,尤其是農村居民減少了29.5克;城鄉居民平均每標準人日水果的攝入量為40.7克,處於較低水平。  今年全民營養周的主題為「合理膳食、天天蔬果、健康你我」。
  • 上海人吃蔬菜與水果的量遠不夠 每天最好攝入12種以上
    /晨報記者何雯亞  昨天,《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最新發布,每天的膳食應包括谷薯類、蔬菜水果類、畜禽魚蛋奶類、大豆堅果類等食物,平均每天攝入12種以上食物,每周25種以上,每天要走6000步。上海市疾控中心最新調查發現,上海人每天每人蔬菜與水果的量離推薦量差距較大。
  • 你的奶量達標了嗎?國家建議儘量保證每天攝入300克奶及奶製品
    為什麼建議每天300g奶及奶製品的攝入民以食為天,吃是為了營養,保證充足的營養攝入能使人體的免疫細胞處於最佳戰鬥狀態。營養不良會導致機體免疫系統功能受損,對病原體的抵抗力下降,從而增加感染發生和發展的風險。
  • 每天吃多少減肥?用雙手量量就知道
    有一期就是教大家用自己的手掌作為量尺,來判斷每天各種食物到底該吃多少,可以吃出你想要的苗條身材。我們把這稱為「手掌飲食」。  減肥並不是吃得少就會瘦,你「吃了什麼」比「吃了多少」重要得多。  每天三餐都是圍繞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以及各種維生素纖維素,對應的就是我們每天吃的主食、魚肉蛋、蔬果、零食。  1、蛋白質=一個手掌心
  • 食鹽攝入每天不宜超過5g,你的攝入量健康嗎?
    【食鹽攝入每天不宜超過5g,你的攝入量健康嗎?】民生視角食鹽攝入過多可導致血壓升高,因為過量的鹽攝入會使體液或血容量維持在一個偏高的水平。減少鹽的攝入量則會使血壓降低。那麼,不同年齡段健康人群食鹽攝入量分別是多少,如何粗略估算每日的攝入量?戳圖了解 @健康浙江
  • 揭秘只吃蔬果能減肥嗎
    我們常聽營養專家勸說每天至少吃五份蔬菜和水果。然而,有不少人認為吃水果和蔬菜能「減肥」,這是真的嗎? 吃蔬果能減肥嗎 一、減肥效果「接近於零」 美國阿拉巴馬大學的一項研究表明,吃水果和蔬菜對減肥的效果微小
  • 合理膳食:每天「一斤菜、半斤果」,你做到了嗎?
    每天「一斤菜、半斤果」,你做到了嗎?  2019年5月12日-18日是我國第五屆「全民營養周」,為貫徹落實「國民營養計劃」,本屆營養周活動以「合理膳食、天天蔬果、健康你我」為主題,以「全民營養,全面小康」和「健康中國,營養先行」為口號開展了系列活動。
  • 你每天最佳蛋白質攝入量是多少?
    你每天需要多少蛋白質你知道嗎? 這就像營養方面的大多數東西一樣,沒有簡單的答案 ,那麼你需要攝入1.6-2.4克蛋白質/千克,隨著你變得更瘦,或者如果你增加你的熱量缺口(通過少吃或多運動),你要傾向於這個範圍的更高的一端也就是2.4克/千克
  • 吃果蔬看這幾張表!千餘種蔬果中評出的十佳蔬果排行榜!
    果蔬吃不夠,沒啥大不了的?如果告訴你,僅2017年,因為水果沒吃夠而死亡的人數約有200萬,你還會不在乎嗎?果蔬吃不夠導致每年200萬人死亡!4月3日,世界權威醫學期刊《柳葉刀》發布了全球飲食領域的首個大規模重磅研究——195個國家和地區飲食結構造成的死亡率和疾病負擔。數據顯示:20%的人死亡是因為不會吃飯!
  • 孕二月~孕期水果不節制的吃真的好嗎?你需要了解每天攝入量
    在孕期有很多準媽媽會因為孕早期的孕吐或者是孕中期的便秘,還有因為自己的本身原因比較愛吃水果,甚至會每天做水果餐來食用。但是大量的食用水果對準媽媽的身體真的就很好嗎?大量的食用水果會給準媽媽的身體帶來哪些影響呢?我們每天所攝入的水果量應該是在多少克以內呢?
  • 每天吃個鹹鴨蛋,鹽攝入量會超標嗎?若超標了,會有什麼危害?
    天天把這句話掛在嘴邊沒關係,天天吃個鹹鴨蛋問題就大了。鹹鴨蛋顧名思義就是用鹽醃製過的蛋,儘管從營養價值上,鹹鴨蛋和新鮮的鴨蛋沒有太大區分,僅僅是為了彌補養分,鹹鴨蛋和鮮鴨蛋都可以吃。如果從健康的角度講,鹹鴨蛋的弊端就很明顯,鹹的夠味!100克鹹鴨蛋的鈉含量接近2700毫克,換算成食鹽,也就是7克左右。
  • 國民蔬果攝入嚴重不足 每人每天應吃一斤蔬菜半斤水果
    活動數據表明我國心血管患病的人數已經高達2.9億,導致這個病高發的原因是因為平時我們活動的太少,還有就是,平常大部分人吃的都越來越油膩,或者是說蔬菜水果這些清淡的食物攝入量遠遠不夠。  中國營養學會公布調查數據:2012年我國城鄉居民平均每標準人日蔬菜的攝入量為269.4克,與2002年相比攝入量下降。城鄉居民平均每標準人日水果的攝入量為40.7克,處於較低水平。
  • 蔬果攝入少,營養難均衡?Kencko用冷凍乾燥技術打造即衝蔬果汁
    )】9月2日報導(編譯:大黃)儘管現代社會提供了快捷蔬果遞送服務,快餐店也有很多專注於健康飲食的料理,人們依然拒絕攝入足量的蔬菜和水果。美國疾病預防和控制中心在去年十一月發布研究報告表明,在美國僅有10%的成年人每天「攝入蔬果達到聯邦推薦水平」。聯邦推薦水平不是什麼高不可攀的科學飲食方案。只要每天一杯半到兩杯水果和兩到三杯蔬菜就能滿足聯邦水平的要求。疾控中心表示,如果沒有正常攝入這些蔬果,可能會滋生慢性疾病。蔬果攝入量不足是一個全球性的問題,在可以輕鬆獲取健康食物的美國,此問題特別嚴重。
  • 血液中的紅衣仙子—B12,你攝入夠了嗎?
    The Good Housekeeping Institute 研究所營養總監Jaclyn London,MS,RD,CDN說道:「隨著年齡的增長,每天獲取B12至關重要,因為缺乏會導致認知能力下降和神經功能受損。」 對於大多數成年人來說,推薦的每日攝取量(RDI)是2.4微克,但對於懷孕或哺乳的女性來說,推薦攝取量更高。
  • 蛋白質攝入量:應該吃多少?詳細答案在這裡!
    我們經常說,看一個人身體素質好不好,其實跟他/她的蛋白質攝入量關係非常大!蛋白質構成我們身體的組成部分——可以說,補充足夠的蛋白質才能保證營養需求,是所有人知道的常識了。那麼,你知道我們每天應該吃多少蛋白質才夠嗎?一個50公斤的小姐姐和70公斤的帥哥應該攝入一樣多的蛋白質嗎?而且,開始運動後,我們的蛋白質攝入量還應該和沒運動的時候一樣嗎?
  • 愛跑步的你,需每天攝入多少卡路裡?
    管住嘴,邁開腿,除了運動之外,熱量攝入也很重要,那麼愛跑步的你,每天需攝入多少卡路裡?況且我們的身體不是鐵做的,如果我們每天進行長時間,長距離的跑步,我們的身體就可以持續的受到損傷,如果這時不進行適當的營養補充[],那我們身體就無法及時的恢復,這會讓我們的體質越來越差,這與跑步的最初目的是完全背道而馳的。
  • 深色蔬菜每天3-5兩,你吃夠了嗎?
    首先問一個問題:你喜歡吃什麼蔬菜?答案可能有N多種——蘑菇、柿子椒、西紅柿、油麥菜、大白菜、土豆……《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議,每人每天應攝入蔬菜300~500克,深色蔬菜應佔蔬菜總攝入量的一半,即每天吃150~250克。
  • 人體每天攝入多少脂肪,才會有益於健康?這3個常識,你了解嗎
    我們每天都要不斷的進食,攝入的食物包括了六大類,其中有三類物質,是我們身體每天都必需的,即糖類、脂肪和蛋白質。另外,還有一些物質雖然不能夠為身體直接提供能量,但是參與了身體的重要代謝,比如說維生素。所以,大家每天要保持適度的、規律的、合理的飲食,這樣才能夠使自己的身體,真正處於健康的攝食狀態。在眾多的飲食分類中,可能大家比較關心的,就是脂肪的攝入了,因為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士,尤其是女性,很擔心自己會長胖,所以乾脆節食,這樣非常不利於健康。那麼,對於大家關注的脂肪攝入,究竟每天應該怎樣攝入,才會真正對健康有幫助呢?這3個常識,你了解嗎?
  • 如何粗略計算每天攝入多少蛋白質?吃雞蛋每天要攝入這麼多
    有人會問:大概每天會攝入多少蛋白質?如何粗略的計算蛋白質的攝入量? 對於增肌的朋友蛋白質的攝入非常的重要,這也是為什麼很多新人老人都會提到的一個話題。對於增肌人來說,每天攝入一定量的蛋白質可以達到一個增肌效果,如果不及時的攝入蛋白質那麼你的訓練量就白費,還有可能會給身體帶來負能量。
  • 每天吃多少碳水,才能減肥?10種簡單方法減少碳水攝入量!
    當攝入過多碳水化合物時,血糖水平會上升,胰島素也隨之增加,其結果通常是體重增加。因此,減少碳水攝入量是減肥的最佳方式之一,它可以降低你的食慾,增加飽足感,在不知不覺中減輕體重。當你控制碳水的攝入量時,胰島素減少,腎臟會排出多餘的水分,所以在開始低碳飲食的最初幾天,你會發現體重掉得很快,甚至一天能減掉2、3斤,其實這些都是水。一周後減重速度會慢下來,但這時候你體內儲存的脂肪才真正開始燃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