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紅經濟進入預售時代:一碗小小的螺螄粉何以脫銷,一戰成名?

2020-12-23 劉永煊

一方水土一方人,一股酸辣繞腸過,百般滋味惹人愁。以下圖文可能會夾雜味道或引起不安,請有選擇地謹慎翻看。

「15至30天內發貨?」

「春天下單,夏天開吃。」

「聞著臭,吃著香。」

「煮完,要不要把鍋扔了?」

「吃這東西就是費紙,越酸越辣越想吃。」

「我一般開大抽油煙機在底下吃,用錫紙把碗包起來」。

「等不及了,跪求DIY配方,在線急等。」

……

大家知道最近幾個月網上賣得最火的方便食品是什麼嗎?

薯片?方便麵?自熱火鍋?……都不是。答案是螺螄粉。

還有報導稱,最近有人在買螺螄粉時竟然把小孩給弄丟了……

據悉,由於大家「買買買」的熱情過於高漲,很多品牌的螺螄粉都庫存告急,賣脫銷了。網購的螺螄粉什麼時候發貨?哪裡有現貨了?哪款螺螄粉好吃?一下子,一碗小小的螺螄粉,竟然成為了諸多網友最關心的熱門問題之一。

據稱,螺螄粉復工率已恢復到95%,產能也達到了日均200萬袋,但從各地需求高漲的情形下,要在短時間內堵住其貨源的缺口依然困難。

至此,在特殊時期之下,螺螄粉近乎一戰成名。關於「螺螄粉」的熱詞登上了電商平臺的熱搜,也多次衝上了微博熱搜。而且,每天,還有數千萬吃貨在線苦等螺螄粉工廠加碼生產、商家儘快發貨……

對此,不知道各位是否已「中招」?不過,從廣西柳州的當地小吃,到不起眼的方便食品,再到眼下被爭相搶購的「硬通貨」,大家或者都很想知道美食界網紅「螺螄粉們」,到底經歷過了什麼?

01臭食文化的逆襲

「一隻南美洲亞馬遜河流域熱帶雨林中的蝴蝶,偶爾扇動幾下翅膀,可以在兩周以後引起美國德克薩斯州的一場龍捲風。」

正如蝴蝶效應一樣,萬物因果皆可溯源。而螺螄粉的流行,也不是一朝一夕的。

在中國根深蒂固的「臭食文化」底子裡,可見一斑。

老北京的酸豆汁配焦圈,長沙臭豆腐蘸辣醬,徽州臭鱖魚做成紅燒……正如有人看到榴槤掩面一樣,這些有著歷史文化底蘊的臭食文化「翹楚菜式」,有人吃著香,有人避之則吉。

而且,在臭菜裡還不乏有標新立異的,誓要強強聯合「臭味相投」的。例如,浙江嘉興就有臭莧菜梗、臭豆腐組合的「蒸雙臭」特色菜式,而且,還會有人配上黴冬瓜、黴毛豆,一臭方休。

然而,文化的兼容並包與百花齊放,卻是國人生活的真實現狀。

對於臭食文化的形成與流行,有人會把其歸因為「家鄉味」與「腐食情結」。不過,這只是其一,要追溯食臭文化「逆襲」的起源,卻是可推演至人類生活的原始時期。

在那個以採集野果、野菜和狩獵、漁獵為生的年代,人們固然無法保證能按需得到足夠的新鮮食物,於是在飢腸轆轆之下,稍微腐敗的動植物也可美美地飽餐一頓。生存是頭等大事,這在當時是誰都無法逃避的現實問題。

於是,隨著人類文明的推演,步入農耕文明的人類,固然會在對食物的保存花心思,例如,醃製肉類、蔬菜瓜果等以備一時之需。久而久之,一些醃製類食品或經過發酵的臭食,就逐漸流行並讓大家感到習以為常了。而且,適度的黴變腐化的蛋白質部分轉化為胺基酸後,口感鮮香,易消化,讓很多人慾罷不能。

不過,這種有著特殊氣味的地方小吃,可不是草根平民的專利,而是能入得文人雅士「慧眼」的「座上賓」。

左舜生在《我所見晚年的章炳麟》一文中這樣描述章太炎喜歡臭食,「他最喜歡吃的東西,是帶有臭氣的滷製品,特別愛好臭乳腐,臭到全屋掩鼻,但是他的鼻子永遠聞不到臭氣,他所感覺到的只是黴變食物的鮮味。」魯迅的弟弟周作人也曾說,臭黴豆腐「味道頗好,可以殺飯」;臭醃菜「名臭而實香,生熟都好吃」。

於是,早早就有了眾多文人雅士「背書」的平民賤食,就有了登上大雅之堂的基礎。而在文化傳承與網際網路經濟大爆炸之下,類似廣西螺螄粉等傳統特色小吃的流行也就不足為奇了。

在臭食文化大軍裡,螺螄粉本身就具有爽辣,酸臭的風味,其中的酸筍更是其臭味的靈魂,正因這個味,螺螄粉就這樣以欲罷不能的霸氣與味蕾記憶俘虜了各方吃貨與吃家。

於是,這種讓人感到臭味十足的地方小吃,在不知不覺間肆意地流行了開來,並如「鯉魚跳龍門」般一躍成為了「國民美食」。對於聞著臭吃著香的螺螄粉,有人掩面而過,有人則痴之若飴。但,就這樣的一款小吃,就在當下的特殊時期,奪走了原本屬於餐廳、外賣的「半張餐桌」。

不過話又說回來,人有點追求與寄託也是好事,尤其是在特殊時期。首先,螺螄粉死忠粉們,固然要在線下餐飲消費不便的情況下獨闢蹊徑找路子;其次,吃瓜不怕事兒大的眾多喜歡獵奇的網友固然是會跟風、嘗鮮解饞,一探「網紅食品」究竟;再者,還有很多人是在當下困境之下,在保障了物資與安全溫飽基礎上尋求的一種味蕾刺激和緩解焦慮的方式。

當然,面對一些有異味的傳統美食,也會有美食家或專家出來提醒,醃製、發酵或腐敗的食物含硝酸鹽及一些有害物質,少吃為佳。但,在網絡文化的流行之下,這些「倡導健康生活」的聲音顯然有點微不足道。當然,還有一個聲音解釋就是,任何東西「拋開劑量談危害都是耍流氓」。

不過,目前也並不是任何螺螄粉都被賣到了脫銷,缺貨的往往是那些早有品牌知名度與口碑、或因網紅吃播及明星愛吃而名聲在外的品牌商品。「廣西」、「柳州」、「正宗」、「古法傳承」、「銷量與口碑」等元素是很多人選擇的關鍵。

02懶人經濟進行時

螺螄粉的流行,固然與其現有社會文化基礎密不可分,不過,螺螄粉之所以能成為網紅,還跟其基於懶人經濟下的技術創新息息相關。

當下懶人經濟的盛行,就是商家抓住消費者追求簡單、便捷的心理,調整或增強產品或服務的性能,滿足大家「一懶到底」的需求。從最早麵包、方便麵到現在的各色自熱火鍋、自熱飯、方便螺螄粉,都是商家基於「懶人」市場洞察所「研發」的。而且,螺螄粉這類方便速食熱度的持續飆升,還跟很多人在當下復產復工後不能放心堂食、又無暇花心思做飯有關。

但說到底,人性就是懶惰圖安逸的。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而言,懶人經濟針對人性挖掘商機和市場營銷突破口的同時,還帶動了消費,有利於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

如果地方特色小吃僅限在當地吃,充其量也不過成為地方旅遊景點熱賣的爆款。過去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全國各地只有方便麵等「傳統便當」流行,就是因為很多地方的特色美食沒有實現「標準化」、「快餐化」和「規模化」。但,當傳統美食以創新的技術工藝演繹開來,通過真空包裝或冷鏈配送渠道等,就可以讓遠在世界各地的人都能吃到某個地區才特有的美食風味了。

於是,很多當地食品,通過工業化、標準化、規模化設計和不斷優化後,加上各類宣傳與包裝,在「網際網路+」、「新零售」思潮下,如螺絲粉等「網紅級優秀選手」,就這樣脫穎而出了。針對喜歡動手DIY的,有水煮居家版;而針對懶人加強版,螺螄粉還有自熱火鍋版。

一份包裝螺螄粉大都在280克至330克之間,也有400克大份量的,不過,其配料卻挺豐富、口味多樣,有原味、麻辣、番茄等多種選擇。

傳統口味的螺螄粉裡,有酸筍、酸豆角、炸腐竹、木耳、花生、滷水湯包、醋、辣椒油等,有的真的有螺絲肉,還有滷鵪鶉蛋等。如此看來,看似方便麵樣子的一包螺螄粉,就可以煮上滿滿一大碗。最關鍵的是,配料可見即所得,而不是某些速食粉面聲稱的「圖片僅供參考」。

於是,配料多有視覺衝擊力,味道獨特多麼讓人印象深刻,打開電商平臺搜一下就有諸多品牌和口味選擇,而且,網上、身邊很多人都在吃……這樣的方便速食,自然就具備了網紅的底子,堪稱懶人或上班族的福音。而且,當下去門店吃東西有諸多不便,上網買速食在家做吃的,就成為了更多人的選擇。

有一句話叫做,得民心者得天下。而就當下市場而言,則是得年輕人心者得天下。而現在的年輕人消費看似比較隨意,其實也要求高,而且很多人更是「眼高手低」。於是,近年來美團等外賣平臺的紅火,康師傅、統一等方便麵巨頭能以高端產品捲土重來,網絡爆款產品之所以能快速流行,就跟這群「千禧一代」的生活習慣息息相關。

又要簡單快捷又要好吃,選擇多樣有個性,還要滿足「一人食」的產品屬性。那麼,配料多樣可隨意添加,煮食方便又口感獨特,還能滿足「手機先吃」的社交屬性,這樣的螺螄粉想不成為網紅都難。

據悉,目前,螺螄粉、方便麵、自熱火鍋等各類速食產品的成行成市,已撐起了一個萬億量級的市場。據數據統計顯示,自2009年到2018年10年間,螺螄粉在淘寶電商平臺上的相關訂單暴漲了9235倍,佔據了「城市新特產」的第一名。僅在2019年,螺螄粉就賣出了2840萬單,在地方美食品種裡奪魁。

由此可見,可不要小看那一包包小小的螺螄粉,那可是帶動地方經濟、提供更多勞動崗位、扶貧增收、利國利民的「神器」。

03網紅是怎樣煉成的

有一句話說得好,酒香也怕巷子深。在中國飲食文化裡,既然螺螄粉可以跟蘭州拉麵、沙縣小吃齊名,臭豆腐、臭鱖魚在口味上也有得一拼,但為何當下領跑網紅前線的不是臭豆腐等其它?這其中,可是需要天時地利人和。

那麼,螺螄粉到底是怎樣從當地特色小吃成為網紅爆款的呢?

對此,相信很多小夥伴會說,臭豆腐要現炸才好吃,蘭州拉麵和沙縣小吃口味過淡不夠「驚豔」,做臭鱖魚可是要考「內功」的。當然,這些都可以是一個理由。但螺螄粉的流行,一方面是順應了消費升級趨勢,畢竟大家不僅要吃飽更要吃好吃新鮮;另一方面,則是多年來當地企業抓住機遇、政策扶持加速產業化的努力有關。

螺螄粉是廣西柳州最具地方特色的名小吃,以酸辣鮮香燙的獨特口味徵服了不少吃貨。用煮爛的螺螄熬製成湯,搭配著獨具特色的柳州當地米粉、發酵的酸筍、蘿蔔乾、炸腐竹等配菜,口味獨特。

據資料顯示,螺螄粉最早出現於上世紀70年代末,到了2008年,柳州螺螄粉手工製作技藝更入選了「廣西壯族自治區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另據廣西柳州官方表示,螺螄粉現在是廣西非遺,正逐步申請國家和世界級非遺。

不過,就文化淵源看來,嗍螺和吃米粉的生活習慣在柳州當地早已歷史悠久。這種將米粉的飽肚充飢和螺螄的鮮美兩大屬性結合起來的廉價小吃,可謂是廣西人民的集體智慧結晶。而可供自選的各種豐富開胃配料、配菜,則是當地商家豐儉由人及迎合人們精打細算的一大創造。

只是,即便柳州螺螄粉手工製作技藝早早就入選了「非遺」,但當時的螺螄粉離「網紅身份」還很遠。因為其獨特的酸臭口味,並不是喜聞樂見:喜歡的人很喜歡,不喜歡的人則嗤之以鼻。當時的螺螄粉,充其量也不過是類似桂林米粉那樣的當地小吃。

那麼,正如任何人能成為網紅都需要貴人相助一樣,螺螄粉的成名其實就是差那麼「一把火」。而「那一把火」就是,2012年紅遍大江南北的美食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的開播。在該記錄片第一季第一集裡,柳州的螺螄粉就活靈活現地「出場了」,隨後,螺螄粉的聲望也從當地民間上升到了全國範圍。

名聲有了,但當時的螺螄粉也正如很多當地小吃一樣,限於標準化工藝和規模效應問題,並未能立即成為旺銷全國各地的名食。因為,對於非廣西當地的食客而言,能吃到一碗正宗的螺螄粉並不簡單,即便是去到當地也需要在街頭巷尾尋不同店鋪品鑑選擇一番。

於是,在《舌尖上的中國》點火之下,隨著各路媒體捧場,當地政府支持,民間資本也陸續進場,自螺螄粉從2014年開始以速食包裝對外銷售以來,隨著螺螄粉上下遊產業鏈的形成,一場轟轟烈烈的螺螄粉產業化大軍逐漸形成。

據業內商家透露,其螺螄粉產品的毛利率在20%至30%之間,復購率在30%至40%之間,銷售利潤非常可觀。而這也是,為什麼近幾年來,越來越多資本開始流入螺螄粉產業的重要原因。

據公開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底,柳州預包裝螺螄粉註冊登記的企業就達到了81家,有約200多個品牌,日均銷量一度超過170萬袋。值得注意的是,憑藉螺螄粉打響了名聲的柳州,更不惜加大了螺螄粉產業鏈上下遊布局的支持力度,以刷亮「這張城市名片」。

如今,在廣西柳州地區的米粉加工、螺螄養殖、竹筍種植及豆角種植等產業規模還在繼續壯大,而這些產業都是為「螺螄粉生產」配套服務的。例如,當地的螺螄粉原材料基地就達到了50萬畝規模。

按柳州市的規劃,到2022年,要將螺螄粉產業打造成「雙百億」級別。即,實現袋裝螺螄粉銷售收入100億元,配套及衍生產業銷售收入100億元。

04妖化神化的時代寵兒

如果說,螺螄粉產業化和標準化驅動帶動了地方產業經濟,也充分展示了「非遺」產品的魔力;那麼,當下網際網路經濟的蓬勃發展,例如,電商平臺的快速鋪貨與流通,社交或視頻直播平臺的網紅帶貨,以及社交平臺明星名人的話題傳播等,更是讓這款廣西當地的「螺絲粉」如魚得水。

或者,可以這麼說,螺螄粉本來就已走出廣西邁向全國了,眼下的持續銷售火爆,也不過是藉助特殊時期的「東風」加速「火上加火」罷了。

古語有一句話叫做,其臭如蘭。這裡面的「臭」通「嗅」。而且,古人對待「臭」和「香」二字,甚得分寸之微妙。因為很多時候,東西的臭與香,只是粗糙的外表和精緻的內心間的相得益彰。

「腥臭酸辣,媲美鯡魚罐頭,堪稱生化武器。」那股特有的酸筍味,足以繞梁三日,讓大家對吃螺螄粉的人「另眼相看」;而對於臭豆腐、螺螄粉等中式美食,外國人甚至一度把華人「妖魔化」。不過,外國人嘴裡說不,身體卻特別誠實。有消息稱,自2017年打入美國市場後,中國螺螄粉就在美國有了實體店,當時,一份螺螄粉加可樂就賣到了11美元,日均銷量逾800份。

憑藉那酸辣鮮爽的口感,螺螄粉讓很多吃過的人都欲罷不能而「封王封后」。且別說普通老百姓,就連吃多了山珍海味的明星大腕也不能倖免。於是,在帶貨達人、社交話題與明星娛樂元素的點綴下,就吸引了更多的「逐臭」之人。

2月份,「帶貨一哥」李佳琦在直播間推薦了一款螺螄粉,結果,2萬6千箱備貨被火速秒空。3月份,吳昕就在微博上曬了一組照片,裡面就有其用一個大鍋吃螺螄粉的照片,極具畫面衝擊力。

而最近,張馨予更在4月初微博曬自製螺螄粉照片並發文稱,「深夜追劇好姐妹:螺獅粉」。隨後,張馨予驚人的吃量引起了眾多網友在評論區與其互動,「你是女明星啊!」「還想不想做演員了?」……

如此看來,有明星鐵桿粉絲間歇性的「作死式霸屏」,螺螄粉恐怕想不火都難。

不過,眼下螺螄粉話題之所以如此棘手可熱,還跟其缺貨有關。一方面是大家購買慾望熱情似火,一方面卻是眾多商家遲遲不能發貨,還有的就是主流電商自營平臺的一直無現貨。

據報導,為了應對螺螄粉企業連軸運轉卻供不應求的情況,早在3月份,廣西柳州市就組織了大批志願者,支援當地螺螄粉企業復工復產。而目前,柳州螺螄粉產業園內23家袋裝螺螄粉企業已全部復工,日產螺螄粉40多萬袋。

那麼,既然有如此浩浩蕩蕩的產業大軍的支持,螺螄粉怎麼說缺貨就缺貨了呢?

這,主要跟此前春節放假,這幾個月以來各地交通物流受阻,以及企業一度延遲開工或減產有關。

要知道,螺螄粉不同於一般的方便麵,其主料是廣西當地生產的特有米粉,而配料就不下六七種。基於絕大多數廠家都是原材料採購後再生產,極少有商家能實現產業上下遊全產業鏈布局,當其中某一種原材料供應不上,螺螄粉就會生產不出來。

而且,當原材料供不應求的時候,價格還會上漲,增加生產成本。這樣一來,很多商家就不會盲目加大原材料採購量,而是基於現有的訂單,按需生產。

不過,這好端端的螺螄粉一缺貨,卻惹急了全國各地的吃貨們。據說,在網絡上,每天就有數千萬人呼喚著「螺螄粉自由」。如此一來,這可要忙壞了生產螺螄粉的廠家和商家。據報導稱,基於人們的生活需要,連廣西柳州當地的車企也忍不住「出手」加入「戰團」,開始生產螺螄粉了。

不瘋魔不成活。如此看來,方便速食當學螺螄粉,亦神亦魔卻似乎從不缺話題,只缺貨。

當然,缺貨脫銷不應是飢餓營銷,有貨還是需要儘快鋪貨,否則,搞不好,會有部分網友在動輒半個月乃至一個月多的「漫長等待」中默默取消了訂單,最後,甚至會慢慢忘記了「自己要吃螺螄粉」的事情。缺貨不可怕,最可怕的是一方是需求的熱情似火、一方是遲遲不發貨的澆頭冷水棒喝。

05戰時紅利退燒之後

和平年代的飯店是餐飲服務,特殊時期則是戰地食堂。眼下,昔日普普通通的或供消遣或助溫飽的螺螄粉的爆紅並成為緊俏的物資,與當下「特殊時期就餐不便、叫外賣或打包麻煩也擔心有風險」等諸多因素有關。

不過,隨著復產復工後社會的正常運轉,各行各業產業鏈的有序運轉,如螺螄粉缺貨等問題自然會迎刃而解。

換句話說,那就是「一切浮躁過後終會歸於平靜」,平淡才是真諦。眼下,螺螄粉的脫銷,充其量也不過是該產業遭遇的一場特殊的階段性考驗。而當下的「全民搶購螺螄粉」的熱潮,也終不過一時的社會紅利。

隨著供需關係趨於平衡,市場增速的回落,上飯館、涮火鍋等可選擇的日常消費方式的「解鎖」,螺螄粉等一度不被健康飲食方式所推崇的快餐速食,或終將完成其「戰地使命」,回歸生活中普通的一員。

經歷一番折騰後,一路高歌的螺螄粉產業規模,也終會回復到一個相對正常的水平。到時候,如何跟傳統餐飲、外賣平臺及同類競品「搶生意」,如何滿足日益挑剔、喜新厭舊的用戶需求,才是螺螄粉廠商最頭疼的事。因此,包括螺螄粉在內的眾多速食產品都需要在口味、營銷上多下功夫。畢竟,到那時候,才是在特殊時期迅速做大起來的速食產業,正式「起錨遠航」的開始。

值得注意的是,最近這段日子裡,不單是螺螄粉,還有如自熱火鍋、酸辣粉、熱乾麵、速凍食品等速食的持續旺銷。以傳統速食方便麵為例,2月份以來,「方便麵」熱詞在天貓的搜索量就激增了200多倍。而在除夕到年初九這十天裡,京東商城就賣出了約1500萬包方便麵,與此同時,康師傅、統一、日清食品等方便麵巨頭的股價也是一路上揚。

因此,螺螄粉等一眾速食產品的爆紅,是需要警惕的。一方面,這畢竟是特殊時期影響之下的結果,隨著市場環境改變與供求關係變化,終會回歸正常軌道;另一方面,隨著該產業的持續做大,肯定會有更多的資本進場,加速洗牌、優勝劣汰。

要知道,水至清則無魚,而隨著水大魚大、更多的競爭對手進來,該行業的競爭將更加激烈。雖說市場規模做大後,消費者基數也會上漲,但若供求關係一旦失衡,利潤被一再攤薄,最終就很可能會引起企業之間為了生存而廝殺的「價格戰」。最後的結果,固然是「剩者為王」。這種情況,在各行各業不勝枚舉,而家電、IT等行業更是尤為突出。

據天眼查數據顯示,在全國的螺螄粉企業中,有47.5%企業的註冊資本小於100萬,只有6家註冊資本高於1000萬。那麼,接下來,「樹大招風」的螺螄粉產業,肯定會招引資本市場的殺入,或加碼現有的品牌商家或另起爐灶搶奪市場。

因此,正如很多產業遭遇的現實問題一樣,很多時候,我們需要加倍留心的不僅是業內現有的對手,而是要有雄厚資本的其他行業跨界玩家的進場。

說不定,某一天網際網路巨頭也盯上了這個行業要「插上一腳」,在技術、營銷或渠道上集中發力,釋放出「華為、小米式」 的產業顛覆性力量。而這,才是大家最需要警惕的。與老對手拉鋸戰不可怕,而什麼時候突然冒出來一個「小米版螺螄粉」,才是最讓業界害怕的。

因此,螺螄粉等這類網紅產品未來能走多遠,以及怎麼走,不但取決於消費者的熱情,還與資本市場有關。當然,爭取在產品脫銷缺貨的窗口期「夯實產品品質、快速調整、加快升級迭代」,則是進一步贏得市場、做大做強的關鍵。

畢竟,打鐵還需自身硬。決定任何品牌競爭力的,始終是產品或服務。企業乃至產業能走多遠,都在於產品自身,而這也是贏得消費者青睞的關鍵。那麼,人無我有,人有我優,如果大家都很優秀了,自己就需要追求下一個創新與卓越了。

欲留住男人的心,就要先留住男人的胃。而在商界,企業要贏得消費者的青睞,就必然需在品牌及產品的建設上更加努力用心與走心。

06一碗螺螄粉裡的家與國

在很多人眼中,螺螄粉成為網紅似乎是偶然的,但就商業角度分析,其走紅也是必然的。

這是地方政府支持與企業自身努力的結果,還有電商渠道的加碼,話題輿論的推波助瀾。而且,「明星+吃螺螄粉」等有星光又有氣味的話題報導的神來之筆,也直接引起明星粉絲及路人的紛紛仿效。

面對如潮水般洶湧膨脹的螺螄粉需求熱浪,今年的螺螄粉產業固然會賺個盆滿缽滿。而且,經過了這一輪「一粉難求」與話題滿滿的輿論風波之後,螺螄粉名聲肯定會更躁。而這段時間俘獲的眾多粉絲,也會復購形成「螺螄粉的忠實粉」,接下來,吃貨們恐怕唯一要考慮的就是要買哪一家。而這也難怪,此前柳州螺螄粉協會會長就曾說過,「今年預計包裝螺螄粉的訂單相比過去同期至少翻一番」。

接下來,如螺螄粉等速食產業,依然需要當地政府的扶持與引導、以及企業的加大投入,還有上下遊產業鏈的持續打通與優化、產品升級與快速迭代,當然,人氣流量的持續加持以及資本的入局,都是重要因素。

不過,品牌產品一旦打造出來,就已經擁有其獨有的「生命力」。廣西柳州的地方小吃螺螄粉,與其說是其藉助《舌尖上的中國》晉階成為大家的國民美食,更因特殊時期出門就餐不便而「持續走紅」,還不如說是,是螺螄粉企業自己抓住了難得的發展機遇。螺螄粉從一道地方特色小吃到中國乃至國際化網紅美食的升遷, 說到底,靠的還是「它自己」。

縱觀當下,2020年已經走過了四分之一,而今年已註定是不平凡之年。

「假如你在市場上堅持得足夠久,你會遇到各種情況,可我活了89歲,也是第一次見到這種場面。」前段時間,股神巴菲特在評論3月份美股大跌觸發熔斷時如是說。

特殊時期,經濟受創,市場跌宕,有人歡喜有人愁。困境之下,有人炒股驚遇美股多次熔斷愁深似海,有瑞幸咖啡承認造假股價暴跌致資本市場震蕩、中介機構深陷漩渦,還有電商、到家服務生意紅火致快遞或外賣小哥疲於奔命……

當然,還有一碗小小的螺螄粉就可以拉動一方產業經濟,一份地方小吃似乎就可以舒緩大家在全球抗疫之下的緊張神經。

在眼下的特殊時期,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當看到那些色香味俱全的美食DIY視頻或者網紅吃播,看著看著就會「餓」了。因為,透過美食,我們可以靜下來放鬆身心,好好感受一下來自日常生活的「煙火氣」。而這些氣息,也是特殊時期裡得以滋養我們身心,生活「補給站」裡的一襲亮麗元素。

那麼,國家有匹夫當責。正如宅家可以報效國家一樣,實業報國,也可以從生產或食用螺螄粉這類既能撫慰國人腸胃又能拉動內需經濟的小吃做起。

畢竟,在很多吃貨的眼裡,似乎沒有什麼事情是一碗螺螄粉解決不了的。而且,這不但是溫暖「小家」,還是「曲線報國」。

為此,面對特殊時期的種種問題,日常節奏被打亂的我們總要做一些事尋求生活的「掌控感」,於是囤些物資、買些新鮮好吃的,也成為了人之常情。

據廣西壯族自治區商務廳方面的消息稱,3月26日至5月26日期間,為激發消費市場活力,穩定市場消費,全區各級財政籌措超億元發放消費券。而這裡面,當然就包括了基於刺激內需、對當地特色美食螺螄粉的消費支持。

有一句歌詞說得好,「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的田野」。

而在特殊時期與困境之下,大家除了一天三餐溫飽,還希望有那麼一兩頓酸辣微臭的螺螄粉或速食火鍋點綴。而這,也可以視為特殊時期下宅家國民生活的詩意表達。

泰戈爾說過,過去的終將過去。儘管眼下大家不敢在街上隨意晃悠,小孩都在家接受遠程教育,我們還不能冒著生命危險集體聚餐「猛搓一頓」,但多少年以後,或者我們依然會在不經意間回想起今天。想起今天的事,陪伴的人,遇到過的喜怒哀樂。

因為,無論你是否願意接受現實的種種,你的樣子裡,有你愛過的人,走過的路,看過的風景,讀過的書,所經歷過的紛繁蕪雜。

人生如茶,歲月如歌。當下身在特殊時期的我們,生活與打拼繼續,社會各界仍在馬不停蹄,各地復產復工有條不紊……當然,還有些小夥伴會偶爾翻看一下訂單,看看訂購的螺螄粉到底發貨了沒有。

相關焦點

  • 中秋節螺螄粉對月餅下手了,背後的營銷邏輯是什麼?
    …… 那麼,到底是螺螄粉真的火到脫銷?還是品牌在飢餓營銷? Morketing發現,網上預售的螺螄粉大多都是「網紅品牌」,產品本身的出鏡率和測評率都比較高,在「螺螄粉界」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往往會成為獵奇網友們的首選,自然會有一定的銷量。
  • 數讀|網紅美食螺螄粉逆襲史
    近些年讓螺螄粉成為網紅美食,正是它獨特的「臭」味與網際網路完美結合——本身的「臭」味加上主播、明星的吃播視頻,不斷刺激網友們好奇進而體驗,近期疫情背景下方便速食產品暢銷,更是讓螺螄粉成為網紅美食,而「螺螄粉自由」也成為年輕網友調侃的話題。好吃的螺螄粉怎麼做?
  • 螺螄粉式炫富:那一碗又臭又香的粉,是如何走上頂流網紅之路
    文/紅豆可能螺螄粉也不會想到,自己有一天會因為缺貨而頻頻登上微博熱搜榜,甚至還產生了自己的百度熱搜名詞——「螺螄粉式炫富」。哦,隨便提醒一下大家的讀法:螺(luo)螄(si)粉,不是螺(luo)螄(shi)粉。
  • 小小螺螄粉,脫貧大產業,《功夫學徒2》走近舌尖上的中國美食...
    節目第七期,國際學徒們來到了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這座喀斯特地貌城市,也被稱為「奇石城」,不僅有千姿百態的景觀,也有「臭名遠揚」的螺螄粉。短短幾年,螺螄粉從街邊小吃到如今電商熱賣的爆款,成為柳州的經濟支柱,為成千上萬的人提供了就業機會。究竟是什麼原因讓它如此「爆火」?學徒們又能否經受得住來自中國「黑暗料理」的考驗?
  • 一碗螺螄粉,帶火一座城
    螺螄粉產業學院將開設7個高水平特色專業,並制定課程標準及培訓教材、打造師資團隊,建設螺螄粉大數據技術服務中心及「雙創」教育實踐平臺,培養一批高素質、極具創新力的螺螄粉產業技術技能複合應用型人才。2019年,網紅美食螺螄粉已為柳州創造產值70億+。早在2008年,經過30多年發展的「螺螄粉手工製作工藝」,入選廣西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半年賣出50億元 螺螄粉已經成了地方小吃界的網紅
    如今,螺螄粉已經成了地方小吃界的網紅一碗螺螄粉,半年賣出50億元宅在家裡無聊的時候,沒有什麼比吃一碗螺螄粉更能讓人來勁的了。北京第一家知名螺螄粉店當屬作家馬中才的「螺螄粉先生」,馬中才曾經獲得「新概念作文」一等獎,作為半個廣西人,到北京工作以後對柳州螺螄粉甚是惦記,為了吃到一碗正宗柳州螺螄粉。2010年,馬中才直接在北京電影學院對面的薊門橋菜市場裡開了一家螺螄粉店。
  • 一碗螺螄粉,半年賣出50億元
    宅在家裡無聊的時候,沒有什麼比吃一碗螺螄粉更能讓人來勁的了。近日,柳州市商務局提供的數據顯示,2020年上半年,柳州袋裝螺螄粉產值達到49.8億元,上半年的出口總額達去年8倍。而根據《2019淘寶吃貨大數據報告》顯示,2019年,袋裝螺螄粉共賣出2840萬件,成為最受歡迎的小吃。
  • 《功夫學徒2》走近舌尖上的中國美食——螺螄粉
    國際學徒們來到了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這座喀斯特地貌城市,也被稱為「奇石城」,不僅有千姿百態的景觀,也有「臭名遠揚」的螺螄粉。短短幾年,螺螄粉從街邊小吃到如今電商熱賣的爆款,成為了柳州的經濟支柱,為成千上萬的人提供了就業機會。究竟是什麼原因讓它如此「爆火」?學徒們又能否經受得住來自中國「黑暗料理」的考驗?
  • 螺螄粉「出圈」
    倪銚陽在烹製螺螄粉。張泰華指導員工製作螺螄粉。 (本文配圖由採訪對象提供)本報記者 林雪娜一顆螺螄從古代繁衍而來,與米粉相遇,碰撞出特色的螺螄粉。一道民間流傳的地方小食,流淌數十載歲月,從「非遺」變成了「網紅」。若問今年最具網紅體質的地方特色小吃是什麼?
  • 從街邊小吃到「網紅」食品,小小螺螄粉成為鄉村振興大產業
    前段時間,螺螄粉企業負責人韋楊年又喜又憂,喜的是袋裝螺螄粉的銷售非常火爆,平時一天的銷量是25萬袋,現在每天達到了35萬袋;憂的是工人們加班加點為「雙十一」備的貨,還沒到「雙十一」,就賣光了……11月初,科技日報記者走進廣西柳州螺螄粉產業園,一陣陣螺螄粉獨特的味道撲鼻而來,工人們正在將一箱箱螺螄粉裝上物流車。
  • 螺螄粉的成功之路能否複製?距離超級網紅小吃,熱乾麵還要走多遠
    讓人又愛又恨的食物裡,沒有什麼比柳州螺螄粉更具有代表性的了,它帶來了年100億的產業鏈,是當之無愧的網紅新貴的代表!作為廣西馳名美食,螺螄粉的口碑一直是兩個極端:喜歡的恨不得天天吃,不喜歡的恨之入骨。有人這樣形容螺螄粉的臭味:自己在家煮粉吃,吃完鍋、碗、筷子是臭的,連衣服和頭髮都是臭的,仿佛進入了停水一個月的廁所。聽起來有點誇張,作為流量之王它也的確充滿爭議:「螺螄粉到底有多臭?」
  • 一碗螺螄粉帶火柳州城
    螺螄粉講究辣、爽、鮮、酸、燙,軟韌爽口的米粉加上花生、油炸腐竹、蘿蔔乾、辣椒油、青菜等佐料,當然最重要的食材是酸筍和酸豆角,這兩味可是螺螄粉的靈魂。因為熱播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介紹了酸筍,一夜間螺螄粉成了網紅。大街小巷的螺螄粉店更是迷倒了千萬老饕。嗦粉過後,齒留餘香,意猶未盡,別遺憾,柳州螺螄粉之旅才剛剛開始。
  • 吃遍大連-酸爽的螺螄粉成網紅,逆襲靠的是味道~
    一碗原味螺螄粉,滿到都要溢出來的配菜超滿足,泡好的米粉浸潤在螺螄湯裡,堆上炸腐竹、木耳、酸豆角等配料,再覺得不夠,大可以點上一個滷蛋,再勺上些酥脆可口的油炸花生,濃鬱鮮香還開胃。鴨腳和豆腐包要浸泡在湯裡是最好吃的,鴨腳先炸後滷,皮的口感類似豆皮,豆腐吸了湯汁以後咬一口就爆汁。當然臘腸和鴨胗也不錯。
  • 央視幫螺螄粉「打廣告」?一碗粉走天下的柳州又霸屏央視了!
    8日上午 央視新聞頻道《新聞直播間》欄目 以5分鐘時長播出了 《山靈海秀新廣西 一碗螺螄粉的「網紅」之路》報導 聚焦柳州以小米粉帶動大產業的
  • 熱搜3億,年銷100億,「奇臭無比」的網紅產品,為何讓全民上癮?
    網購預售期排到4月,線下商超早被搶購一空;6000萬人在微博呼喚「螺螄粉自由」;320萬人在淘寶搜索「螺螄粉」解饞;每天近50萬份螺螄粉的深夜訂單...又臭又辣的螺螄粉,是怎麼成為國民級網紅食品呢?首先分析一下,螺螄粉的用戶是誰。淘寶調研顯示,以90後為主。其次,是什麼吸引到這些用戶?
  • 網紅螺螄粉養成記:熱搜3億,年銷100億-虎嗅網
    在螺螄粉的成功背後有哪些值得其他食品品牌借鑑的點?速食和半成品類大火,除了螺螄粉,還有哪些品類有機會?螺螄粉的逆襲發家史:從街邊小吃,到百億網紅螺螄粉是廣西柳州小吃,以辣、爽、鮮、酸、燙的獨特風味、柳州特有的米粉、加上發酵的酸筍、花生、油炸腐竹、黃花菜、蘿蔔乾等配料及煮爛螺螄的湯水調和而成。
  • 當代社交貨幣「螺螄粉」,到底有啥好吃的?
    螺螄粉到底好吃在哪裡?為什麼螺螄粉會成為網紅食品?速食行業迎來它的春天了嗎?01 「臭」名遠揚的螺螄粉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一方水土產一方物。02為何螺螄粉會變成網紅食品?網紅食品的走紅,離不開自身產品品質過硬的基礎,畢竟在「民以食為天」的中國,好吃才是打開食客心門的敲門磚。
  • 廣西柳州:從街頭小吃到「網紅」,小小螺螄粉撬動百億大產業
    當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入決勝階段,為記錄好、呈現好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偉大壯舉,荔枝新聞深入全國在小康社會建設中頗具特色的市、縣(區)或村,把筆頭和鏡頭對準日常生活中的人和事,如實記錄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為實現全面小康而奮鬥的非凡歷程與輝煌成就,生動展現廣大人民群眾的拼搏與奉獻,展現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展示小康的成色與溫度。
  • 在柳州螺螄粉面前,韓國人哪來的勇氣給螺螄粉申遺?
    第一個對不起:儘管如今人們已經說不清,到底是什麼人發明了螺螄粉,但可以確定的是,螺螄粉是地地道道的柳州人民的創造。因此也只有柳州人,才真正懂得一碗正宗的螺螄粉是什麼樣子。正宗的螺螄粉,只聞螺名,不見螺肉。
  • 螺螄粉怎麼火成這樣的?
    據央視財經7月份報導,今年螺螄粉的出口量達去年的8倍。今年疫·情期間#螺螄粉式炫富#在網絡上傳播開來,一大波螺螄粉愛好者紛紛加入了這個話題中,在高熱度和高流量的情況下,讓螺螄粉迅速成為了新晉網紅。不少人表示,聞起來臭臭的螺螄粉怎麼火成這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