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江北區的小張,最近的電話總是響個不停。陌生號碼背後的一個個催款人,讓他覺得自己無辜、無奈。在三個多月的借貸寶使用時間裡,為了幫助朋友擁有更高的借款額度,小張陸續幫多人進行了刷單,結果自己的帳面上卻產生幾十萬元的借款,並因逾期管理費和罰息,總共需要償還100多萬元。21日,這筆債務已增長到127萬元,並正在以每天1000多元的速度不斷遞增。
為借款額度刷單刷出大麻煩
今年4月份,小張在街頭遇見了推廣借貸寶的人員。對方表示,通過掃二維碼、認證身份等操作註冊成為會員,即可獲得20元錢以及一個洋娃娃。看見很多人都在現場註冊,小張也決定試一試。
借貸寶官網介紹中寫道,借貸寶是一個網際網路社交金融平臺,首創熟人間單向匿名借貸模式(即借款人實名、出借人匿名),通過網際網路人與人之間的連接機制,實現直接金融交易,通過賺利差的方式實現受益。小張也拿出了2萬元做投資,還賺到了幾千元錢。
在此期間,小張認識了小鄧等人,還成為了不錯的朋友。為了能夠得到更多的借款額度(要想借入更多的錢,就要借出更多的錢),小鄧提出讓小張幫忙「刷單」。
「我發起2萬元的無息借款,小鄧將2萬元借給我,然後我通過轉帳的方式,把2萬元還給他。」這種刷單行為對於小張來說,看似沒有什麼問題,因為整個借款還款都是一氣呵成。就這樣,小張陸陸續續與多人進行了幾十次刷單,他的帳目上也顯示了98萬餘元的借款。然而這種操作方式,卻讓他惹出了大麻煩。
借款逾期,不斷有人催他還款
按照借貸寶的借還款規則,小張應該在約定的時間進行還款,而為了刷單,他通過轉帳的方式把錢還給了對方。在借貸寶看來,這筆錢並不是通過還款支付的,所以借款依然成立,小張與小鄧等人的「債務」卻因為幾萬元的刷單操作而不斷累加,最終成為一筆巨款。
記者查看了小鄧在5月23日晚上進行的刷單記錄。記錄顯示,他每發起一筆14000元的借款,小鄧就會給他借錢,隨後他再通過轉帳的方式把錢打給小鄧。整個資金的流動就只有14000元,而借款並不會因此償清。小張自稱,在整個98萬餘元的借款中,實際上只有幾萬元是正常借款,而其他大部分都是刷單產生的。
隨著這些「空頭借款」陸續逾期,「人人催」催款人開始上門、打電話來催款。在「人人催」的官網上,它自稱是全國最大的不良資產管理服務商。
而在「借貸寶人人催」的微博上,記者發現幾乎每天都會公布一批「老賴」的信息,包括姓名、性別、隱藏四位數字的身份證號、借貸寶帳號和逾期金額。帳號其實就是手機號。
據了解,「人人催」的催款方式為15天內高頻電話提醒,第16天推送違約記錄給好友,45天內高頻電話催收施壓,第46天上門催收加電話催收,第76天進行訴訟流程,判決下達後終身催收。
逾期產生費用每日遞增超千元
逾期後,小張的那筆98萬餘元的「借款」開始計算逾期管理費和罰息。
根據借貸寶的《借款協議》中所提及「逾期管理費」,即寬限期次日起按截至當日未償還借款本金、利息與罰息之和×0.1%/天的標準支付基礎逾期管理費;逾期第16日開始以未償還借款本金、利息、罰息與基礎逾期管理費之和×20%的標準支付特別逾期管理費;並在第76日提升到×30%。而罰息是指還款寬限日過後未償還的本金作為基數,以年化24%的利率計收的金額。
截至21日,小張需要償還的「借款」和相關費用已經上升到了127萬餘元,並且每天都在以超過1000元的速度增長。而在借貸寶官網上也能查到小張已逾期超過45天未還款。
小張向記者提供了兩份小鄧和另一位當事人給他寫的情況說明,雙方稱因為刷單才產生了所謂的借款,卻造成了如今的情況,希望借貸寶能夠處理。
記者撥打借貸寶的客服電話,對方表示還款必須通過借貸寶線上的還款方式,才能進行還款操作,他們不承認違規刷單操作後通過轉帳方式進行的還款。
不解:為何無「一筆勾銷」功能
小張對逾期管理費的收取表示難以理解,因為這筆錢並不會交給出借人,而是由借貸寶的公司人人行收取。
記者在借貸寶人人催的官方微博上發現,借貸寶平臺認為逾期管理費是合理的,它用於維持催收所需開支。而它也並非利息,「平臺收取的逾期管理費符合法律法規的相關規定,並且不在民間借貸司法解釋所限費用之列」、「 不具有實質性的盈利空間」、「 在於最大化地保障出借方和借款方的利益」。
「我和出借人都已經寫了情況說明,並且對於責任都已經劃清,為何在這一方面不能變通?」小張不解,他以前使用另一個平臺的借款服務,有一種「一筆勾銷」的功能,只要出借人同意,這筆借款就算是了結了,這也讓還款方式很靈活。
律師說法>
還款要看實質有沒有還沒還
重慶中豪律師事務所的傅達慶律師認為,雖然小張通過網上平臺發起借款,但對於還款來說,應該要看實質有沒有償還。如果如小張自稱的那樣,是通過轉帳的方式把錢還給了對方,這筆借款就應該是完成了還款。而沒有通過平臺還款所產生的逾期管理費、罰息,也值得商榷。
目前,小張表示自己拿到了與相關刷單人員的情況說明書,也有「借款-轉帳」的交易記錄,傅達慶建議他可以通過訴訟途徑,由法院來對借款還款進行評判。
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王梓涵 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