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醫生的女教師能不能評高職,誰說了算?

2020-12-13 騰訊網

  要點 | 速讀

  1、現在還用女教師「把醫生打到尿失禁」這樣的標題,有些挑動情緒,收割流量的味道。

  2、繆某有沒有資格評高職,盯上她的鍵盤俠說了不算。如果道德上有不良行為就要一棍子打死,醫生恐怕也不敢同意。

  3、一些醫療自媒體一邊拒絕道德綁架,一邊用道德綁架別人,不地道。

  文 | 劉文昭

  兩年前,因為打醫生沒能落戶上海的女教師繆某,最近又遭網友熱議——這次,是因為她通過了上海的高級教師職稱評審。不少人覺得,一個女教師竟然「把醫生打到尿失禁」,毫無師德可言,根本不配評高級職稱。

  「把醫生打到尿失禁」的真相是什麼

  毆打醫生,讓人想到給醫院施壓,意圖牟取不正當利益的醫鬧;打到尿失禁,讓人覺得女教師下手真狠——這樣的人怎麼配得上高級職稱?

  繆某通過高級職稱評審的消息,引發不滿

  事情真的如此嚴重嗎?讓我們來看上海警方的調查:2015年9月26日,警方接到報警,經民警到場了解,一名女患者在急診室內就診時,與女醫生發生口角並引發肢體衝突,過程中造成雙方不同程度受傷。後經驗傷,醫生除鼻骨骨折外,雙方無其他較重傷勢。

  這說明在警方看來,雙方是衝突,都動了手,都受了傷。

  涉事醫生鼻骨骨折

  那「尿失禁」又是怎麼回事?這取自當事醫生發的朋友圈——當晚雙方在派出所調解到11點無果,當事醫生在回家的路上,感覺身體不適,又到一家醫院就診,「整個過程中,我全身冒冷汗,嘔吐物和冷汗把我背部的衣服及床面全部溼透,小便把短褲都拉溼透了,在冷氣下全身發抖。」

  注意,「尿失禁」是醫生對自己狀態的單方面描述,而非警方的驗傷結果。要知道,人在極度憤怒、恐懼、激動的情況下,都可能大小便失禁。

  「尿失禁」和「打到尿失禁」,是一個概念嗎?

  當時,繆某所在學校的校長柏彬發表長文,懇請醫生諒解,並表示將和繆某承擔全部責任,但強調「……同社會上一些蓄意的傷醫事件有本質區別,老師絕無任何傷醫的動機,完全是醫患看病過程中因言語矛盾不冷靜而引發的一起衝突,屬於非故意的偶發事件」。

  上海文來中學校長的長文截圖

  很多網友認為柏彬避重就輕,但柏彬的回應和警方的調查相符,倒是女教師「把醫生打到尿失禁」的表述失真。

  如果說在警方調查結論出來之前,用女教師「把醫生打到尿失禁」還情有可原,2年之後還用這樣的標題,就有些挑動情緒,收割流量的味道了。

  「把醫生打到尿失禁」成噱頭

  繆某有沒有資格評高職,盯上她的人說了不算

  雖然在警方的調解下,繆某和當事醫生早已達成協議,但打傷醫生的行為,教師的身份,讓一些人在氣憤之餘,也盯上了繆某。2016年,繆某出現在落戶上海的申辦人員名單中,迅速有人指出繆某曾經「醫鬧」,不配落戶上海。

  編劇六六公開反對繆某落戶上海

  雖有法學家表示,「落戶是公民的基本權益,不應當受輿論道德評價的影響」,但輿情洶洶,上海市社保局連忙表示將對相關情況進行覆核。最終的結果是,繆某「因個人原因,自願撤銷」落戶申請。

  不讓繆某落戶的時候,也要強調「排毒不排外」

  此次風波,和當年的落戶爭議類似。1月5日,「21世紀人才網」上公布了一份「2017年度上海市中小學教師高級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評審委員會(閔行)評審通過人員名單」,繆某在列。於是,又有人翻出了她的「醫鬧」史,認為「師德應該作為評職稱的基礎標準,應不予考慮。」

  1月12日,閔行區教育局表示,繆某「高級教師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申報與評審工作符合程序,當事人不涉及違反師德問題。

  理由是,繆某未涉及《中小學教師違反職業道德行為處理辦法》中列出的10個問題:

  第四條主要涉及教師有無體罰學生、性侵、學術造假等職業道德問題

  然而,一些人並不買帳,他們認為老師的校外道德也很重要,也有專家也贊同這種觀點,認為可以讓教師委員會、家長委員會、學生都參與到師德標準的制定。

  專家的說法沒錯。如果各方都同意,把不能跟醫生起衝突,不能跟公務員起衝突,不能跟程式設計師起衝突……起了衝突也絕不先動手等等,寫進師德評價體系都可以。

  但問題是,按照現行的師德評價標準,繆某合格,教育局也認為其合格,那繆某獲得高級職稱又有什麼問題?要知道,「法不溯及既往」原則(少部分犯罪例外)是現代國家一項重要的法治原則。這項原則是指,一項法律制定生效之後,它只能約束此法律生效之後所發生的事項,有關機關不得以此為依據重新處理此法生效以前的事項。

  理由也很簡單,一是為了社會秩序的穩定,如果法可以溯及既往,就意味著以前依據舊法所建設起來的法律關係都可以隨時被新法打破,那社會就沒有穩定可言了;二是為了保障公民人權,即公民行為的合法性是根據行為時的法律來評判,如果法可以溯及既往,那就意味著公民今天的一個合法行為,明天可以被認定為違法行為來加以追究;三是為了讓人們對自己的行為結果有預期。

  法律如此,一個高級職稱的評定規則,更應該如此。

  如果有不良行為就要一棍子打死,醫生又何以自處

  還有人認為,無論如何,打傷醫生都屬「不良行為」,對於這種行為不能輕易原諒:

  如果有道德上的「不良行為」,就要「一棍子打死」,恐怕很多醫生都不敢同意。

  2017年4月,《腫瘤生物學》雜誌一口氣撤下107篇造假醫學論文,論文全部出自中國學者之手,涉及524名中國醫生,規模創紀錄。相關部門認為,學術造假嚴重違反職業道德,且「嚴重損害了我國科技界的國際聲譽和廣大科技人員的尊嚴」。

  不少網友覺得大批論文被國際期刊撤稿丟了中國的臉

  造假人員受到的懲罰堪稱「史上最嚴厲」:有的醫生被追回相關獎勵,有的被免去職務,有的被行政記過,有的被通報批評……不少醫生還被取消晉升職務職稱資格,有的是7年,有的是5年,有的是2年。

  可見,違反職業道德的醫生,取消晉升職務資格是有期限的,並沒有被「一棍子打死」。原因也很簡單:每個人都應該有一個改過自新的機會,每個人的罪與罰應該相適應。如果沒有違反職業道德的繆某都要被「一棍子打死」,這些醫生又該受到什麼樣的懲罰?

  一邊拒絕道德綁架,一邊用道德綁架別人,不地道

  近年來,一些醫療自媒體漸漸崛起,並主動為醫生發聲。有人譴責醫生學術造假,它們會說現行職稱晉升體系不合理,醫生既要看病又要發論文,沒時間搞研究;有人譴責醫生開藥多,它們會說現行醫療體制不合理,醫生也要創收,是醫院逼的;有人譴責醫生態度不好,它們會說醫生人數少,工作量太大,不可能永遠笑臉相迎……

  總之,醫生也是有血有肉有情緒的人,不要用「白衣天使」的虛名,對醫生搞道德綁架。它們的觀點雖有偏頗,但也讓人看到了問題的另一面——做醫生不易,醫療體系亟待改革。

  一些醫療自媒體覺得「白衣天使」「救死扶傷」這類說法是對醫生的道德綁架

  不過,一些醫療自媒體的另一種傾向,就讓人看不懂了:在他們筆下,穿白大褂的就能代表醫生,跟一個醫生發生衝突或糾紛,就是醫鬧,就是沒良心——「只有等他躺在病床上等待醫生的時候,他才會明白良心道德是什麼」。

  可笑的是,它們認為繆某不能評高職的理由,恰恰是他們反感的道德綁架——「德高為師,身正為範;言傳身教,為人師表;立君子品,行光明事」……教師應是「道德完人」,打了醫生,就是道德低下。

  部分網民評論

  這個時候,他們怎麼不說教師也是有血有肉有情緒的人,不要用「心靈工程師」的虛名,對教師搞道德綁架?

  如果教師的公德標準現在不好定,那麼還是先看她是否遵守了職業道德,她過審是否符合規則。否則,揮舞著自己厭惡的道德大棒打別人,既不地道,又顯得很LOW。

  (你覺得什麼是道德綁架,生活中遇到過嗎?歡迎關注公眾號「今日話題」,與編輯互動。)

  第4136期 出品 騰訊新聞

  版權聲明:本文系今日話題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優秀教師的指標,該給誰?
    我們學校教師總數將近400人,每年的優秀指標,只有二三十個。到底這優秀該給誰?老師們頗為關注,也是領導很傷腦筋的事。(一)今年要評職稱的老師優秀10年前的時候,評職稱必須至少要有一年考核優秀。為了照顧今年要評職稱的老師,學校制定了一個土政策。今年夠資格評中一或者中高的教師,都可以提前向學校申請,說明自己的情況。
  • 高級女教師60歲退休,動了誰的奶酪?
    高級女教師60歲退休,動了誰的奶酪?、高級女教師60歲退休的話題很多,說得最多是不外乎幾點:一是高級女教師55歲不退休,佔了高級指標和崗位,導致年輕的老師職稱評不上來;二是女教師拿了高級職稱後,只象徵性上課,或只上副科,重的活都是年輕的做;三是高級女教師55歲不退休,就別想著學校照顧,要按滿負荷工作量安排;四是能評上高級職稱的,享受了不少的潛規則的好處,優秀和先進全給拿完了。
  • 「80後」高職教師自述:我無法適應只有選擇離開
    如今在高校,行政管理與教學早已分開,我們學校卻逆流而上,新來的專職教師除了教學之外還要擔任輔導員工作。有研究生學歷的要做滿3年輔導員,如果考核不合格,就再做3年。領導說這是對年輕人的鍛鍊,同時也是評副高職稱的必要條件。但是,我們在做了一段時間之後感覺這種制度存在著很多弊端,學生管理工作耗費了我們大量的精力,影響到了正常的教學,好像教學成了最不重要的事。
  • 為什麼醫生可以在外做兼職,而教師卻不能,教師:找誰說理?
    在當今社會教師行業和醫生行業都是比較受人尊敬的行業,可是隨著社會的發展,不少醫生除了在醫院做醫生,還會在外開設自己的診所,來獲取更多的收入,尤其是一些城市最為明顯,也得到不少人的認可。而作為教師,做校任職,在外開設一個校外培訓機構,來增加收入,卻遭受舉報,認為教師沒有好好教育好孩子。
  • 清退不合格教師,都誰說了算
    清退不合格教師,都誰說了算 北京青年報 熊丙奇責任編輯 程永高2016
  • 安徽省高職高專院校教師評副教授資格條件要求
    本文內容摘自論文發表教師提供的職稱文件當中的部分內容,僅供參考。如有需要修正的,可前往期刊天空向編輯反饋。下面正式介紹安徽省高職高專院校教師評副教授資格條件要求:教師評副教授資格條件要求第一:學歷和資歷符合下列條件之一(一)獲得博士學位後,受聘講師職務滿2年。
  • 教師評職稱很難?到底有多難?
    聲音一:個人做了好幾年的高職評委,對高中的職稱評定較為熟悉,因此說說這個話題。倘若是四年本科畢業就到高中任教的教師,自動就是中教二級,且按照規定,工作六年就可以評中教一級。所需的條件是教育方面:必須擔任班主任工作三年以上或擔任高水平運動隊教練三年以上。
  • 女教師因為沒有評到職稱,導致精神疾病發作,看後感慨萬千
    看到一個故事,一個五十多歲的女教師因為沒有評到職稱,導致精神疾病發作。看後感慨萬千。教師們社交圈子窄,每天面對的主要是學生和同事。他們要面子,尤其女教師,喜歡攀比,喜歡八卦,追求公平,更喜歡爭強好勝。她們把職稱看得太重,一方面因為確實能帶來實實在在的利益,一方面認為這是對自己工作能力的肯定。職稱沒評到,他們顏面盡失,在別的老師面前抬不起來,自己心裡過不去這道坎。我一個朋友是教師,她沒有評上高一級職稱,心裡難受。同時沒評上的老教師安慰她,沒關係的啊,我們每天努力鍛鍊身體,保持心情愉悅,比他們評上職稱的多活幾年就賺回來了。
  • 生男生女誰說了算?民間偏方、網絡妙方,不要輕易嘗試
    生男生女誰說了算?民間偏方、網絡妙方,不要輕易嘗試。尤其是那些盼孫心切的爺爺奶奶,還有那些正準備孕育寶寶的年輕準爸 媽,為了達成自己的心願,自知無法「定製」胎兒,一些人便開始四處尋求 「偏方」。02鹼男酸女是否正確以前民間就有一種說法「鹼男酸女」,認為女方吃一些酸性食物或富含鈣、鎂的食物,如不含鹽的奶製品
  • 能不能提前退休,誰說了算?30年教齡,還是高級職稱?都不是!
    其實,很多老師都覺得,如果有政策,能提前退休,是一件好事情。做老師的都知道,老師這個職業看似普普通通,卻隱藏著不為人知的辛苦。一些不理解教師職業的人,天天盯著「享受雙休、兩個假期」來說事,對於這些說辭,作為老師我們已經無力吐槽,真的不想再說什麼了。我們只想安安穩穩幹好本職工作,如果能提前退休,早一點休息,早一點過上屬於自己的生活,那就弒很知足了。
  • 江蘇高職院校教師職稱評審權下放
    江蘇高職院校教師職稱評審權下放不唯論文,強調師德,同時規定申報「紅線」;涉及全省90所高職院校中國江蘇網4月2日訊(記者 楊甜子)近日,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和省教育廳聯合發布《關於下放全省高職院校教師職稱評審權有關問題的通知
  • 誰是廣東監獄「好聲音」?由你說了算!
    在截止時間內獲得票數最高的作品將獲評「網絡最佳人氣獎」。03投票時間2020年12月18日-25日04投票方式點擊「閱讀原文」或長按識別下方二維碼,進入投票界面活動最終解釋權歸廣東省監獄管理局所有。蘇枬汎廣州西關女子合唱團藝術總監/常任指揮、廣州大劇院童聲合唱團演出班常任指揮陳奕彤廣州理工大學音樂學院合唱團常任指揮、廣州市天河摩星輪少兒合唱團聲部教師
  • 生男生女誰說了算?
    但是,說到底清宮圖之前的歷史軌跡最多也就是統計了大概率推算的,真要說能夠影響生男生女可真的有待考證!而有些朋友真的能夠如願,只能說生寶寶,除了男孩就是女孩,總會有一部分人求男得男,求女得女的。那麼,到底生男生女什麼說了算呢?相信大家都學過生物,也就都了解生男生女是與小卵子結合的那一顆精子所攜帶的性染色體決定的,如果是X那便是個女孩,如果是Y自然就是男孩。
  • 高職高水平專業怎樣建與評
    XM1與XM3釐清了骨幹專業與優質高職之間的邏輯關係:應該是有骨幹專業的高職院校,不一定會被認定為優質高職院校;但一所高職院校若所有專業都未建成為骨幹專業,其被認定為優質高職院校的可能性就微乎其微了。因此,從邏輯上可推出有骨幹專業是高職院校被認定為優質高職院校的必要條件,骨幹專業的建設與認定將是《行動計劃》實施的關鍵。
  • 教師的追求不能僅僅是錢:48歲女教師當年級主任引熱議
    因為要評職稱,女教師在43歲時開始當班主任,不料這一當,竟當成了一匹黑馬。高考成績在同類班級中遙遙領先。於是學校領導點名要她當復讀班班主任,並把自己的孩子交給她。當了三年復讀班班主任後,被提升為年級主任,這一年,她48歲。48歲當年級主任,而且是名女教師,於是眾說紛紜。
  • 學生評好老師不看資歷看魅力 女老師成人氣王
    圖為:學生和家長投票決定「好老師」人選誰是好老師,學生、家長說了算。昨日,武漢市第二十三初級中學1200多名學生和家長實名投票,選出他們「心中的好教師」。結果發現:資歷老、教學業績突出的教師不見得呼聲高,而有人格魅力的老師則備受歡迎,好教師的標準正在悄然發生改變。有人格魅力的老師最受歡迎武漢市23初中此次「我心中的好教師」評選,打破了以往由教育主管部門和學校來評定的慣例,將選票交給學生和家長。在最終10名榮膺桂冠的教師中,有9人是班主任。
  • 美麗善良的鄉村女教師,除了男教師外,嫁給了誰?
    對於男同胞來說兩千多太少了,可是對於鄉村女教師而言,這已經不少了。而鄉村小學的教師招錄標準已經提升到本科(少部分區域是專科),入職門檻提高了。女教師就更是良配了,善解人意會持家。讓十裡八鄉找女教師說媒的絡繹不絕。
  • 打點滴時能讓藥水流快點嗎?不能!
    本報訊  「打點滴時能讓藥水流快點嗎?」近日,記者身體偶感不適,於是前往市第一人民醫院看病,並打了兩瓶點滴。手上插著針,一根長長的管子連著一瓶液體,人就這樣被「拴」在醫院了。記者在輸液室看見許多病人在輸液時會時不時地抬頭看藥瓶,然後趁護士不在,伸手調快液體流動速度,好讓自己快點恢復「自由之身」,坐在記者身邊的陳先生便是其中的一位。
  • 評職稱有什麼好處?為什麼要評職稱?
    雖然說我們國家的職稱評審制度還需完善,但是目前來說,評職稱在人才提拔方面還是發揮很大作用的,換句話說,評上職稱,對我們來說是有很大好處的。每個人的追求不—樣,有的人評職稱為的是對自己專業的肯定,或者是升職,薪資。接下來小編就從以下幾個方面介紹職稱的好處。
  • 中小學教師職稱最大的矛盾,不是名額和評審,在職稱工資差距大
    有老師直言職稱評定是無言的痛,不僅破壞了教師隊伍團結,更阻礙教師整體素質的提高,對老師的心理更造成了不可估量的傷害,更有老師戲稱,沒有被三尺講臺累垮,卻被職稱消磨殆盡可見教師對職稱有多大的憤慨。在筆者看來,目前的職稱評審最讓人心寒的不是名額,也不說評審過程的複雜而是職稱工資之間的差距太大了,下圖是義務教育教師基本工資表,10個職稱是中級職稱的最低標準,看看相差多少,許多的地方也是根據職稱水平來核定補貼、津貼、獎金、取暖費,這也解釋清楚了為什麼老是要一直不停的拼命的爭取晉升職稱,這也是教師職稱與教師工資矛盾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