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一少年被送進封閉學校戒網癮墜樓重傷,疑留遺書:想死

2020-12-11 澎湃新聞

西安市民魏先生送16歲的兒子去封閉式學校戒網癮,結果兒子意外墜樓,全身多處嚴重受傷。

為了解決「上網」和「叛逆」送孩子到封閉式學校

8月4日下午2時,魏先生來到西安五路口附近的陝西冠美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辦公室,未能見到工作人員。「我是在這裡籤的合同,交了3萬多元,送孩子進行為期6個月封閉式學習。」魏先生說,兒子小魏愛上網,去年中考就沒考好,上補習學校效果不好,他就想把孩子放在封閉式學校裡鍛鍊。於是他在網上找到這家位於藍田華胥的培訓學校。小魏入學後,學校禁止家長和孩子見面,承諾有老師24小時看護。

魏先生說,5月26日入校後,小魏還給父母分別寫了信,說會努力上進。他也和老師保持溝通,老師說孩子表現良好進步很大。

7月25日上午10時許,媽媽接到電話,說小魏受傷嚴重在西京醫院搶救。魏先生到醫院後發現孩子渾身是傷,下巴摔壞了,眼睛塌陷,全身多處骨折。醫院診斷顯示,高處墜落致頜面部出血10餘小時,頜面部多發骨折,左眼球損傷,視神經損傷,雙肺挫傷、肱骨骨折、下肢多發骨折等。

冠美教育是公司化運營,主要進行拓展訓練。

「好好的孩子送進學校,現在居然受傷進了醫院,實在接受不了。」魏先生說,起初學校派了兩個老師在醫院陪孩子,交了10多萬元醫藥費。但還要做骨折手術,還需15萬元,校方就不再承擔了,把陪護的老師也撤走了。目前孩子病情稍穩定,轉到了普通病房,但骨折手術還沒做。他是臨時工,實在湊不出來這麼多醫療費,希望學校能夠先出錢救孩子。

在雙方籤訂的合同中,記者看到,家長希望校方對孩子的「上網、叛逆」問題進行行為訓練和素質拓展,促成孩子回歸家庭、回歸課堂,養成良好的生活行為習慣。條款中,有校方有義務和責任保證學生在培訓期間的人身安全。

校方稱孩子上廁所時墜落,有遺書疑自殺

校方一位負責人介紹說,學校是公司化運營,主要是進行拓展訓練的,孩子是在7月25日早上課間休息時,從5樓廁所的窗戶墜樓的,發現後校方趕緊撥打120將孩子送往醫院。對於孩子突然墜樓,校方也非常意外,因為入校這段時間裡孩子一直都挺正常的。事發後在孩子的課本裡發現了一張遺書,上面寫著「我想去死啊,我要去死,爸媽對不起」等,所以懷疑孩子想自殺,轄區派出所也介入了調查。該負責人表示,夠理解家長的心情,但希望能通過法律的渠道來解決問題。

「我現在就是希望學校先出錢救救孩子。」魏先生認為,孩子在學校出意外,校方應承擔責任。對於遺書,他表示不知道是否是兒子所寫,因為孩子插著喉管不能說話,沒法詢問。

曾給父母寫信稱想改變自己

魏先生說,在封閉式學習的這段時間裡,小魏給他寫了3封信,也給媽媽寫了信,信上都寫的情況很好,而且和老師溝通,也說孩子挺好的,一直有進步,魏先生不能相信孩子真的要自殺。

記者詳細閱讀了16歲的小魏寫給爸爸媽媽的信。

「親愛的父親:今天晚上我收到了您的信件,我好想您,剛來的那一個星期,我真的很恨你,可是我現在也想了很多。我在家裡那三個月不去上學……和您吵架,甚至還打架,我當時是被衝昏了頭腦,望您諒解」「爸我真的太想您了,明白您對我好,但是正如我媽所說,您的方式方法不太好,使我不能夠理解。我能正如您信中那句話所說的約定一樣,您們好好工作,我好好學習,我們誰也不讓誰操心。」「我真的特別想家,我想在9月之前回家,我想上學,您能在9月份之前辦好嗎?我一定在9月之前學會獨立,學會自強。」

「親愛的母親:我在這裡很好,請不用擔心,我都幾個月沒有見您了,我好懷念以前的日子,我們一家三口,時不時的一起出去玩。我覺得這裡很好,但是還是想家,想你們,我現在好後悔,我想在這裡改變」「我想上學,學本事,將來養活你們,媽你看了這封信後,希望您和爸爸好好聊聊,把你們的關係調整好。」「我要改掉壞脾氣,對您們要和諧相處。」

「媽媽我現在想好了在這裡好好改變,回去後是一個不一樣的兒子,現在我好想去上學啊,我想在這兩個月裡改好,回去上學,之後上大學、當兵。」「媽媽9月份開學的時候您會來接我嗎?我回去一定能做好,媽媽您相信我嗎,我對自己充滿信心。」

「爸我很想您,今天剛好是一個半月,一個半月沒有回家了,沒有見過您了。爸媽,兒子給你們爭氣了,兒子進了一關,可以給您們打電話了。我知道您們覺得我不壞,只是小毛病多,只要改正了,您們會像從前那般愛我吧。」

一封封信裡,對於父母總是用尊稱「您」,隨處可見親愛的爸爸或者親愛的媽媽,落款總是愛您們的兒子。誰能想到,這個孩子,如今正躺在醫院的病床上,渾身都是傷痛,身體上的,還有心理上的傷痛。

校方提供的遺書上孩子書寫很混亂

在校方提供的遺書上,書寫很混亂,日期標註有7月24日,也有事發當天即7月25日。

「今天天氣晴,心情一團亂麻,寫這封信是因為心情沒處發洩,我希望你們不要記得我,忘了我吧爸爸媽媽」。「爸我去死了,不要想我,我對不起你們,我太懦弱了,我覺得這個世界真的沒有什麼意思。」「真的很想您們,我知道我這樣您們會傷心,會哭,但我真的受不了這個世界了」。

專家觀點:青春期的孩子更需要愛和安全感

西安心理學會會長尚華表示,青春期的孩子容易觸景生情、感情用事,任性、衝動、不成熟,不會管控自己的情緒,自制力有限。家長和老師都應該站在孩子的立場上,考慮孩子的心理需求,而不是用成人的觀點來評判孩子。孩子遭遇了一些意外、挫折,出現不良情緒,家長和老師應該及時關心、陪伴,讓孩子感受到關心和愛,避免引發極端過激行為。

陝西省心理學會學習與考試心理研究中心主任李豫成說,從信裡可以看到孩子聰明、敏感,心理很脆弱,缺乏自信心,想做好但又管不住自己,家庭關係不太和睦,希望父母關係得到改善。

孩子遺書中情緒低落,可能是在學校遇到了什麼事,受了委屈,或者在努力的過程中遇到了挫折,覺得努力卻結果不如人意,無法面對父母,於是想採取極端行為。

如果老師、同學、家長能夠發現他的情緒低落,及時給予關注和疏導,或許能夠避免悲劇發生。青春期孩子有一些叛逆,喜歡上網,作為家長要接納孩子的這些行為。父母首先在孩子面前要做好的榜樣,然後一起愛孩子,就會給孩子創造出良好的生活和成長空間,讓孩子在愛的環境和氛圍中健康成長。

(原題為《進封閉式學校戒網癮 16歲少年墜樓重傷》)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西安少年進封閉學校戒網癮墜樓重傷 留遺書想死
    西安市民魏先生送16歲的兒子去封閉式學校戒網癮,結果兒子意外墜樓,全身多處嚴重受傷。
  • 少年進封閉學校戒網癮墜樓重傷 校方稱孩子疑自殺
    校方稱孩子留遺書疑自殺 家長希望校方能出錢先做骨折手術  西安市民魏先生送16歲的兒子去封閉式學校戒網癮,結果兒子意外墜樓,全身多處嚴重受傷。  為戒網癮送進封閉式學校  8月4日,魏先生來到西安某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辦公室,未能見到工作人員。
  • 西安16歲少年在封閉學校戒網癮 從5樓墜落受傷
    校方:孩子課間上廁所從5樓墜落,有遺書疑自殺家長:遺書不知真假,兒子出意外校方應擔責孩子曾給父母寫過多封信,稱自己想改變想好好上學西安市民魏先生送16歲的兒子去封閉式學校戒網癮,結果兒子意外墜樓,全身多處嚴重受傷。
  • 少年命喪戒網癮學校 專家:網戒機構應設國家標準
    少年命喪戒網癮學校 專家:網戒機構應設國家標準 原標題:    □ 法制網記者 姜東良 徐鵬   4月16日,位於山東省濟南市天橋區的山東雅博教育培訓學校(以下簡稱雅博教育)發生一起命案,學校兩名教員在控制一名13歲學生的過程中致該學生窒息死亡
  • 少年命喪戒治網癮學校 專家:對網戒機構應設國家標準
    4月21日,《法制日報》記者來到雅博教育採訪,因為大門緊閉,便拍了幾張外圍照片,遭到學校保安的攔截。直到接到報警的民警趕到現場,記者才得以脫身。攔截記者的保安說學校已經停止辦學,所有學生都被遣返。13歲少年命喪戒治網癮培訓學校濟南市委宣傳部發布的通報顯示,4月16日19時40分許,死者王某樂在雅博教育的多媒體教室內,與教員王某森、於某樂因管理問題發生衝突。
  • 又一所「戒網癮」學校被曝光,戒網癮需要依靠暴力嗎?
    近日,有網友爆料稱位於南昌一所名為豫章書院(全稱:豫章學院修身教育專修學校)的「戒網癮」學校存在嚴重體罰、囚禁、暴力訓練等諸多問題,事件經多方曝光引起廣泛關注。對此,南昌市青山湖區官方微博@南昌青山湖回應:已成立聯合調查組,對此事進行調查核實。
  • 13歲少年命喪戒治網癮學校 背後真相是什麼?
    招生簡章宣稱,山東省心理衛生協會心理諮詢治療中心(濟南雅博教育培訓學校)是山東省唯一一所青少年綜合素質教育權威機構,中心主要招收網癮、自閉、抑鬱、親情淡漠、逆反社會等行為問題與心理問題青少年,是「濟南最好的戒網癮學校」。通報稱,案發前,天橋區主管部門在檢查過程中發現該校存有違規從事網戒糾正行為,並責令其停止辦學,相關手續正在辦理中。
  • 13歲少年命喪戒治網癮培訓學校 專家:對網戒機構應設國家標準
    攔截記者的保安說學校已經停止辦學,所有學生都被遣返。13歲少年命喪戒治網癮培訓學校濟南市委宣傳部發布的通報顯示,4月16日19時40分許,死者王某樂在雅博教育的多媒體教室內,與教員王某森、於某樂因管理問題發生衝突。王某森、於某樂等在控制王某樂過程中,致其窒息死亡。
  • 孩子被父母強制送進戒網癮學校,現狀讓人心酸,家人:後悔不已
    文|秘籍君關於豫章學院,去年鬧得沸沸揚揚,這類的網癮學校也進入大眾視野。人們開始了解,這些收著高昂學費的,所謂的戒網癮的學校,實則有很多不為人知的事情。所以人們排斥,加強關注。而這也是千名受害者,共同站起來努力的結果。
  • 少年被疑偷竊回家後墜樓 留遺書稱別無選擇
    3月4日,15歲的劉鵬從租住的自建房5樓墜樓身亡。死前,劉鵬在一超市被懷疑偷竊,之後被超市老闆魏某批評教育,並寫下保證書。(法制晚報微信公眾號:fzwb_52165216)劉鵬的離去讓這個家庭陷入悲痛之中,而涉事超市也暫停了經營。面對這樣一個各方都不願看到的結果,很多人在表示遺憾惋惜之餘,也開始探討未來如何才能避免這樣的悲劇再次發生。
  • 恩施州戒網癮學校推薦
    恩施州戒網癮學校推薦  市場  「戒網癮」市場龐大  在暑假之前,大學路上一家戒網癮機構便開始忙著夏令營招生,來諮詢的家長絡繹不絕。  該學校宣稱,讓孩子參加夏令營活動將為家長們解除孩子整天沉迷於網絡等困擾,周期為1~2個月,收費在8000~15000元。  該學校同時招收寄宿制戒網癮學生,半年收費3.4萬元。
  • 戒網癮機構亂象叢生 粗暴戒網癮不可取--陝西頻道--人民網
    警方初步認定死亡與學校的所謂「訓練」有直接關係。「戒網癮學校虐死學生」的新聞隨即成為輿論焦點。該學校消除網癮的方式是否合理?戒除網癮機構亂象又該如何監管?
  • 18歲少年被父母送戒網癮學校死亡 遭戴手銬關禁閉
    後來,劉女士聽說有機構可以幫助孩子戒網癮,就抱著試一試的心理在網上搜索看看,查到了位於廬江縣的合肥正能量教育學校。劉女士說,她在學校網站上看到很多戒網癮的「成功案例」,跟兒子的情況很像,便按照網上的電話號碼,聯繫上了該校負責人羅鏗。
  • 18歲少年被銬著關禁閉兩天死亡,戒網癮學校5人獲刑
    李傲是一名網癮少年;正能教育是一所對外宣稱「通過隔離封閉輔導戒除青少年網癮,解決厭學、叛逆等成長問題」的學校。2017年8月2日,李傲父母與正能教育籤訂《委託協議書》,約定將李傲帶到學校戒除網癮。死前,因拒絕接受學校管理並要求回家,李傲被關入禁閉室,雙手被銬在禁閉室窗戶柵欄上,由該校幾名教官輪班看守。李傲的進食、飲水、作息被限制,並遭到教官毆打。
  • 探訪「戒網癮」市場:學校年招300人 收入超千萬
    在一家接收「網癮少年」的教育機構中,有個這樣的宣傳欄  河南商報記者 唐韜/攝  一到暑假,各種打著「戒網癮」旗號的訓練營、教育機構便開始招生  業內人士:家長無奈之下寄希望於強制性戒網癮  探訪  「網癮少年」被強制戒網癮  每天早晨6點,16歲的小新便起床、整理內務、做早操。  然而1個多月前,小新卻因為晚上通宵玩遊戲,每天都要睡到下午才起床,無奈之下,父母將他送到了鄭州一所心理素質培訓學校戒除「網癮」。
  • 14歲男生被送到戒網癮學校四天後骨折 涉事教官停職 警方介入
    因兒子有網癮,自己無法管教,當看到戒網癮學校的廣告時,王先生以為看到了希望,不曾想,送去學校四天之後收到的卻是兒子骨折的消息。近日,湖南邵陽的王先生向天目新聞記者爆料,他將兒子送到湖南湘潭一所名為勵錚素質教育學校,王先生在爆料中稱,「將兒子送進學校不到一周的時間,孩子就被打骨折。」
  • 18歲少年特訓學校戒網癮 被銬手銬關禁閉2天後死亡
    (原標題:18歲少年被銬著關禁閉兩天死亡,戒網癮學校5人獲刑)2017年8月3日晚約9時,18歲少年李傲,被合肥正能青少年特訓學校(下稱「正能教育」)負責人及教官強行帶到該校位於合肥市廬江縣的教育基地;約44個小時後,8月5日下午5時許,李傲被發現身體異常,送往醫院,經搶救無效死亡。
  • 戒網癮學校是正路還是不歸路?答主:多陪孩子效果更好
    近日又有消息,18歲少年被父母送戒網癮學校後,因為不服管教被關禁閉戴手銬,入校兩天後突然離世。這樣的新聞讓人痛心,又讓我們不禁反思,所謂的「戒網癮學校」真的能戒除網癮嗎?對於這類新聞,我們常常關注到戒網癮學校的黑暗面,這件事先放下不談,想一想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機構?很顯然,這是父母的決定,絕對不是孩子自己的想法。
  • 14歲男孩網戒學校戒網癮 與教官撕扯鎖骨骨折
    不願戒網癮與教官發生撕扯小吳仍在住院治療。本報記者 陳朋攝遼寧14歲男孩小吳來濟南一家網戒學校戒網癮,沒承想進校不到兩個小時,鎖骨竟然骨折了。10日,遼寧朝陽的房女士以「參加夏令營」的名義將兒子帶到濟南的一家網戒學校戒網癮。這家名為北京子悅志恆教育培訓中心山東培訓部的網戒學校位於濟南文莊附近的農田深處。房女士覺得,這個環境或許對兒子戒網癮能有所幫助。房女士說,他們是10日早上7點多把兒子送到學校的。房女士和丈夫沒有馬上跟學校籤署教育合同,他們想讓兒子先熟悉一下環境,看他願不願意留下來。
  • 西安出現戒網癮公司 採取脫敏強化訓練方法戒除
    一家專門從事青少年「網癮戒除」業務的公司最近在西安成立。這家公司將為上網成癮的青少年及其家庭提供專業服務。  這家公司名叫「陽虎青少年素質拓展有限公司」,今年3月註冊,將於5月份正式開業,是陝西省第一家民營戒除青少年網癮的機構。公司總經理王陽虎介紹說,公司已聘請西安交通大學、陝西師範大學、西安科技大學的心理學教授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