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年人的生活中,我們習慣於一種方式,那就是「斷舍離」,因為這樣不僅會讓我們生活的環境更加整潔、清爽,更能提高我們的生活質量。
殊不知,對於孩子來說,培養孩子整理東西,也是為孩子營造一種舒適的環境,可能很多父母都會覺得,孩子還小,跟他們說整理、收納,他們不會懂,其實並不是這樣的。
我朋友家女兒已經12歲了,9月份開學就去上初一了,但是跟她接觸了很長一段時間,我覺得她完全沒有收納整理的概念,她的房間很亂,每次找東西都很困難,找不到就繼續買,如此反反覆覆的生活,聽聞都覺得很累。
所以,引導孩子學習整理、收納是需要從小就開始訓練和教育的,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因為我們終其一生面對的環境、身邊的物品都會有所變化,但是需要不斷的調節和適應。
來自網絡,侵刪
我的寶寶剛好1歲,我給她買玩具都是每個月買1-2樣,小畫書每2個月買1套,這些東西並不會無節制的買很多,因為孩子對於玩具都有一個新鮮期,過了這個時期,她就不喜歡自己的玩具了。
雖然家裡面的玩具不多,大概裝滿了3個收納箱,小畫書也是3個收納箱,但是它們每天都是有條不紊的放在屬於自己的收納箱裡面,並不會家裡到處亂放。
主要是因為我個人的生活習慣,我完全看不慣東西亂放,從哪裡來的,結束後就必須放回去。所以在寶寶能夠聽懂我的指令的時候,我就開始刻意培養寶寶的整理收納能力了。
來自網絡,侵刪
對於嬰幼兒寶寶來說,我們在培養他們的收納整理的能力的時候,只能起到引導的作用,因為畢竟1-2歲的寶寶完全自主收納是很難做到的。
我把寶寶的書和玩具是放在不同的地方的,玩具是放在遊戲圍欄裡面,書是放在另外一個角落,這樣就是為了提醒孩子,看書的時候不可以玩玩具,玩玩具的時候就專心的玩,這不是一回事。
每次寶寶把玩具丟的滿地都是,只要她還在繼續玩,我就不參與,也不幹涉,等她做出想「轉移陣地」的動作的時候,我通常會告訴她:「把玩具收拾到籮筐裡面我們再離開。」
來自網絡,侵刪
小寶寶是聽得懂我們的指令的,她會伸手去撿玩具,然後放進收納箱,可能寶寶不會全部收拾完,甚至收拾到籮筐裡面也是亂七八糟。
這時候,我通常會告訴寶寶:「媽媽告訴你撿玩具,你應該把它們全部收拾好的。」或者:「你看,寶寶的小汽車是專門放在一個收納筐裡,寶寶的毛絨玩具是放另一個收納筐的,我們不能混淆,不然下次就找不到啦!」
可能1歲的寶寶並不能夠完全接受,但是她知道不同的玩具有自己的歸屬,也會學著我的樣子開始調整,要知道寶寶每一個小小的舉動都是往前跨出了一大步呀。
來自網絡,侵刪
我們每個人都希望生活的環境乾乾淨淨、整整齊齊,因為這樣的環境能夠讓我們的幸福值翻倍,在引導孩子整理玩具的時候,也儘可能當天結束後就把玩具收拾整齊。
每結束一天的生活,都要告訴孩子:「你心愛的玩具今晚也要在自己的地方睡覺,就像寶寶要回到自己的小床睡覺一樣,玩具也要回到收納筐裡面。」
每天都堅持引領寶寶收拾整理完當天的玩具,雖然這些玩具第二天依舊要繼續玩,但是當我們第二天醒來,看到地上亂糟糟的一大片玩具,是不是心情也會變得糟糕,反之,整整齊齊的玩具會讓我我們的寶寶更有欲望去靠近。
來自網絡,侵刪
在收納整理玩具這一方面,很多孩子都是不情願去做的,所以需要家長不斷的鞭策和鼓勵,當然父母們也可以適當的給孩子一些獎勵。
比如按照要求整理好一次玩具,可以給寶寶買一次他們喜歡的零食,或者帶他們出去玩喜歡的遊戲等等,增強他們的幸福感。
雖然我的寶寶只有1歲,每次吃完飯都要出去遛彎,但是出門之前我都要求寶寶把玩具收拾好,我通常都是這樣告訴寶寶:「把這些玩具整理好了,媽媽就帶你出去玩一趟。」
寶寶聽到可以出門玩的消息,自然是很樂趣參與整理玩具這回事了。
當然,對於年齡較小的孩子,比如我家寶寶,他們本身是沒有整理玩具這個意識的,主要還是需要父母引領,更多的是協助去做這事。
當寶寶年齡大一點,他們就會有整理收納這個意識,然後就會慢慢的做的更多,更好。
來自網絡,侵刪
引導孩子學習整理收納這個過程,需要我們做父母的有足夠的耐心和精力,可能一些父母因為看不到效果就放棄堅持了,然後就覺得還不如自己三下兩下的解決好了。
其實,培養孩子整理收納的習慣,好處非常多,比如:
1.幫助孩子建立一個好的生活習慣,可以伴隨終身;
2.幫自己省時省力省心;可以騰出時間精力做其他事情;
3.培養孩子的審美能力,乾淨整潔的環境有助於提高孩子的審美;
4.玩具的合理擺放有助於提高孩子的邏輯思維。
總而言之,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引導孩子去培養一個好的整理收納的習慣,受益終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