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句老話叫「人如其名」,一個好的名字可能給你的個人形象加分。筆者曾在四川某高校見過一位德國留學生,其英俊的外表和挺拔的身姿讓人眼前一亮,他的中文名更令人難忘——「你好,我叫蘇威朗,蘇軾的蘇,威儀的威,朗朗乾坤的朗。」此事已過去數年,當年相識的場景已經淡忘,但這位外國友人的中文名卻一直縈繞在筆者心間。
中國人去了國外,也喜歡給自己取個英文名字。有些人選擇沿用中文名字的拼音或諧音做英文名,一來方便,二來很少重名。但有些人的情況比較悲催,比如姓何(He)、葉(Yeah)等,會讓外國人有些頭大;名字中帶「優」(音)字的同學,自我介紹時如果來一句「My name is You」,外國友人難免會摸不到頭腦。
在國內問答網站知乎上,名叫戴瑩的網友「吐槽」說,每次做英文自我介紹時她都很鬱悶——「Hi,I’m Dai Ying(Dying,臨終的)」,後來她為自己取了一個地地道道的英文名Dana;有網友說,自己的中文名叫詩婷(Shi Ting),如果用拼音做英文名,連在一起讀就成了Shiting(在排便)。
在國外問答網站「Quora」上,不時會有外國人「吐槽」中國人的英文名。在一篇題為「中國人喜歡給自己取哪些外國人根本不會用的英文名」的帖子中,有人答「Super Zhang(超級張)、Prince Wang(公主王)、Magic Chen(魔力陳)、Power Li(力量李)」等讓人忍俊不禁的名字,還有很多人喜歡把櫻桃、檸檬、蘋果等當做自己的英文名。
另有一位網友寫道,中國人的名字總是雷同,比如Tom、Bob、Peter等很多有年代感的大眾名,「這種感覺就像在中國,給自己取名叫建國、建軍、發財、富貴或秋菊」。
取英文名應該避免哪些雷區,什麼樣的英文名才是外國人眼中的好名字?
首先,水果和動物最好別拿來當英文名,且不說很多詞彙還有別的意思——比如Banana有狂躁的含義,僅僅是聽到菠蘿·史密斯或是玉米·布萊恩,就覺得哪裡不對,讓人啼笑皆非。
其次,數字或是太個性化的名字,最好不要當英文名,Seven或是Eleven,容易讓人想到遍布街角的小超市。名字標新立異未嘗不可,但不要太過個性,叫Adidas或是devil(惡魔),更容易鬧笑話。
如果自己的姓比較普遍,那取英文名時儘量避免用常見的詞,比如Tony或Kevin。實在不知道怎麼取名,那你可以通過美劇或是英劇尋找線索,還可以登錄一些起名網站,比如「nameberry.com」,這是國外一個專業的取名網站,裡頭集合了絕大部分合情合理的英文名,你可以通過首字母來檢索適合自己的英文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