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日吃慣了甜味豆漿的我,以為豆漿只有是甜的才正常。今天又再次見識到了不同地區的口味差異。鹹豆漿受江浙地區的人民偏愛,地位嘛,跟胡辣湯對於河南相比,不相上下。但是對於很多人來說,大概是沒吃過鹹味豆漿的。
在我們的國際大都市,大上海。鹹味豆漿的吃法就很普遍。對於在上海生活的朋友,起床去早餐攤位上要一碗豆漿是開啟一天的正確方式。通常老闆會問一句:「要甜豆漿,還是鹹豆漿啊」。不要驚訝,上海本地人是習慣吃鹹豆漿的。而有甜豆漿,完全是為了討好外來群眾的胃。
找一個空位坐下來,喊一句「鹹豆漿」,老闆就會端來一碗鋪滿東西的小盆,另一隻手託著豆漿往盆裡一倒。如果是第一次吃鹹豆漿,一定會個感到驚訝,眼前的東西真的是一碗豆漿嗎?
上海的鹹豆漿可不是簡單的往豆漿裡加鹽,鹹豆漿是有自己的專屬配菜的。端上來的小盆裡要碼號小紫菜,小蔥末,榨菜末,重要的鹹味小蝦米。鹹豆漿中的食材可都是有講究的,像小蝦米一定要不帶鹹口的,可以當零食吃不覺得鹹的為佳。
盆中的食物準備好,主角豆漿自然少不了。滾燙的豆漿衝入特備的佐料中,接下來就是鹹豆漿的精華,醬油。上海的鹹豆漿是不用鹽巴的,一定要用當地炒菜的醬油,生抽不行,老抽也不行!
熱豆漿與冷醬油,在盆中結合的瞬間,豆漿逐漸變成絮狀。對於沒吃過的人看起來,就如同嘔吐物一般,實在不敢下口。但是這鹹豆漿對於上海人來說,每日早餐並不可少。一碗鹹豆漿還無法滿足當地人,通常都要來一份糯米粢飯糰,這樣才是完整的早餐。
說到豆漿就不得不提一下豆漿的最佳伴侶——油條。油條和豆漿的搭配可是長久不衰。不管是將油條泡到豆漿裡面一起吃,還是一口豆漿一口沾過醬油的油條分著吃,都是經典的味道。
還有關於北京的鹹豆漿吃法,北京的鹹豆漿有些重口,我是不敢嘗試的。往豆漿裡加入辣油,那鮮紅的的油脂飄在豆漿上層,感覺光看一看,胃已經在翻江倒海。
可惜的是,現在這種鹹味豆漿已經漸漸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正是常見的甜豆漿。甜豆漿製作簡單,對豆漿的豆子本味要求也不高,加了糖,都是一個甜味。想想這些都覺得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