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大學的擴招,不論是本科生還是碩士、博士,都變得更加普遍,因此很多用人單位開始比較關注第一學歷,「十個證書比不過一個985學歷」的現象在現實中時有發生。
本科畢業時,你面對各大企業招聘人員的一次次微笑婉拒。決定拼搏一把,最終考上了某名牌院校的碩士研究生。然而,當有一天你再次要找工作時,有人問你:「知道什麼叫第一學歷嗎?」第一學歷是普通二本仿佛成為你身上的一個標籤,就算你脫一層皮也無法擺脫的烙印。於是越來越多的人會問:「當年拼盡全力努力考上碩士研究生的普通二本學生,後來都怎麼樣了?」
網友一
本科省內二本,考研到上海 Top2 的985筆試第一名。考上985 後,我去了自己喜歡的城市喜歡的學校,遇到了很多很優秀的人,也無形中影響了我,曾經一度覺得自己也屬於那類人。研二參加了一年的國外項目,已經回國。現在準備畢業去工作。在找工作中,我發現研究生985確實給我排除了90%的障礙,包括之前投實習的時候,都給我開綠燈。但不可否認的是,有的公司單位也會因為本科不好而有所遲疑。不過優秀的公司單位還是會給年輕人機會,你如果有優秀的經歷或者能力,也會被青睞。我想說的是,直到現在,我仍然羨慕那些本科就是 985 甚至在國外名校讀書的人,4 年本科是塑造一個人的價值觀,世界觀等最重要的時間。在學校做一些活動或者參加一些會議活動,可以感受到他們之前 4 年所接受的資源已經把我們甩了很遠。舉個例子,我們研究生班上大概有 4 個本科 985 的學生,在大家基本都是找學校或者企事業單位的時候,一個女生選擇去國際組織她研二的時候就去非洲做了類似貧困兒童基金的事情,自己募資,另一個女生不知道籤了哪裡,但是最近是去紐約參加了聯合國關於女權運動的會議。人生很長,我們有機會去走得更遠,最重要的是,不要自我放棄。
網友二
本科大學是一個不怎麼好的醫學院,曾經一直以為,像我這種從小鎮來的年輕人,能回到家鄉所在的市區市醫院工作,就謝天謝地了。後來我覺得人生不該這樣隨便。2013 年我考研進了浙江大學醫學院,然後 2015 轉成碩博連讀。2017 年的時候我拿到了國家留學基金委的獎學金,答題的時候正在新加坡國立大學醫學院研討會上等待發言。我很理解很多二本院校出身的同學的不安,感覺很像6年前那個在一個二本院校中不安的自己,一直碌碌無為卻又無法真正放下自己的理想和對未來的憧憬。我想說的就是,每個人可能都會有那麼一瞬間的頓悟,請珍惜這種感覺。那一瞬間給你向上奮鬥的力量是一種恩賜,用半年一年的時間去徹底地執行它。等考研這段時間過後,你會發生後面的路就像一次又一次地回放當年,每一次都記得住那個鬥志然後咬牙衝過。
網友三
考了三次,執著於華科是因為高考失利導致本科是個普通的二本。讀研之後我特別珍惜這難得的機會。因為這之前我爸已經給我計劃讓我留在我們縣城,然後買房子找對象,一輩子就這樣過了。考研打破了老爸對我人生的規劃,我走出了新的道路。14 年暑假我報了學校的日語班,學習了除了英語之外的另外一門語言。讀研期間我在學院對外辦公室當了一年助管,加上補助,我就再也沒有跟家裡要過錢。研二的時候導師給我們安排到公司實習,幫導師做項目。由於一直在研會擔任學生工作,然後參與了導師的國家項目,加上我本身成績還可以,我在研二拿到了國家一等獎學金 2 萬元。研二下學期我在一個留學生創業園實習了半年,研三的九月份校招開始,經過筆試面試等考驗,我拿到了武漢一個證券公司的offer。目前已經成功畢業答辯,等待入職。公司待遇還不錯,第一年大概有 16 萬。在讀研之前我只在本省內活動,讀研期間我去過鳳凰、青島、成都、都江堰、廈門、金門還有寧波等地,所有的費用都是自己掙的,考研期間便經濟獨立了。2017 年我畢業了,回顧一下自己讀研的歷程,發現我通過自己的努力改變了自己的人生軌跡。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有些話,說得多了,也就成了真理。是不是本科沒考上 985、211 就註定沒有出路了?學歷歧視確實存在。想想也能理解,用人同樣要招人,面對一堆 985、211 的畢業生,為啥非得選一個非 985、211的呢?可惜的是,很多人都想錯了。很多人忽視了自身不夠努力這個主要因素,將問題歸結到自己第一學歷不夠上。很多普通學校的本科學生在考慮要不要考研的時候,心裡想的是我第一學歷不夠高,害怕考研有歧視,又害怕即使考上了研究生也比不上那些 985、211 出身的研究生。但為什麼一定要跟別人比呢?你努力不是跟別人比,而是跟過去的自己比。最後,借用一句話:這個世界的樂趣就在於:無論你是誰,你都有無限種可能,或好或壞,都取決於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