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外第三人能否確認合同效力

2020-12-14 中國法院網

2018-09-27 09:42:18 | 來源:中國法院網 | 作者:楊鑫瑤

  【案情】

  被告A村A組與B村委會籤訂《關於A村A組與B村的甲、乙、丙山林糾紛的有關協議》,協議規定山林甲歸B村所有,山林乙、丙歸A村A組所有,且雙方均不申請頒發林權證,除掃墓外,不允許其他任何作業活動。後原告B村第一村小組至第三十村小組全體村民得知此協議後,認為該協議的籤訂系被告B村委會當時的三個村幹部的個人行為。遂以該協議沒有依法召集村民代表會議,亦未經過村民代表過半數通過而擅自處分集體山場,嚴重侵害了原告村民的集體利益為由,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確認二被告籤訂的《關於A村A組與B村的甲、乙、丙山林糾紛的有關協議》無效。

  【分歧】

  關於本案原告B村三十個村小組是否具有訴訟主體資格?能否要求確認合同無效?存在兩種意見:

  第一種意見認為,原告B村三十個村小組具有訴訟主體資格,且該案所涉及的協議處理的是農村集體山林權屬問題,必須經村民會議同意,而該案被告B村委會與A村A組在籤訂涉及集體林地權屬調處協議時,被告B村委會並未召集村民會議討論,更未經過法定程序表決通過,僅由時任村幹部三人在協議上簽字,違反了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故本案所涉的協議應屬無效協議。

  第二種意見認為,民事訴訟適格主體,必須是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係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該案中,首先,從合同相對性來講,合同的權利義務法律關係主體是兩被告,原告B村三十個村小組並非合同相對人;其次,從直接法律利害關係來講,兩被告籤訂協議所確立的權利義務,僅是兩林權證載明林地權屬的再次確認,並未侵犯原告自身的財產權、人身權或其他民事權益,也與原告不發生民事權利義務上的爭議;再次,該案協議約定「山林甲歸B村所有,山林乙、丙歸A村A組所有」,該約定對於原告B村三十個村小組而言,並未形成對原告權利義務的影響。故原告B村三十個村小組不具備訴訟主體資格,不能確認合同的效力。

  【評析】

  結合案件的事實,筆者贊同第二種意見。理由如下:

  第一,我國《合同法》第二條第一款規定:「合同是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組織之間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義務的協議。」合同作為一種民事法律關係,不同於其他民事法律關係的重要特點在於合同具有相對性,合同關係只能發生在特定的合同當事人之間,只有合同的當事人一方能夠向另一方基於合同提出請求或提起訴訟。與合同當事人之間沒有發生合同上權利義務關係的第三人,因其不承擔合同上的義務和責任,不能依據合同提出請求或提起訴訟。

  第二,我國《合同法》第五十二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無效:(一)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訂立合同,損害國家利益;(二)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三)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四)損害社會公共利益;(五)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該案中,二被告籤訂的協議並不存在以欺詐、脅迫手段訂立,或為達非法目的、損害社會公共利益、違反法律法規的情節。而該案原告B村三十個村小組基於《合同法》第五十二條第二款提起的訴訟,在該案的審理過程中亦未提供其與二被告籤訂的協議有一定利害關係的證據,另我國合同法規定的此類無效合同只限由特定第三人提起合同無效之訴,不允許無利害關係人主張,故該案原告不能要求確認該合同的效力。

  第三,該案中的B村三十個村小組屬合同以外的第三人,以起訴的方式請求法院確認合同無效,其必須以原告的身份起訴,我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九條第一款規定:「起訴必須符合下列條件:原告是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係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因此,按照這一規定,起訴必須符合的條件之一就是原告是與該案有直接利害關係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這是對行使起訴權人的資格要求,亦是提起訴訟的人能夠成為原告的條件。而所謂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係,是指作為原告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自身的財產權、人身權或其他民事權益受到侵犯或者是與他人直接發生了民事權利義務上的爭議,原告因此而向法院起訴,要求法律保護。如果起訴人的合法權益未曾受到侵害,或者其與合同的當事人不存在民事權利義務上的爭議,就不能也無需提起訴訟。故基於民事訴訟法的上述規定,第三人要提起訴訟確認合同無效,其必須符合原告的條件。只有當無效合同的存在直接影響到或者害及第三人的合法權益,第三人才能起訴要求確認合同無效。而該案中,原告無證據證明合法權益受到侵害,且二被告籤訂的協議確未形成對原告權利義務的影響,故原告不具備訴訟主體資格。

  綜上,該案原告不具備訴訟主體資格,不能確認合同的效力。

相關焦點

  • 租賃合同備案對第三人的對抗效力
    丙在該案中,籤訂租賃合同的期限早於抵押的期限,丙在拍賣A房時,具有優先購買權,如第三人拍賣成交該房,其租賃合同效力仍及於第三人。第二種意見認為;該租賃合同未在相關部門辦理登記或備案,不能對抗已經在房產部門辦理了抵押權登記的抵押權,丙對A房不具有優先購買權,該租賃合同效力也不能及於拍賣成交該房的第三人。
  • 第三人請求確認買賣合同無效的一般應不予受理
    可能正因如此,《買賣合同司法解釋》第三條第一款明確了無權處分合同的效力:「當事人一方以出賣人在締約時對標的物沒有所有權或者處分權為由主張合同無效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更恰當的理解和表述應當是,未經權利人追認的出賣人無權處分,買受人不能僅依據買賣合同取得物權。  二、第三人確認合同無效不利於保護守約方合法利益。
  • 合同相對無效視野下的無權處分合同效力
    ①另一爭議是,在出租人能否訴請確認轉租合同無效的問題上,除了肯定的意見外,否定論者認為,基於合同的相對性,轉租合同與出租人無關,出租人無權也無須訴請法院確認轉租合同效力,而通過解除與承租人的租賃合同來實現權利救濟。出租人獲得解除租賃合同及返還租賃房屋的判決後,如果承租人和次承租人對搬出租賃房屋的要求不予配合時,出租人可以申請法院強制執行。②要釐清上述爭議,如何理解合同法第五十一條是關鍵所在。
  • 論合同免責條款效力的確認
    二、免責條款有效的構成要件  確認免責條款的效力,如同確認其它民事法律行為一樣,必須具備一定的法律要件。一般情況下,只要經當事人協商確定的免責條款,不違反社會公共利益,法律是承認免責條款效力的,否則就沒有合同自由可言了。確認免責條款有效,應具備以下法律要件:  1、必須是雙方當事人真實的意思表示。
  • 房屋的部分共有人與第三人籤訂房屋買賣合同,其效力如何認定?
    房屋的部分共有人未經其他共有人同意,擅自與第三人籤訂房屋買賣合同,其效力究竟如何認定?在此類買賣合同糾紛案件中,其合同效力判斷,各地人民法院的做法並不相同,有的認定該買賣合同有效,而有的法院認定該買賣合同無效,也有法院會進一步深究,看無權處分情形下是否符合善意取得條件,如符合才會認定此類買賣合同有效。對於此類合同效力認定不統一的原因,除了實踐中個案情況不盡相同外,還在於對於在法律適用的思維中對物權行為與債權行為未予清晰區分。
  • 無權處分的第三人出售他人房屋的合同效力
    關鍵詞:無權處分;第三人;二手房買賣;合同法網友問:我想諮詢一下,我作為買方,與別人籤訂了一份《二手房買賣合同》,賣方不是房屋所有權人,房主實際是其父親,當時急於買房沒有要求賣方出具授權委託書劉超律師專業解答:你好,按照《合同法》第48條規定:行為人沒有代理權、超越代理權或者代理權終止後以被代理人名義訂立的合同,未經被代理人追認,對被代理人不發生效力,由行為人承擔責任。相對人可以催告被代理人在一個月內予以追認。
  • 合同關係效力的認定
    ,關於合同關係的效力,既是當事人爭執的焦點,也是法官判定案件實體的難點。法律行政法規對於特定合同關系所作出的書面形式的要求,既非合同的成立要件,又非合同的生效要件,它主要有證據功能和督促當事人謹慎交易的功能。合同法中強制性規範條款均為關涉國家、社會公共利益和不特定第三人利益而設置,不容當事人變更,違反此合同當然無效,法官裁判案件可以直接加以適用。  3、超越經營範圍。
  • 讓與擔保合同的效力
    2 相關規定01《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第172條設立擔保物權,應當依照本法和其他法律的規定訂立擔保合同。擔保合同是主債權債務合同的總合同。主債權債務合同無效,擔保合同無效,但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擔保合同被確認無效後,債務人、擔保人、債權人有過錯的,應當根據其過錯各自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
  • 無權處分必然導致合同效力待定?
    2010年,劉子與王某籤訂房屋買賣合同,合同約定劉子將劉父的上述房屋賣與王某。隨後,王某找劉父索要涉案房屋的產權證書,劉父才知道劉子與王某籤訂了房屋買賣合同的事實。之後,雙方因房屋問題多次發生糾紛,多部門處理未果。後涉案房屋拆遷,劉父訴至法院,要求確認劉子與王某籤訂的房屋買賣合同無效,同時確認涉案房屋的拆遷利益歸劉父所有。
  • 民法典轉租合同效力新規則探析
    一、房屋租賃司法解釋轉租規則之辨房屋租賃司法解釋第十五條和第十六條確定了轉租合同的效力規則,第十五條規定:「承租人經出租人同意將租賃房屋轉租給第三人時,轉租期限超過承租人剩餘租賃期限的,人民法院應當認定超過部分的約定無效。但出租人與承租人另有約定的除外。」
  • 抵押合同能否口頭約定,口頭約定的效力是怎樣的?
    那麼,抵押合同能否口頭約定,口頭約定的效力是怎樣的?網友諮詢:口頭約定的抵押物能要回嗎?上海段和段(成都)律師事務所王正淵律師解答:質押合同可以口頭約定,但是這樣可能存在舉證困難的問題,雙方當事人在訂立質押合同的時候,最好通過書面的方式。只要是按照約定歸還了債務抵押物就可以要回。
  • 論「一房兩賣」中第二合同的效力
    >確認一房兩賣中的第二合同的效力,關涉基本的法律邏輯和法理構造,在物權與債權嚴格區分的理論模式下,指向特定物的債權並不對所有權造成些許影響。此外,法律也為第一買受人創設了豐富的風險防範措施,比如通過預告登記的方式使自己的債權變為具有對抗第三人效力的物權性權利、及時主張債權、在市場競爭中發揮優勢從而取得有利地位等等。由此可見,確認第二合同的效力並不損害第一買受人的利益。但存在以下例外,頗值重視: 1、第二買受人構成侵害債權。
  • 前期物業服務合同的效力?
    入住後,卻因服務質量、物業費用標準產生爭議,要求確認前期物業服務合同無效。業主的訴訟請求能否得到支持?近日,蚌山區法院審結一起確認物業合同效力糾紛。基本案情及裁判結果:胡某系蚌埠某小區業主。2018年3月,胡某在辦理領房手續時,預交了小區物業費、水電費等費用。
  • 怎麼認定房屋轉租合同的法律效力,轉租合同的法律效力是怎樣的?
    那麼怎麼認定房屋轉租合同的法律效力,轉租合同的法律效力是怎樣的? 網友諮詢: 怎麼認定房屋轉租合同的法律效力,轉租合同的法律效力是怎樣的?
  • 房屋買賣合同之合同效力與物權效力區分
    第一種意見認為,李某與周某籤訂的《房屋買賣合同》有效,應繼續履行,訟爭房屋歸李某所有。雖然周某已將房屋另售陳某,並辦理了過戶手續。但周某在將房屋另售陳某時隱瞞了該房已出售給李某的事實,具有欺詐性。法院應追加陳某為本案第三人,將周某與陳某籤訂的《房屋買賣合同》撤銷。  第二種意見認為,雖然李某與周某籤訂的《房屋買賣合同》是有效合同,但雙方未辦理產權過戶手續。
  • 商品房預售合同,未登記備案,合同效力有3種!
    經預告登記,預購人(買方)的請求權便取得了對抗第三人的效力,預售人(賣方)如果將該房屋再次出賣給第三人的,由於預告登記在先,該第三人不能通過登記取得不動產的所有權,因此,預告登記具有對抗的法律效力。而當事人雙方籤訂的商品房預售合同,只要符合一般買賣合同的生效要件即可,備案登記除當事人特別約定外,並非是合同的生效的要件,只要當事人雙方達成合意,合同便得以成立並生效。
  • 關於無處分權合同效力問題的探析
    可見,立法者明確賣方對標的物有處分權是應然狀態,也能得到法律的肯定性評價,賣方負有履行交付標的物的合同義務,若無處分權則合同效力待定,權利人拒絕追認且事後無法取得處分權,立法者對合同效力持否定性評價,徹底否定買賣合同效力。  我國《合同法》第150條還規定:「出賣人就交付的標的物,負有保證第三人不得向買受人主張任何權利的義務,但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 加蓋假章的合同在一定情形下也有法律效力
    【蓋章行為的法律效力】司法實踐中,有些公司有意刻制兩套甚至多套公章,有的法定代表人或者代理人甚至私刻公章,訂立合同時惡意加蓋非備案的公章或者假公章,發生糾紛後法人以加蓋的是假公章為由否定合同效力的情形並不鮮見。人民法院在審理案件時,應當主要審查籤約人於蓋章之時有無代表權或者代理權,從而根據代表或者代理的相關規則來確定合同的效力。
  • 電子郵件能否算作合同
    那麼電子郵件能否算作合同?閱讀完以下小編為您整理的內容,一定會對您有所幫助的。一、電子郵件能否算作合同《合同法》第11條規定,書面形式是指合同書、信件和數據電文(包括電報、電傳、傳真、電子數據交換和電子郵件)等可以有形地表現所載內容的形式。
  • 張印富律師|論「借名買房合同」的效力
    在借名買房的背後,借名人與房屋登記人籤訂借名買房合同,以保證自己享有所購房屋權益。所籤訂的借名買房合同,不屬於《合同法》十五種有名合同之一,屬於無名合同,實務中認定此類民事行為的效力比較複雜棘手。張印富律師總結多年的經驗作如下分析,以饗讀者。借名買房行為屬於合同行為,借名買房合同是法律尚無特別規定的無名合同。